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痹汤临床应用解析
医案?蠲痹汤加减治疗腰酸背困
医案•蠲痹汤加减治疗腰酸背困文:王刚患者吴某,女,36岁,承德人,在京美容师。
初诊:2019-10-12。
腰酸背困两年,加重一周。
平素易疲乏,常熬夜,坐立长时间工作。
经期常延后7~8天,量少,色深,有紫红块。
2年来常感腰酸背困,近一周感腰酸背困,发沉,上午重为重。
平时多在饭店吃饭,饮食不规律,纳呆。
有乳腺增生。
平素汗少。
2016年曾患抑郁症,常无故流泪,服逍遥丸合甘麦大枣汤,已愈。
刻诊:舌质淡,舌苔白厚腻,舌底可见静脉明显。
二便可。
脉沉细,尺甚。
诊为少阴病,风寒湿痹。
用杨氏家藏方'蠲痹汤”。
处方:川芎10克,羌活9克,防风9克,当归15克,细辛3克,炙黄芪15克,炙甘草6克,乌蛇10克,生石膏15克,桃仁10克,砂仁12克(后下),葛根30克,仙鹤草30克。
5剂,水煎服。
每日1剂,每日2次。
二诊:2019-10-18。
患者自诉服上方后,背困明显减轻六七,后背感薄,身感轻松有劲,食欲转好。
效不更方。
继用五剂。
三诊:2019-10-23。
背痛腰困感消失。
已愈。
【按】蠲痹汤出自《杨氏家藏方》,为南宋杨倓所著。
主治风寒湿邪所致的痹证,肢体重着等证。
此例青年女性,平素熬夜,常在外饭馆就餐,常吃夜宵。
工作坐立为主,缺乏锻炼,饮食不规律,致脾胃受伤,纳呆。
受风寒湿三气杂感,该例患者感腰困背痛,且上午重,背属阳,说明其阳气不足,风寒湿直中背阳经络,加之血瘀气滞,血运不利,腰背筋脉受邪,故感腰酸背困。
治以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法,方用杨氏蠲痹汤加减。
因患者以腰背颈为主,故去原方姜黄换葛根。
葛根善治项背强痛。
加乌梢蛇加强祛风通络作用。
“病久必瘀”,加川芎行气活血散风寒,与当归为佛手散,亦能治风湿痹痛。
加桃仁活血破瘀生新血。
砂仁辛温行散,化湿行气温中,且砂仁能入肾经,善去脾胃经之湿浊寒邪,正合此案。
生石膏解肌除烦,偏凉,细辛祛风止痛,偏温,此热药入寒剂,盖取其反佐之义也。
用仙鹤草,是取其能补虚,治脱力劳伤之义。
作者:王刚,中医师,主治医师,男,山东济南人,1970年11月出生。
用蠲痹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痛的体会
用蠲痹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痛的体会前言:风湿性关节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其疼痛和影响生活的严重程度,很多人都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分享我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痛时使用蠲痹汤的体会和心得。
药方介绍蠲痹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起源于唐代,主要由桂枝、白芍、炙甘草、干姜等多种中药组成。
这个方剂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能够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以及调和气血,对于治疗风湿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药方的运用对于药物的使用,需要注意多方面因素。
在使用蠲痹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方法: 入药方式通常为煎汤、水煎、半夏泻心汤加减等。
•剂量: 药物的剂量应该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以及药物的浓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用药时间: 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且不要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本人使用蠲痹汤的过程中,正是严格遵照了以上使用要求,并且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也注意了许多细节。
前期准备在使用蠲痹汤前,我首先去了医院进行了检查和确诊,医生建议我使用草药进行治疗。
接下来我去了中药店,咨询药剂师对于使用中药的注意事项和剂量等问题,获得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对于草药的购买,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正确选择品质良好、无污染的药材。
•药材保存应防潮防虫,并注意药材的生长环境和产地。
经过咨询和调查,我购买了质量较高的草药,准备进行治疗。
使用体验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草药师的指导,开始使用蠲痹汤进行治疗。
在使用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药铛的选择: 选用最佳品质的药铛用于煎药,以免药物污染。
•药材的煎煮: 在药材煎煮过程中,注意药材的比例和时间,以提取药效。
•平衡饮食: 在使用草药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补充营养并保持平稳的情绪。
经过两个疗程的使用,我的关节疼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病情得到了击退。
小结通过使用蠲痹汤,我体验到了中药治疗的疗效和使用草药的细节要点。
需要特别注意草药的选购和煮制方法,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饮食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草药治疗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同医生保持联系,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并进行治疗的监护和管理。
一味程氏蠲痹汤,消除风寒湿痹,主治坐骨神经痛!
