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学的困境与出路
社会科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走向
2011年第10卷第12期浅论社会科学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走向□宋振美【摘要】本文考察了社会科学的研究现状,从历史、现实、社会科学自身三个方面分析了原因,在探求社会科学走出困境的出路上,着重强调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发挥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身的完善。
【关键词】社会科学;科学研究;科学方法【作者简介】宋振美(1976 ),女,河北唐山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发展当今中国,科学知识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本应共同享此厚爱的社会科学却惨遭冷落,出现了哲学贫困、历史学危机、经济学混乱、法学幼稚的局面。
作为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并曾长期影响社会进程的科学,当今确被冠之于弱势科学之名。
恢复社会科学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研究社会科学的自强问题显得极为重视和迫切。
本文拟从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造成的原因和自救道路三个方面谈一下笔者的意见。
一、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社会科学本身是一个系统庞杂的体系,包括诸如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很多学科。
总体把握研究现状具有很大难度,只能抓典型特征以点带面。
科学研究中较普遍的存在着事实和价值不分的问题。
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特征,决定了主体在一定的立场上看问题,自然而然的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和偏好。
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多为价值上的判断,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缺乏科学的方法和论证方式,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作广泛而反复的比较和讨论。
像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程度不等的存在事实与价值混淆、应然判断与实然判断不分的情况。
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中,有一些意识形态等主观价值的追随者,他们固执地追求信仰,从抽象的观念、原则、口号出发,竭力地为特定社会集团的利益服务。
因而他们采取的是教条主义的顽固态度,对既成的传统和信念不敢怀疑和质疑,其方法大多是演绎法,打着科学的旗号,论证方式繁琐,经常出尔反尔,缺乏对社会现实的事实研究。
农村社会发展的社会学困境与出路
农村社会发展的社会学困境与出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
这些困境不仅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农村社会发展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出路。
一、农村社会发展的困境1.人口流失与老龄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或求学,导致农村人口流失严重。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现象加剧,年轻一代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2.资源匮乏:农村地区往往面临着土地、水资源等资源匮乏的问题,这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许多农村地区难以引进新的产业和项目,导致经济发展滞后。
3.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农村地区往往缺乏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医疗、教育、交通等。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明显的不足。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在面临疾病、灾害等风险时,缺乏相应的保障和救助机制,容易陷入困境。
二、出路1.鼓励返乡创业和农民工回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有意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或投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如土地流转、财政补贴等,为返乡创业和农民工回流创造有利条件。
2.加强资源整合和利用:政府应加强土地、水资源等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通过合理规划和发展产业园区等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同时,应积极引入资金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村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具体包括医疗、教育、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建设。
同时,可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具体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灾害救助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完善。
社会学社会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途径分析
社会学社会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途径分析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对社会稳定和人们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的一系列现象。
这些问题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环境等多个领域,对整个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社会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社会问题的原因分析1.经济因素:经济不平等是引发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就业机会减少、收入不公等现象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和社会治安问题的产生。
此外,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等也是引发社会问题的重要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政治腐败、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民主监督等政治问题也是导致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
政治不稳定、政府无能、腐败问题的存在削弱了社会对政府的信任,进而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
3.文化因素:文化观念的滞后和落后是导致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
例如,封建传统观念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导致性别歧视、民族问题等社会问题的加剧。
