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复习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学复习笔记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一.德国的文化圈学派传播学派的正宗,工作范式是文化圈理论,即认为文化或文明具有区域性,每个区域自有文化的创造和变迁中心,中心文化向外传播扩散。
文化圈理论有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
空间:注重文化特质的分布动态。
一个文化圈内的文化特质有中心和边缘
时间:注重文化特质的叠压关系,即共处于一个文化中的不同特质在时间上的顺序后来者居上,构成地层分布那样的文化层。
1.弗里德里希拉策尔
(1).主要研究人文地理,认为迁徙和其他形式的接触是各地文化相似的主要原因。
(2).主要贡献:第一,试图从地理条件的角度,描绘出人类的地面分布和文化发展的总图集,其主要做法是将文化要素的分布绘制在地图上,再分析这些文化要素分布的具体范围。
文化要素是伴随着民族迁徙而扩散开去的;
第二,提出“形式的评判标准”概念,物品形态和形式的所有特殊相似性都必定来自同一个渊源,都是由于传播才出现在被发现的地方。
(3).概括要点:
民族及文化在迁徙时互相接触,互相影响。
描绘出一幅人类及其文化的地面分布图。
文化特质是伴随民族迁徙而扩散的。
每个民族都受到周围民族的影响。
民族迁徙导致文化转移或变化。
研究方法。
(地理与人类学)
2.费罗贝纽斯
(1)着名的非洲民族学家,拉策尔的学生,用拉策尔的理论和实证法论证“西非文化圈”的存在。
(2)第一次提出“文化圈”的概念。
(3)第一次广泛和系统地提出了绘制文化地图的方法,进行了对非洲物质文化对象的研究。
(4)认为人不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是文化的体现者,或者说是文化的“搬运工”。
3.格雷布纳
(1)认为民族学研究的唯一主题就是文化现象的传播和借用。
只有少数几个地区的较优秀民族才能创造和发明文化,而其他民族都要从这些优秀民族中借用。
(2)文化亲缘关系:
鉴别标准:
①形的标准:指的是事物的形式相同。
即从文化事物的形式、结构和作用上来
判断文化特质的类似性。
②量的标准:形似事物的量的增加,大量事物的相同。
即从类似文化特质的数
量多少来判断文化的传播关系。
在‘量’和‘形’的基础上提出
①性质标准:是形式标准的补充,指的是质的方面的相似性
②连续标准:相隔遥远或不接壤的两地,如果在其中间地区能找到具有相似文
化要素的民族,那么这两地从前有相互传播关系的极大,中间地区的民族是这两地从前在空间上相连的残存物或痕迹。
“亲缘关系程度标准”是指在相互隔离的两地文化之间,只要文化特质的形式十分相似,而数量又较多,便可断定两个文化之间曾有过传播关系。
二.英国的传播论学派
1.里弗斯
(1)主要着作:亲族制度和社会组织
(2)他认为各族的联系及其文化融合是发动各种导致人类进步力量的主要推动力。
在强调传播论的同时,采用进化论的观点是他的进步,他提出了要将现在的文化状态的过去背景重新复原起来的观点,如在两种文化相对的程度上“借用”的重要:少数移民发生重大的文化影响的可能等。
2.史密斯的“埃及中心论”
(1)主要着作:《古埃及人》《早期文化的移动》《文化的传播》
(2)主张:埃及是世界最早出现文明的地方;船舶是古埃及人首先发明的,是传播工具,传播路线是向东、经阿拉伯海、波斯湾、印度到印度尼西亚,继续向东到大洋洲,后经太平洋到北美洲;将埃及文明称为“太阳文明”或太阳石文化,由崇拜太阳和建筑史前巨石等文化特征而得名;古埃及文化向世界传播了建立史前巨石的习俗。
3.佩里的“太阳之子”论
(1)主要着作:《印度尼西亚的史前巨石文化》《太阳之子》
(2)主张:古埃及人是航海民族,名为“太阳之子”,为寻找贵金属和珍宝而四处航海,在找到宝物的地方停留下来,把他们的文化发明和技术、宗教、政治制度等传播过去。
(3)主要成果:
a.比较深入细致地观察了不少民族共同体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扩大了研究视野。
尤其是重视对文化横向传播现象的研究,发现了许多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b.正确地指出了文化传播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c.指出了文化圈在地球上是客观存在的。
用文化圈的方法来认识民族文化,并对世界上的各种复杂的文化现象进行了系统地划分。
三、历史特殊论
以实证和经验论为哲学基础,反对文化进化论关于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阶段论,反对文化传播关于传播是人类文化发展规律的论点,尤其反对埃及中心论。
文化人类学得一般任务就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全部总和,就是用人类学调查资料来重新恢复某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全貌,即重构历史。
(一)博厄斯的理论和方法论贡献
1.提出人类学的目的和任务