一味程氏蠲痹汤,消除风寒湿痹,主治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一常见多发病,临证以感受风寒湿邪引起者居多,我运用主治风寒湿痹的程氏蠲痹汤治疗该病数十例,收效较好,现举例于下。
患者,男,54岁,2002年1月17日初诊。
因睡地铺几天后,突然出现右侧腰至整个下肢酸胀疼痛,伴肢体沉重麻木,肢节屈伸不利,步履艰难;查苔白,舌质无变化,脉紧。
证属风寒湿邪阻滞经脉所致,方以程氏蠲痹汤加减,并配合针灸、火罐辅助治疗。
组方:独活,羌活,秦艽,海风藤,当归,川芎,桑枝,乳香,木香,炙甘草
该方出自《医学中心语》,方中之羌活、独活、海风藤、秦开善祛风散寒祛湿;桑枝、桂枝、木香通经络;佐以当归、川芎、乳香活血行滞,共使外邪祛散,经脉得舒,气血复行,故痹痛可去。
如风邪偏胜者,加防风
寒邪偏胜者,加制川乌、细辛
湿邪偏胜者,加防己、薏仁
治疗的数十例,患者中,除1例因骨瘤压迫所致的坐骨神经痛无效外,其他伴有腰椎肥大者亦有较好效果。
#中医##我要上头条#。
?壮骨蠲痹汤
壮骨蠲痹汤【处方】独活12克,寄生10克,青风藤12克,海风藤12克,木防己10克,炒杜仲12克,川牛膝12克,全当归12克,赤白芍各12克,寻骨风10克,仙灵脾10克,炙黄芪15克,生熟地各12克,炙甘草6克。
【功能】祛风湿,益肝肾,活气血,壮筋骨。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
症见四肢关节(或中小关节)肿痛,晨僵,肢体沉重,或红肿灼热,或轻微变形,或有皮下结节,病程长者多形体消瘦,肌肉萎缩,脉沉细,舌质淡有齿痕,白腻苔。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先将诸药浸泡冷水中10分钟,用武水煮沸后再用文火煮30分钟,取药液250毫升左右,再加水二煎,将两次药液混合后,再分两次饭后温服。
【方解】本方中药物功能分三类:1.祛风胜湿蠲痹:独活入肝肾,祛风胜湿,具有明显抗风湿作用;桑寄生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青风藤、海风藤祛风通络,舒筋止痛,具有镇痛消肿作用;木防己祛风湿,止痹痛,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炎症;寻骨风祛风湿,通络止痛。
2.调阴阳补肝肾: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止痛;熟地为补肾阴要药,生地偏于清热凉血,有抗炎和皮质激素样免疫抑制作用;杜仲补肝肾,壮腰脊,强筋骨;仙灵脾补肾壮阳。
3.补气和血:全当归补血活血;丹参活血化瘀,行气和血;赤芍凉血止血,祛瘀止痛,消炎解毒;黄芪补气生阳,利水消肿,与诸补阴药相配可化阴益阳,与血分药相配可行血生血。
如此扶正固本,调正气为先,与现代医学调控免疫机能有相似之处,再以大队抗风湿药,祛邪蠲痹,收到理想效果。
【临床运用】游走窜痛加防风10克、桂枝10克,四肢沉重明显加苍术10克、薏苡仁30克,疼痛剧烈固定加制附子20克、桂心10克,红肿灼痛加忍冬藤15克、知母10克,痰浊痹痛加皂角刺15克、白芥子15克,血瘀肿痛加三棱15克、莪术15克、水蛭10克,骨质破坏变形加骨碎补12克、补骨脂12克,正气不足加党参15克、白术10克。
可结合针灸三步取穴法治疗,以壮督兴阳,疏通经络,祛风除湿。
蠲痹汤的出处来源、方解速记方歌口诀、主治功效
蠲痹汤的出处来源、方解速记方歌口诀、主治功效
出处来源(《百一选方》)
药物组成:羌活、姜黄、黄芪、当归、赤芍、防风各9g,炙甘草3g,生姜6g.
功效主治:益气和营,祛风胜湿。
治营卫两虚,感风湿着留筋骨所致肩项臂痛,上肢麻木,举动艰难,
方解:本方治证乃因风湿相搏,着留筋骨所致。
治宜祛风除湿,益气和营。
方中黄芪、炙甘草益气实卫;当归、赤芍活血和营;防风、羌活祛风除湿;姜黄理血中之气,祛风散寒止痛。
诸药合用,体现益气和营与祛风除湿药同用,祛邪与扶正兼顾的配伍特点。
药理研究:增强吞噬和免疫功能,健脑益智,抗微生物,抗贫血,抗炎,镇痛。
其中黄芪、炙甘草、当归能增强吞噬功能,提高细胞和体液免疫力,健脑益智,兴奋造血机能而具抗贫血作用;防风、赤芍镇痛,抗炎;羌活镇静,镇痛;姜黄素有明显抗炎作用,且抑制球类细菌。
临床应用:本方为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有效方剂。
以项背拘急,肩肘臂痛,上肢麻木,举动艰难为据。
若寒邪偏盛痛剧者,加桂枝、细辛,以温经散寒止痛;肢体沉重疫痛者,加苍术、防己,以除湿;手臂麻木者,重用黄芪,加桂枝、全蝎,增强补气活血,通络止痛。
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漏肩风),血管性颈痛,颈动脉综合征。
现代制剂:汤剂。
用量用法:水煎,一日一剂,于饭后一小时分3次服。
本方歌诀:蠲痹姜黄赤芍羌,归芪防风炙草姜,营卫两虚上肢痹,项肩臂肘时痛康。
蠲痹汤(古代经典名方1079)治风湿性关节炎
蠲痹汤(古代经典名方1079)治风湿性关节炎
蠲痹汤出自清代雍正年间医家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
由当归、独活、桂心、秦艽、海风藤、羌活、川芎、桑枝、乳香、甘草、木香组成。
功效为祛风除湿,蠲痹止痛。
主治: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者。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蠲读juān,意为除去免除。
本方有益气活血之功,气通则血活,血活则痹除,故名蠲痹汤。
蠲痹汤方中以羌活、独活为君,散一身上下之风湿,通利关节而止痹痛;臣以海风藤、桑枝、秦艽,助君药祛风湿止痛;当归、川芎两药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桂心能治一切风气痛,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暖腰膝,治风痹,骨节挛缩。
桂枝没有益精、暖腰膝的功效,故桂心应为肉桂,肉桂辛热温散,下行益火之源,善祛冷痼沉寒,无论脏腑、经络有寒,用之皆宜,且痹证日久,常伴随气血亏虚之证,少量肉桂配伍当归、川芎,可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
再佐以乳香、没药,使以甘草,共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之功。
现代临床,蠲痹汤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脉管炎、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等病症。