4.教育因素:教育不公平、质量低下等问题也是导致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差异大等问题导致了社会阶层固化、就业困难、社会不公等现象的出现。
5.环境因素: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也会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
环境恶化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威胁,进而引发社会问题,如健康问题、居住条件差等。
二、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1.加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缩小贫富差距,增加社会福利供给,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政治改革: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公平公正的政治环境,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提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
3.推进文化进步: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是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培养公民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推动文化观念的更新,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
4.改善教育环境:加大教育领域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性,改善教育质量,提供受教育机会,减少教育差距,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法律社会学所遇到的困境和发展方向
法律社会学所遇到的困境和发展方向/h1现阶段的法律社会学一定程度上对于假设做得过于理想化,另一方面则是将动量的设定固定得太死板。
实际上影响社会运行的不仅包括理性因素,大量的非理性的因素集合起来也并非仅仅朝着理性因素的角度来运行。
从实际效果来说,我们并不能承认法律社会学所固定的一些观念,实际上它们也很难在完全排除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得到实现。
因而对于法律社会学来说最重要的一点还是需要保证自身发展的实践水平能够和实际情况相结合。
如果说陷入象牙塔内的话,那么自己误导自己的确是可能的。
一、法律社会学概述相对而言法律社会学并没有一个比较标准的定义,但是综合各家各派对于其的说法,应当可以认为是将法律研究在社会大的背景中进行综合的分析,并且对于法律和社会的互动做出评析和解释的学科。
相对而言法律的社会学更加重视对于法在社会中的运行效果以及影响力的分析,从系统效果方面整体的对于法律进行分析。
毫无疑问的是,法律本身就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其本身的发展就是需要保证对于未来的规范的运行效果的需求,从而进行自我改善。
因此可以说法律从产生发展到消失都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和社会关系进行一定的联系的。
也可以认为对于法律作用运行以及发生作用的土壤来说,都是社会本身的作用在规制的。
而法律也并非被动的接受影响,其促进作用以及效果方面,也是实实在在的改变了社会运行的一些规则,并且间接地对社会土壤和环境的变化,做出了自己的工作。
因而这样的互动相互的影响力都是不小的,而且这样的互动是典型的动态行为,不可能用固定的公式去分析和限定的。
二、法律社会学所遇到的困境从目前法律社会学研究现状来看其进展面临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从某个角度上来看若以法理学为导向则显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对象化”倾向,并且在对象化不断加深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教条化,基于以上情况使得法律社会学的批判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衰减。
(一)对于社会其他学科的分析理解问题法律社会学是一个体系性的整体,实际上其运行方式是需要多重因素的共同构建才能完整地进行分析的。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分析
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分析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文化、社会行为等现象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一些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
一、就业问题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发展缓慢、职业技能不匹配等因素导致了许多人的失业和就业困难。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主要是由经济结构和教育制度不适应时代变化所造成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工作形式和职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许多传统技能将面临淘汰,而新兴产业和岗位需要的技能不断出现。
然而,教育制度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使得很多人毕业后无法适应市场需求,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教育问题教育是塑造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但是,在当前的教育系统中,存在一些问题。
教育机会不平等是其中一个问题。
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富裕家庭的子女身上。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
另一个问题是教育质量的下滑。
许多学生只是机械性地学习,而缺乏真正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也过于单一,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多样性的需求。
三、健康问题健康是人们追求的一项最基本的需求,但是,在当今的社会里,健康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兴的健康问题不仅给个人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也对社会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在社会学的视角中,健康问题主要是因为社会结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随着人们的寿命延长和老龄化,慢性病、心理问题等越来越常见。
此外,压力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也导致了健康问题的升级。
四、媒体问题媒体已成为信息时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新的信息时代,媒体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社会学认为,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媒体的商业化、大众化和信息过载等原因。
媒体的商业化使得一些信息被固定的信息源所占据,而近年来网络媒体兴起,则更容易造成信息的浪费和混乱。
同时,大众化使得媒体更加倾向于报道满足大众需求的信息,忽视了那些真正需要被报道的重要新闻。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问题与出路分析(一)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问题与出路分析(一)论文关键词: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问题;出路论文摘要:20世纪90年代,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逐渐走向衰落,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纲领由强纲领主张转向社会学有限论。