(1)重建人类历史。
人类学与民族学的任务就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全部总和。
(2)揭示社会发展规律。
支配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是存在的,我们的任务是发现规律。
(3)探讨变迁的动力。
2.特殊论与相对论的文化观
(1)文化观的最大特点:将某一文化的历史研究置于首位,而非研究全人类的普遍文化的历史。
(2)核心:历史特殊论,理解或解释某一特定文化,应重建该文化走过的独特道路,即拟购该文化的历史
(3)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价标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
3.在体质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上的贡献
(1)体质人类学:遗传变异不是固定的因素,它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但这种适应性有一定的限度,到一定的时候就稳定了下来
(2)语言学方面的贡献:每一种语言有他自己的一套语言、形态的意义和结构、词汇的特点。
描写一种语言只能根据它自己的结构来描写。
(3)考古学上的贡献:史前考古材料揭示了人类进化的时间,并证明了人类的分支活动。
考古学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学科之一。
4.方法论的贡献
(1)反对演绎法、重视归纳法
(2)重视田野调查及其学科性:参与观察发,多科学结合法
(3)民族学方法
四、法国社会学学派
一.杜尔干
(一)社会学思想
1.苏格兰启蒙哲学家亚当·弗格森,强调人是社会动物,而且只能通过
社会来认识,不研究群体就无法了解个体等社会决定论命题。
杜尔干继承了弗格森的这些思想,但更强调研究方法的实证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
2.社会决定论范式:
(1)社会事实自成其类,只能用先在的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而不能简化到心理和生物层次;
(2)社会先在、外在和独立于个体并大于个体之和,因而能对个体形成强
制;
(3)社会的强制力来源于无形而有力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表象,而以圣/俗分类为基础的宗教则是社会的核心形式;
(4)人们对自然界的分类依据社会文化分类,社会文化分类则依据两元对应原理;
(5)上述所有社会现象都有现实功能,因而可以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3.社会生活的进化论研究
(1)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进化的特征是:群体中个人专门分工的不断发展,导致了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合作关系是由社会规范所创造的,也就是法律和道德的规范是社会合作的真正源泉。
《社会劳动分工论》“机械的结合与有机的结合”
传统社会:人们的结合关系是以“同质”为基础的机械结合关系,这种关系产生一种惩罚性质的社会规范;机械结合的基础是把个人通化为具有共同信仰和感情的整体,其团结的取得是以牺牲个性为代价的,周期性的宗教仪式同机械紧密联系在一起。
现代工业社会:人们的合作关系是以“分工”为基础的有机结合关系。
社会分工造成异质性和相互依赖两种后果,这种关系产生一种倾向于赔偿性质的法律;有机结合主张维护人的个性,个体部分的个性越鲜明,社会的团结或合作越牢固,因为相互依赖的程度越高。
(2)强调社会是一个整体
社会来自个体的组合,但是超越了个体,拥有独特的性质构成了一个实体,不但不受个人的影响,相反,个人要受它的支配和影响,社会现象只能依据对社会本身的研究来解释,社会事实只能依据其他的社会事实来了解。
(3)人有两种意识
一种是个人的,表现每个人富有特征的意识形态;另一种意识是整个社会集体共有的,不会随着个体的主观意愿而改变或消失。
他把这种不是个人从直接经验中取得、而是由社会加给个人的意识,成为集体观念或者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客观存在,可以通过感官和知觉来体会得到,并能进行客观的观察与说明。
“判断社会事实的三大标准”:社会现象的“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
“社会事实的分类”①制度化、结晶化的现象:法律、道德、宗教信仰、习俗、语言等社会现象。
②比较不固定、尚未制度化的现象:流行、舆论、时尚、艺术形式或群众运动中的狂热情绪。
(二)民族学思想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
1.建立的两个前提
(1)在原始宗教中能够发现所有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的重要因素
(2)广泛的验证可以建立理论的权威。