痛在上去独活加荆芥、威灵仙、姜黄;痛在下加牛膝、木瓜;有湿热、舌干、喜冷、口渴、尿赤、肿处热辣,此寒久变热,去肉桂加黄柏;偏于风者加防风;偏于寒者加麻黄、细辛、川草乌;偏于湿者加防己、苍术、薏苡仁;偏于虚者加黄芪;尪(wāng)痹者选加生熟地、炙乌稍蛇、蜂房、全蝎、僵蚕,先从小量开始,后可渐增药量。
蠲痹汤的功能主治
蠲痹汤的功能主治一、概述蠲痹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具有温通络脉、祛风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和关节肿痛等疾病。
二、药物组成蠲痹汤由以下药物组成: - 紫参:具有温经散寒、祛风湿的作用。
- 乌梢蛇:有活血祛风、舒筋活络的功效。
- 川芎:可活血化瘀、祛风除湿。
- 细辛: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 防风:能够祛风湿、活血止痛。
- 肉桂:有温阳祛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三、功能主治蠲痹汤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主治: 1. 温通络脉:蠲痹汤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温经散寒、祛风湿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温通经脉,缓解痹症和关节肿痛症状。
2. 祛风湿:蠲痹汤中的药物成分具有祛风湿、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减轻风湿性疼痛和关节炎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缓解疼痛:蠲痹汤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活血舒筋的作用,能够缓解疼痛并增加关节的灵活性,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四、适应症蠲痹汤适用于以下疾病: - 风湿痹痛:由风湿湿邪引起的肌肉酸痛、关节肿痛等症状。
- 风湿关节炎:以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炎性关节病。
- 颈椎病:由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间盘脱出或神经根受压等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损伤或突然受力导致的腰部疼痛和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五、用法用量蠲痹汤的用法用量如下: - 每次服用10-15克药物,加水煎煮后分2次服用。
- 可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适量增减。
六、注意事项在使用蠲痹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注意药物过敏:如果有对蠲痹汤中的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该药方。
2.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恢复,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3. 饮食调理: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4. 定期复诊:在使用蠲痹汤期间,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蠲痹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蠲痹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蠲痹汤(《杨氏家藏方》)
【组成】羌活防风姜黄赤芍当归(酒浸一宿) 黄芪各45g 甘草15g
【用法】㕮咀,每服15g,水2盏,生姜5片,同煎至1盏去渣温服。
不拘时候。
【主治】
1.风湿相搏,身体烦疼,项臂痛重,举动艰难。
2.手足冷痹,腰腿沉重,手足无力。
【证析】此证病因为风寒湿三气杂感而至,病位在于经络,病性偏寒。
是湿痹经络,血郁气滞的致病机理。
风寒侵犯肢体,津凝为湿,血运不利,筋脉受邪,挛急而呈项背疼重,或湿痹四肢而呈手足无力。
【病机】湿痹经络,血凝气滞。
【治法】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法。
【方义】治疗此证,法当祛风泄邪,活血通络。
方用羌活、防风祛风胜湿,逐邪出表,宜通气机;当归、姜黄、赤芍活血通络,宣其血痹。
姜黄尤擅治疗肩臂疼痛,令血行畅则经络通,经络通则疼痛解。
方名過痹,实即消除闭塞之意。
佐黄芪、甘草益气固表,预防风去复来,实于散风之中寓有御风之意,其中甘草又可缓急止痛,不可不知。
《魏氏家藏方》痹汤,治气弱当风饮吸,风邪客于外,饮湿停于内,风湿内外相搏,体倦舌麻,甚则恶风多汗,头目昏眩,遍身不仁。
于本方加白术、附子、薏苡仁,温阳散寒、除湿婚痹之功更著。
《济生方》痹汤较本方少防风一味,祛风力量较弱。
【应用】本方以治项臂疼重,举动艰难为主,下部腰腿沉重,效果不如魏氏痹汤。
【歌括】
蠲痹祛风有羌防,活血归芍与姜黄,
芪草益气防再犯,臂痛艰难此堪尝。
谈谈蠲痹汤治疗痹证
谈谈蠲痹汤治疗痹证作者:徐英霞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9期蠲痹汤组方特点:出自于《医学心语》:羌活、独活、桂心、秦艽、当归、川芎、甘草、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
本方组合有祛风、除湿、散寒、活血、通络行气止痛,调中,是临床上治疗风寒湿痹的常用方剂。
随着临床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临床上蠲痹汤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以蠲痹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已扩展到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并获得满意效果。
1病因及发病机制《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说明外邪侵袭是痹症发生的外在因素。
