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青铜器的发展与特征

合集下载

论述青铜器发展

论述青铜器发展

论述青铜器发展
青铜器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其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 早期青铜器时期(公元前约2000年-公元前约1200年):这一时期是青铜器制作的起始阶段。

初期的青铜器主要以礼器为主,如鼎、簋、爵等。

这些器物在形态上还保留着较多的陶器特征,而在纹饰上则以简单的线条纹和几何纹为主。

2. 中期青铜器时期(公元前约1200年-公元前771年):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制作,同时也开始出现更复杂的器型和纹饰。

常见的器物包括四足尊、方壶、觚等。

纹饰方面,除了传统的几何纹饰外,还开始出现神话、动物、人物等图案,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的发展。

3.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是青铜器制作的高峰期,艺术风格更加丰富多样。

器物形态更加独特,例如钟、璧、虎纹盘等。

纹饰上出现了大量的图案,如山水景观、神话传说、人物故事等。

同时,青铜器也逐渐成为贵族身份象征的礼器。

4.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青铜器制作进一步发展,并且与其他工艺品的制作相结合。

除了继承和创新战
国时期的造型和纹饰外,还出现了更多的实用器具,如灯、镜、钱币等。

青铜器的发展离不开青铜冶炼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受到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青铜器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品,也承载着宗教信仰、社会地位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青铜器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科技和艺术的发展历程。

青铜器的发展特点

青铜器的发展特点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器物,其发展特点主要包括:
长期稳定:青铜器的发展历经了数千年,从公元前约2000年的商代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00年左右的西汉时期。

这种长期的稳定发展表明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技术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青铜器的制作技术逐渐改进和完善。

早期的青铜器多为简单的器物,如鼎、爵、觚等,而到了后期,青铜器的种类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钟、磬、剑、镜等。

同时,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也逐渐提高,出现了更为精细的纹饰和装饰技法。

社会地位的象征: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被视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贵族阶层常使用青铜器作为礼器和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是各种仪式和祭祀活动中的重要器物。

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与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文化传承: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青铜器上的铭文、纹饰和图案,展示了古代社会的宗教、神话、历史和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逐渐衰落:随着时间的推移,青铜器的使用逐渐减少。

到了战国时期以后,青铜器的铸造数量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铁器的兴起。

这与社会经济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有关。

然而,青铜器
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其特殊的地位和价值,成为后世文化的重要遗产。

吴国青铜器的发展、特色、成就

吴国青铜器的发展、特色、成就

作者: 106-110页 主题词: 吴国;青铜器;发展序列;地方特色
摘要: 江南吴国铸造的青铜器,既受中原商周文化的深刻影响,而又始终保持着独特的地 方个性。其发展序列可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三个演化阶段。早期因为吴国的建立,促使江南 地区青铜冶铸业得到飞跃发展,铜器类型包括中原型、访中原型和地方型并存。中期吴国工匠 成熟地创造出富有自身特色的器物形式,展示出鲜明的地方风彩。晚期吴国青铜器铸造工艺技 术跃居列国前茅,有她独到之处,在我国古代科学史上取得卓越成就。

青铜器的发展以及演变特征

青铜器的发展以及演变特征

青铜器的发展以及演变特征一、起源与早期发展青铜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最初,人们使用自然铜制作简单的工具和武器。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将铜与锡混合制成青铜,这种金属的硬度更高,更易于加工和制作更复杂的器物。

早期的青铜器多以实用为主,如刀、剑、斧等工具和武器。

二、商周时期的繁荣到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技艺、造型、纹饰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青铜器成为了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也广泛应用于祭祀、宴饮、乐器等领域。

例如,著名的青铜礼器鼎、簋、尊等,不仅代表了当时铸造技术的水平,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春秋战国多元风格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和各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青铜器的风格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不仅在形制上有所创新,在纹饰和工艺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

例如,吴越地区的青铜剑以其精湛的铸造技术和独特的造型风格而闻名。

四、秦汉时期的转变秦汉时期,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铁器、陶瓷等新材料的出现,青铜器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以铜镜、钱币等生活用品为主,其造型和装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铜镜的镜面更加光洁,背面多有浮雕和彩绘装饰,展现了新的艺术风格。

五、技艺与装饰的变化从早期到秦汉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艺和装饰风格都经历了不断的变化。

早期的青铜器主要以朴素实用的风格为主,商周时期则注重纹饰的繁复和造型的精美。

春秋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以地域特色为主的多元风格,秦汉时期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生活化。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文化的变迁,也展现了人类艺术和技术的不懈追求。

六、功能与用途的多样性青铜器在其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具有丰富的功能和用途。

早期的青铜器主要用于制作工具和武器,商周时期则成为祭祀、宴饮、乐器等领域的重要物品。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用途更加广泛,如铜镜、钱币等生活用品的出现。

秦汉时期,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新材料的出现,青铜器的用途逐渐减少,但仍然在某些领域有所应用。

吴国青铜器之南方特征

吴国青铜器之南方特征
随着近年对南方青铜器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认为在吴国仿中原型和土著型青铜器中有相当一部分更接近于邗徐舒越楚国青铜器呈现出较一致的南方系统特征据此将吴国青铜器分为中原型仿中原型南方系统型和土著型四类吴国的疆域主要分布于苏南宁南京镇镇江地区和黄山以北的皖南芜芜湖铜铜陵地区两周时期与吴国邻境接壤的有邗徐舒越楚等国
桐 城 长 岗 尊 耳 兽 輧輰訛 与 吴
国境内南陵、青阳出土
龙 耳 尊 輧輱訛 器 形 极 为 相 近
(图 二 ,7)。
7. 盥 盘 ( 鉴 ): 徐 王

义楚盥盘輧輲訛广口、折腹、
平底,与之相同的还有

江西清江 (今樟树市)

图三 1.屯溪龙纹鼎 2.粮山撇足鼎 3.粮山腰流甗(盉) 4.铜陵舌流甗(盉)

