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传播学概论 整理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征符(symbol)是一种由其解释者产生的符号,作为它与之同义的某个别的符号的替代品。象征符不仅从形式上讲是一种替代物,而且从内涵上讲由于具有“意义”而获得一种解释。人类区别于动物信息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人类能够使用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因此,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也可以作为象征性社会互动来把握。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文学学者,媒介环境学的开山祖师。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他是20世纪名副其实的传播学大师,是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
我们现在常把“地球村”这个说法挂在嘴边,但出处未必知晓,“始作俑者”就是麦克卢汉。他
关于“地球村”、“重新部落化”、“意识延伸”的论述,无人能出其右。他对电子时代和赛博空
间的预言一个个变成了现实。
学者们早已习惯他的经典理论,即“讯息论”、“延伸论”、“冷热论”。
威尔伯·施拉姆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LangSchramm,1907—1987)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人们
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
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
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由他编撰的第一本权威性的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
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
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
样性的人。
传播学分类→人际传播
第一、文章内容指向单一,直击引发舆论的当事人,给公众造成公众人物狭隘、睚眦必报
的不良印象。
第二、博客文章中用语欠斟酌,或隐或显地发泄当事人的气愤、恼怒等不满情绪,有损于
公众人物应有的良好修养。
第三、博客文章中的个人态度加固了公众人物在公众中原有的刻板印象,使其成为舆论应
对中难以跨越的障碍。
第四、博客文章再次引发出伸向其他角度的舆论,网络、传统媒体的多重参与,将原有舆
论扩大化。
本文通过以上的个案分析,觉得公众人物在使用博客回应舆论时要做到:
第一、控制自身情绪,正确引导公众情绪
第二、态度真诚,对事件做出合乎情理的解说
第三、全面了解舆论指向,精心设置个人议程
博客的传播学意义
1. 互动性更强
2. 内容更口语化
3. 使用快速发布(instant-publishing)软件创作,不需要技术经验,也不必有专家或IT技术人员支持。
真正平民化的媒体
传统的媒体传播模式是自上而下的集中式传播模式,有史以来,大众传播一直奉行的是少
数人制作、多数人消费的信息传播模式,传统的传播模式不仅限制了公众的信息传播权,
而且控制了公众的信息占有规模。网络出现后,虽然公众与传媒组织共享了相同的信息通
道,但是这种共享是极其有限的。博客的传播模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开放式传播模式:大多数人发言、大多数人消费。博客给更多的人提供了一个参与搜集信息、发布信息的平台,博客之间通过相互共享和交流,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的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报道,从而使报道更加全面真实。博客的出现使新闻业再也不是媒体公司和专业记者自上而下的传播过程,而越来越成为一种受众、编辑、记者互动的自下而上的传播过程,受众也不再是被动的角色,而是新闻信息的参与者,主动的参与到新闻信息的收集、报道和传播的全过程。⑧
博客使新闻报道更加及时、全面、完整
博客真正实现传播的小众化、专业化
博客的传播学意义
媒介即信息,人类传播的历史表明任何一种传播媒介的出现都会对传播内容和人类信息传受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作为传播形式的“互联网”与作为传播内容的“博客”首次“相遇”在同一时空,从媒介技术到媒介内容,都与历史上任何一种传播媒介有着显著的不同。
1.独享→分享→共享,拓展人们分享信息的渠道。
2.读者→作者→编辑,人们的话语平台正逐渐扩大。
3.个体→受众→公众,彻底改变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
博客既是个人传播的工具也是社会舆论阵地;新闻博客的自发性、自主性和随意性使它不可能取代大众传媒;公民记者和公民新闻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管理的积极性,是对大众传媒的补充,但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博客的传播类型分析
1、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是个体系统内的传播,也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博客作为发布者在网络上的日记,其写作的过程就是发布者对其接受到的外部信息的整理、归纳和总结。每一篇网络日记都是一次完整的人内传播的结果。
人内传播又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互动性,其中“主我”与“客我”的互动形成人的自我。(米德,1934)博客的日志发布是面向观众的,显然其日志内容是综合了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和考虑到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客我”互动,最终形成的结果。考虑到网络的虚拟性,发布者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使“客我”的影响因素减小,因而博客的人内传播更具有“主我”的意愿倾向,更能够体现人的个性。换句话说,在博客中可以说平时不敢说的话,做平时不敢做的事。这也是博客流行的一个因素。
2、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博客模板中在每一篇网络日志下方都提供了评论的项目,每一个看博客的人都可以留下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博客发布者可以随时检查评论状况,获得观众的反馈。同时博客模板中也提供发布者对评论人的信息反馈,可以直接跟贴反馈,也可以通过评论人留下的电子邮件或注册账号点对点联系。
博客平台提供的便利及时的反馈机制是其人际传播的重要技术支持,它使得博客真正成为一种交互式的信息传播载体。
3、群体传播。
群体博客的出现是博客的群体传播的标志。在一个有组织的博客网站中,每个个体的博客的二级域名都相同,其博客的模板和功能都相似,博客发布者在博客网站中都拥有一个特定的通行证,彼此可以很方便的互相联系,互相链界,甚至拥有论坛来进行群体交流,这样,群体博客就会产生“群体意识”,“群体感情”和“群体归属感”,在一个小圈子里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