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日东海划界、领土争端解决的法律方法
---论中日东海划界_领土争端解决的法律方法《学术界》2010-05

・学科前沿・《学术界》(月刊)总第144期,2010.5 ACADE M I CS No.5May.2010论中日东海划界、领土争端解决的法律方法○管建强(华东政法大学 国际法学院,上海 200042)〔摘 要〕中日东海划界和钓鱼群岛领土主权归属的争端,既是影响中日外交关系的敏感点也是急需考虑解决的问题。
2008年6月18日中日双方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以下简称“6.18东海共识”),通过研究“6.18东海共识”的定义和效力,论证“6.18东海共识”缺失全面解决东海划界的纵深目标,而钓鱼群岛的地理位置又是影响中日东海划界的重要支点,中方未能实现锁定对主权争议岛屿的海域进行共同开发。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包括外交、政治的方法和法律的方法。
只要能维护国家利益,无论是外交还是法律的方法都需要认真考虑援用。
论文研究了法律方法解决中日东海划界和领土争端的重要意义和前景分析。
〔关键词〕外交谈判;国际司法;国际争端;东海划界中日两国间关于东海油田归属纠纷备受瞩目。
中日外长于今年2月17日在东京会晤时,日本外相就中方有迹象重新开始春晓油田的生产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认为这是违反了两国首脑达成的共同开发的协议。
并声称“若违反协议,日本将会采取必要措施”。
〔1〕数日后,日本媒体又称,如果中国开始在有争议的东海海域开采天然气,日本将把中国诉诸国际海事法院。
〔2〕中方表示,“中国拥有开发‘春晓’的主权,绝对不能接受这种诉讼。
”〔3〕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在东海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和明确的。
中方重视并坚持东海问题原则共识的态度没有任何变化。
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为落实原则共识创造良好气氛和条件。
〔4〕日方的出言不逊,源于中日双方对“6.18东海共识”有着截然不同认识和理解。
为此,有必要就“6.18东海共识”的定义和效力展开分析。
作者简介:管建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论中日东海划界、领土争端解决的法律方法一、“6.18东海共识”的定义和效力(1)中国东海油田共同开发和合作开发的性质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为了让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中日两国经长年的双边会谈,2008年6月18日,中日两国外交机构同时宣布,中日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
论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的法律问题

岸的浅海海底到水深 2 0 0 米 的海底之间, 呈缓缓倾
斜 如 棚 状 的 区 域 。全 球 海 洋 约 7 . 6 % 属 于 大 陆
、
中 日东 海 大 陆架 划界 争议 产 生
的昔 导
架。 L 2 3 1 9 4 5年 9月 , 美 国总统杜鲁 门率先 主张美 国 对邻接海岸公海 的大陆架地底和海床拥有控制权。 1 9 8 2 年的《 联合 国海洋法公约》 第7 6 条第 1 款对大 陆架的定义是 : “ 沿海 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 以外 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 自然延伸 , 扩展到大陆边缘 的 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 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 的基 线量起到大陆边 的外缘的距离不到 2 0 0海里 , 则扩
然 分开 的天然分 界线 。 L 4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第7 6条第 5款规定 : 不应 超 过从测算领海宽度 的基线量起 3 5 0海里 , 或不应超
过 连接 2 5 0 0米 深度 各 点 的 2 5 0 0米 等 深 线 1 0 0海
2 .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议的由来与演变 目前 , 中 日东海划界争端从性质上可 以分 为 3
梳理 , 以期 有助 于 国 内 民众 对 该 问题 增 进 了解并 澄 清 过往 常见 的认 识 误 区 , 从 而 为 我 国家 利 益 的 维 护
西界 中国大陆海岸线及其沿岸 岛屿 , 东侧经九州岛 西南缘与琉球群岛西南面的八重 山列岛之间的连线 与太平洋相接 , 东北 以济州岛经五 岛列岛直至长崎 半 岛南端的连线与 日本海相对 , 北面以长江人海 口 北岸到济州岛之间的连线与黄海毗邻 , 南 部以台湾
1 . 东海及其大陆架的自然地理条件 东海是一个位于中 日 韩三国陆地之间的半封闭 型边缘海 , 东中国海( E a s t C h i n a S e a ) 是其在国际上 的正式称谓 , 表明东海位于 中国国土以东。国际水
论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的法律问题

