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沿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划沿革

1992年5月番禺撤县设市, 属广州市代管市。

2000年7 月撤市设区, 成为广州市的一个新区,

2012年12月1日零时,榄核镇、大岗镇、东涌镇正式划入南沙区管辖。

截至2013年,番禺区为海珠区以南,沙湾河以北及南部一部分,面积为530平方公里

在广州市制定的“南拓”发展战略中, 番禺成为广州市区扩展的主要区域, 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番禺城镇扩展特点和土地利用

1、城镇扩展的特点

a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使城镇迅速扩展

番禺大多城镇原为乡政府的所在地, 80年代后期改为建制镇后, 仍由一条或几条村落组成。由于番禺紧邻广州市城区和港澳地区, 有利于发展村镇企业和外向型企业, 逐步形成以村镇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

1991年番禺工业企业已超过3 000家, 产值达58亿元, 到2000年全区工业企业达6 110家, 工业总产值 554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由 1991 年的35.1亿元, 增至 2000 年的 294亿元, 其中第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53 %和39 %。经济发展和产业的集聚带来人口的集聚, 特别是外来人口的涌入(2000年外来人口达 68.3 万, 占全区常住人口的74 %[ 4]), 为城镇迅速扩展提供了条件。在短短十几年内, 不少城镇的扩展规模相当或大于有史以来的建设规模。1988~1999 年, 番禺区辖下建制镇建成区面积由36.7 km2增大到70.5 km2, 增加了近1倍。较大的城镇有市桥、大石、钟村、石基、沙湾等, 1999年镇区面积分别为 14 km2、 10 km2、7km2、 5 km2和 5 km2①, 比 1988 年分别增加1.3倍、 2.3倍、 1.5倍、0.5倍和0.8倍。

b 受广州市经济辐射的影响, 城镇建设形成区域差异

番禺为广州市南郊区, 有105国道和迎宾路等主干道与广州市区连通, 也是广州到中山、珠海、澳门的必经之地, 尤其是跨越横隔广州市区与番禺珠江河段的洛溪大桥的建成, 交通十分便利。因此, 北部近邻广州的大石、南村、钟村以及中心城区的市桥、石基、沙湾等镇有利于接受广州市的经济辐射, 大量的工业企业迁入, 面向广州市市场的房地产项目大规模开发, 以及由广州市迁移来的商品批发市场等, 使这些城镇的工业、居住、商业服务用地的迅速扩展, 建设用地规模成倍增长。其中如万宝工业城、新中国造船厂、广州造船

厂等广州市工业项目先后进入番禺, 日用品、装饰材料等批发市场及大型零售百货商场迁入, 洛溪新城、祈福新村、奥林匹克、锦绣香江、华南新城、雅居乐等面向广州市场的房地产项目大面积开发建设, 都使城镇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 也为城镇居民提供较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设施。

然而, 距广州市区较远的其他城镇, 特别是沙湾水道以南 (以沙田区为主)的城镇, 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北部的城镇较慢, 能投入到城镇建设的资金较少, 城镇的规模较小, 城镇生产和生活设施不完备, 居住环境的质量较差, 无序建筑情况比较严重。到1999年, 南部的城镇除南沙外, 其他的建成区面积都在2 km2

以下。由于地区条件的差异, 地价的级差明显。邻近广州的大石、钟村、南村等镇商住、商业用地的地价从80年代的每15万~ 30万/ hm2, 上升到现在的450万元/ hm2以上, 个别地段达900万~1 200万元/ hm2。一些工业用地的价格也达 300 万元/hm2以上。但南部的土地价格仅为上述地区的 1/3~ 1/2 。地价的差异也加大了城镇建设投资的差异,反过来影响到城镇的发展。

(根据波兰科学院院士萨伦巴教授分析,影响城镇发展的因素主要有3个:①自然地理条件对城镇用地发展的适合程度;②城镇公用设施和运输系统扩展的可能;

③现状城镇的土地利用)

自然条件

1、地势和气候

番禺区地势由北、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与东部为低丘台地,虎门西侧海拔 295 米

的黄山鲁是区内最高点,中部和南部是连片的冲积平原。境内四周江环水绕,河网纵横,

其中陆地面积 852.3km2,约占总面积的 65%,河涌及围外水域 461.5 km2,约占 35%。陆地中平原 717 km2,低丘和山地共 135 km2。全境约略为“一山三水六平原”。番禺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利于多种作物、生物、水产的生长。年平均气温为 21.8℃,最冷的 1 月份平均气温仍达 13.9℃,而 7 月份平均气温为 28.6℃,年无霜期长达 363 天,年均日照时数 2000 小时,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 1647 毫米,年蒸发量为1670.2 毫米。

2、河流和水文

区内虎门水道、莲花山水道、沙湾水道、蕉门水道、洪奇沥水道等大小河流交织成网,共有珠江干支流 21 条,总长 351.41km,多自西北流向东南。其中境内干支流 17条,共长 221.21km;边境干支流 5 条(内一条一段属境内),共长113.20km。支流宽约100-250 米,河深在负 2 米至负 6 米之间;干流宽多在300~500 米,河深在负 4 米至负9 米左右。河流属平原河流,水流平缓,汐明显,潮差平均为 2.4 米。境内河流的水文特征:①年径流量和纳潮量大,年均径流量为 1742 亿立方米,约占珠江年径流总量 43%;年均进潮量约 2843 亿立方米,占珠江进潮总量的 75%;年均输沙量约为 3389 万吨,占珠江输沙总量的 47.7%。②有边境和境内口门 4 个,河道泄洪能力大。最高水位时,洪峰流量每秒 2 万至 3 万立方米,占珠江 8 个口门宣泄西北江洪流量的 48%。③境内珠江干支流是广州通往世界各地和香港、澳门的主航道,上游则是通往省外和市外的重要航道。④众多河网和宽广的水域为水产养殖和江海捕捞业提供优良的渔业资源和发展场地。⑤濒珠江口的海岸线长 34.5km,浅海滩涂广阔,沿河口滩涂资源丰富,具有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⑥潮流水丰裕,大部分农田可引潮灌溉,基本上不存在旱患。

3 土壤和植被

根据 1979 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区内有水稻土、赤红壤、滨海盐渍沼泽土三个土类,淹育型、潴育型,潜育型、盐渍型、赤红壤、滨海盐渍沼泽土六个亚类,和山坑沙页岩红黄泥田、山坑冲积土、三角洲沉积土、山坑冷底田、三角洲油格田、三角洲咸酸田、非耕型红色沙页岩赤红壤、耕型红色沙页岩赤红壤、滨海泥滩、滨海草滩十个土属,共有黄泥田、沙质田、沙泥田、泥田、泥肉田、泥骨田、泥丁田、潮沙泥田、冷底田、铁锈水田、油格田、咸酸田,松沙土、黄泥田、脂粉土、石仔土等 24 个土种,以及沙质黄泥田、黄泥底田、沙质浅脚田、黄泥格、沙格、乌丁格沙泥田,泥田、泥肉田、轻重泥骨田、泥丁田、咸酸田,高、中、低油格田等 37 个变种。区内森林资源匮乏,天然植被面积小,大多是人工林,树种主要是杉树、马尾松、桉树、相思、湿地松以及竹林和果树等,而且集中分布在低丘台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