然而,社会学有限论和强纲领主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一变革并未触及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实质性问题,因此难以解决自身存在的固有问题。
科学知识社会学将会走向何方?以协调论作为解决方法,为科学知识社会学找到了一条可能的出路。
近代科技产生以后,由于科技发展本身的需要,人类建造了大量的实验室;实验室的产生,使得科学逐渐远离了普通人的视野。
现代科学的实用性、目的性加强了,但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却不再为一般人所知道,成了科学家们的专利;科学知识产生的场所—实验室,也充满着神秘感;科学知识本身,也由于其越来越高深莫测,且其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只为少数的一些人—科学家所掌握,成了绝大多数人所无法企及之物。
大多数人只能对科学敬而远之,最终只能把它当作崇拜的对象,科学主义由此而产生。
至此,由于科学的特殊地位,人们对于科学的研究,只局限于科学发展的背景、科学发展的体制、科学发展的历史等科学的外围层面上进行。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爱丁堡大学成立了一个“科学元勘小组”,成员主要包括巴里·巴恩斯、大卫·布鲁尔、史蒂芬·沙宾和安德鲁·皮克林等人。
他们认为,在此之前,对于科学知识的研究,以默顿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只研究科学的体制性因素,不是真正的科学社会学;他们对以曼海姆为首的知识社会学学派对待科学知识的犹豫不前的态度,也持否定态度。
出于对这两个学派的不满,他们提出了所谓的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声称要用社会学的知识对科学知识本身进行全面的研究,外界称之为“爱丁堡学派”。
一、强纲领及其问题科学知识社会学自从英国兴起之后,发展相当迅速。
刚开始时,以爱丁堡为主要阵地,以宏观理论研究方法为主,致力于探求科学知识与其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与科学家所属的团体,科学家的社会利益等宏观社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社会学学科应用性困境及其消解路径
社会学学科应用性困境及其消解路径社会学学科的应用性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学研究成果无法被广泛应用。
在学术界,社会学家们对社会现象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却无法被广泛应用。
对于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实际应用社会学研究成果的机构来说,他们往往发现社会学研究成果难以与具体问题相结合,很难得到有效地运用。
这就造成了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无法被广泛应用的问题。
二、社会学研究成果得不到重视。
在现实社会中,社会学研究成果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在企业管理、政策制定、社会发展等领域,很少有人将社会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作为重要参考,更多的是依赖于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这就导致了社会学学科的研究成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应用性自然就会受到限制。
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往往抽象而晦涩,难以被操作化。
这就意味着,社会学的研究成果难以被具体的实践行动所指导和支持。
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往往需要的是具体的操作性建议,而不是抽象的理论分析。
这就造成了社会学的研究成果难以被操作化的问题。
那么,社会学学科应用性困境究竟该如何消解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消解路径:一、重视社会学学科的应用性价值。
社会学学科需要加强社会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社会学家们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实践的需求,力求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可操作性建议,并积极推广。
社会学学科也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建立更多的社会学实践研究基地,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社会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三、培养应用型社会学人才。
社会学学科还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当前,社会学学科在培养学生时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我们需要调整社会学学科的课程设置,提供更多的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应用型社会学人才的培养。
四、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社会学学科的应用性困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但通过加强对社会学学科的应用性价值的认识、加强社会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培养应用型社会学人才以及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等措施,可以逐步消解社会学学科的应用性困境,实现社会学研究成果的更广泛应用。
浅谈社会学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社会学的困境与出路最近在看人口课布置的论文,不爽。
文章的结论很简单,难的是它的研究策略和数理模型。
由于我暂时还没有学高级统计学,所以看那一系列表格和数据,有如看天书一般。
挫折感使人产生牢骚:为什么很多社会学研究用高深的模型只是为了证明一个用脑子稍微一想就能明白的结论,这有助于学科的发展和知识积累吗?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坚定不移地信奉科学的规则和程序。
社会学的老祖宗孔德当年“冒天下之大不韪”杜撰了“社会学”这一名词,真实所指乃是今天的全体社会科学,或者可以理解为社会哲学,一种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
世易时移,直至今日,社会学研究的主流方法仍是:提出问题、文献回顾、假设、合理化证明和结论,一篇论文的生产不能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跟古代八股文的写法并无二致,与麦当劳的汉堡包制作过程本质相同。
更不爽是,运用数学工具建立各种分析模型已经成为时尚,并成为衡量一项研究是否科学以及科学化程度的指标。
这时候,你的观点和结论有没有突破、有没有亮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如何把抽象的概念一步步操作化,一步步搜集数据,只要能自圆其说且持之有据,证明的哪怕是个不用动脑袋就能得出的结论,这都是一篇好论文。
社会学研究一步步沦为技术工种,承包课题的成了“学术包工头”,俺们沦为了“学术民工”。
用美国社会学家Abbott的话来说,社会学目前的困境是:“越来越技术化,只相信统计模型和计算,不能容忍其他的研究方法;社会学越来越成为政府政策咨询的资源,这是一种类似于经济学的角色;社会学内部分支的相互联系在下降,变得越来越零散分割。
在美国社会学联合会的年会上,不同学者能够共享的知识类型、操作方法和研究主题越来越少。
社会学号称可以接受各种差异的存在,但是学者们不愿接受新的观念。
总之,社会学从经验的、理论的、历史的角度来讲,已经过于形式化了,我们不再有足够的兴趣面对风险,不愿意探索那些没有定性的概念,不再去侵入他人的地盘。
社会学教育的困难与挑战