《扁鹊心书.痹病》:"风寒湿气合而为痹,走注疼痛,或臂腰足膝拘挛,两肘牵急,乃寒邪凑于分肉之间也。
"均说明外感风寒邪可引起痹症。
《内经》云:"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既指出了痹症的发生与人体正气亏虚,外感风寒湿邪有关。
正气虚弱易感受外邪而发病。
综上所述:痹证的发生,不外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及饮食等有关,正虚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生的内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是痹证发生的外因。
邪气痹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病变多累及肢体筋骨、肌肉、关节,甚则影响脏腑[1,2]。
2临床证治经验治疗原则:祛邪通络为其基本原则,临证时,则应根据邪气偏盛,采用祛风、散寒、利湿、清热、祛痰、化淤并注重祛邪莫忘扶正。
2.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麻木、游走不定,伴有关节屈伸不得,恶风、发热、舌暗苔薄白、脉浮缓。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常用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当归、川芎、甘草(炙)、海风藤、青风藤、络石藤、桑枝、乳香(制)、木香、大便秘结加大黄、李仁。
偏上肢者加威灵仙。
偏下肢者薏苡仁、川牛膝。
病在腰背部加杜仲(酒炒)、续断(酒炒)、枸杞、补骨脂。
2.2痛痹肢体关节疼痛剧烈,遇寒加重,得热痛减,肢体关节疼痛、痛时固定不移,怕冷,遇寒加重。
伴有关节活动受限,皮肤发凉,舌淡苔白。
川乌(制)、麻黄、蜀椒、桂枝、芍药、甘草、羌活、独活。
蠲痹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痛验案三则
蠲痹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痛验案三则蠲痹汤在古代医籍里有多家记载,由羌活、独活、秦艽、当归、川芎、桂心、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炙甘草组成,主治风寒湿痹。
笔者临证将此方作为治疗风湿性关节痛之基础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典型案例一吴某,男,32岁。
体格魁梧,平素嗜烟酒,喜食辛辣燥热之品。
2012年6月上旬,因外感发热、咽痛,在镇卫生所治疗5天,热稍退,出现双膝关节、踝关节疼痛,行动不利。
局部关节红肿,扪之有热感,压痛明显,可见皮下结节,舌质红润,苔黄稍腻,脉滑数。
检验:血沉20mm/h,抗“O”800单位。
诊断:风热痹(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疏风清热,利湿除痹。
方药:羌活15g,独活15g,桂枝10g,乳香10g,桑枝15g,秦艽10g,当归25g,川芎10g,炙甘草10g,薏米仁15g,苍术25g,威灵仙15g,荆芥穗15g。
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1周,关节肿去,疼痛减轻。
2周后症状消失,去苍术加黄柏20g,继续服用。
1周后检查血沉4mm/h,抗“O”200单位,病或痊愈。
追访6个月,未见复发。
典型案例二孙某,女,25岁。
2013年7月就诊。
因淋雨受寒湿,右髋关节及腰部疼痛年余,时常伴有踝关节疼痛,每因天气变化而加重。
一周前因感冒后症状加重。
现腰及髋关节痛剧,活动明显受限,翻身困难,呈强迫体位,右髋关节及第三四腰椎处有明显压痛,经X片检查:排除腰、髋关节病变以及坐骨神经病变。
化验血沉:40mm/h,舌质淡白,苔滑腻,脉沉滑。
诊断:寒湿痹。
治疗:温经散寒,利湿通痹。
处方:起初以蠲痹汤和独活寄生汤服用3剂无效。
考虑病人寒湿凝滞较甚,处以蠲痹汤加减:羌活15g,秦艽15g,桂枝10g,当归20g,狗脊20g,木瓜20g,乳香15g,没药15g,炙川乌15g,麻黄10g,甘草20g。
水煎3剂,服后显效,继服3剂,能下床行走。
分析:病人夏令时节并无汗出,疼痛虽止,寒邪未去。
守原方川乌、麻黄、桂枝增量,使之徐徐汗出,3天后去掉川乌、麻黄,继服1周痊愈。
2.6,蠲痹汤加味内服、配合热敷治疗风寒痹证
2.6,蠲痹汤加味内服、配合热敷治疗风寒痹证李文珍吴兵陈卫东(江西省峡江县人民医院,331400)风寒痹证是由于风寒外邪侵袭人体,闭组经络,气血失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寒冷季节多发。
自 2008年以来笔者采用蠲痹汤加味内服配合热敷治疗此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156例患者中年龄最小22岁,最大86岁;男性80例,女性76例;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14年,平均4个月。
治疗方法蠲痹汤处方:羌活10 g,独活10 g,海风藤10 g,秦茏10 g,桂枝10 g,当归10 g,川萼10 g,乳香8 g,木香 10 g,桑枝10 g,甘草5 g。
风胜者加防风15 g,白芷 12 g;寒胜者加附子10 g,制川乌头12 g,细辛3 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内服。
热敷方法:以家庭常用暖手袋充电加热,或热水袋灌注沸水,然后以衣物包裹好,趁热敷贴患处,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每日热敷1〜2次,每次2~3 h。
治疗结果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关节肿大消失,无疼痛,屈伸自如。
好转:关节肿大减轻,疼痛减轻,屈伸好转。
无效:关节肿大无明显变化,疼痛未减,屈伸仍不利。
本组156例患者中治愈56例,好转98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98. 7%。
典型病例患者,女,40岁,2009年5月26日初诊。
患者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5年,双手指关节梭形肿胀疼痛,晨僵,屈伸不利。
每遇寒冷发作加重。
中医辨证为:风寒痹证。
治宜:祛风通络,温经散寒。
以蠲痹汤加防风10g,白芷10g,附子10g,制川乌10g,细辛3g,蜈蚣1条,全蝎3g。
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内服,配合患处热敷。
