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卷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评卷小结
均分预设为47分,实际45.71.
54分以上,立意深刻,选材恰当,分析透彻。
47分左右的,能扣住“谣言”来写,论述较为充分,事例恰当。
42-46分,观点恰当但说理不充分,事例堆砌无说服力。
42分以下的,论述有偏题之嫌,如谈论互联网利弊、真与假等。
谈谈审题。材料给出了几个网络谣言事例,提到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以及层出不穷的谣言,要求针对谣言谈谈自己的看法。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互联网”和“谣言”。“互联网”是中性的,热门事件可以是良性推动政府介入促进社会进步,也可以是谣言的发源地和传播途径。互联网传播具有隐蔽、扩散快的特点。第二,“谣言”是后来被事实证明是假的才能称之为“谣言”,那些后来被证明是真的就不能称之为“谣言”,如鸿茅药酒公司否定夸大功效并跨省追捕医生等,网上有句话“谣言谣言,遥遥领先”,就是一些公众人物乃至政府部门(官方”辟谣”)常常否定针对自己的言论却立马被事实揭穿、打脸。
被国内称为谣言的最后都称为新闻.对政府公信力是致命的自黑――这样“以谣辟谣”的政府部门,以后拿什么让公众相信自己说的话是真的。官员落马。
“休假式治疗”的弥天大谎,各地在限牌时的“以谣辟谣”,福建“首虎”徐钢落马前曾骂举报者是叛徒,生气地说“若非我身份还在我就要和你单挑”,杨卫泽落马前曾咬牙切齿地骂过网络举报称“现在国内的网络比文革大字报更险恶,海外敌对媒体比侵华日军更残酷”——关于他们涉贪的传言,都曾被视为谣言。这些案例集纳起来,强化着公众“谣言是遥遥领先的预言”的认知,并对“严重民谣放过官谣”产生强烈的失衡感。
其实,本来不应该有“民谣”和“官谣”的区分的。某些城市昨天还在辟谣说,绝对不会限牌,民间传说都是谣言,第二天立刻就限牌了,这跟普通的造谣有多大的区别?不对某些地方官方的说谎行为进行治理,不对“封锁信息”这个滋生谣言的源头进行治理,单纯打击谣言难以让公众信服。但某些地方官方一再撒谎,用造谣的方式辟谣,用洗白的方式对抗“抹黑”,实际起到的效果不仅仅是“高级黑”――黑了自己,并且进一步“洗白”了谣言,让很多人对本不相信、本无好感的谣言反而有了一定的信任。
本次作文审题难度不大,绝大多数学生能针对网络谣言,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或指出其危害并提出意见。但入题容易写好却不易,大多数都只是平平的议论说理和举例论证,给人以千人一面的感觉,说的理差不多,举的事例也差不多。说理大多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段论来展开:“什么是谣言”、“谣言的危害”、“个人、政府面对谣言怎么办”;也有集中谈其中一个问题的,或分析谣言产生的原因、或分析其危害、或提出应对措施。这两种写作思路都可以,但从写作效果看,似乎集中谈论一个问题的更有优势。
这次作文举例论证中,运用到的事例集中在魏则西之死、重庆公交车事件中的女司机、营销号编造谣言谋利、翟天临博士文凭造假、甘肃女教师口红等热门网络事件。学生对热门网络谣言例子较为熟悉,但在表述上不会把事例为我所用,应当围绕“谣言”来展开对事例的叙述,而非素材拿过来直接用。
总体来说,这次有思想、有内涵的作文少。
什么是好的作文说理?
好的作文说理,并非日常生活中的吵架说理,也非婆婆妈妈的啰嗦说理,而
是要有一定知识或者学科理论作基础的说理,说理要有点学识、知识、思想在里面才有点道理,可读性才能强。“谣言”盛行,这里面涉及到造谣者的心理动机(心理学知识)、互联网的传播方式(新闻传播学知识)、信谣群众(社会学知识)、信息对称、名人效应、人性、法制等等。在阅卷中发现,全年级只有6位学生把寒假读到的《乌合之众》用到了作文之中去分析群众信谣,事实上旁勒对人在群体中的行为做了恰当分析,指出群体的无意识、易受暗示、轻信等群体特征,这对理论论证谣言的兴起、传播、危害有很好的支撑作用,让作文有内涵、可读性强。
最后,卷面不整洁的多,影响阅读及赋分。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能够随时和朋友家人保持联系,方便我们的交流;让我们能够更便捷的买到全国各地的商品,丰富我们的生活。然而,伴随而来的网络谣言也让我们极度困扰,需要更精准的解决和辟谣。
网络谣言的出现,一方面会给群众传递错误的信息,误导大家的行为,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的生产生活,甚至危害国家的安全;另一方面也会污染网络环境,引发民众对互联网的不满,影响互联网健康持续的发展,进而影响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网络谣言之所以层出不穷,原因是多个方面的:
第一,权威真实信息的缺失。随着人们法治意识的不断觉醒,对信息知情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权威部门落实核查信息需要时间,不能够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给了谣言滋生蔓延的空间和时间。
第二,网络本身具有开放性,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利用这一特点,在违法成本比较低的情况下,故意传播错误信息,博取眼球,获取更多利益。
第三,网络本身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人群比较广的特点,一条信息短时间内就能转发上百万次,这也助长了网络谣言的传播,越传越盛,“三人成虎”的作用下,越来越多人相信,越来越多人传播,形成恶性循环。
第四,群众的科学素养不高,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面对谣言不能及时分辨,尤其是涉及到自身或家人切身利益的信息,“关心则乱”的情况下,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传播谣言。
所以,要想还互联网一片净土,解决层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我们还需要多方努力,多措并举。
第一,政府权威部门需要搭建起顺畅高效的官方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发布真实信息,从源头上杜绝谣言,满足群众的信息知情权,压缩谣言产生传播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网络平台、媒体、科研机构等主体应加强合作,不断创新,应用大数据、机器算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识谣辟谣。通过“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及时提醒读者阅读过的信息哪些是谣言,通过“人工审核+机器筛查”方式及时阻断谣言传播。
第三,健全和细化针对网络谣言的法律法规,让执法部门真正实现有法可依,同时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查处力度,一旦发现造谣者就严肃处理,提高其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