社会学教育的困难与挑战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关系的学科,因其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联而备受关注。
在当代社会中,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社会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教育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
首先,社会学教育面临的一个困难是如何解决学科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社会学作为一个关于社会现象的学科,其培养目标应该旨在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然而,现实社会中的需求更加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往往面临就业困难。
如何在培养学术能力的同时兼顾就业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社会学教育还需要应对信息时代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冲击。
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快速,学生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需求和兴趣日益下降。
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为社会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此外,社会学教育还需要面对多元文化主义的挑战。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社会学教育不仅需要关注主流社会的问题,还需要关注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的问题。
教师需要具备跨文化的教学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并学会尊重和包容多样性。
然而,多元文化的理念在特定社会和国家可能受到冲突、偏见甚至歧视的挑战,如何平衡这些矛盾成为社会学教育的一项挑战。
解决这些困难和应对挑战需要教育界、学生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将社会学教育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例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理解。
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倡导开放性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究。
其次,学生也需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他们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和科研项目,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同时,学生还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学学科应用性困境及其消解路径
社会学学科应用性困境及其消解路径社会学学科是一门探讨社会及其组织、结构、变迁等方面的科学,它既有学科性质,也有应用性质,是学术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社会学学科在应用方面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进行消解。
首先,社会学学科在应用方面的困境在于它所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而且其中涉及到的问题也非常复杂,例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就业问题、性别歧视、环境污染等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不单纯是社会学学科的问题,还涉及到其他学科领域,需要综合考虑。
其次,社会学学科在应用方面还面临着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够有效的困境。
目前,社会学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导致社会学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难以衔接,限制了问题解决的成效。
最后,社会学学科在应用方面还存在对实际问题关注度不足的困境。
当前社会上存在的许多问题,如难民问题、种族歧视等,需要社会学学科以关注度更高的态度来探讨并解决。
只有当社会学学科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应用性价值。
为了消解社会学学科在应用方面的困境,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社会学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衔接。
这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指导,尽可能地减少技术错误和误判问题的可能性,从而更加科学和有效地解决问题。
其次,增强社会学学科在实践中的应用性。
这需要关注社会学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解决,加强理论在实践中的验证和应用。
同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社会学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提高社会学学科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度。
社会学学科需要关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关注实际情况中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向,从而更好地促进问题解决。
总之,社会学学科的应用性问题是一个艰巨而重要的课题。
只有在不断加强理论建设,提高实践应用水平和关注实际问题方面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消解这个问题,更好地发挥出社会学学科的应用性价值。
法律社会学的困境与出路
法律社会学的困境与出路作者:马小龙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19期摘要法律社会学并非是僵死的研究社会,毫无疑问社会运行的影响因素是由多种方面来构成的,并不可能依靠单一的影像方式来进行判断。
而法律在社会效果方面的影响力也绝对不是孤立的,而是由社会本身的因素和法律的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所共同构成的社会格局的作用所导致的。
因而对于法律社会学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教条主义,一定要从动态的方式来分析法的社会效果和运行方式。
如果说这个方面没有有效的做到的话,毫无疑问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来说,可以认为现阶段的社会学需要进行一些改善,才能得到更好的出路。
关键词法律社会法律社会学作者简介:马小龙,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社会学专业,研究方向:法律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7-006-02现阶段的法律社会学一定程度上对于假设做得过于理想化,另一方面则是将动量的设定固定得太死板。
实际上影响社会运行的不仅包括理性因素,大量的非理性的因素集合起来也并非仅仅朝着理性因素的角度来运行。
从实际效果来说,我们并不能承认法律社会学所固定的一些观念,实际上它们也很难在完全排除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得到实现。
因而对于法律社会学来说最重要的一点还是需要保证自身发展的实践水平能够和实际情况相结合。
如果说陷入象牙塔内的话,那么自己误导自己的确是可能的。
一、法律社会学概述相对而言法律社会学并没有一个比较标准的定义,但是综合各家各派对于其的说法,应当可以认为是将法律研究在社会大的背景中进行综合的分析,并且对于法律和社会的互动做出评析和解释的学科。