治疗3日症状明显改善,再用10日,除指关节仍有轻度变形外,诸症若失。
进蠲痹汤原方配合热敷半年,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体会风寒痹证是常见病,本病单独内服药物治疗其效果较配合热敷差。
本法取材简单,经济实惠,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2011-06-25)。
肩臂疼痛,杨氏蠲痹汤。
肩臂疼痛,杨氏蠲痹汤。
常有人肩周炎痹痛,手脚冰凉,这是外面受风寒湿邪,里面阳气不够。
所以要内壮外托,通过内壮气血,外托风寒湿。
同时由于病人经脉长期缺乏阳气去鼓荡,被风寒湿之邪绑得紧紧的,所以屈伸活动不利。
他们的经脉就像扭曲了的绳索一样,僵紧不能放松。
所以加进芍药甘草汤去放松经脉,那么用什么方子呢?大家应该猜得到吧!没错!就是我们治疗肩周上肢痹痛最常用的方子蠲痹汤,蠲(juān)就是蠲除、消除之意。
畿痹汤里的七味药,搭配非常合理,是《杨氏家藏方》里顶呱呱的方子。
它有黄芪、当归内壮气血;羌活、防风、姜黄外散风寒湿;芍药、甘草缓急止痛,把扭曲打成死结的经脉松开。
所以肩臂颈项疼痛,手足麻木,怕风怕冷,屈伸不利都可以用。
从中可以看出,芍药、甘草,你用引药到肩背,它可以帮你放松肩背部的经脉。
如果是腰腿部呢?中老年人腰腿不利索,上下楼梯沉重,屈伸不利,医院一检查,腰椎间盘增生或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中医不管你是什么病名,反正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有拘急疼痛就舒缓之,故而用独活寄生汤,引药至腰膝,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这时你得重用芍药、甘草两味药,可以大大加强独活寄生汤的作用,缓解其腿部疼痛、屈伸不利的症状。
有个急性腰痛的病人,受凉后加重,吃了三剂独活寄生汤,疼痛就荡然无存、其中就是重用芍药、甘草来缓急止痛。
当然还有老年人常见的腿脚抽筋,抽筋就是一种拘急之象。
芍药、甘草可缓之。
你如果想要治根,还得通过我们前面讲的升阳除湿,把动力加强,经脉打通你再加进芍药甘草汤,一般当天服当天晚上就不抽筋了,可见芍药、甘草缓急之功是非常快速的。
前面我们跟大家讲的都是在头、颈、手、腰、足处病痛时芍药的应用,在五脏六腑里芍药也同样广泛应用于缓急止痛。
像一些病人咳嗽,咳到肺部都痛,咳嗽就是一种气急、气逆的反应,除了理顺气机,我们也要用芍药、甘草去柔缓肺部拘急的经脉,经脉放松则不咳。
为什么小青龙汤可以治疗哮喘那样的急促咳喘,里头也有芍药、甘草啊!那心脏呢?心脏受凉后,剧痛不舒,我们常用桂枝汤,方里有芍药和桂枝搭配,芍药在桂枝的引领下,直接到心脏去,松缓心脏的绞痛症状。
蠲痹汤,治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者!
蠲痹汤,治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者!蠲痹汤来源于《杨氏家藏方》卷4,其原先组成以当归去土,酒浸一宿羌活去芦头姜黄黄芪蜜炙白芍药防风去芦头各一两半各45g) 甘草半两炙15g。
用法上哎咀。
每服半两15g,水二盏,加生姜五片,枣三枚,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其功能为治风温相搏,身体烦疼,项臂痛重,举动艰难,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者。
《诸病源候论》有曰“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
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
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风多者为风痹,风痹之状,肌肤尽痛”。
本证病机为营卫两虚,风寒湿之气乘袭,痹着于肌肉、经络。
而三气之中,尤以风气偏盛。
由于营卫两虚不能实表御邪,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机体,滞于肌肉,阻于经脉,与气血相搏,以致气血运行不肠,肌肉、经脉不荣,故肩臂肘痛,举动艰难,手足麻痹。
《素问.痹论》也有曰: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一在于肉则不仁。
”《内经》曰∶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故用黄以实表气;然黄芪与防风相畏,用之者何?洁古云∶黄芪得防风而功愈速,故并用之,欲其相畏而相使耳。
羌活驱散风邪,得当归不至燥血;姜黄能攻痹血,得芍药足以和肝;复用甘草调之,取其味平也。
吾总结蠲痹汤之加减法,风气胜,更加秦艽威灵仙;寒气胜者,加桂枝附子,寒气胜而疼痛严重激烈者,伍制川乌制草乌;湿气胜者,加防己萆薢苡仁;痛在上者,去独活加荆芥;痛在下者加牛膝;间有湿热者,其人舌干喜冷、口渴溺赤、肿处热辣,此寒久变热也,去桂心,加黄柏3分生地金银花藤而用。
蠲痹汤之临床应用主要在“风寒湿杂合”而致经络失于荣畅的痹证方面,而痹证包括西医所指的诸多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大动脉炎、颈椎病,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辨证属营卫两虚,风寒湿三气乘袭以风气偏盛者。
蠲痹汤加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蠲痹汤加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目的探讨蠲痹汤加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0年7月骨科门诊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观察组予以蠲痹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付,7剂为1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肠溶片口服,25 mg/次,3次/d,连续服用1个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明显优于对照组68.5%,差异有显著性(P<0.05);疗程后观察组在关节疼痛及晨起僵硬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蠲痹汤加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标签: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蠲痹汤;疗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滑膜关节退变、关节软骨破坏引起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病。
