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生物的抗药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代谢状态与外界环境阻碍抗生素的作用 除多 粘菌素外,绝大多数抗生素只有在细菌旺盛进行 蛋白质合成时才能发挥抗菌抑菌作用,所以细菌 在休眠状态或者缺少营养的外界环境中通常对抗 生素耐药。外界环境pH值、氧含量、离子浓度及 营养成分皆可以影响抗生素的作用,如氨基糖着 类抗生素在无氧状态下无活性。
3 微生物耐药性产生的内在原因
是西药的抗生素一出来用几年就不能用了,基
本就耐药了,这是值得深思的。
3. (1)联合用药
4.
西药之所以容易产生耐药性,就是因为他
们在找到了敏感药后就只选一个,单一用药最
容易产生耐药。中医治疗很少单用一种中药,
往往是数种药物同时使用就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5.
(2)稳定内环境
研究证明,在体外消灭一种病原微生物所需要
谢谢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2.1820 .12.18 Friday, December 18,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1:01:13 01:01:1 301:01 12/18/ 2020 1:01:13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2.1801 :01:130 1:01Dec-2018- Dec-20
(3)足够药量 药量不足的时候会给病原微生物创造一个接触
这个药物和适应这个药物的条件,使它很快就对 这个药产生耐药现象,所以足够药量可有效避免 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
以上就是中药用了几千年品种不变,细菌 还不容易产生耐药的原理。
2 多药耐药性
多药耐药性(MDR)是指肿瘤细胞一旦对 一种抗癌药物产生耐受后,对其他结构、 功能相异的抗癌药也产生的交叉耐受性。 MDR的产生与癌细胞表面过剩表达的一种P 糖蛋白(Pgp)有关。 Pgp具有将抗癌药泵出细胞,使细胞内药物 浓度降低的功能。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2 月18日 上午1时 1分20. 12.1820 .12.18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 0年12 月18日 星期五 上午1时 1分13 秒01:01: 1320.1 2.18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 020年1 2月上 午1时1 分20.12. 1801:0 1Decem ber 18, 2020
—— 微生物的抗药性是先天获得的
现代分子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微生物对抗生素 产生抗性的内在原因是由于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着R 质粒,它们是一类环型的DNA分子,编码着一种 或数种抗生素的抗性基因。这些R质粒可以借助微 生物细胞内嘌呤,嘧啶和氨基酸等生物小分子进 行转录和翻译,合成出能够降解抗生素或者对抗 生素的结构进行修饰从而使其失去作用的酶蛋白。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1时1 分13秒 上午1时 1分01: 01:1320 .12.18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2. 1820.1 2.1801: 0101:01 :1301:0 1:13Dec-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 0年12 月18日 星期五1 时1分1 3秒Fri day, December 18, 2020
B 耐药质粒的传递方式
a 接合 携带耐药因子的供体细菌表面具有性纤毛, 在适当的条件下,供体细菌与受体细菌接触后, 性纤毛形成细菌间的通道。在接合过程中,首先 是供体细菌内的R一因子环形DNA分子打开成为 线性双股DNA,其中的一股DNA通过性纤毛从供 体细菌进入受体细菌,单股DNA以卷筒方式复制 质粒的另一条线性DNA,将其两端锁合,即形成 与受体细菌耐药质粒一样的双环DNA质粒。
(2) 耐药质粒的传递
A 耐药质粒的传递类型 各种细菌中分离的耐药质粒都是环形DNA分子,分为两 种主要类型 :结合型和非结合型
a 结合型 通过细菌间直接接合方式传递转移DNA的接 合型,其耐药因子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耐药决定因子(R-detendnanfactor, RDF),具有单个或多个耐药基因,可以独立存在不依靠 染色体自我复制。
2 细菌耐药性的生化机制
(1)形成钝化酶
目前分离的钝化酶有:
a β-内酸胺酶 b 氯霉素乙酸转移酶 c 氨基糖着类钝化酶氨基糖耷类钝化酶
分为三类:l)磷酸转移酶,使抗生素的羟基 磷酸化; 2)乙酸转移酶,使抗生素的氨基乙酸 化; 3)核酸转移酶,使抗生素的羟基核酸化。 抗生素的结构被改变或者被破坏之后,不能再与 细菌的核糖体接合而发挥抗菌作用。