相对而言法律的社会学更加重视对于法在社会中的运行效果以及影响力的分析,从系统效果方面整体的对于法律进行分析。
毫无疑问的是,法律本身就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其本身的发展就是需要保证对于未来的规范的运行效果的需求,从而进行自我改善。
因此可以说法律从产生发展到消失都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和社会关系进行一定的联系的。
社会学视角下的困境与生活
社会学视角下的困境与生活困境和生活是伴随人类一生的话题,社会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社会行为与互动的科学,对困境和生活的探索也有其独特的视角。
一、困境的定义与分类困境是指个体或群体在实现目标或满足需求时遭遇的障碍、阻挡或排斥等不利情境,其存在常常引发负面的情感、行为和结果。
按照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困境可以分为个体内因素和外部环境两大类。
其中,个体内因素包括认知、心理、身体、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如自卑、恐惧、疾病、失聪等;外部环境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制约或挑战,如贫穷、歧视、战争、灾难等。
二、社会学视角下的困境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困境是人类社会互动中的必然产物,其根源在于个体和社会之间的不平等和冲突。
而困境和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幸福感往往受到困境的影响。
1. 社会阶层和困境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不同的社会阶层常常面临不同的困境。
比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贫穷和社会排斥常常困扰着低收入者和无业者,而富人则面临着意义和价值的空虚和人际关系的疏离等困境。
2. 社会隔离和困境社会隔离指一些社会群体由于某些原因而与主流社会分隔开来,不少这些群体面临着困境。
比如,黑人、少数族裔、性少数群体等常常面临歧视、排斥和暴力,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求职等方面。
3. 文化冲突和困境文化冲突是文化差异和矛盾的表现形式,经常导致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和谐和困境。
比如,不同民族、宗教、地区之间的文化冲突往往导致社会不稳定、暴力和战争等问题,这些问题也会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幸福感。
三、困境对生活的影响由于困境的存在和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幸福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过,个人的反应和应对也很重要,有些人能够在困境中不断成长和找到新的机会,而有些人则会陷入绝望和沮丧。
1. 困境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许多困境,比如失业、贫穷、歧视、暴力等会导致压力加大,精神紧张,从而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
而且,长期生活在困境中,也会削弱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导致对未来的不安和担忧。
社会学对社会问题的解决与改善
社会学对社会问题的解决与改善社会问题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它们通常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诸多因素。
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学科,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责任,致力于解决和改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改善,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一、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和研究,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进行解决。
常见的解决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 研究和分析社会问题的根源。
社会问题往往具有复杂的原因和背景,只有深入研究和分析其根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2. 借鉴和应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例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交互主义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3. 建立合理的社会政策和制度。
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政策和制度体系,以确保问题的有效解决和预防。
二、社会问题的改善措施除了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学还专注于改善社会问题,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改善措施:1. 提高社会教育水平。
教育被认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提高社会教育水平,可以增强社会成员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
2. 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
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推动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权利的平等保障,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3. 加强社会组织和社区建设。
社会组织和社区是社会问题解决和改善的基础单位,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和社区建设,可以提高社会问题的应对能力和解决效果。
4. 强化社会意识形态引导。
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正确引导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可以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推动社会的长久稳定。
三、社会学在社会问题解决与改善中的应用社会学作为一门辅助社会问题解决与改善的学科,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积极进行实际应用研究。
社会学社会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
社会学社会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社会问题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社会问题的产生与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动态密切相关,而解决社会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解决社会问题的可行方案。
一、社会问题的定义与分类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发展和运动的过程中,对个人、群体或社会整体造成不利影响,破坏社会稳定、繁荣和公正的现象。
社会问题的分类主要包括贫困与社会不平等、犯罪与社会安全、教育与社会流动等几个方面。
在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分类上,社会学提供了一个相对全面的框架,为后续的分析和解决奠定基础。
二、社会问题的分析1. 贫困与社会不平等贫困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社会学研究发现,贫困往往与社会不平等存在密切关系。
