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B
1.经济根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 推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导致井田制逐渐瓦解,封 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封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为学 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条件: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3.阶级基础: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和角度出发, 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形成不同的派别, 形成“百家争鸣”。
(2)荀子 ①主要思想:“明天人之分”与“ 制天命而用之 ” 的唯物思想;“ 性恶论 ”;礼法并施与王霸兼用的 治国 思想。 ②评价:综合了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是 战国思想集大成者;在很长时期被视为儒家异端; 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思想家思 想比较
①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复苏。 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社会 的发展。 ③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①来源:以《 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 之学和法家思想。 ②主张: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天人合一”和 “天人感应 ”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 的仁政思想。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三纲五常”。
1.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
吸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
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解析:人类在21世纪需要的仍是和平与发展,孔子的 “仁”和“德治”最具有指导意义。
古代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经过 孔子、孟子、荀子的创造和总结,思想体系创立和发展, 后经过汉代董仲舒发挥、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儒家思 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主流、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吸纳道教、佛教思想,形成宋明理学,成为官学。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儒学进 一步发展,给后世以深刻的启迪。
③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④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 全面肯定。
(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③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4)影响 ①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从思想史上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确 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统治 地位。
解析:墨子的主张“尚贤”“尚力”等充分体现了小生产者 的愿望,体现了试图建立公正合理的理想国的愿望。 答案: C
高频考点 儒学的发展及影响
命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在不同的历史阶
题 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其思想也不断吸取其

他思想,适应了古代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的需要。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代表主张、发展演变、社
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解题指导】 本题旨在考查这几种思想流派的区 别。儒家提供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提供传统思想 的哲学思想;法家提供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这种观念 符合儒家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其他流派基本不提 供这些伦理观念。
【答案提示】 A
1.(2010·南京测试)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
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
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
一脉相承,都源于
()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解析: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为贵”等均出自于 儒家《论语》之中,“仁”“礼”是孔子的思想核心。 答案: C
高频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文化 命 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同时 题 它又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 立 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要全面掌握 意 老子在思想上的贡献、孔子思想及各学派思想家的主张、 含义、评价等。
4.社会环境:在诸侯割据称雄,战争动荡的环境下,不可 能有统一的政治力量来钳制思想争鸣,实行文化专制, 相反,出于竞争的需要,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 下士成为社会风尚,这样就使各个学派都有了发展机会。
5.文化因素:私学的兴起,讲学之风的出现和学术中心的 形成,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的思想家,这是百家 争鸣的文化因素。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解题指导】 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 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A、C、D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 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 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答案提示】 B
2.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
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 思想,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影响极其深远。但是, 在封建社会后期阻滞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 的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
1.相同点 (1)背景: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
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目的: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
(2)地位和影响 ①孔子思想逐步形成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孔子被推崇为“ 圣人 ”。 ②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深远的 影响。
2.发展: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主要思想: 仁政 学说,思想核心;人性本善,仁政 学说的理论基础;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养浩然之气 和重义轻利的精神品格。 ②评价: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为“ 亚圣 ”; 《孟子》一书在唐代被当作经典,在南宋被列为四书,对 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2.《墨子》一书中说:“贤者举而正之,富而贵之,以为官 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 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是以贤者众,而不肖者 寡,以谓进贤者。”可见,墨子主张的本质意图在于 ()
A.倡导建立地主阶级的政治和道德规范 B.主张否定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体系 C.按照小生产者的意愿建立理想的国家 D.为了恢复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
仁的思想 同
民本思想 异 人性论
孔子
爱人 为政以德
性相近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荀子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二)其他学派思想 1.道家 (1)老子
①思想:“ 道 ”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否定“天命论”; 朴素辩证法思想;“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②评价: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 的哲学家;思 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 及中 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1)主要思想 ①核心思想:“ 仁 ”,“仁者爱人”;“ 礼 ”, “克己复礼”。 ②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 杀; 提倡“ 为政以德 ”,逐步改良政治。 ③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人世间的实际 问题。 ④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 有教无类 ”。
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汉初的黄老之学 (1)背景: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休养生息 政策的需要。 (2)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 治身 (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 治国 (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成为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
元气。
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背景
[随堂巩固]
1.(2009·山东高考)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 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 )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解析:A、B、C三项分别是墨家、儒家、法家的思想。 答案:D
2.(2009·山东高考)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
(2)庄子 ①思想:“ 齐物 ”;“逍遥”。天与人“ 不相胜”, 人必须顺从自然。 ②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 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2.墨家:墨子 (1)思想:“ 兼爱 ”、“非攻”、“尚力”、“节俭”。 (2)评价: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使 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
(3)性质:包含民本思想,体现人文精神,具有古典人文 主义性质。
(4)内容:主张“仁”和德治,以德治国,施政以德。
2.不同点:在人性和伦理观上,孔子主张“性相近”;孟子 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论”,并主张礼法并 施,使人变善,与孟子主张有明显分歧。
古代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 对中国、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 影响。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百家争鸣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创始: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
3.法家:韩非 (1)思想
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2)评价 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法家思想适应战国后期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的需要,为新兴地主阶级所接受。
儒、法、道三派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 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 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倡法治和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 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互补性,分别适用 不同的情况。事实上到了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 采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 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影响深远。
(三)百家争鸣的影响 1.“百家争鸣”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政治理想和道德
准则,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 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 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 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 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现 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期,各派思 实 想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深刻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 链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关注思想领域的深刻变化, 接 从古代思想中吸取营养,应是热点考查的趋向。
(2009·海南高考)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
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
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解析:孔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长 期动荡不安是这一时期共同的社会背景。B项百家争鸣趋 于合流发生在秦朝;C项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发生于春秋时 期;D项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发生在战国时期。 答案:A
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
的是
()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书博会全称“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第19届书博会 在济南举行,参加书博会的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出 版发行机构参展的各类版物,因此它的开幕式背景墙既要表 达举办方对来宾的欢迎,又要突出主题“图书博览”。 答案:D
意 会影响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关注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
现 实
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
链 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的使命感

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都不无裨益。
(2007·全国卷Ⅱ)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
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