论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的法律问题[摘要]中日东海大陆架问题的实质是中国与日本的结构性矛盾在海洋划界问题上的尖锐体现。
中国对钓鱼岛享有无可辩驳的主权依据,在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中应尽量对钓鱼岛采取“零效力”的处理方式。
通过对中日双方大陆架划界主张的比较,我国主张的法理依据及日方主张的无理性皆显而易见。
中国需要在今后的东海划界谈判中更为成熟地运用法律手段,创制适用于东海海域的有关国际法规则,并以此来确保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的最终圆满解决。
[关键词]中国;日本;东海大陆架划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近几年随着东海油气田的开发进入实质运作状态,并体现在钓鱼岛主权的争端呈现出新一轮升温。
因为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直接关涉我国家利益的维护,所以当前有关该问题的学术论述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目前我国学界从国际法层面对此问题进行论证的力度仍显不够。
因此,本文试图从国际法的角度,对东海大陆架的划界问题进行归纳和梳理,以期有助于国内民众对该问题增进了解并澄清过往常见的认识误区,从而为我国家利益的维护提供可资借鉴的法律参考。
一、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议产生的背景1 东海及其大陆架的自然地理条件东海是一个位于中日韩三国陆地之间的半封闭型边缘海,东中国海(East China Sea)是其在国际上的正式称谓,表明东海位于中国国土以东。
国际水道测量组织(IHO)出版物《洋与海的界限》(Limits of Oceans and Seas)对东海的四至进行了界定:东海西界中国大陆海岸线及其沿岸岛屿,东侧经九州岛西南缘与琉球群岛西南面的八重山列岛之间的连线与太平洋相接,东北以济州岛经五岛列岛直至长崎半岛南端的连线与日本海相对,北面以长江人海口北岸到济州岛之间的连线与黄海毗邻,南部以台湾海峡与南海相通。
整个东海海域南北长约630海里,东西宽约167~360海里,自然海区的全部面积约为77万平方公里。
2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议的由来与演变二、钓鱼岛主权归属争议及其对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的影响1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与台湾岛同处东海大陆架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位于东海南部、台湾东北部、中琉界沟(俗称“黑水沟”)的西北侧、冲绳诸岛以西、八重山列岛以北的岛群,主要包括有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北岩、南岩、飞岩等8座岛礁,陆地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其中钓鱼岛主岛呈番薯形,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面积约4.5平方公里。
从国际法上浅析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

从国际法上浅析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摘要本文从近期中日就东海资源之争切入,结合国际法上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划界规定,对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中日双方的立场进行分析阐述。
最后,参考国际条约规定,国际法院判例及公法学家学说提出解决此争端的可能方案。
关键词东海大陆架中间线原则公平原则自然延伸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文2004年5月,日本对中国开发“春晓”油气田的反应逐步升级,中日东海油气田的争端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日海洋权益争端的关注。
其实,中日东海资源之争并非始自今日,早在1968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了,中日之间的东海是另一个波斯湾,该海域拥有众多被埋藏的宝藏,比如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
之后,中日就东海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一直存在争端。
一、国际法上关于相向或相临国家间大陆架划界的规定(一)大陆架划界在国际法上研究的必要性沿海国的大陆架是在其领海以外由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1)大陆架作为蕴藏资源丰富及开采相对便利的海域,加之其所具有的重要军事意义,从20世纪中叶起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在海洋中争夺的焦点之一,也随之出现了大陆架划界问题。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对大陆架外部界限采取了各取所需的态度,致使海域划界纠纷迭起,双边和多边矛盾不断产生,据统计,全世界144个沿海国家中,海岸相向或相邻的国家间有380多处海洋边界需要划定,目前只解决了约三分之一。
(2)因此,解决好相向或相临国家间大陆架划界的问题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国际法上关于相向或相临国家间大陆架划界的规定国际社会关于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划界的原则和方法一直存在严重分歧。
(3)根据1956年《大陆架公约》规定的“协议——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大陆架划界应由有关各国协议解决。
倘无协议,除因特殊情况应另定界线外,相向国家之间应以每一点均预测酸梅异国领海宽度基线上最近各点距离相等之中间线为界线,相邻国家之间的界线应适用与测算每一国领海宽度之基线上最近各点距离相等之等距离原则决定。
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国际法分析——兼论解决争端的可能方案

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国际法分析——兼论解决争端的可能方案余民才一、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由来中日东海油气争端源于日本自2004年5月起对中国开发“春晓”油气田逐步升级的反应。
2004年5月28日,日本“对中国在紧贴中日中间线中国一侧的东海海域设置天然气开采设施一事”表示关注,并打算“就中国之举是否侵害了日本的权益展开调查”。
随后,日本正式向中国提出交涉。
2004年6月9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在出席马尼拉“东盟加中、日、韩三国能源部长会议”时,向我国官员正式提出,要求中国提供在东海专属经济区调查和试验开采油气田的相关数据。
他还说,如果中国“继续漠视日本的要求”,日本可能派遣调查船到上述海域调查,并开始建设自己的天然气项目。
对于日本的要求,我国予以断然拒绝,同时也持积极态度,主张通过冷静、友好的外交渠道,以对话来解决这一争端,并建议进行共同开发。
然而,日本没有作出积极回应。
在2004年6月21日“亚洲合作对话”青岛会议上,当中日两国外长谈及东海天然气田问题时,我外长呼吁双方搁置分歧,共同开发东海资源,并希望日方对此提议进行研究,但日本外相只是表示“继续保持接触”。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则在国内明确地说:“我们对中国的提案不感兴趣,在这方面,我们不考虑联合开发。
”2004年7月,中日之间的对立状态进一步加深。
就在“卢沟桥事变”纪念日那天,日本花巨资租用的挪威籍科考船在数艘先导船的引导下来到距离“春晓”油气田约50公里处的海域进行海底资源调查。
这引起中方的严正交涉。
日益恶化的事态不仅使美国表示关注,而且还给我国海上对外油气开发合作带来了消极影响。
2004年9月28日,“春晓”油气田项目的外方合作伙伴——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和优尼科石油公司宣布退出。
就在2004年10月25日中日双方就解决争端举行的事务级磋商中及其之后,日本威胁说,如果中方今后仍不向日方提供信息,日本就将在“春晓”油气田附近的日方水域进行勘探,并可能中断磋商。
如何从国际法角度看待和解决中日东海大陆架争端