簋 :吴国境内的丹阳司徒、溧水宽广墩輩輮訛、繁昌汤
出早期异中有同、晚期同中有异的特征。
家山等地出土的簋与屯溪 M1 出土的簋形制相同

越国青铜器在器形、纹饰、铭文、铸造等方面与
(图 三 ,5、6)。

吴国青铜器既相互影响又各具特色。简言之,兵器、
尊 :丹徒母子墩、磨盘墩輩輯訛、丹阳司徒等地出土扁

临江镇出土的鉴。吴国

5.宽广墩鼓腹簋 6.屯溪几何纹鼓腹簋 7.磨盘墩单耳鼓腹尊 8.屯溪鼓腹尊
境内的丹徒北山顶輧輳訛(图
9.高淳漆桥鸟纹圆腹卣 10.屯溪凤纹圆腹卣 11.屯溪 M1 龙纹盘 12.司徒弦纹盘
二 ,8)、金坛薛埠輧輴訛出土
3. 合 体 形 盉 :吴国境内的安徽铜陵出土的钵鬲、 盆鬲合体形盉,鬲腹有短流短鋬或龙首上曲长鋬, 盆、钵及鬲腹饰窃曲纹等 ( 图 二 ,1、2),显然与群舒地 区安徽舒城凤凰嘴、庐江盔头、怀宁人形河、肥西小 八里等地所出相同或相近輦輳訛;小八里等地出土曲鋬短 流钵鬲合体式輴 訛輦;凤凰嘴、人形河、盔头等地出土为盆 鬲合体式。凤凰嘴器仅在鬲腹开一圆孔作流 ( 图 二 , 3)輦 輵 訛,人形河器设下卷两段式鋬輦輶訛,盔头器作上卷两段 式兽形鋬輦 輷 訛。

中国青铜器文化发展历程概况

中国青铜器文化发展历程概况

中国青铜器文化发展历程概况中国青铜器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公元前约1700年的商朝晚期。

青铜器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也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思想的重要见证。

本文将概述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历程,并介绍其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时期:商代、西周、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商代(公元前约17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青铜器文化的起点。

商代青铜器以祭器为主,主要用于祭祀和宗教活动。

这些青铜器制作精美,形制丰富,发展出了六种基本形制:鼎、簋、觚、尊、爵和斝。

商代青铜器的图案以华丽的纹饰为主,表现神秘的象征意义。

此外,商代青铜器还可以追溯到母邦神话和王权神话的传说,因此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中国青铜器文化的蓬勃发展时期。

西周青铜器突破了商代青铜器的传统形式,增添了新颖的装饰元素。

尤其是在早期西周,青铜器的纹饰更加细腻精致,逐渐发展出了大型的青铜器和金银饰品。

西周青铜器的纹饰内容主要以象征王权、宗教祭祀和历史事件的故事为主,反映了西周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精神。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青铜器文化的转折时期。

东周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更加完善,形制更加多样化。

青铜器的纹饰逐渐从神秘的象征意义转向宗教和历史故事的描绘。

东周青铜器的数量也大幅增加,表明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同时,东周青铜器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与外来文化相融合的新的制作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青铜器文化的最后一个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青铜器的制作逐渐减少。

然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在装饰和纹饰上更加讲究,展现了当时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技巧。

这些青铜器更加注重个人的身份和权力,反映了社会分化的趋势。

总之,中国青铜器文化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青铜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

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

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

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不同时代的青铜器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逐渐发展和演变,呈现出一系列不同的特点。

下面将分别对不同时代的青铜器的特点进行阐述。

1.早期青铜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600年):早期青铜器是青铜时代的开端,主要有玉石器、青铜器和陶器等。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简单:初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器物简单粗糙;(2)形制较少:青铜器的形制主要有鼎、豆、敦、簋等,数量较少,多以几何纹饰为主;(3)社会功能明显:青铜器在早期社会起到重要的祭祀和宗教功能,是权力的象征。

2.商代青铜器(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代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精湛:商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比较完善,器形规整,纹饰精美;(2)形制多样:商代青铜器的形制丰富多样,不仅有鼎、豆、敦、簋等传统形制,还有一些新的形制如斟、俎等;(3)人物纹饰:在商代青铜器上出现了大量的人物纹饰,并表现出社会的等级和秩序;(4)社会多元化:商代青铜器的数量众多,显示出商代社会的繁荣和多元化。

3.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晚期,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形制变化多样: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形制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新增了一些新的形制如钟、鸟、兽等;(2)纹饰复杂: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纹饰更加复杂多样,除了传统的几何纹饰外,出现了一些动、植物纹饰和人物纹饰;(3)社会意义减弱: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祭祀和宗教意义相对减弱,开始被当做礼器、陪葬品等使用。

4.秦汉时期青铜器(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在形制、纹饰等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1)形制稳定:秦汉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承袭了商代和周代的形制,其中主要有鼎、豆、钟等;(2)装饰简洁:秦汉时期的青铜器的纹饰相对简洁,以符号、文字等为主;(3)社会功能减弱:在秦汉时期,青铜器的宗教、祭祀功能进一步减弱,更多地用于礼仪和陪葬。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和概况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和概况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和概况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贯穿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铁器时代初期的时期。

它们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符号,不仅仅是器物的载体,更是人们对于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一种见证。

本文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早期的商代青铜器、中期的周代青铜器和晚期的春秋战国青铜器。

首先是早期的商代青铜器,商代青铜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世纪,是中国青铜器史上的开端。

商代青铜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礼器和生活器。

礼器主要是用于祭祀和宴会的仪式。

其代表作有大型的鼎、簋以及爵等。

这些青铜器体积庞大,造型庄重,有的还饰有精美的纹饰,展示了商代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祭祀活动的庄严氛围。

生活器主要是用于日常生活,如食器、器皿等。

这类青铜器多采用流线型的造型,古朴简洁。

同时还出现了一些用于军事用途的青铜器,如戈、戟等。

其次是中期的周代青铜器,约始于公元前11世纪,是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

周代青铜器的特点是器物的形制更加多样化和精致化。

在礼器方面,周代青铜器的鼎成为了当时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鼎的造型日益复杂,纹饰也更加精美细腻。

此外,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礼器,即方鼎,它的形制独特,方正而庄重,被视作国家权力和统治的象征。

