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的标点与今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与我谈论此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痛心和遗憾的。
原文: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译文:
丈夫也疼爱可怜他的小儿子吗?
男子也疼爱他的小儿子吗?
原文: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
译文:
范增屡次看项王,举起佩戴的玉向他示意三次。
⑶要符合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则,符合相关时代的典章制度。
一般说来,古文标点中出现的错误常常是由于对词义的误解造成的,此外,也有因为不了解古代汉语语法、音韵及修辞特点而标点失误的。不过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注意确切地理解词义,因为这是最容易出错并且不易改正的地方。
3.标点古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标点古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两条:
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安身立足?
原文: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译文:
⑷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先看第一种:当断而未断。例如:
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
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⑵不当断而断。例如:
使尽之,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而与之。《左传》
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使尽之,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而与之。《左传》
范增屡次给项王使眼色,举起佩戴的玉向他示意多次。
原文: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译文:
给养完备并且按季节活动,则天不能使人生病。
给养完备并且按季节活动,则天不能生病。
原文: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不信。
译文:
我曾经听说少仲尼的见闻少并且轻视伯夷的道义的,起初我不相信。
我曾经听说尝闻认为仲尼的见闻少并且认为伯夷的道义轻的,起初我不相信。
颜师古:“善为甘美之言也。”
武亿:“此当以‘大为人长美’为言。”
杨树达:“武说是也。”
古文的标点没有方法可言。这里主要谈谈古文标点中常见的错误、古文标点的基本要求和标点古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古文标点中常见的错误
古文标点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有四种:
⑴当断而未断;
⑵不当断而断;
⑶当断而未断和不当断而断混合在之能知也。
译文:
颜色、公母都不能知道,又什么马能知道呢?
颜色、公母都不能分辨,又怎么能识别千里马呢?
所谓“达”,是指译文要通顺。例如:
原文:
赵氏求救于齐。
译文:
赵氏请求救兵向齐国。
赵氏向齐国请求救兵。
原文: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译文:
一旦山陵崩塌了,长安君凭什么自己托身在赵国?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仍然不好理解,所以“夔有一足”的“一”后面应加逗号。
阅读有标点的古书也有一个辨析的问题。如:《汉书郊祀志》:
(栾)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处之不疑。
古文的标点与今译
这节课我们讲《古文的标点与今译》。
先谈古文的标点。
一、古文的标点
大家知道,标点符号是现代汉语中中才使用的,古代印刷的书籍没有没有标点符号,在宋朝以前,连句读也没有(图)读者在读书时要自己断句。古人常用的断句符号有两种,这就是“句”和“读”:一句话结束的地方加上一个圆圈或圆点,叫做“句”;一句话没有结束,但中间要有语气上的停顿,就在字旁点上一个“ ( )”号,叫做“读”,句读只起断句作用,不表示任何语气,与现代汉语标点符号的性质是不同的。现代汉语的标点符号不仅表示句子的起讫,而且表示句子的语气,是更精密的断句。
不论是句读还是标点,都反映出读者对文义的理解,同时,不同的断句和标点也使句子的意思有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讲一个笑话:有一个财主非常吝啬,对雇工非常刻薄。一次与新辜的长工订约,长工写: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足矣。财主一看很高兴,到了吃饭的时候,只有青菜,长工不干了。财主同他论理,长工说:“我的意思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足矣。财主无话可说,只好顿顿摆上鸡鸭之类。这个笑话反映出一个道理:不同的句读或标点,反映出读者对古文不同的理解,同时,不同的断句和标点也使句子的意思有所不同。这样的例子在古书的句读和标点中也是很多的。例如:
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这四种错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断句错误;二是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这些错误的表现形式和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对古文理解上偏差造成的。
2.标点古文的三条基本原则
⑴标点后的句子要讲得通;
内容要合乎情理;
⑶当断而未断和不当断而断混合在一起。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正确的标点应该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⑷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例如:
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左传》
⑴要反复阅读原文,准确地掌握了原文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之后再斟酌标点。这点对初学者来说尤其重要,如果还没有读懂原文就妄加标点,不仅不可能正确地标点原文,而且还会把自己的思路引入歧途而难以改正。
⑵在加标点之前,要准确理解每一的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作用,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否则在断句或标点符号的使用上仍会出现错误。
所谓“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文的意思,不能曲解原文。例如:
原文: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文: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与我谈论此事,没有一次不叹息痛恨桓、灵二帝的。
二、古文的今译
古文标点反映的是对古文的理解能力,要想准确地标点古文,首先要准确地理解古文。古文今译也是如此。不过,古文今译反映的是用现代汉语表达古文文义的能力。因此,相对而言,古文标点是古文今译的基础,要想准确地翻译古文,首先要准确地理解古文,正确地标点古文。
1.古文今译的基本要求
古文今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