如何从国际法角度看待和解决中日东海大陆架争端一、东海争端的由来东海水域位于中国大陆与西太平洋岛弧之间,是中、日、韩、朝四国领土环绕的辽阔海域。
东海水域最明显的一道天然地质区隔界限就是冲绳海槽。
东海油气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东海大陆架坳陷带、钓鱼岛陆架边缘隆褶带以及冲绳海槽坳陷带。
“在这些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单方面的权利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
”更为重要的是东海具有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在“蓝色圈地运动”盛行的今天,中国和日本相邻,又都是经济大国,日本作为一个贫油国家,在东海问题上中日两国面临着不可不免的冲突。
二、中日双方争执起因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的核心是冲绳海槽的地位问题,这一问题反映了双方在划界原则上的严重分歧。
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过于笼统且缺乏可操作性,使得中日两国分别按照不同的原则提出了有利于己方划界方法。
中国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强调东海大陆架是中国领土的自然延伸。
自1982年《公约》公布之日起,中国一直坚持以“公平原则”和“自然延伸原则”对东海宣示主权,主张“海洋划界应遵循的根本原则是公平合理原则”,而“等距离线只是划分海洋界限的一种方法,不应把它规定为必须采取的方法,更不应把这种方法规定为划界的原则”。
1996年中国在批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时声明:“将与海岸相向或相邻的国家,通过协商,在国际法的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划定各自海洋管辖权界限”。
就东海大陆架划界而言,中国主张东海大陆架是中国大陆领土,而非日本岛屿的自然延伸,因为冲绳海槽构成了两国大陆架之间的天然界线。
因此,应当以冲绳海槽,而不是中间线作为两国的大陆架边界。
日本主张“等距离中间线”原则,认为中日在东海的大陆架是中日共大陆架,应该使用中间线划界。
其1996年颁布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规定,如果日本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外部界限的任何部分超过了从日本基线量起的中间线,则中间线(或日本同外国议定的其他线)将代替外部界限的那一部分”。
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国际法分析兼论解决争端的可能方案

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国际法分析兼论解决争端的可能方案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分析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法律框架和特点,并探讨解决该争端的可能方案。
需要明确的是,东海油气资源开发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涉及海域划界、资源分配等复杂问题,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所能解决的。
在处理东海油气争端时,必须充分考虑历史事实、国际法和地区稳定等因素。
解决东海油气争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政治外交手段、国际仲裁和司法程序等多个方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解决中日东海油气争端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包括加强双边对话、推动地区安全稳定、完善国际规则等方面。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东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寻求长期解决方案。
二、争端的法律性质分析中日东海油气争端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包括海洋权益、国际法、地缘政治等多个方面。
从海洋权益角度看,中日两国在东海海域的油气资源开发上存在竞争关系。
从国际法角度看,中日两国必须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来解决分歧和争端。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日东海油气争端还涉及到地区稳定和安全的问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海洋权益纠纷并不一定构成国际法意义上的战争或冲突。
虽然中日两国之间存在争议和分歧,但双方都有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的意愿和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国际法、国际准则和外交手段等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避免采取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行动。
解决中日东海油气争端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经济利益、生态环境、地区稳定等。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当事国之间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寻求一种平衡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可能的方案:双边谈判:中日两国可以通过双边谈判来讨论东海油气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问题。
这可以避免将争端国际化,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第三方调解:如果双边谈判无法解决问题,可以考虑由第三方进行调解。
例如,可以邀请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协助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浅谈中日东海大陆架争端问题及解决方法