生活器方面,周代青铜器的盛行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美的追求。

同时,一些军事器械如剑、戟等也得到了发展和改进,逐渐呈现出宋代青铜器时期的豪放和尖锐特点。

最后是晚期的春秋战国青铜器,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纷争不断的时期,青铜器也因此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在礼器方面,春秋战国青铜器的鼎形制逐渐变得简约,纹饰也日益简洁。

生活器方面,春秋战国青铜器的风格更加精细,形制变得更加紧凑,纹饰更加精致,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器物审美要求的提高。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仍然保留了一些军事器械,如戈、戟等,但工艺和造型上较之前几个时期更加独特。

青铜器的发展过程特点及作用

青铜器的发展过程特点及作用

青铜器的发展过程特点及作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它不仅是古代工艺技术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初期青铜器、中期青铜器和晚期青铜器三个阶段。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青铜器的发展过程特点及作用。

一、初期青铜器初期青铜器的发展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左右,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是器形简单、装饰简约的容器,如鼎、簋、觥等。

初期青铜器的特点是线条简洁流畅,装饰纹饰简单朴素,器物形体较为规整。

初期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会等仪式活动,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宗教和礼仪文化。

二、中期青铜器中期青铜器的发展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100年左右,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形状和装饰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器形开始多样化,出现了更多的器物种类,如壶、盘、瓶等。

同时,青铜器的装饰纹饰也更加繁复多样,有动植物纹、人物纹、几何纹等,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技艺水平和创造力。

中期青铜器的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不仅用于祭祀和宴会,还用于战争和礼仪上的赏赐。

三、晚期青铜器晚期青铜器的发展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221年左右,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形状和装饰上进一步丰富多样化。

青铜器的器形更加复杂,如尊、爵、斝、觚等,装饰纹饰更加华丽精致,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艺术追求。

晚期青铜器的使用功能也更加多样化,除了祭祀和宴会外,还用于军事、政治和礼仪等方面。

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青铜器是古代社会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在古代社会中,只有贵族和统治者才能拥有青铜器,它们被用作礼仪和仪式上的重要器物,彰显了统治者的权威和地位。

其次,青铜器是古代社会经济交流的重要工具。

青铜器作为一种贵重的奢侈品,具有很高的价值,经常被用作礼物和贸易品,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

最后,青铜器也是古代社会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青铜器的制作过程需要高超的工艺技术和艺术审美,它们的装饰纹饰和器形设计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古代社会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论江南吴国青铜器

试论江南吴国青铜器

试论江南吴国青铜器
肖梦龙
【期刊名称】《东南文化》
【年(卷),期】1986(000)001
【摘要】<正>江南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是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拟通过现今所掌握的资合整理,着重对江南吴国青铜器的分期与各期特征,作一些探讨。

一、吴地青铜器的发现及分布规律吴国青铜器以往被著录并识别的仅有少数几件带铭铜兵器剑、戈,现在所见几乎全为(?)陆续出土,这其中有许多是经过发掘清理伴同陶,瓷器等遗物出土的铜器群,在对其考订和对吴国青铜器发展序列分期的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己发表的资料择要分 (一) 遗址方面 1.自五十年代以来,在发掘或试掘过的一些湖熟文化遗址文化层中,如南京北阴阳营三层)锁金村、安怀村、窨子山和江宁点将台、句容城头山、丹徒断山墩、镇江马迹山等,发(?)刀、俐斧、铜镞、铜锥、铜鱼钩以及铜鼎耳、足等。

【总页数】13页(P96-108)
【作者】肖梦龙
【作者单位】镇江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5
【相关文献】
1.吴国青铜器的“江南韵味” [J], 刘阳
2.从吴语与吴国青铜器铭文释"吴" [J], 徐乡耕
3.论吴文化冶铸(上篇)--吴国青铜器铸造与地方特色 [J], 肖梦龙
4.吴国青铜器之南方特征 [J], 毛颖
5.试论楚国青铜器与江南古铜矿的关系 [J], 后德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

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

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

下面店铺整理了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青铜器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1、原始社会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鼎由最初的烧煮食物的炊具逐步演变为一种礼器,成为权利与财富的象征。

鼎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鼎的轻重,标志着权力的大小。

在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形成了独特的造型系列:容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等。

青铜器上布满了饕餮纹,夔纹或人形与兽面结合的纹饰,形成神灵的图纹,反映了人类从原始的愚昧状态向文明的一种过渡。

2、夏朝时代夏朝青铜器是我国青铜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偃师二里头遗址青铜铸造作坊面积超过1万平米。

二期至四期都有冶炼青铜器的出土,一期青铜铸造遗迹里也有冶炼痕迹。

现已清理出二至四期的铸造工场遗址,其周围遗留不少陶范、坩埚、炉壁、铜渣、木炭,及一些小件铜器、少量大件铜器。

青铜器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主要遗物之一,有礼器、工具、兵器等。

3、商代早期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

鼎、鬲等食器三足中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

鼎、斝等柱状足成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

方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与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

爵的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样,—律为扁体平底。

流甚狭而长。

青铜斝除平底型的以外,还出现了袋足斝。

觚、尊、瓿、罍等圈足器皆有+形大孔,相当二里冈上层的器,+字形有成为大方孔的。

有的更在圈足的边沿,留有数道缺口,郑州和黄陂盘龙城都出土过这种实例。

管流斜置于顶上的半封顶袋足盉,后侧有一大鋬可执,在本期内颇具特色。

罍皆狭唇高颈有肩,形体亦偏高。

商代早期壶有提梁的有长颈小口鼓腹形和小口体呈悬瓠形的两种,也有小口器颈不高不设提梁的。

商代早期青铜器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以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浮雕,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

商周吴越青铜器特征研究

商周吴越青铜器特征研究

商周吴越青铜器特征研究作者:吴恩东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06期【摘要】商周吴越青铜器研究在当前存在分区不明显,特征研究成果较少的问题,因此需要在掌握吴越地区出土青铜器资料的基础上,对主要区域出土青铜器进行特征的比较分析,以解决当前商周吴越地区出土青铜器特征不明朗的问题。