由于膝关节是身体主要的负重关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1],其治疗也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2]。
笔者于2008年8月~2010年7月采用蠲痹汤加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8月~2010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即:(1)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关节痛;(2)活动时有磨擦响声;(3)晨僵≤30 min;(4)年龄≥38岁;(5)有骨性膨大。
具备(1)+(2)+(3)+(4)或(1)+(2)+(5)或(1)+(4)+(5)即可诊断。
中医辨证诊断符合“痹证”之“风寒湿痹证”和“风湿热痹证”标准。
共入组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8~75岁,平均(56.84±8.37)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4.8±2.3)年;膝盖发硬,沉重者有17例;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者有25例;膝关节压痛,伴有肿胀者有18例。
蠲痹汤在骨伤科的临床应用
蠲痹汤在骨伤科的临床应用作者:黄丹奇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8期关键词蠲痹汤临床应用蠲痹汤出自《医学心悟》,本方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是,临床上治疗风寒湿痹的代表方剂。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临床上使蠲痹汤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以蠲痹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已扩展到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李氏用羌活10g,当归12g,白芍20g炙黄芪10g,防风10g,片姜黄10g,炙甘車6g治疗本病,风气胜者加防风至15g;寒气胜者加细辛3g;偏于湿者加薏苡仁15g,苍术12g;偏于湿热者加黄柏15g。
头煎加水约400ml,入生姜2片,大枣3枚,浸20分钟,煎30分钟取汁100m1;第2煎加热水300ml,取汁100ml,两煎混合,分2次温服。
15日为1疗程,观察疗效。
结果:显效26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89%,根据,临床表现畏风寒,开口不利,活动障碍,遇寒或湿则症状加重,故以散寒祛风、通络止痛为治则。
蠲痹汤中黄芪益气实卫,防风祛风散寒,当归和营活血,羌活散寒通络,白芍通脉络之痹,片姜黄通痹,甘草和药性,姜枣和营卫,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神经根型颈椎病姜氏用羌活10g,姜黄20g,当归15g,黄芪30~60g,赤芍15g,防风10g,桂枝10g,制乳香5g,制没药、5g治疗本病。
根据临床情况适当加减:①局部畏寒怕风明显者加麻黄、细辛;②颈项僵硬,活动不遂者加木瓜、桃仁、乌梢蛇;③伴骨质疏松者加仙灵脾、狗脊、鹿角胶;,④伴头晕目眩,耳鸣手麻者可加天麻、葛根、桑枝等。
每日1剂,水煎2次服用,10天为厂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2个疗程。
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显效7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51.43%;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显效为14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88.57%。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属中医痹证范畴。
蠲痹汤其功用益气和营,祛风除湿,活血和络。
蠲痹汤加减治肩颈痹痛
蠲痹汤加减治肩颈痹痛患者女,52岁,诉上次吃你开的药后,我的睡眠好多了,但是头晕,颈项臂痛,还是没有缓解,医生再开几副药给我吃吧!陈老问:左手臂痛还是右手臂痛?患者:左侧。
陈老说:你把手臂抬一抬,接着反手活动一下。
患者把手,吃力地往上抬了抬,看得出来,手臂活动,屈伸不利,接着,反手往后,手只能放在腰部。
患者做完抬手动作后,说这两天天气好,下地做了点事后,痛得更厉害了。
陈老:是出汗后吹到风加重吧。
患者想想说:是的,出汗回家就开风扇吹了,晚上就痛。
古人说:汗出不当风,走路要挺胸。
就是告诉我们,出汗后不要对着风吹。
以前在农场工作,出汗后,手再脏也不敢去碰冷水,因为出汗后毛孔大开,冷风冷水进入身体后,会引起全身疼痛等不适,这是生活常识,却往往被我们忽略了。
陈老听后,处方如下:当归十克、白芍三十克、炒白术十克、茯苓十五克、柴胡六克、黄芪二十克、元胡十克、防风十克、羌活五克、片姜黄十克、桂枝两克、威灵仙十克、小伸筋草十二克、炙甘草四克。
五剂此方剂由蠲痹汤加减变化而成,陈老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得出,此方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肩颈臂痛。
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与湿邪狼狈为奸,多由汗出当风或久处湿地,风湿杂至,外袭肌表,郁于腠理,阻遏营卫所致。
《素问》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湿性重浊,黏滞,外感湿邪后,可引起周身困重,头重如裹,四肢发沉,关节酸楚疼痛等致病特点)。