浅谈中日东海大陆架争端问题及解决方法浅谈中日东海大陆架争端问题及解决方法众所周知,中日历来争端不断,无论是政治还是外交还是领土方面的争端层出不穷,涉及到双方实际利益的时候,日方始终不能和解,争端的始因就是源于中日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之争。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
中日双方对国际法中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分原则的理解不同。
东海是中国大陆东岸与太平洋之间的一个半封闭海域,其西接中国,东邻日本的九州和琉球群岛,北面毗临韩国的济州岛和黄海,南与台湾海峡和南海相通,南北长约700海里,东西最宽处360海里,最窄处不过167海里,平均宽度仅为210多海里。
“东海大陆架是中国大陆领土的自然延伸,海底地势与中国大陆一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直至冲绳海槽,冲绳海槽是东海的一个特殊地理单元,海槽南北长1100公里,最宽处150公里,最窄处30公里,北部水深600—1000米,南部一般在1000—2000米之间,最深处2900多米,冲绳海槽成为东海大陆架与琉球群岛隔开的天然分界线。
”然而中日两国各自坚持自己的划分原则,中国主张以冲绳海槽为界,按‘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划分法,日本则主张按照等距离‘中间线’划分法。
在‘中间线’和‘冲绳海槽线’之间产生了16万平方公里的重叠主张区域”,即所谓的“日中中间线”。
但日方提出的中间线主张没有依据。
所以中方一直没有承认。
而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日之间的专属经济区界线划分应该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
但是由于东海的实际情况比较复杂,不能很好地划定具体区分,加之双方又不肯作出让步,所以争端一直没有解决。
加之因为《海洋法公约》的判定规则中并没有排除掉中间线规则,所以目前在不和解的情况下,中方也不能强制按照自身意愿来进行开发活动。
所以目前唯一的解决方法还是只能通过谈判达成共识来进行和解。
但是要在目前的情况下达成和解,双方都必须有所妥协,但长期以来,在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上,中日两国学者均对《国际海洋法公约》做出了有利于本国国家利益的解释,选择性地强调有利于本国的学术观点。
论中日东海划界、领土争端解决的法律方法

论中日东海划界、领土争端解决的法律方法
管建强
【期刊名称】《学术界》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中日东海划界和钓鱼群岛领土主权归属的争端,既是影响中日外交关系的敏感点也是急需考虑解决的问题.2008年6月18日中日双方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以下简称"6.18东海共识"),通过研究"6.18东海共识"的定义和效力,论证"6.18东海共识"缺失全面解决东海划界的纵深目标,而钓鱼群岛的地理位置又是影响中日东海划界的重要支点,中方未能实现锁定对主权争议岛屿的海域进行共同开发.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包括外交、政治的方法和法律的方法.只要能维护国家利益,无论是外交还是法律的方法都需要认真考虑援用.论文研究了法律方法解决中日东海划界和领土争端的重要意义和前景分析.
【总页数】15页(P54-64,263-266)
【作者】管建强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上海,20004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和平解决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的法律程序之纬 [J], 古俊峰
2.中日东海划界领土争端问题再思考 [J], 张丽华;王乐
3.论三步划界法的发展及法律地位——其对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的一些启示 [J], 江雨遥;TAN Shuangpeng
4.大陆架划界的适用原则与方法论析——以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为视角 [J], 孙传香
5.论三步划界法的发展及法律地位——其对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的一些启示 [J], 江雨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国际法视角浅析中国东海划界问题

试从国际法视角浅析中日东海划界争端内容摘要:面对日益升级的中日东海划界争端,本文试对争端的起由、划界过程中涉及的钓鱼岛问题、日方提出的中间线原则、我国所主张的公平原则和自然延伸原则以及解决争端的方案选择等方面运用国际法理论做出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东海划界;钓鱼岛;中间线;公平原则;自然延伸;共同开发A Brief Analysis of the?International Law?between?Sino-Nippon East ChinaSea Demarcation DisputeAbstract:Facing to the escalating Sino-Nippon East China Sea demarcation disputes, this?thesis is?trying to analysis those international problems,?which involving the process of demarcation of the Diaoyu Islands issue, the Japanese side proposed the principle of the middle line, our stands the principle of fairness and natural extension of the principles and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op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This thesis is?making a brief theoretical analysis.Keywords:East China Sea demarcation; Diaoyu Islands; Middle Line; Equity Principles; Natural extension; Joint development2006年3月6至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四轮中日东海问题局长级会议又一次无果而终,包括此前相关的系列谈判,其实都是中日双方为调和紧张的两国关系所做的尝试性努力;那么,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缘何而来?为什么接连谈判均告失败?究竟又有哪些可行性方案可供选择?笔者试从国际法视角对以上问题做一点浅析,并提出些许建议。
如何从国际法角度看待和解决中日东海大陆架