的药物浓度是在体内消灭这种病原微生物所需浓 度的数倍,表明机体存在很强的消灭侵入体内病 原微生物的天然能力,如果发挥和加强这种能力, 就能在很短时间内消灭病原微生物,不给病原微 生物产生适应的时间,从而能有效的避免病原微 生物耐药性的产生。中医采取了补气或者补阳、 或者补阴、或者养血、或者理气、或者活血等方 法,把内在的环境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
b 转化 耐药细菌溶解后释放出的DNA进入敏感细菌胞内 的同时,耐药质料随之进入。该方式是耐药细菌中的耐药 基因与敏感细菌同位点基因全部或者部分重新替换组合的 结果。 c 传导 温和噬菌体侵入耐药细菌细胞内生长繁殖,可以 和少量具有耐药基因的质粒结合。当噬菌体恢复其毒力, 破坏原寄生的耐药菌而进入敏感菌,其结合的耐药基因也 被带入,经过与敏感细菌质粒的重新组合,导致敏感细菌 转变为耐药细菌。 d 易位 通过易位,DNA的一个片断可以从质粒到质粒、 质料到染色体、染色体到染色体,使耐药因子来源增多, 并易于传递散播。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2.1801 :01:130 1:01Dec-2018- Dec-20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1:01: 1301:0 1:1301: 01Friday, December 18, 20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2.18 20.12.1 801:01: 1301:0 1:13December 18, 2020
1. 现状: 病原微生物耐药性问题突出表现为 发生耐药的速度越来越快,耐药的程度越 来越重,耐药的微生物越来越多,耐药的 频率越来越高,耐药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 重,耐药造成的负担越来越不堪承受。
2. 超级细菌 对所有抗生素都不敏感,以耐受 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例, 它可以引起皮肤感染、败血症甚至心脏和 骨骼感染,最终无药可治而亡。
具有抗药性的微生物正是依靠这些R质粒才得 以在含有抗生素的环境中生存繁殖。
1. 4 微生物耐药性产生的外在原因
2. (1)临床上的抗生素滥用,以及环境中的抗生 素污染
3. (2)畜牧业、渔业中广泛使用阿莫新林、红霉 素等抗生素用于动物的疾病预防
4. (3)新型抗生素研发的滞后
5.
5 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危害
检查项目 3. 3 严格掌握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4. 4 体表局部感染应该强调早期局部用药 5. 5 严格控制预防使用和非医疗的农、林、牧、
副、渔以及饲料中使用抗生素 6. 6 加强监控,掌握致病菌变化以及耐药情况,及
时反馈临床
四 相关拓展
1. 1 中药是如何避免耐药性问题
2.
我们都知道中药用了几千年还是这些药,可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1: 01:1301 :01:130 1:01Fri day, December 18,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2. 1820.1 2.1801: 01:1301 :01:13 December 18,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2月18 日上午1 时1分2 0.12.18 20.12.1 8
(2)渗透障碍 由于细菌的质粒和染色体的 基因异常表达,形成细菌细胞壁屏障以及 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导致抗生素不能渗 透进入细菌细胞体内发挥其抗菌作用。
(3)靶位的改变 抗生素在细菌中作用靶位 的结构与组成改变,阻止抗生素的结合与 作用,从而细菌表现为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该方式可以由染色体突变或者耐药质粒传 递,也可能两种情况同时并存。
论微生物的抗药性
赵丽娟 2012年3月14日
2011届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药用植物白芷内生菌分离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答 辩 人:赵 丽 娟 学 号:200740810257 指导教师:唐 俊 副教授
初识微生物的抗药性
通过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对微生物的抗药性得 到了启发性的认识:
在大量的实验组中偶然出现了两组与其他实 验结果截然相反的现象,其中的病原菌竟然对 药用植物分离出来的内生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 抑制作用????
1.
有人甚至悲观地认为,抗生素时代终
究会被耐药菌的出现所终结。地球上微生
物的种类大于其他所有的物种数目之和,
而人类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又远超过其
所有的细胞。
2.