商周吴越青铜器特征研究要对吴越青铜器出土区域进行划分并以此为空间基础,从多个方面来论述各个地区青铜器的特征;从人为和自然地理两个方面来阐明吴越青铜器地区特点产生的原因;最后提炼结论。

【关键词】吴越青铜器;分区;特征;原因【中图分类号】K876.41 【文献标识码】A一、商周吴越青铜器的分区(一)苏南地区江苏省的考古发掘资料有力地证明了该地区的划分依据为青铜器出土地点的集中程度,其明显集中于苏南地区。

该地区主要包括了宁镇地区和太湖北部地区,主要的城市有南京、苏州、常州等。

据历史记载“太伯之奔荆蛮,字号句吴,荆蛮之义,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文身断发”,与当地土著相结合,创立了吴国,周武王克商后其被册封在此地,建都姑苏。

苏南地区青铜文化在商周早期仍处于起步阶段,直到东周时期各个方面才表现出趋于成熟的态势。

(二)浙江地区浙江地区是以古越族的主要生活区域为划分依据,囊括今天的浙江全境。

由于古越族在春秋之前,未有形成有效的、统一的国家行政机构,从而导致浙江各地的青铜冶铸业还停留在土著部落自行经营的阶段,所以青铜器出土地点分布浙江全境,直到越国的建立才有所改观。

因此以浙江全境作为一个独立的划分单元。

从商代到西周,浙江青铜文化具有一定的中原文化特征,但是从春秋战国中晚期开始,其已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

李学勤先生曾经指出:“长江下游的青铜器在商代受到中原文化的很多影响,西周以后逐渐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与长江中游渐行接近。

到春秋末年比较统一的南方系的青铜器形式,可以说已经形成了。

”(三)皖南地区由于皖南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在各个方面都与苏南和浙江地区不同,亦有别于中原地区,因此以皖南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

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在青铜器发展不同时期各有什么特点?

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在青铜器发展不同时期各有什么特点?

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在青铜器发展不同时期各有什么特点?简答题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在青铜器发展不同时期各有什么特点?我国青铜器发展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在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经过夏朝的发展,到商朝达到高峰,西周则更加丰富。

西周青铜器与礼制的结合更加紧密,青铜冶铸技术日趋成熟,器类和数量均有较大增长。

东周青铜器分为春秋、战国两期。

在春秋时期前段尚与西周晚期的风格基本一致,到中后期则出现了一些区域特点,器类依用途分,礼器比例渐小,日用器比例增大,冶铸技术和装饰工艺有显著的进步,若干地区还出现失蜡法熔模铸造技术。

到秦汉时期,青铜器中礼器的比重大大减少,生活用品的种类与数量则急剧增多,钱币、度量衡器及铜镜等承袭东周时代继续发展,并不断有所更新、创制,以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青铜器种类。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中华大地上已出现简单的铜制品。

到夏、商、周三个朝代,青铜冶铸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因此这阶段被称为青铜时代。

夏代为青铜器时代初期,这个时期的青铜器总体上看种类少、器形小质地单薄纹饰不算发达。

商代晚期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青铜器种类,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以及车马器等四大类。

商代后期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形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

至秦汉时期已是其发展的尾声。

商代后期和西周前期,是青铜器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东周的春秋时代中期至战国时期,是第二个高峰时期。

这两个时期辉煌的成就,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追求。

失蜡法鬼神观念统摄下的青铜艺术发展高峰,类型丰富,多酒器,食器,装饰纹样由早期的单纯质朴向晚期的繁缛华丽转变,代表作: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西周青铜器的发展与演变宗法理制下的青铜艺术,酒器减少,风格更趋简朴,典雅和谐,造型趋于柔和,强调曲线美感,多用几何纹饰,简练,明快,更具清新格调,流畅自如的风格。

器物上多铭文,反映时代性转变,并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代表作:毛公鼎,西周时代,有长篇铭文。

尊神重鬼──商代青铜器司母戊鼎──古代最大的青铜器造型瑰奇──四羊尊与龙虎尊挺拔伟岸──亚其觚与妇好斝殷人尚声──象纹大铙与饕餮纹鼓体现礼乐制度──西周青铜器庄肃与典雅──大盂鼎和毛公鼎夕阳余辉──折觥与令方彝皇家气度──簋与伯矩鬲楚楚动人──壶钟鸣鼎食──东周青铜器开时代新风──新郑立鹤方壶与鸟兽龙纹壶鬼斧神工──曾侯尊盘与越王勾践剑贵族生活写照──宴乐采桑狩猎攻战纹壶发展尾声──秦汉时代青铜器写实与想像──秦陵铜车马与铜奔马人与大自然──长信宫灯和博山炉简要论述“元四家”指谁,代表作。

古吴国就有收割水稻的青铜“锯口刃”

古吴国就有收割水稻的青铜“锯口刃”

古吴国就有收割水稻的青铜“锯口刃”吴越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中国东部长江下游的古代文明中心。

吴越文化与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和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并称为长江流域古代三大文明。

吴是周人和江南土著民族结合而形成的诸侯国,商晚周初在太伯、仲雍创建勾吴时,一方面“端委,以治周礼”;另一方面又随乡入俗,“断发文身”。

所以吴国文化是由华夏文化和土著“荆蛮人”文化相融合形成的区域性文化,始终保持着鲜明的地方特征。

这案子如此蹊跷,你该怎么破广告江南吴国青铜器在中国青铜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在形制、纹饰及合金、铸造上,既吸取融合中原地区的影响,又多方面呈现地方文化的独特创新。

吴国青铜器可分三种类型:一是中原型青铜器。

以西周早期的宜侯夨簋和伯簋,春秋中晚期的吴王光鉴、禺邗王壶等为代表。

二是仿造中原型青铜器,这类器出土数量最多。

在器形、纹饰等方面模仿中原,而又有所变化。

三是吴地创造型青铜器。

在器形、纹饰上均呈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为其他地区所不见,如丹阳司徒矮足鼎、铜尊等,展现了吴国先民的创新精神和智慧。