如何从国际法角度看待和解决中日东海大陆架大陆架又称大陆棚、大陆台或大陆礁层。
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
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
它是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
大陆架含义在国际法上,指邻接一国海岸但在领海以外的一定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沿岸国有权为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其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因为大陆架资源丰富,对大陆架的划分和主权的拥有,就成为国际上十分重视和争议激烈的问题。
我国以及日本就因东海大陆架问题纠葛不断,涉及国家利益的方面,双方都很难让步。
关于大陆架划界的原则问题。
对此中国政府始终坚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规定认为,东海大陆架是中国大陆领土的自然延伸,理应由中国和有关国家协商确定如何划分。
对于日本以及韩国等不良行径予以斥责批评。
同时明确表示反对在不公平的条件下的中间线原则,因为中国的大陆架一直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槽中线。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规定,大陆架的边缘是2500米的等深线,而东海大陆架是一个广阔而平缓的大陆架,向东伸延到冲绳海槽,即在水深2940米的断层戛然而止,所以日本一贯坚持的所谓的共享大陆架根本就不存在。
划界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考虑一切有关的因素,通过协商加以解决。
等中间线的方法只有符合公平原则才能被接受。
我国在此主张自然延伸原则和公平原则关于冲绳海槽在大陆架划界中的地位问题。
中国认为,中日两国已被冲绳海槽隔开,不共大陆架。
冲绳海槽是我国东海大陆架和日本琉球岛架的天然分界线,海槽的因素在划界时不应被忽视且必须给予充分考虑。
但是日方避重就轻始终坚持对己方有利的但是又不切实际的观点,错误的主张中间线原则,该原则中日本忽视冲绳海槽对于东海大陆架划的决定性因素,坚持不予考虑,而以无人居住的小岛男女列岛和鸟岛为基点,按中间线原则划分。
同时,采取一国一半的解决办法,侵占中国大陆架。
此种方法忽视国际法中就大陆架的正确规定,日本始终坚持从本国利益出发试图侵犯中国主权,歪曲事实,违背国际法中的相关规定。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的国际法分析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的国际法分析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的国际法分析一、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概述自美国地质学家埃默里和日本专家新野弘预言东海海底特别钓鱼岛附近可能储藏着大量的石油资源,到1968年以埃默里为首的12位地质学家对东海和黄海海底进行地质构造的勘测,并报告称:“中国台湾与日本之间的大陆架很可能是世界上油气储藏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1],日本就觊觎东海海域的海底资源,便开始对东海的油气资源进行大规模勘探。
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也对东海海底资源情况进行勘探与开发,并探测出后被命名为“西湖凹陷”的储油量丰富的地区,并开发了“春晓油田”等,从此储藏着大量资源的东海大陆架就变成中日两国之间纠纷的焦点。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正式生效以后(以下称公约),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都越来越重视,海洋划界纠纷也越来越多。
而随着中国与日本对东海海底的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活动的深入,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愈演愈烈,中日也进行了长达4年的协商谈判,直到2008年才达成了原则共识,但随着钓鱼岛争端的问题,东海划界问题又搁置起来。
[2]故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中日大陆架划界争端的由来,并通过借鉴借鉴国际案例,对东海大陆架划界进行国际法理分析,来探讨解决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方式很有必要。
二、中国与日本关于东海大陆架划分界线问题的观点及分歧根据《公约》第七十六条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
”也就是说,每个沿海国至少可以拥有从其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的大陆架,但是如果海岸相向邻国之间的大陆架宽度不超过400海里,当事国之间就会造成大陆架叠加的划界争端问题。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摘要:近几年,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引起了各国广泛的注意,中日双方也在此问题上产生过不少争议,且各执一词。
所以对此问题进行法律上的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该海域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其成为相关国家争夺的焦点,冲绳海槽在划界中的效力问题以及确定中日双方权利主张正当性的核心问题。
中方的主张是以自然延伸原则来划分,日方的主张是用等距离中间线原则划分。
本文主要介绍双方的不同主张以及理由,探讨冲绳海槽的法律地位,并通过借鉴类似先例来对此问题从国际法角度进行法律分析,以探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陆架划界;自然延伸;等距离中间线;公平原则一、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议的由来(1) 东海概况东海,是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北起我国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与黄海毗邻,东北面以济州岛、五岛列岛、长崎一线为界,南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线同南海为界,东至日本琉球群岛。
东海的面积大约是70余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在1000余米,最深处接近冲绳岛西侧(冲绳海槽),约为2700米。
由于其处于交界位置,中日双方对其产生了权利主张的冲突。
(2) 争端的核心问题:冲绳海槽的法律地位冲绳海槽在东海大陆架边缘,处于琉球群岛和钓鱼屿之间,是因琉球海沟的岩石圈扩展而形成的弧后盆地,大部分深度逾1000米,最大深度2716米。
冲绳海槽把中国的钓鱼屿列屿和琉球群岛分开。
对于冲绳海槽法律地位的争议是:冲绳海槽能不能成为中日领土自然延伸的分界线?如果可以的话,其在中日大陆架划分中必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它如何影响中日在东海地区大陆架的划界呢?二、类似国际案例分析―北海大陆架案西德、丹麦与荷兰在北海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上也产生了与中日同样的争执。
西德反对用等距离原则来划分。
因为其海岸是内凹的,若以此方法划分西德所分到的大陆架区域十分有限。
而丹麦与荷兰坚持等距离原则。
1969年,此案被提交到国际法院。
国际法院在“北海大陆架案”中对挪威海槽的法律地位进行证明,最终论证了“应按照自然延伸为主,200海里为辅”的原则。
如何从国际法角度看待和解决中日东海大陆架争端