——生物学家不禁感叹:人类可能只
是外来生物,而微生物才是地球的主人。
三 防止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措施
1. 1 明确诊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 2 药物敏感试验应该列为抗感染治疗前的常规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0年1 2月18 日星期 五上午1 时1分1 3秒01: 01:1320 .12.18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2月 上午1时 1分20. 12.1801 :01December 18,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2月18 日星期 五1时1 分13秒0 1:01:13 18 December 2020
二 分析微生物的耐药性
——以细菌为例
1 细菌耐药性的基因机制
(1) 突变 细菌可经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诱发突变而 产生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还可以通过自发性DNA分子突 变产生。突变产生的耐药性可以随染色体传递给后代,此 种基因型垂直传递可能借转化、转导和结合等方式加强。 突变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其他性状和功能基因 的突变,这些突变多数情况会影响细菌本身对环境的适应 能力,其生存竞争能力也会相应减弱,因此突变所造成的 细菌耐药性在自然界属于次要地位。
禾谷镰刀菌和玉米弯孢菌对药用植物分离出来的内生菌的抑 制作用
一 微生物的抗药性
1 概念 抗药性:又称耐药性 病原微生物在体内外对各种抗菌药物均可 产生耐药性,使某种药物对某种治病微生物的最 低抑菌浓度升高。
2 分类:天然耐药性(固有耐药/原发性) 获得耐药性
前者属于遗传特征之一,不易改变;后者由抗生 素、外部环境等影响而产生的耐药性
(4)接合蛋白接合量变化 肺炎球菌6型和57型对青 霉素G耐药性,主要是由于青霉素G对3种青霉素 结合蛋白( PBPs: PBP1、 PBP2和 PBP3)结合 量减低,而青霉素酶增加幅度较小。
(5)代谢桔抗物增加 细菌可以通过代谢拮抗剂产 量的增加来抑制抗生素,从而获得耐约性。
(6)主动外排机制 外排系统是细菌细胞膜上的一 类蛋白质,在能量的支持下,可以将抗生素选择 性或非选择性地排出细胞外。该系统根据能量的 依赖形式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l)由质子偶联交 换产生的质子驱动力所介导的次级药物转运系统, 表现出对不同药物与金属离子的耐受性;2)膜转 运释能系统,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自由能,排出 细胞内的抗生素,此类型最典型的系统转运代表 物是P一糖蛋白。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2.182020年12月 18日星 期五1 时1分13 秒20.1 2.18
谢谢大家!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0. 12.1820 .12.18 Friday, December 18,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1:01:13 01:01:1 301:01 12/18/ 2020 1:01:13 AM
另一部分是耐药转移因子(Resistance iran幻毛rfactor, RTh),主要功能有:l)控制质粒DNA的复制;2 )与R 一因子DNA的转移有关;3)负责耐药因子转移所需物质 的制备和合成;4)维持细胞内的其他相关功能
b 非接合型 通过转化、传导等方式转移,其质粒 DNA只具有1/5复制功能,有大部分相关功能的 基因存在于染色体和质粒外的DNA上。
3 微生物耐药性产生的内在原因
是西药的抗生素一出来用几年就不能用了,基
本就耐药了,这是值得深思的。
3. (1)联合用药
4.
西药之所以容易产生耐药性,就是因为他
们在找到了敏感药后就只选一个,单一用药最
容易产生耐药。中医治疗很少单用一种中药,
往往是数种药物同时使用就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5.
(2)稳定内环境
研究证明,在体外消灭一种病原微生物所需要
谢谢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2.1820 .12.18 Friday, December 18,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1:01:13 01:01:1 301:01 12/18/ 2020 1:01:13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2.1801 :01:130 1:01Dec-2018- Dec-20
(3)足够药量 药量不足的时候会给病原微生物创造一个接触
这个药物和适应这个药物的条件,使它很快就对 这个药产生耐药现象,所以足够药量可有效避免 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
以上就是中药用了几千年品种不变,细菌 还不容易产生耐药的原理。
2 多药耐药性
多药耐药性(MDR)是指肿瘤细胞一旦对 一种抗癌药物产生耐受后,对其他结构、 功能相异的抗癌药也产生的交叉耐受性。 MDR的产生与癌细胞表面过剩表达的一种P 糖蛋白(Pgp)有关。 Pgp具有将抗癌药泵出细胞,使细胞内药物 浓度降低的功能。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2 月18日 上午1时 1分20. 12.1820 .12.18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 0年12 月18日 星期五 上午1时 1分13 秒01:01: 1320.1 2.18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 020年1 2月上 午1时1 分20.12. 1801:0 1Decem ber 18, 2020