吴国青铜器的纹饰,一方面汲取了中原青铜器上的某些特征,但给以简化变体,赋予地方色彩。

典型的如兽面纹、鸟纹、夔纹、垂鳞纹等。

另一方面,吴国先民还不断创新,发明和应用了自己独特的纹饰形式,为吴国青铜器所独有。

典型的如常见的各种几何形纹以及棘刺纹等,是吴地青铜匠师的独特创新形式。

本展展现吴国文物精品,突出吴文化所具有的鲜明地域性和高度融合性。

展品均出土于镇江地区的吴国土墩墓及窖藏,展品规格高且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镇江曾地处西周春秋时期吴国的中心地带,其辖地出土的青铜器堪称吴越地区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

吴国青铜农具促发展吴国矿产资源丰富,土墩墓中用几何印纹硬陶坛盛放青铜冶铸块随葬,反映了吴人对青铜的重视。

吴地矿产资源的丰富,为吴国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考古发现江南地区出土青铜农具数量多而种类齐全。

青铜农工具在吴地的较为普遍使用,对促进吴国农业生产起到了重大作用,为吴国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

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

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青铜器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发明之一,它的出现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时代青铜器的特点也有所不同,下面将分别介绍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

1.早期青铜器时代:早期青铜器时代主要指中国的夏、商、周时期,时间跨度约为公元前2070年至前771年。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形制简单:早期的青铜器多为简单的容器,如食器、酒器等。

形制上通常由几个基本的零件组成,如圆形的腹部、直立的束颈等,较为规矩。

(2)纹饰简朴:早期的青铜器纹饰通常以线刻为主,纹饰简洁朴素,多以几何图案为主,如直线、曲线、波浪形等。

(3)器型稳定:早期的青铜器形制较为稳定,器形上很少出现过于复杂的变化,大多呈现出稳固的直立形态。

2.中期青铜器时代:中期青铜器时代主要指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时间跨度大约为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特点如下:(1)器形丰富多样:中期的青铜器形制较早期更为丰富多样,除了基本的容器外,还出现了各种特殊形制的器物,如铜鼎、铜爵等。

这些青铜器形态各异,设计独特。

(2)纹饰装饰性强:中期的青铜器纹饰更加丰富多样,除了几何图案外,还开始出现一些神话、传说和历史题材的纹饰。

纹饰的装饰性也明显增强,刻线更加繁密精细。

(3)铸造工艺提高:中期的青铜器铸造工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铸件的质量更加均匀稳定,技术上也有所创新,如镶嵌技术、鎏金技术等。

3.晚期青铜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主要指中国的秦汉时期,时间跨度约为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特点如下:(1)形制复杂多变:晚期的青铜器形制更加复杂多样,呈现出更多的流线型和曲线型器物,如铜镜、铜香炉等。

形制的变化更加明显,注重美观性。

(2)纹饰精美华丽:晚期的青铜器纹饰更加精美华丽,常以动植物的形象、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等为主题,纹饰图案更加精细繁复。

(3)装饰工艺繁多:晚期的青铜器装饰工艺更加繁多,如鎏金、铜线银丝镶嵌、宝石镶嵌等,增加了青铜器的豪华感和装饰效果。

吴国青铜器的发展与特征

吴国青铜器的发展与特征

吴国青铜器的发展与特征吴国青铜器的发展与特征吴越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中国东部长江下游的古代文明中心。

吴越文化与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和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并称为长江流域古代三大文明。

这次湖南省博物馆隆重举行的“湖南出土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青铜器学术研讨会”,即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观摩机遇,同时也是一次长江流城各诸侯方国文化交流的大盛会,必将促进长江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

吴是周人和江南土著民族结合而形成的诸侯国,商晚周初在太伯、仲雍创建勾吴时,一方面“端委,以治周礼”(1);另一方面又随乡入俗,“断发文身”(2)。

所以吴国文化是由华夏文化和土著“荆蛮人”文化相融合形成的区域性文化,始终保持着鲜明的地方特征,如体现在江南出土的吴国青铜器上,其面貌具有两重性,既受中原商周文化的深刻影响,但又表现出显著的地方文化色彩和风格。

吴国青铜器群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就出土过,如江苏仪征破山口西周墓(3)。

50年代更有两次重要发现,一是镇江丹徒大港烟墩山出土的宜侯墓青铜器,其中特别引起考古学界和史学界重视的是具120余字铭文的宜侯夨簋。

我国已故考古和古文字大师郭沫若、唐兰以及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等,都曾撰文指出“簋系吴器”(4)。

宜侯夨簋是目前所见吴国最早的一件铸铭铜器,它对研究吴国早期历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再就是皖南屯溪西周墓出土的大批铜器(5),都展示出吴文化青铜器的内涵特色。

60年代六合程桥1号墓的“攻敔”编钟,是在江苏境内首次发掘出土的吴国晚期带铭铜器(6)。

尤其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江南地区广泛分布的湖熟文化遗址和土墩墓,开展了全面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7),从而对吴文化的探索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随着近些年来出土吴国青铜器的不断增多,从而使人们对吴器的看法眼界大开,认识逐步深化,吴国青铜器研究亦成为专门课题。

本文根据现已拥有的比较丰富材料,从吴国青铜器的时代分期、类型与特点剖析入手,揭示它的自身演化规律和发展序列。

真正的国家宝藏·吴越青铜剑

真正的国家宝藏·吴越青铜剑

真正的国家宝藏·吴越青铜剑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8年第1期在火药发明之前,人类争斗的沙场是冷兵器的世界。

在中国古代的十八般兵器之中,剑,历来被称为“百兵之皇”,剑之家族中年纪最长的“祖辈”则是青铜剑。

从商朝时的短如匕首开始成长,到东周时期,吴越之地的铸剑大师造就的青铜剑已达刚柔相济的完美境界。

其冶炼技术领先西欧大陆近千年,精湛技艺至今仍令世人叹为观止。

“昊戈越剑”商周时期,江南一带是古越族的活动区域。

当时在这个地区出现了两个国家,即吴国和越国。

吴国的疆域在以太湖为中心的周围地区,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安徽东南部的部分地区。