如何从国际法角度看待和解决中日东海大陆架争端商学(2)班孙小清 2012359992047一、东海争端的由来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导致争端的直接导火索。
2003年8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东海距日本主张的“中间线”约5公里的中国侧海域开始实施开发活动(春晓油气田)。
2004年 6月9日,日本中川经济产业大臣在马尼拉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张国宝副主任会谈,要求中国相关企业提供在春晓油气田建设勘探设施的相关情报。
中日双方东海争端就此正式让世人瞩目。
二、中日双方的深层次分歧(1)中国的大陆架划界原则--自然延伸原则从法律角度来看,大陆架被认为是沿海国的陆地在海水下面的自然延伸部分,与大陆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整体。
根据自然延伸原则,我国对直至冲绳海槽的东海大陆架享有不可剥夺的主权权利。
(2)日本的大陆架划界原则--等距离中间线原则中间线或等距离线仅是1958年《大陆架公约》第6条第1款确立的一项协定划界原则,即在无协议和除特殊情况另定边界外,大陆架界线是以每一点均与测算每一国家领海宽度的基线的最近各点距离相等的中间线。
三、思考与分析(1)对日方主张的所谓中间线分析日本提出的中间线包含两层意义:一是以中间线分割东海专属经济区,二是以中间线与我国共享东海大陆架。
中日两国都不是《大陆架公约》的缔约国。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4条和第83条没有提到中间线,只是规定在国际法基础上协议划界,以便得到公平解决。
中间线原则并不具有习惯法的地位。
东海海洋划界争端所涉及的海洋划界究竟是大陆架划界、专属经济区划界还是同时包括大陆架划界和专属经济区划界?显然,日方主要强调专属经济区划界,中方主要强调大陆架划界。
但事实上东海海洋划界争端同时涉及大陆架划界和专属经济区划界,这应该是中日双方需要达成的重要共识。
(2)日本大陆架划界背后的目的目前,东海油气田的开发涉及的是大陆架的矿物资源,而非专属经济区的生物资源。
论中日东海争端的解决方案

论中日东海争端的解决方案——从国际法角度的思考姓名:朱峰学号:2010010439 材料与化工学院摘要:本文从近期中日东海资源之争切入,结合国际法上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划界规定,对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中日双方的立场进行分析阐述。
进而对日本主张所谓的中间线原则进行深层次分析,并详细透视法理,揭露日本背后的领土野心,最后,提出一些可供双方参考的解决途径,希望能对解决目前中日两国的僵局特别是东海问题及钓鱼岛问题产生良好的作用。
中日之间的东海大陆架之争由来己久,由于东海大陆架事关两国的核心战略利益,而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与主张截然不同,可以想象,两国很难就这一问题取得一致。
但是,久拖不决只会令问题更加复杂,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所规定的时限,两国尤其是中国怕失去主张权利的机会。
在此情况下,全面理解国际法规则,并在处理争端中,乃至在可能的国际诉讼中,正确的运用规则,就成为当务之急。
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本文亦在对有关大陆架划界的国际法角度进行分析,重点强调对有关司法实践的把握,从中归纳了对这方面国际法规则的一系列的规律性认识,特别是对其中能够支持中国在东海大陆架争端中所持立场几点规律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中日东海问题;焦点;法理博弈;对策近年来,围绕东海海域划界问题中日间对立状态进一步加深。
2004年7月7日,日本花巨资租用挪威籍探物船在中国东海大陆架进行物探活动,侵害了中国对其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2005年7月14日,日本经济产业省把在其单方面主张的所谓“专属经济区”对华警戒线附近由中国开发的春晓、断桥和冷泉3 处油气田分别命名为“白桦”、“楠”和“桔梗”,同时宣布批准日本帝国石油公司在东海海域中国专属经济区内试开采石油天然气。
这是典型的“在别人家院子里打井”行为,立即遭到中方的强烈抗议。
从发展看,中日东海海域划界问题呈逐步升级的态势,其解决也越来越具紧迫性。
(一)解决东海海域划界问题3种方式的比较笔者认为,中日东海海域划界问题属于混合型问题。
中日东海争端历史进程及国际法律分析