—— 微生物的抗药性是先天获得的
现代分子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微生物对抗生素 产生抗性的内在原因是由于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着R 质粒,它们是一类环型的DNA分子,编码着一种 或数种抗生素的抗性基因。这些R质粒可以借助微 生物细胞内嘌呤,嘧啶和氨基酸等生物小分子进 行转录和翻译,合成出能够降解抗生素或者对抗 生素的结构进行修饰从而使其失去作用的酶蛋白。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1时1 分13秒 上午1时 1分01: 01:1320 .12.18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2. 1820.1 2.1801: 0101:01 :1301:0 1:13Dec-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 0年12 月18日 星期五1 时1分1 3秒Fri day, December 18, 2020
B 耐药质粒的传递方式
a 接合 携带耐药因子的供体细菌表面具有性纤毛, 在适当的条件下,供体细菌与受体细菌接触后, 性纤毛形成细菌间的通道。在接合过程中,首先 是供体细菌内的R一因子环形DNA分子打开成为 线性双股DNA,其中的一股DNA通过性纤毛从供 体细菌进入受体细菌,单股DNA以卷筒方式复制 质粒的另一条线性DNA,将其两端锁合,即形成 与受体细菌耐药质粒一样的双环DNA质粒。
(2) 耐药质粒的传递
A 耐药质粒的传递类型 各种细菌中分离的耐药质粒都是环形DNA分子,分为两 种主要类型 :结合型和非结合型
a 结合型 通过细菌间直接接合方式传递转移DNA的接 合型,其耐药因子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耐药决定因子(R-detendnanfactor, RDF),具有单个或多个耐药基因,可以独立存在不依靠 染色体自我复制。
2 细菌耐药性的生化机制
(1)形成钝化酶
目前分离的钝化酶有:
a β-内酸胺酶 b 氯霉素乙酸转移酶 c 氨基糖着类钝化酶氨基糖耷类钝化酶
分为三类:l)磷酸转移酶,使抗生素的羟基 磷酸化; 2)乙酸转移酶,使抗生素的氨基乙酸 化; 3)核酸转移酶,使抗生素的羟基核酸化。 抗生素的结构被改变或者被破坏之后,不能再与 细菌的核糖体接合而发挥抗菌作用。
的药物浓度是在体内消灭这种病原微生物所需浓 度的数倍,表明机体存在很强的消灭侵入体内病 原微生物的天然能力,如果发挥和加强这种能力, 就能在很短时间内消灭病原微生物,不给病原微 生物产生适应的时间,从而能有效的避免病原微 生物耐药性的产生。中医采取了补气或者补阳、 或者补阴、或者养血、或者理气、或者活血等方 法,把内在的环境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
b 转化 耐药细菌溶解后释放出的DNA进入敏感细菌胞内 的同时,耐药质料随之进入。该方式是耐药细菌中的耐药 基因与敏感细菌同位点基因全部或者部分重新替换组合的 结果。 c 传导 温和噬菌体侵入耐药细菌细胞内生长繁殖,可以 和少量具有耐药基因的质粒结合。当噬菌体恢复其毒力, 破坏原寄生的耐药菌而进入敏感菌,其结合的耐药基因也 被带入,经过与敏感细菌质粒的重新组合,导致敏感细菌 转变为耐药细菌。 d 易位 通过易位,DNA的一个片断可以从质粒到质粒、 质料到染色体、染色体到染色体,使耐药因子来源增多, 并易于传递散播。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2.1801 :01:130 1:01Dec-2018- Dec-20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1:01: 1301:0 1:1301: 01Friday, December 18, 20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2.18 20.12.1 801:01: 1301:0 1:13December 18, 2020
1. 现状: 病原微生物耐药性问题突出表现为 发生耐药的速度越来越快,耐药的程度越 来越重,耐药的微生物越来越多,耐药的 频率越来越高,耐药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 重,耐药造成的负担越来越不堪承受。
2. 超级细菌 对所有抗生素都不敏感,以耐受 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例, 它可以引起皮肤感染、败血症甚至心脏和 骨骼感染,最终无药可治而亡。
具有抗药性的微生物正是依靠这些R质粒才得 以在含有抗生素的环境中生存繁殖。
1. 4 微生物耐药性产生的外在原因
2. (1)临床上的抗生素滥用,以及环境中的抗生 素污染
3. (2)畜牧业、渔业中广泛使用阿莫新林、红霉 素等抗生素用于动物的疾病预防
4. (3)新型抗生素研发的滞后
5.
5 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危害
检查项目 3. 3 严格掌握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4. 4 体表局部感染应该强调早期局部用药 5. 5 严格控制预防使用和非医疗的农、林、牧、
副、渔以及饲料中使用抗生素 6. 6 加强监控,掌握致病菌变化以及耐药情况,及
时反馈临床
四 相关拓展
1. 1 中药是如何避免耐药性问题
2.