社会不平等体现在收入分配不公、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差异等方面。
通过对社会不平等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贫困问题的成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如加大收入再分配力度、改善教育资源配置等。
2. 犯罪与社会安全犯罪是社会问题中的严重现象,对社会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社会学研究发现,犯罪行为与社会结构、家庭教育、就业机会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如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强家庭教育等,从而减少犯罪的发生。
3. 教育与社会流动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流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着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机会有限等问题。
社会学研究指出,教育与社会流动存在密切关系。
通过对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分析,可以发现教育资源不均衡、社会背景对教育机会的影响等问题,并提出改进教育体制、加大教育投入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社会流动和社会公平。
三、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针对社会问题,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是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中国法律社会学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法律社会学的困境与出路作者:强世功来源:《文化纵横》 2013年第5期[文章导读]本文表面上谈论的是法律社会学的研究现状,但实际关涉中国大学教育与高等研究的普遍困境。
大学扩招与学科建制的完善化,并没有带来研究水准与思考深度的实际变化,相反,学科建制壁垒与过度专业化掩盖了问题意识与思考能力的贫乏。
另一方面,三波法律社会学运动也提示我们,必须追问法律与社会的应然关系,追问法律的社会功能,追问我们为何需要法律,并追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律?强世功最近一些年来,法律社会学研究陷入了双重困局。
一方面,法理专业领域中的法律社会学研究出现了“对象化”的倾向,并因为这种对象化而日趋僵化或教条化,从而丧失了法律社会学思考乃至批判的活力与吸引力。
另一方面,一些真正有创见的法律社会学研究往往出自部门法专业的学者,这些研究由于缺乏法律社会学的问题自觉或理论自觉,难以在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由于法学研究和教学在“专业槽”越挖越深的过程中,学科建制壁垒越来越高,形成画地为牢的格局。
各部门法之间日趋自我封闭,既缺乏相互学习的兴趣,也缺乏相互对话的机制。
以至于我们同在法学院,但却缺乏一个“法学界”,各个专业都在致力于编制自己的“行话”,以别人听不懂为荣,以别人搞明白为耻。
这里所说的“别人”,不仅是通常理解的作为法治启蒙对象的大众,而且包括我们这些法学博士和法学教授们,因为面对任何部门法,其他学科的法学教授多数属于“法盲”。
比如黄韬在《公共政策的法院》中所讲的金融司法问题,相信不少法学教授都属于“法盲”,至少我是如此。
苏力教授最近在一个演讲中,批评法学界流行的说法——“像法律人那样思考”。
其实,这个说法很多情况下是对非法律人士讲的,或对刚入学的法科生讲的。
这个说法有助于提升法律职业的神秘性,实际上是法律人在社会大众面前建构自我权威的过程。
对我们法学界内部人来说,这种说法恐怕没有几个人会当真。
我们真的有一种共同的法律人思维方式吗?大家要么是从部门法专业出发,强调民法思维、刑法思维、行政法思维或宪法思维等,要么是从研究方法出发,强调法教义学思维或法经济学思维,要么从中国法的移植源流出发,强调普通法思维或大陆法思维等。
社会学与社会问题分析
社会学与社会问题分析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通过观察、研究和分析社会现象,揭示出社会规律和问题的本质。
社会问题是指困扰社会的各种不正义、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如贫富差距、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
社会学与社会问题分析紧密相连,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社会问题的形成和变化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社会学通过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为社会问题的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证据。
例如,在探究贫富差距问题时,社会学家会收集统计数据,绘制收入分布图,从中发现贫困家庭的特征和分布情况,进而理解贫富差距问题的严重程度。
这些数据和证据为我们提供了客观的基础,使得社会问题分析更加准确和可信。
其次,社会学提供了多种理论和研究方法,有助于深入分析和解释社会问题。
社会学家运用不同的理论视角,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解释和理解社会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机制。
例如,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是社会结构和功能失调的结果,而冲突理论则强调社会问题是不同阶级或群体之间权力和资源的差距所导致。
通过运用这些理论,我们可以全面而深入地分析社会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此外,社会学还注重从微观层面分析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不仅仅具有宏观的结构性原因,也与个体和小群体的行为和关系密切相关。
社会学家通过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揭示出社会问题形成和演变的细节。
例如,在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时,社会学家会关注家庭教育、同伴关系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帮助我们制定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
社会学与社会问题分析的目的不仅仅是理解问题,更重要的是寻找解决方案。
社会学研究可以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例如,通过发现教育水平与贫困之间的紧密关系,我们可以提倡社会公平,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帮助贫困家庭摆脱困境。
通过研究性别歧视问题,我们可以提倡性别平等,推动政策和法律的改革,打破性别壁垒。
社会学为我们指明了解决社会问题的道路和方向。
综上所述,社会学与社会问题分析密切相关,它通过观察、研究和分析社会现象,揭示出社会规律和问题的本质。
如何利用社 会学视角分析社 会问题和现象
如何利用社会学视角分析社会问题和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问题和现象层出不穷,如贫富差距、教育公平、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等。
这些问题和现象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构成了挑战。
那么,如何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这些问题和现象呢?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学科。
它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原因和影响。
首先,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
例如,一个社会的阶级结构、性别结构、种族结构等都会对社会问题和现象产生影响。
以贫富差距为例,社会的阶层结构决定了资源的分配方式。