因此,以益气养血,祛风胜湿,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当归补血活血,能祛风湿止痹痛;黄芪补气,所谓“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
与当归配伍,又称为当归补血汤;白芍,炙甘草,柔肝缓急;炒白术,茯苓,健脾利湿;柴胡可升阳;元胡可行气止痛;防风辛温,为风药中之润剂,即可入太阳疏风解表,又可入脾经除肌中风湿;羌活气味雄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善治上半身的风湿痹痛;片姜黄、威灵仙、小伸筋草,可去风湿,通经络,用于治疗风湿肩臂疼痛。
蠲痹汤的功效与作用
蠲痹汤的功效与作用
•组成:
•羌活
9克(去芦)
•姜黄
9克
•当归
9克(去土酒浸一宿)
•黄芪
9克(蜜炙)
•赤芍药
9克
•防风
9克(去芦)
•炙甘草
3克
蠲痹汤功效与作用
益气和营,祛风胜湿。
蠲痹汤主治
营卫两虚,风湿痹痛,症见肩项臂痛,手足麻木,舌淡苔白腻,脉浮滑。
蠲痹汤用法
上咀嚼,每服半两,水二盏,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现代用法:药量按原方比例酌定,水煎服。
蠲痹汤方解
营气虚则不荣,卫气虚则不用。
营卫气虚导致肌肉筋脉失养,故手足筋肉肌肤麻木;复感风寒外邪,筋脉拘挛则疼痛;舌淡苔白腻,脉浮滑均为风湿之证。
本方羌活、防风祛湿而疏风,通气而活血,共为君药。
黄芪补气
益卫,当归养血和营,芍药、姜黄活血止痛通络,共为臣药。
甘草、生姜通营卫,缓中补虚,调和药性,合为使药。
本方与羌活胜湿汤均可治疗风湿痹痛。
但本方偏于益气和营,适用于手足麻木,肩项臂痛。
而羌活胜湿汤偏于疏散风湿,主治风湿在表,对伤风头痛疗效显著。
蠲痹汤方剂配方
蠲痹汤方剂配方蠲痹汤【方剂名】蠲痹汤,出自宋·《杨氏家藏方》。
【组成】当归、羌活、姜黄、黄芪、白芍、防风各一两(各9克),甘草半两(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主治】主治风寒湿邪所致的痹证,肢体重着,关节酸痛,活动不利,得热则减,遇阴雨寒冷则加剧,舌苔白腻,脉弦紧等。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膝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等病症。
1.类风湿关节炎: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4例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蠲痹汤合中药熏洗治疗。
治疗3月后观察关节压痛、肿胀及晨僵等症状,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指标,欧洲抗风湿联盟标准中的DAS28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
结果:2组治疗后ESR、CRP、RF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对照组下降幅度不及治疗组。
(《新中医》2011年第9期)2.膝骨关节炎:将15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加减蠲痹汤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内服加减蠲痹汤治疗基础上配以自拟中药熏洗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3%。
(《吉林医学》2010年第31卷第10期)3.强直性脊柱炎:选择80例AS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蠲痹汤)40例,西药对照组20例,中成药(正清风痛宁)对照组20例。
3个月为1个疗程,于第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及副反应。
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中成药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3例;西药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4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年第3期)4.颈椎病:将2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推拿组(对照组)和针灸配合蠲痹汤组(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和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蠲痹汤治疗。
两组均以10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69%。
名医名方化湿解毒蠲痹汤(左振素)
名医名方化湿解毒蠲痹汤(左振素)化湿解毒蠲痹汤组成忍冬藤30克,丹皮12克,土茯苓30克,络石藤20克,萆薢15克,白芥子10克,王不留行12克,威灵仙12克,苍术12克。
q\$s(, 百拇医药功能祛湿化痰,清热解毒,通经活络,蠲痹止痛。
q\$s(, 百拇医药主治湿热痰瘀毒痹阻经络、壅遏气血导致的肌肉关节肿胀疼痛及结节性红斑等。
q\$s(, 百拇医药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q\$s(, 百拇医药方解忍冬藤甘寒,络石藤苦、微寒,二者均能清热解毒,为治痹要药。
藤走里,善清经络之热,专治热毒流注关节的热痹证。
二者相配,效宏力专。
土茯苓、苍术二药均健脾燥湿,除湿活络,用于风、寒、湿痹。
萆薢能泄湿浊,利关节,止痛,与土茯苓相配伍,主治湿毒郁结的关节肿痛。
白芥子辛温,为化痰之要药,温能散寒除湿,化痰散结,用于久痹痰瘀痹阻,关节肿大,强直畸形,皮下结节等,能祛痰散结止痛。
王不留行苦、平,善于通利血脉。
丹皮苦、凉,功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结,治疗风湿热痹。
威灵仙辛、咸,温,性猛善行,宣通十二经络,寓行散、软坚、温通于一体,有祛风湿、散痰结之功。
全方共奏化痰祛湿,清热解毒,活血通络,蠲痹止痛之功。
q\$s(, 百拇医药加减结节性红斑为主者加浙贝母、夏枯草、牛膝;急性痛风发作者加山慈菇、陈皮以加强清热化湿之力;热象明显者加重土茯苓、忍冬藤的用量;血沉增快者加豨莶草、生地。