越国的疆域在吴国之南以会稽为中心的周围地区,与姬姓吴国不同,它纯粹是由土著越人建立的一个方国。

吴越之地,自古便以冠绝天下的铸剑技术著称。

在吴、越两国所铸青铜器中,兵器既精且美。

春秋中晚期,随着吴越对外军事扩张的需要,其兵器铸造业也呈现出空前发展、繁荣的状态,因此“吴戈越剑”不仅为时人所艳羡,其美名还留传千古,为历代所称道。

好勇之君、好剑之民古代越人以勇武好剑而称著。

《汉书·高帝纪》称“越人之俗,好相攻击”。

《汉书·地理志》又说:“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

”这种轻死易发、勇武好斗是越族的天性,越人喜好用剑的传统应与其天性有密切联系。

从考古发现来看,这个传统大约发端于西周时期。

我国的宝剑,主要起源于吴越青铜剑。

而吴越青铜剑,一开始是在吴地发展起来的。

古代吴国的青铜冶铸技术受到中原地区影响,商代中期,中原青铜冶铸技术开始传人该地区。

加上吴地富藏铜、锡资源,为土著越人依山鼓铸、逐渐创造出富于地方色彩的赫赫青铜宝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自西周时期吴地出现早期青铜短剑之后,青铜剑的制作和使用在吴、越地区发展。

很快,吴、越两国地域壤接、民族相同,风俗一致、交往密切,自古有“同气同俗”之说。

当青铜剑制作技术在吴地得到发展之时,很快也传人了越国。

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特点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物,它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原始青铜器、商代青铜器、西周青铜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下面将对这四个时期的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1.原始青铜器时期(公元前约2000年-约公元前1600年)原始青铜器时期是青铜器的起始阶段。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制造技术还比较落后,质地较为粗糙。

原始青铜器多是以铜和锡的合金制成,所以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器具,如鼎、爵、簋等。

这些器具通常有雕刻的纹饰,主题多是神话故事或祭祀活动。

2.商代青铜器时期(公元前约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代青铜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青铜器制造工艺的蓬勃发展阶段。

在商代,青铜器的制造工艺得到了极大的改进,铸造技术更加精湛。

同时,青铜器的纹饰也更加丰富多样,多以神话、动物、人物等图案为主题。

器形也逐渐丰富,不仅有鼎、爵、簋等传统器物,还有一些新的器物出现,如觚、觯、壶等。

商代青铜器多用于祭祀、神祀或朝贡等活动,被视为权贵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3.西周青铜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在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制造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制作工艺。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质地精良,表面光洁,纹饰更加细致精美。

大量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形制多样,如鼎、爵、觯、簋等,而且设计更加复杂,造型更加精湛。

纹饰上除了神话、动物、人物等图案外,还出现了一些抽象的几何纹样,如波纹、蝶纹等。

西周青铜器在礼仪用具、祭祀以及其他仪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西周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青铜器艺术最后的辉煌时期。

在这个时期,青铜器的种类更加多样化,形制也更加复杂。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常见的有钟、磬、矛、戈、短剑等。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纹饰更加精湛,如神话故事、龙纹、鸟纹、云纹、雷纹等等,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春秋吴越及百越地区青铜酒器,尊、卣、罍等

春秋吴越及百越地区青铜酒器,尊、卣、罍等

春秋吴越及百越地区青铜酒器,尊、卣、罍等---鸭形尊,春秋,江苏丹徒大港母子墩出土,高22.2公分动物形尊是商晚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新的器型,西周早中期,一直流行,辽宁喀左曾经发现同样题材的鸭形尊,西周后期,一段时间的沉寂,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又开始出现以鹰鸟为主的动物形尊。

整个动物形尊的演化历程,一条艺术风格主线就是追求形象生动,典型就是春秋晚期的“子乍弄尊”,形态逼真,细节刻画入微,羽翅的细致令人叹为观止。

而这件吴越风格的鸭形尊的表现则又有所不同,鸭神态生动,比例匀称,着重表现重点细节,例如鸭头,尤其是嘴部,以及鸭的曲颈,鸭璞,而省略翅羽等,鸭身光素无纹,更体现鸭的形态优雅;而尊口部、颈部突起于鸭背,鸭腹即为尊腹,鸭双足及臀部下螺线支撑共同起圈足作用。

这样的设计明显增大了尊的容积,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蛇纹卣,春秋,湖南省衡阳出土,高50公分商代出现的著名酒器卣,西周中期后少见,春秋时期,中原同样不见,但在吴越及百越地区,则又开始流行。

器形承接西周早中期,纹饰则多地区特色,尤其是百越地区的蛇纹卣,湖南、广西等地多有出现。

此器盖顶四阿式钮,四条镂空扉棱,龙首提梁;器身及器腹以身上有鳞的卷体蛇纹为主纹饰,辅以蛙纹及小蛇纹,纹饰布局打破了中原地区追求线条流畅或者重复规整的风格,各类线条,各种组合,杂而不乱,隐隐有兽形显现,极有特色!---兽纹三足壶,春秋晚期,河南固始侯古堆出土,高19公分此器出土于河南固始侯古堆。

侯古堆一号墓,一般认为是宋景公妹妹,吴国太子夫差的夫人勾夫人墓。

此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由于墓主人身份特殊,墓中器物属于中原地区还是吴越风格,常有争论,但这件兽纹三足壶属于吴越风格,基本共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从器型到纹饰,都体现了吴越青铜器的一种特殊风格--模拟变异,即模拟西周器物或者春秋中原器型或纹饰,但又根据自身审美观和文化理解,做出体现自己风格的变化,且吴越青铜器普遍器壁较薄,故给人的概念并非规整,而常显夸张,别具一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国青铜器的发展与特征吴越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中国东部长江下游的古代文明中心。

吴越文化与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和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并称为长江流域古代三大文明。

这次湖南省博物馆隆重举行的“湖南出土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青铜器学术研讨会”,即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观摩机遇,同时也是一次长江流城各诸侯方国文化交流的大盛会,必将促进长江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