在一个阶层固化的社会中,底层人民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从而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这不仅会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还可能引发社会的不稳定。
其次,社会功能主义理论也是分析社会问题和现象的重要工具。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系统,每个部分都对整个系统的稳定和运行发挥着一定的功能。
当某个部分出现问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时,就会产生社会问题。
比如,教育系统的功能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流动。
但如果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地区的教育质量低下,那么教育系统就无法有效地发挥其功能,从而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如贫困地区的孩子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公平。
社会冲突理论同样为我们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
该理论认为,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例如,在城市化进程中,开发商与当地居民之间可能会因为土地征用和补偿问题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就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和其他一系列问题。
再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
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价值观、信仰、习俗、语言等。
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会影响人们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的看法和行为。
比如,在一些文化中,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这导致了女性在教育、就业等方面面临不平等待遇,从而产生了性别不平等的社会问题。
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学的应用前景
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学的应用前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面临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化。
这些问题涉及到各个方面,比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等,而社会学正是探究这些问题的学科之一。
在当代社会,社会学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社会学在当代社会问题中的应用前景。
一、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及其规律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异常广泛。
现代社会中,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教育问题等等,都可以借助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
比如经济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学来研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模式和社会结构,了解人们在资源分配、市场博弈、社会阶层等方面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而在社会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从家庭、教育、犯罪、种族、性别、权力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了解社会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社会学的重要性社会学是一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它对于人类社会的了解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社会学在研究社会问题方面,可以发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其次,在社会管理方面,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持。
再次,在教育方面,社会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从而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案。
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许多种,如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分析研究、问卷调查等等。
实地调查研究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在社会现场进行观察和访谈,能够获得最为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实验研究则是通过对某些变量进行操作,进而观察其对社会现象的影响,这种方法有效的控制了变量,可以进一步验证社会学理论。
文献分析研究则是通过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充分利用,推断出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问卷调查则是对受访者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进一步探索社会现象的本质性和普遍性。
四、社会学在当代社会问题中的应用前景在当代社会中,社会问题越来越紧迫,需要社会学的帮助来解决。
社会学学科应用性困境及其消解路径
社会学学科应用性困境及其消解路径社会学学科应用性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研究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二是研究成果无法被社会有效应用;三是社会学在实践中的价值被低估。
这些困境不仅限制了社会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也阻碍了社会学学科的发展。
要解决这些困境,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社会学研究者不断拓展研究领域,提高研究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社会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推动社会学成果在社会中得到应用。
社会学研究应该面向当下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使研究成果更具实践意义。
目前一些社会学研究仍停留在传统范畴,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下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社会公平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传统社会学观念和方法提出了挑战。
社会学应该着眼于这些新问题,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使研究更加贴近实际需要。
社会学研究成果应该得到社会的广泛应用。
目前社会学研究成果在社会中的应用并不十分理想,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学研究成果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学术性,难以为普通社会成员所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学研究成果往往局限于学术界,缺乏对社会实践的直接指导。