我们都知道中药用了几千年还是这些药,可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1: 01:1301 :01:130 1:01Fri day, December 18,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2. 1820.1 2.1801: 01:1301 :01:13 December 18,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2月18 日上午1 时1分2 0.12.18 20.12.1 8
(2)渗透障碍 由于细菌的质粒和染色体的 基因异常表达,形成细菌细胞壁屏障以及 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导致抗生素不能渗 透进入细菌细胞体内发挥其抗菌作用。
(3)靶位的改变 抗生素在细菌中作用靶位 的结构与组成改变,阻止抗生素的结合与 作用,从而细菌表现为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该方式可以由染色体突变或者耐药质粒传 递,也可能两种情况同时并存。
论微生物的抗药性
赵丽娟 2012年3月14日
2011届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药用植物白芷内生菌分离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答 辩 人:赵 丽 娟 学 号:200740810257 指导教师:唐 俊 副教授
初识微生物的抗药性
通过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对微生物的抗药性得 到了启发性的认识:
在大量的实验组中偶然出现了两组与其他实 验结果截然相反的现象,其中的病原菌竟然对 药用植物分离出来的内生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 抑制作用????
1.
有人甚至悲观地认为,抗生素时代终
究会被耐药菌的出现所终结。地球上微生
物的种类大于其他所有的物种数目之和,
而人类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又远超过其
所有的细胞。
2.
——生物学家不禁感叹:人类可能只
是外来生物,而微生物才是地球的主人。
三 防止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措施
1. 1 明确诊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 2 药物敏感试验应该列为抗感染治疗前的常规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0年1 2月18 日星期 五上午1 时1分1 3秒01: 01:1320 .12.18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 年12月 上午1时 1分20. 12.1801 :01December 18,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2月18 日星期 五1时1 分13秒0 1:01:13 18 December 2020
二 分析微生物的耐药性
——以细菌为例
1 细菌耐药性的基因机制
(1) 突变 细菌可经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诱发突变而 产生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还可以通过自发性DNA分子突 变产生。突变产生的耐药性可以随染色体传递给后代,此 种基因型垂直传递可能借转化、转导和结合等方式加强。 突变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其他性状和功能基因 的突变,这些突变多数情况会影响细菌本身对环境的适应 能力,其生存竞争能力也会相应减弱,因此突变所造成的 细菌耐药性在自然界属于次要地位。
禾谷镰刀菌和玉米弯孢菌对药用植物分离出来的内生菌的抑 制作用
一 微生物的抗药性
1 概念 抗药性:又称耐药性 病原微生物在体内外对各种抗菌药物均可 产生耐药性,使某种药物对某种治病微生物的最 低抑菌浓度升高。
2 分类:天然耐药性(固有耐药/原发性) 获得耐药性
前者属于遗传特征之一,不易改变;后者由抗生 素、外部环境等影响而产生的耐药性
(4)接合蛋白接合量变化 肺炎球菌6型和57型对青 霉素G耐药性,主要是由于青霉素G对3种青霉素 结合蛋白( PBPs: PBP1、 PBP2和 PBP3)结合 量减低,而青霉素酶增加幅度较小。
(5)代谢桔抗物增加 细菌可以通过代谢拮抗剂产 量的增加来抑制抗生素,从而获得耐约性。
(6)主动外排机制 外排系统是细菌细胞膜上的一 类蛋白质,在能量的支持下,可以将抗生素选择 性或非选择性地排出细胞外。该系统根据能量的 依赖形式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l)由质子偶联交 换产生的质子驱动力所介导的次级药物转运系统, 表现出对不同药物与金属离子的耐受性;2)膜转 运释能系统,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自由能,排出 细胞内的抗生素,此类型最典型的系统转运代表 物是P一糖蛋白。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2.182020年12月 18日星 期五1 时1分13 秒20.1 2.18
谢谢大家!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0. 12.1820 .12.18 Friday, December 18,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1:01:13 01:01:1 301:01 12/18/ 2020 1:01:13 AM
另一部分是耐药转移因子(Resistance iran幻毛rfactor, RTh),主要功能有:l)控制质粒DNA的复制;2 )与R 一因子DNA的转移有关;3)负责耐药因子转移所需物质 的制备和合成;4)维持细胞内的其他相关功能
b 非接合型 通过转化、传导等方式转移,其质粒 DNA只具有1/5复制功能,有大部分相关功能的 基因存在于染色体和质粒外的DNA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