吴是周人和江南土著民族结合而形成的诸侯国,商晚周初在太伯、仲雍创建勾吴时,一方面“端委,以治周礼”(1);另一方面又随乡入俗,“断发文身”(2)。

所以吴国文化是由华夏文化和土著“荆蛮人”文化相融合形成的区域性文化,始终保持着鲜明的地方特征,如体现在江南出土的吴国青铜器上,其面貌具有两重性,既受中原商周文化的深刻影响,但又表现出显著的地方文化色彩和风格。

吴国青铜器群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就出土过,如江苏仪征破山口西周墓(3)。

50年代更有两次重要发现,一是镇江丹徒大港烟墩山出土的宜侯墓青铜器,其中特别引起考古学界和史学界重视的是具120余字铭文的宜侯夨簋。

我国已故考古和古文字大师郭沫若、唐兰以及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等,都曾撰文指出“簋系吴器”(4)。

宜侯夨簋是目前所见吴国最早的一件铸铭铜器,它对研究吴国早期历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再就是皖南屯溪西周墓出土的大批铜器(5),都展示出吴文化青铜器的内涵特色。

60年代六合程桥1号墓的“攻敔”编钟,是在江苏境内首次发掘出土的吴国晚期带铭铜器(6)。

尤其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江南地区广泛分布的湖熟文化遗址和土墩墓,开展了全面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7),从而对吴文化的探索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随着近些年来出土吴国青铜器的不断增多,从而使人们对吴器的看法眼界大开,认识逐步深化,吴国青铜器研究亦成为专门课题。

本文根据现已拥有的比较丰富材料,从吴国青铜器的时代分期、类型与特点剖析入手,揭示它的自身演化规律和发展序列。

江南地区青铜器铸造,有其发生、育成、发展和繁荣的历史演变过程,根据进化中所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先吴时期、吴国前期、中期及后期四个阶段进行考察。

一、夏商先吴时期江南青铜器铸造的初级阶段根据目前考古资料,江南地区在夏商之际进入青铜时代。

在宁镇地区相当夏代的点将台文化,如句容城头山和朝墩头遗址发掘中,都曾发现过青铜炼渣,而未见青铜器,故有学者认为,“尽管如此,青铜炼渣的出现,应为一个质的变化,标志着其时已有可能进入了青铜时代,至少也应是宁镇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与青铜文化之间的过渡性文化。

……属青铜文化的萌生期”(8)。

相当中原商代的宁镇地区湖熟文化和太湖地区马桥文化(9),都发现有青铜器出土,特别是湖熟文化中,与青铜器同时出现了铸造青铜器的用具。

至迟商代江南地区已进入青铜时代无疑。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比较普遍地发现于湖熟文化遗址,如经发掘的南京北阴阳营(三层、二层),句容城头山(五层),江宁点将台(中、上层),昝庙(中、上层),丹徒团山(十、九、八层),以及南京安怀村、太岗寺,镇江马迹山、癞鼋墩等(10)。

经常见有铜刀、镞、斧、凿、钻、鱼钩及矛,在句容赤山湖周围还出土过戈和钺(图一,2、3)。

江宁铜乡出土过三羊罍(图一,6),铜陵西湖乡出土过斝和爵(图一,4、5)。

特别是在遗址中发现冶铸青铜器的遗存,如铜矿石、铜炼渣以及注口溢出的青铜块等,在北阴阳营出土了炼铜坩埚和挹灌铜液用的陶勺(图一,7)。

这些出土实物资料的广泛发现说明,青铜冶铸在当时江南地区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聚落个体上手工业。

综观这一时期江南青铜器铸造特点:(一)、冶铸青铜器的遗存虽有比较普遍的发现,但非常分散,规模甚小,如北阴阳营出土炼铜坩埚直径只有17厘米。

(二)、青铜制品的种类不多,主要是小件工具和兵器,容器类极少见。

铸作比较粗糙,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三)、器型大都是照样模仿殷商,表明受商文化影响。

但亦有的器物形制具有地方特点,如句容葛村出土的铜钺,钺体呈圆形,圆弧刃,明显是当地新石器时代流行的石钺形制的演化(图一,1、2),而与中原商代常见钺体长方或正方形式相异。

爵的造型亦比较特别,在流的近根处相捏上立一柱。

斝和爵皆不施地纹。

铜质成分经测试都含有一定的铁,是采用当地的黄铜矿(G uFeS2)就地铸造的。

(四)、青铜治铸工具坩埚和陶勺,都为夹砂红陶。

坩埚形制作釜形,器壁厚,内壁附有残留的青铜渣;揖铜汁浇注用具陶勺,一侧有流,勺下前部有两矮足,后为粗短柄,中有方銎,可装木柄。

比之中原商代使用的炼铜工具灰陶大口尊、红陶大口缸、将军盔和练炉等有所不同,说明湖熟文化在炼铜方法上的鲜明的地域特点,原有着不同的技术传统。

对此,曾昭燏、尹焕章先生在《古代江苏历史上的两个问题》一文中作过详尽论述(11)。

总之,这些出土资料反映江南地区在先吴湖熟文化时期,已经较为普遍地兴起了自已地方上的青铜治铸业,尽管它还处于水平比较低下的初级阶段,但它是孕育吴国青铜文化的母体,是江南青铜治练史上开辟草莱的一个重要时期,为以后光辉灿烂的吴国青铜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吴国前期青铜器铸造的飞跃发展吴国前期的相对年代约当中原西周早、中期。

由于太伯、仲雍一班周人南下,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文化,传授荆蛮,为进一步开发江南地区社会经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特别“勾吴”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更加促进了江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史载“数年之间,民人殷富”。

见于考古学资料的印证,西周初年,土著湖熟文化呈现发达景象,同时新兴起土墩墓埋葬制度(12)。

随着吴文化特征的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器的烧制进入繁荣时期,青铜器铸造也出现飞跃的发展。