q\$s(, 百拇医药临床应用临床以本方主治热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及其他风湿病的急性活动期。
风湿病的活动期炎症表现突出,炎生热毒,湿聚痰凝。
病机为湿、热、毒、痰、浊、瘀,壅遏气血,痹阻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
筋脉、肌肉、关节因炎致痛,不通而痛,热灼疼痛,多属于热痹证。
然而并非全部风湿病活动期皆为热痹,有的表现关节肿痛而受凉后加重,但其共同特点是炎症性指标增高(如血沉、C-反应蛋白均升高),应用此方治之,均可取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蠲痹汤临床应用解析中医临床选萃CHINESECOMMUNITYDOCTORS
符玉荣袁海鹰王刚
130021吉林省中医院药剂科
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2
蠲痹汤出自《医学心悟》,本方
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活血,通
络,止痛之功,是临床上治疗风寒湿
痹的常用方剂,其药物组成为:羌活,
独活,桂心,秦艽,当归,川芍,炙
甘草,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中医药的深入研
究,临床上使蠲痹汤的运用范围不断
扩大,以蠲痹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
已扩展到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并获
满意效果.现分别介绍如下.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药物组成:
羌活lOg,当归12g,白芍20g,炙黄芪
lOg,防风lOg,片姜黄lOg,炙甘草
6g.加减:风气胜者更加防风至15g:
寒气胜者加细辛3g;偏于湿者加薏苡
仁15g,苍术12g;偏于湿热者加黄柏
15g.头煎加水约400m1,入生姜2片, ,浸2O分钟,煎3O分钟取汁大枣3枚lOOml;第2煎加热水300m1,取汁lOOml,两煎混合,分2次温服.l5天
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1.89%. 按:”素问?痹论中指出:”风
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
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
者为着痹也”.根据临床表现畏风
寒,开口不利,活动障碍,遇寒或湿
则症状加重,故以散寒祛风,通络止
痛为治则.蠲痹汤中黄芪益气实卫, 防风祛风散寒,当归和营活血,羌活
散寒通络,白芍通脉络之痹,片姜黄
通痹,甘草和药性,姜枣和营卫,从
蠲痹汤临床应用解析
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神经根型颈椎病药物组成:羌
活lOg,姜黄20g,当归15g,黄芪3O, 60g,赤芍15g,防风lOg,桂枝lOg, 制乳香,没药各5g.根据临床情况适
当加减:局部畏寒怕风明显者加麻
黄,细辛;颈项僵硬,活动不遂者加
木瓜,桃仁,鸟梢蛇;伴骨质疏松者
加仙灵脾,狗脊,鹿角胶;伴头昏目
眩,耳鸣手麻者可加天麻,葛根,桑
枝等.每目l剂,水煎2次服用,lO天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l,2个疗程.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51.43%: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57%.对6例颈椎间盘有突出样改变的病人行CT复查,有明显改善或消失者3例,好转2例,l例无变化. 按: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发于中老
年人,属中医痹证范畴.蠲痹汤其功
用益气和营,祛风除湿,活血和络.
方中以羌活,防风祛风胜湿散寒;姜
黄内行气血,外散风寒,疏通经络;
黄芪益气固表,补气行血;当归,赤
芍养血和营,行血祛风;加以桂枝温
通血脉,乳没二药活血定痛.
风湿性关节痛药物组成:姜
黄,当归,赤芍,防风,黄芪,附
子,独活各lOg,羌活,桂枝各6g,桑枝,威灵仙各15g,鸡血藤30g,甘草
5g.每Ell齐0,中火煎取400m1液,早晚各200ml,于饭后l小时口服.总有效率95.83%.
按:风湿性关节痛(寒湿型),属
祖国医学痹证(风寒湿痹型).由风寒
湿三气杂至,闲阻肌肉,经络,关节
所致.属风邪为患兼挟寒湿.受邪后
风寒湿三气充斥于痹证的全病程,很
少化热化燥,抗…0,血沉检查均正
常.临床以关节疼痛,麻木,喜热畏
42中国杜区医师2006~第17期(第22卷总第311期寒为特征.故治宜驱风散寒祛湿,通
络宣痹止痛.蠲痹汤方具有祛风除湿
益气活血,散寒温经之功.加桑枝功
专祛风除湿利关节:桂枝辛温,能通
四肤阳气,偏于风寒湿痹;鸡血藤性
善活血通络:威灵仙性温而走,能除
十二经之风寒湿邪;独活具有搜风祛
湿,发散风寒的作用;附子性大热,
能温经逐寒而燥湿.药证合拍,明显
缩短了痹证的病程.
坐骨神经痛药物组成:羌活
15g,独活15g,秦艽20g,威灵仙
20g,当归尾20g,川芍l5g,制乳没
20g,炙甘草15g,木香12g,海风藤
30g,老桑枝30g,t元lOg.水煎服,
250m1/次,每日2次.痛甚者加米壳,
延胡索;伴腰痛者加续断,金毛狗脊;偏寒痛者加制川I乌,细辛等.有效率96%.
按: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学”痹证”,”腰痛”之范畴,为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中医认为主要在于人体正气先虚,风,寒,湿之邪乘
虚侵袭机体,闭阻筋脉或其他原因致气血瘀滞于经络而不通,”不通则痛”.疼痛多沿太阳膀胱经和少阳胆经脉线路.
综上所述,以蠲痹汤为主方加减
治疗临床的各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功效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掘,其应用前景将会更广泛,应该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求蠲痹汤发挥最大的作用.
请广大读者到各地报刊征订
目录的”北京市”栏下,按照本
刊邮发代号80?358查找本刊,在
当地邮局直接订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