社会学研究者应注重研究成果的通俗化和普及化,使之易于为社会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也应该加强社会学与社会实践的沟通,促进研究成果在社会中得到应用。
在消解社会学学科应用性困境的路径上,需要社会学研究者、社会学教育者、社会学学科建设者等多方共同努力。
社会学研究者应该积极拓展研究领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研究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社会学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毕业后能够投身社会实践,应用所学的社会学知识。
社会学学科建设者应该着眼学科发展长远,积极探索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展社会学在社会中的应用领域。
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合作。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推动社会学研究成果在社会中得到应用。
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为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应用提供支持和保障。
困境与出路:对“地方保护主义”的社会学透视
困境与出路:对“地方保护主义”的社会学透视
马传松;宋桥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家》
【年(卷),期】1993(000)006
【摘要】<正> 建立平等竞争、自由贸易、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必备前提。
而“地方保护主义”是一种把地方的局部利益置于全国整体利益之上的错误倾向,它不适当地夸大
了地方的特殊性,甚至借口“特殊”不服从、不执行统一的法令和政策,搞地方割据
与封锁。
在目前的经济生活中、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直接对立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顽固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地方保护主义”已经成为一个带有社会性的辣手
问题。
在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情况下,考查和研究“地方保护主义”,对进一步深
化和加快改革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总页数】6页(P53-58)
【作者】马传松;宋桥
【作者单位】648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困境与出路:对我国环境保护中"稻草人现象"的社会学透视 [J], 马传松
2.困境与出路:对农村计划生育管理中"补锅匠现象"的社会学透视 [J], 马传松;朱挢
3.小产权房的困境与出路——读郭继、韩清怀博士的《法律社会学视野下的小产权房问题研究》 [J], 朱金东;杨瑞
4.探索解决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得力之作--《困境与出路:失业与再就业的社会学审视》评介 [J], 姜正国
5.困境与出路——对劳动积极性问题的社会学透视 [J], 黄健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社会学的困境与出路
最近在看人口课布置的论文,不爽。
文章的结论很简单,难的是它的研究策略和数理模型。
由于我暂时还没有学高级统计学,所以看那一系列表格和数据,有如看天书一般。
挫折感使人产生牢骚:为什么很多社会学研究用高深的模型只是为了证明一个用脑子稍微一想就能明白的结论,这有助于学科的发展和知识积累吗?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坚定不移地信奉科学的规则和程序。
社会学的老祖宗孔德当年“冒天下之大不韪”杜撰了“社会学”这一名词,真实所指乃是今天的全体社会科学,或者可以理解为社会哲学,一种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
世易时移,直至今日,社会学研究的主流方法仍是:提出问题、文献回顾、假设、合理化证明和结论,一篇论文的生产不能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跟古代八股文的写法并无二致,与麦当劳的汉堡包制作过程本质相同。
更不爽是,运用数学工具建立各种分析模型已经成为时尚,并成为衡量一项研究是否科学以及科学化程度的指标。
这时候,你的观点和结论有没有突破、有没有亮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如何把抽象的概念一步步操作化,一步步搜集数据,只要能自圆其说且持之有据,证明的哪怕是个不用动脑袋就能得出的结论,这都是一篇好论文。
社会学研究一步步沦为技术工种,承包课题的成了“学术包工头”,俺们沦为了“学术民工”。
用美国社会学家Abbott的话来说,社会学目前的困境是:“越来越技术化,只相信统计模型和计算,不能容忍其他的研究方法;社会学越来越成为政府政策咨询的资源,这是一种类似于经济学的角色;社会学内部分支的相互联系在下降,变得越来越零散分割。
在美国社会学联合会的年会上,不同学者能够共享的知识类型、操作方法和研究主题越来越少。
社会学号称可以接受各种差异的存在,但是学者们不愿接受新的观念。
总之,社会学从经验的、理论的、历史的角度来讲,已经过于形式化了,我们不再有足够的兴趣面对风险,不愿意探索那些没有定性的概念,不再去侵入他人的地盘。
我们已经放弃了对真实世界的探索,藏身于那些由调查变量形式化的世界、历史力量和理论抽象后面去了。
这说明,社会学失去了洞察力,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
”
在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大举入侵面前,社会学显得毫无还手之力。
经济学是一个相当团结的共同体,内部成员有着基本的共享价值,并且分工明确;相比来讲,社会学却很分裂,内部有着很多相互冲突的范式,而且社会学的分裂是在基本价值观方面,它的价值认同越来越
模糊,有感性的,有理性的,有公平的,有效率的,有行为的,有结构的,有主观建构的,有客观证明的(当然,这也可以说成是她的优势)。
社会学慢慢丧失了自己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特征。
社会学变得越来越分散,越来越琐碎,各分支间不仅缺乏共识,无法相互评价;说社会学是剩余学科也不无道理,有的学科肇始于社会学,但一旦发育成熟就会脱离社会学这一“母体”。
比如组织社会学研究日益成熟之后就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组织学”。
甘阳曾说:“晚近二三十年社会学在西方衰落得很厉害,已经失去昔日作为社会科学女王的地位。
目前的社会学一部分成为经济学的附庸,一部分则成为后现代文学理论的附庸,整个学科的状况说实话很不理想。
” 可以说,西方社会现在制度安排和社会发展上已经相对成熟,再往上走就会比较慢,所以社会科学有大的突破的可能性也不大,目前的学术推进只是用拗口的语句、发明新的“词汇”来说明老的idea,再用一点数学模型,关注的主题也日益鸡零狗碎。
社会学在社会动荡时期和剧烈的转型时期才是它的快速成长期,目前中国就处于社会转型期,这正是社会学大有可为的时候。
但是我们在欢呼“社会学春天到来”的时候,是否应当一味追随美国社会学日益技术化、琐碎化的研究取向?为什么我们不关注“宏大叙事”,不关注意识形态?只在鸡毛蒜皮的操作化上蝇营狗苟?
当今中国面对的最深刻的挑战不是失业,不是通货膨胀,不是腐败,而是没有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合法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已经失去了意识形态的解释能力,只能凭借马哲考试得到生存的空间;喧嚣一时的现代化的叙事话语也遭到后现代的有力阻击。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迁的时代,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度,没有精神信仰、没有可以提供合法性解释的意识形态是多么可怕的现实!如果没有精神信仰,那么只能去信仰金钱了。
社会学的出路正在于它重建信仰、重建意识形态并提供合法性的能力。
2007-10-13
于豪华的图书馆的个人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