中日东海争端历史进程及国际法律分析东海,是一片由中、日、韩三国领土环绕形成的半封闭海域,其三分之二的海底是大陆架,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东海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是自日本明治天皇登基将对外侵略扩张作为基本国策后,中日在东海领域的矛盾和冲突就不断。
且自从美国地质学教授埃默里联合中日韩等多国专家在中国东海进行实地勘测,出具了一份指出东海地区将来也许会成为一个世界规模的产油区的调查报告后,中日关于东海的争端不断升级。
中日东海争端的主要原因是双方的大陆架划界原则不同。
第二次海洋法会议举办时通过了《大陆架公约》,该公约第六条规定“同一大陆架邻接两个以上海岸相向国家之领土时,其分属各该国部分之界线由有关各国以协议定之。
倘无协议,除因情形特殊应另定界线外,以每一点均与测算每一国领海宽度之基线上最近各点距离相等之中央线为界线。
”正是这条中心线原则的提出,吸引日本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虽然后来的国际法院对“北海大陆架案”的判决中表明了立场,否定了等距离中间线原则已成为一般国际法或习惯国际法的观点。
但现在日本仍据此想与我国平分东海。
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修正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大陆架的范围做了明确规定: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二百海里,则扩展到二百海里的距离。
此外,还规定沿海国为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这种权利是专属性的,任何人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均不得从事这种活动。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国际上现在通行的大陆架划界原则是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也是我国一直秉持的划界原则。
具体到中日东海海域划界, 由于冲绳海槽的存在, 其本身所具有的显著特征自然将东海海域一分为二, 成为天然的分界线。
这一地理特点使得中日东海划界必须以自然延伸原则为基础才是公平合理的。
由于东海最宽处仅为360海里,两国各自划定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后,必然会出现“重叠海域”。
中国东海之争

从国际法角度论中日东海争端近年来,中日东海问题作为中日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争端,时时泛起波澜,威胁着两国间的关系。
中日两国世代为邻,出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两国的双边关系一直阴晴不定,而现今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又为中日关系增添了新的变数。
2004年起日本对中国开发"春晓气田"突然发难,指责中国在主权范围内正常的海洋资源勘探,侵犯了日本的海洋权益。
尽管中国方面一贯认为中日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应该在冲绳海槽,但考虑到存在争议,为维护两国关系,中国方面一直没有在争议海域进行资源开采活动。
鉴于东海划界问题的争议不仅涉及两国各自的国家主权,而且牵涉到重大的经济利益,因而我国对于这一问题,一贯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多次强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解决东海问题的正确选择。
截至目前,中日之间已举行了七轮东海问题磋商,双方确认了把东海作为"合作之海"的方针,明确了维护东海局势稳定的重要性,也就各自共同开发的方案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尽管两国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双方仍表示今后将继续保持磋商的进程。
一、中日东海争端的由来及双方立场(一)东海的地理情况东海是我国东部的一个边缘海,北起中国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南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线同南海为界,东至日本琉球群岛,海域东西宽约300至500公里,南北长约1300公里,总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
东海的海底地形比较复杂,基本上可以分为两部分:西部为宽阔的大陆架,成为东海大陆架,占东海总面积的66.7%;东部为大陆坡。
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阔的大陆架之一,北宽南窄,平均水深72米,但是大部分海域的水深为60到140米,陆架外缘在水深120到200米处。
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大陆在海水下的自然延伸,直至冲绳海槽。
(二)中日东海争端的起因中日东海争端的起因源于日本自2004年5月起对中国开发"春晓气田"的反应逐步升级后导致的结果。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适用原则的法律分析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适用原则的法律分析摘要:本文以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为背景,结合相关国际公约和司法实践,通过解读公平原则、自然延伸原则、”中间线”原则得出,中日东海大陆架不能适用日方所主张的”中间线”原则进行划界,因为中间线划界并非大陆架划界原则,而只是一种划界方法。
在东海问题上,冲绳海槽、海岸线长度等因素都决定中间线划界方法不能适用。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应适用公平原则,如果使用中间线方法划界,那么其前提也是要符合公平原则。
关键字:东海大陆架;大陆架划界;中间线;公平原则一、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之争的起因东海位于中、日、韩三国之间,海域辽阔,海底约有2/3的面积为大陆架。
由于东海大陆架堆积着很厚的含油地层,因此海底油气资源极为丰富。
近年来,我国沿海许多地区都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据估计,仅钓鱼岛周边海域的石油储量就高达1095亿桶,相当于曾经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的原油储量。
这对中日两国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此外,这片海域还储藏了大量可以用来制造航天航空器件、精密机床等高科技产品所需的钻、锰、镍等稀有金属。
可以看出,东海海域由于涉及到丰富的资源,中日两国又都是能源需求大国,中日之争由此展开。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七十六条规定了大陆架定义:”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
在大陆边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算起超过200海里的情形下,则大陆架外部边缘不应超过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350海里或不超过连接2500米等深线各点连线以外100海里。
”①尽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大陆架有明确规定,但是却没有对大陆架划界原则有明确规定,只是笼统地规定为”应在国际法院规约第三十八条所指国际法的基础上以协议划定,以便得到公平解决。
”《公约》并没有规定一个明确的解决办法,因此大陆架的划界长期以来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从法学角度看日本海划界问题

