余华与卡夫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华深受卡夫卡的影响,追求的是虚伪的形式和冷淡的语言,以此来表现真实的社会和真实的情感。他说:“《乡村医生》让我感到作家在面对形式时可以是自由自在的,形式似乎是无政府主义的……在我想象力和情绪力日益枯竭的时候,卡夫卡解放了我。”余华的文本交织着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双重成分,这也正是他身处在世界文学语境之下,对外国文学尤其是卡夫卡夫卡创作的创造性吸收的反映。卡夫卡对余华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对余华创作主题的影响
在创作主题方面,卡夫卡对余华的影响是观念上的、整体上的,卡夫卡对生存的思考诱发了余华自己的生存思考,他的痛苦、绝望与卡夫卡西方式的情绪一拍即合,异曲同工。余华的作品体现了80、90年代中国文学精神的潜在演进,即从“文革”,记忆、追溯历史到形而上学问题的哲学关照。卡夫卡则以反讽圣经故事表达出对西方化的犹太人宗教情感的失望,有着浓厚的神学内涵。但文学的终极意义在于它对美好生存的执着呼唤,所以两位作家在作品中又都表达出焦灼的期待。











班级:汉文1107班
姓名:***
学号:************
卡夫卡对余华创作的影响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余华是与外国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者之一。而在多位西方大家中,对余华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卡夫卡。余华因为读到卡夫卡,使得他的文学创作进入新的境界,两人作品在荒诞离奇的创作风格,充满罪责与暴力意味的思想内容等方面表现出很多相似之处。
他是一位富有学习精神的作家,可以说是真正的把握了“学习”的精髓,学习并不是照抄、模仿人家,而只是自己思想解放的催化剂,学习是为了是自己不断的去发现自己,完善自己。“百纳海川,有容乃大”。余华的创作成就表明,对于一个作家而言,善于博采众长的见识和才能是十分重要的。
四、对余华创作语言的影响
在卡夫卡《乡村医生》中有这么一段:“玫瑰伤口,但各处深浅不一,中间底下颜色最深,四周边上颜色较浅,呈微小的颗粒状,伤口里不时出现凝结的血块,好像是矿山上的露天矿,这是从远处看去,如果近看的话,情况就更加严重。谁看了这种情性会不惊讶地发出唏嘘之声呢?”这种新奇的阅读体验让余华感到震惊不已,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固有的叙事话语的机械化,他用冷静、理性和客观的语言来表现主人公对于暴力和死亡的极端个人化的感受。在余华小说最为人称奇的是他对于死亡和暴力血淋淋的直接描述,也就是在这样的描述中他特有的语言张力被发挥得最为完美。作者好像一个手握冰冷的手术刀的外科医生,大胆而冷静地解剖着他笔下的人物。但wenku.baidu.com《活着》之后,余华创作风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言趋向平实、场景完全日常化,细节描写的逼真和潜隐的荒谬感似乎显示了他又回归了卡夫卡,但是事实并不像表面看来这么简单,余华开始将来自卡夫卡等西方现代派大师那里的一切技巧手段熔冶于一体,创造出了打上鲜明“余式”烙印的文学形态。正是吸收和借鉴了卡夫卡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特点,以及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感受,余华用虚伪的形式来表现真实的精神成为他独特的创作观。
三、对余华刻画人物的影响
卡夫卡笔下的人物通常没有自己的名字,人物也常常被塑造成为一种符号化、抽象化的形象。如:《审判》中的约瑟夫、《城堡》中的K、以及《饥饿艺术家》中的“饥饿艺术家”等,他们的名字是没有意义的。余华的一篇小说为《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其中的主人公也是没有名字的,余华刻意不为人物命名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从卡夫卡那里学来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余华手中如同道具一样任由他摆布的人物,如:《一九八六年》中历史教师,《爱情故事》中的“男孩”、“女孩”等,他们没有自己的声音,没有行动,更没有思想,余华不刻意刻画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这正是他自由主义的一个表现。
二、对余华创作观的影响
余华的创作观是有新颖性和深刻性的。“他常常把问题逼到没有回旋的境地”,在他眼中,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他觉得“真实是对个人而言的”,所以他“宁愿相信自己”,而不愿相信生活给他提供的那些东西。为了能从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生活中突围,他使用了一种“虚伪的形式”以接近个人精神上的真实,这样的创作观不无受卡夫卡的影响。余华的《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显示出一种卡夫卡式的荒诞与诡,小说主人公在一个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步步退让,以致最后被人强行拖去为一个素不相识“朋友”守灵,并去充当死者母亲的孝子。荒诞不经的行为道出了一种心理体验的真实即人生在世的不由自主和无可奈何的尴尬境遇。该小说借鉴了卡夫卡的《乡村医生》创作而成,两者在形式与思想上均有诸多相近之处。余华和卡夫卡在人类的生存观和创作观上再次重逢,那是对意义和价值的呼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