所见这一期间出土青铜器,非但在数量上,而且在种类与制作质量上都大大改观。

这一时期出土青铜器主要见于吴国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土墩墓中。

典型器群,大型墓有镇江丹大港徒烟墩山宜侯墓、母子墩墓、仪征破山口墓及屯溪一号墓;中小型墓以漂水乌山一、二号墓为代表。

另外,还有丹阳司徒窖藏铜器中的西周早、中期器等(13)。

对于这一时期江南吴国青铜器特征,主要从其类型、形制、纹饰和器物组合以及合金、铸造等方面进行探索。

吴国前期青铜器明显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为中原铸造的舶来品,称之“中原型”。

目前见有器包括宜侯墓出土夨簋、母子墩墓伯簋,屯溪一号墓“父已尊”和三号墓公卣,以及破山口墓的“子作父宝鼎”几件器物。

这类器无论在其铸造、器形纹饰特征和铭文的内容书体及刻铸部位等方面,都无可区别于中原习见流行器,可明确断定为中原传入江南的铜器。

这类型铜器在江南出土铜器中所占数目极少,同时只有在大型土墩墓中才偶有所见。

这类墓主身份当属吴国最高统治阶层的周人,所以在其墓中见有中原铜器也并不奇怪。

第二种类型为江南地方铸造的仿中原铜器,称之“融合型”或仿造型。

这类器出土数量最多,是吴国前期青铜器的主流。

这也说明此期间西周文化对江南的强烈冲击和影响。

但是江南的青铜工匠们在仿造中原铜器时,也并非一成不变地照搬其原样,而是在器形纹饰等方面多加变化,使这类青铜器的整个面貌特征,乍看起来似乎像中原铜器,但细察之则具有许多地方色彩和自身风格。

这生动地反映了文献记载的吴国统治者是周人,人民为荆蛮的历史真相。

下面试举一些具体器例说明之。

鼎仿造中原有圆鼎和方鼎,圆鼎如丹徒大港宜侯墓一件、母子墩墓二件以及溧水一号墓鼎,都作西周早期流行的直耳、柱足、垂腹形制(图二,1、2);但腹上纹饰完全为地方特色,均以粗细不一的阳线条形式组成简化变体的饕餮纹、鸟纹或云雷纹等图案(图三,12、16、26)。

方鼎如见之溧水乌山二号墓(图二,3),器体单薄,直耳、柱足、四角起扉棱,腹部饰两排螺旋形单线云雷纹(图三,26),这在中原是从未见有过的。

簋如母子墩墓双兽首耳簋和丹阳司徒窖藏中的Ⅰ、Ⅵ式簋,都是仿造中原形式但又富于变化的典型器件(图二,4、5、6)。

双兽首耳簋唇沿细卷,口至腹成直筒形,和同时期中原簋的侈口、翻沿、鼓腹形制相殊异;在纹饰上,腹部主体仿中原流行的饕餮纹,但简化变体,构图变得稀疏简略,没有双目,不施地纹,已失去它原来的繁缛诡秘性,与中原对照面目全非矣(图三,25)。

丹阳司徒Ⅰ、Ⅵ式簋腹扁鼓,Ⅰ式簋的斜格乳钉纹乳钉呈圆凸状,有别于中原的尖锥状乳钉;Ⅺ式簋由圈点纹、圆点纹和变体夔纹带组合而成的纹饰,则完全为地方特点,是中原根本没有的(图四,14)。

尊吴地出土仿中原有高筒形三段式圆腹尊、折肩尊以及垂腹尊三种形式。

圆腹尊主要代表器例如母子墩墓尊、破山口墓尊和丹阳访仙西周墓尊(图二,7、8)。

器形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流行筒状尊的形制,而纹饰皆为地方所特有,腹饰一道勾连云纹,上下加凸弦纹。

折肩尊有屯溪二号墓尊和丹阳司徙出土尊。

屯溪尊基本沿袭商代折肩尊的传统形制,而司徒尊侈口、折肩、敛腹、低圈足,整个器体较倭(图二,9)。

纹饰都是地方色彩的几何形勾连纹加圈点纹。

屯溪折肩尊上还饰一龟形纹,亦为地方风格。

垂腹尊在吴地出土过二件,一件见于丹阳司徙窖藏,一件出自破山口墓。

尤其司徙凤纹尊是目前江南不多见的大型重器,同时在铸造技术上甚精,纹饰华美,可谓代表了吴国前期青铜器的最高水平。

该器是仿中原西周中期新兴的垂腹尊形制,但其腹部下蹲,圈足低矮,整个器体宽大于高,显得特别肥胖敦实,在同类垂腹尊中别具一格(图二,10)。

器腹所饰大凤鸟纹,垂冠后抛,足、体分离,与中原凤纹存在显著差异(图三,5)。

在凤纹尊腹部有一似龟鳖形的图像,与金文中属于族徽一类图像文字“天鼋”近似。

据郭沫若先生考释,“天鼋”为周人姬姓的族徽(14),在江南出土吴国凤纹尊上铸有这种族徽图像,是富有寓意的。

这类龟形纹,在上述屯溪折肩尊以及溧水出土提梁卣等器物上亦有所见。

卣在江南地区这一时期出土亦较多,在形制和纹饰上,虽为仿造中原而作风又均有其特殊之处。

如母子墩墓卣,提梁端作短直角牛首,小鸟形盖钮,生动活泼(图二,12)。

盖面和卣颈部纹饰都是以圈点纹作带界,内饰平行细弦纹,弦纹间再饰以圆点纹,整个图案清新细腻,给人以惟妙惟肖之感(图三,3)溧水出土卣提梁作竖扁形,提梁端双钩角兽首,特别是在提梁拱部也铸有两个对称兽首,这种形式不见于中原(图二,11、14、15)。

还有屯溪卣的提梁端为龙首,亦与中原卣相殊异。

盘江南吴地出土这一时期盘类中,目前仅有丹徒大港宜侯墓一件双耳盘是仿照中原形制,双耳高出口沿,浅腹,圈足。

其他一些盘都为地方特有形式。

通过以上例举主要几类青铜礼器情况来看,吴国在仿造中原时比较随意,特别在纹饰方面,许多图案挥洒自如,不拘泥于一定的程式,与中原铜器那种造型的庄重、纹饰的严谨而规范作风判然有别。

吸收中原铜器上的花纹,这一时期主要是饕餮纹、夔纹、鸟纹等。

这类纹饰貌看上去是从中原同类纹饰脱胎演化而来,但细察之却又觉得与中原显然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