2.定义:宗教就是“一整套与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式)活动”
3.特征:神圣事物的存在,与组织的仪式活动相联系。
4.起源和本质:社会、社会环境是宗教观念产生的唯一根源;任何
“神”,都不过是通知人类的社会化身。
5.功能:
(1)宗教可归为两种,宗教是集体情感与观念的沟通关系
(2)宗教使个人坚强和自信。
五.英国功能主义学派
学派的诞生标准:
布朗的“安达曼岛民”
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岛上的航海者”
功能的含义:
满足需要,事物与制度的作用。
主要任务:
将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弄清这个有机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对整体所做贡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马林诺夫斯基——经验功能理论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1.从“功能”出发,提出“文化”学说
2.文化是一个整体,任何文化现象都应置于文化整体中去考察,反对拟
构历史
3.需要理论:基本需要和派生需要,即人的生物需要和文化的需要。
为
了满足这两种需要,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一套秩序
4.文化功能的划分
(1)满足人们的生物性需要
(2)满足于社会调适
5.巫术宗教问题
(1)巫术可以帮助人摆脱在关键时刻出现的困境。
(2)宗教是社会组合的粘合剂,可以有效地维持社会道德。
(3)宗教为人们提供心理慰藉,促进情感交流。
6.方法论的贡献
整体性的田野工作法:建立在人类学家本人对某一地区的社会-文化制度的参与观察之上。
(1)时间性
(2)田野工作理论的三大原则:
①习惯和传统所规定的日常事物
②这些事物执行的方式
③当地人头脑中对事物的评价
二、拉德克里夫-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
(一)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学
1.以往的错误:
(1)忙于寻找起源问题
(2)心理学与人类学相混淆,从个人心理角度解释社会现象。
2.主张:采用归纳法进行人类学研究,并回到实践中检验,比较研究
(二)强调共时性研究
历时性研究存在的缺陷:
1.历史资料残缺不全
2.任何有关起源理论的基础都是一种假设
3.对无法确认的过去进行的拟构和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不能解释,推测和
预测未来的发展
(三)建立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1.结构功能论:生命通过功能的延续维持结构的延续,社会整体也类似,社会
生活中的每个风俗与信仰在该社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某些角色。
2.结构思想:
①社会结构是指一个文化统一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人与人组合的
各种群体及个人在群体中的位置,群体有阶层和类别两种形式。
②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由“制度”支配的,制度是指某些原则、社会公
认的规范体系或关于社会生活的行为模式。
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变动不居的,因此,社会结构也是一个动态的社会现
象,但社会结构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四)结构功能主义方法
1.一切文化现象都有特定的功能,是一个功能同一体。
2.社会结构是指一个文化统一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由制度支配的,即由某些原则、规范体系或行为模
式支配的。
(五)图腾崇拜
1.图腾崇拜研究的对象应当是仪式而不是信仰。
2.将动植物作为图腾或仪式崇拜对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成员都从事
直接的生活活动,与生存有重大关系的事情就会成为仪式的重要对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图腾来区别部落。
(六)亲属关系的研究
1.调侃与回避关系应当放到整个社会关系中去考察,如夫妻关系、商品服务与
交换关系、朋友关系、亲属关系等。
2.可分为对立的两组,尊敬对亲密,调侃对回避
(七)方法论
1.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推理的方法去发现和证实一般规律
2.主张比较方法的使用
3.重视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