(一)海洋划界的最终目的是获得 (一)海洋划界的最终目的是获得 公平解决
(二)公平原则/有关情况规则是海洋划界的 (二)公平原则/有关情况规则是海洋划界的 习惯法 (三)等距离不是划界原则,而只是一种划界 (三)等距离不是划界原则,而只是一种划界 方法
五、冲绳海槽中断了中日领土间的自然延伸 五、冲绳海槽中断了中日领土间的自然延伸
从法学角度看中 日东海划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前沿・《学术界》(月刊)总第144期,2010.5 ACADE M I CS No.5May.2010论中日东海划界、领土争端解决的法律方法○管建强(华东政法大学 国际法学院,上海 200042)〔摘 要〕中日东海划界和钓鱼群岛领土主权归属的争端,既是影响中日外交关系的敏感点也是急需考虑解决的问题。
2008年6月18日中日双方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以下简称“6.18东海共识”),通过研究“6.18东海共识”的定义和效力,论证“6.18东海共识”缺失全面解决东海划界的纵深目标,而钓鱼群岛的地理位置又是影响中日东海划界的重要支点,中方未能实现锁定对主权争议岛屿的海域进行共同开发。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包括外交、政治的方法和法律的方法。
只要能维护国家利益,无论是外交还是法律的方法都需要认真考虑援用。
论文研究了法律方法解决中日东海划界和领土争端的重要意义和前景分析。
〔关键词〕外交谈判;国际司法;国际争端;东海划界中日两国间关于东海油田归属纠纷备受瞩目。
中日外长于今年2月17日在东京会晤时,日本外相就中方有迹象重新开始春晓油田的生产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认为这是违反了两国首脑达成的共同开发的协议。
并声称“若违反协议,日本将会采取必要措施”。
〔1〕数日后,日本媒体又称,如果中国开始在有争议的东海海域开采天然气,日本将把中国诉诸国际海事法院。
〔2〕中方表示,“中国拥有开发‘春晓’的主权,绝对不能接受这种诉讼。
”〔3〕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在东海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和明确的。
中方重视并坚持东海问题原则共识的态度没有任何变化。
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为落实原则共识创造良好气氛和条件。
〔4〕日方的出言不逊,源于中日双方对“6.18东海共识”有着截然不同认识和理解。
为此,有必要就“6.18东海共识”的定义和效力展开分析。
作者简介:管建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论中日东海划界、领土争端解决的法律方法一、“6.18东海共识”的定义和效力(1)中国东海油田共同开发和合作开发的性质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为了让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中日两国经长年的双边会谈,2008年6月18日,中日两国外交机构同时宣布,中日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
该共识虽然只是口头的,但是中日两国的外交机构在各自网站上公开进行了发表。
〔5〕“6.18东海共识”共分为三个部分,主要内容为:第一部分(关于中日在东海的合作)强调了:“中日双方经过认真磋商,一致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
”第二部分(中日关于东海共同开发的谅解)明确了:(一)双方共同开发区块。
〔6〕(二)双方经过联合勘探,本着互惠原则,在上述区块中选择双方一致同意的地点进行共同开发。
具体事宜双方通过协商确定。
(三)双方将努力为实施上述开发履行各自的国内手续,尽快达成必要的双边协议。
(四)双方同意,为尽早实现在东海其它海域的共同开发继续磋商。
第三部分(关于日本法人依照中国法律参加春晓油气田开发的谅解)特别说明了:中国企业欢迎日本法人按照中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有关法律,参加对春晓现有油气田的开发。
中日两国政府对此予以确认,并努力就进行必要的换文达成一致,尽早缔结。
双方为此履行必要的国内手续。
“6.18东海共识”的三个部分中,仅仅将第二部分定义为共同开发,即东海的北部,而第三部分明确了欢迎日本法人按照中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有关法律,参加对春晓现有油气田的开发。
本质上来说,共同开发是指中日两国的国家主体之间的行为,由双边条约来规范,不适用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而向日本法人开放的春晓油田,是中方为了向日方表明善意而向日本法人开放的由中国管辖的东海油气市场。
为此,第三部分特别强调地说明了该办法适用中国法律。
不管共同开发和合作开采的名称有多么的近似,由于中日双方在共识中明确地表明了春晓油田的开发适用中国法律管辖,而唯一共同开发的区块,其范围不包括春晓油田。
因此,将春晓油田视为共同开发的对象是显然错误的。
关于春晓油田对日开放的性质,日方应当清楚。
前日本高村外务大臣于2008年6月18日举行的记者发布会时,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表示:“中国方面所说的春晓不属于共同开发的问题,我以为这是一个定义的问题,如果中方说春晓油田(欢迎日本法人出资参与,接受中国法律管辖)不是共同开发的话,我们也不会对此提出异议。
不管怎么说在我方主张的中间线的中国一侧争取到了日本法人的资本参与权,对此是否以共同开发来称呼与否,无论怎么都行。
”〔7〕虽然高村外务大臣对此问题的回答不够严谨,但是一直以来,日本方面对此没有异议。
可是今年年初起,日本外相冈田克也就中国方面有迹象重新开始春晓油田(日本称为白桦油田)的生产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声称这是违反了两国首脑达成的共同开发的协议。
其后,日本媒体称,日本政府已制定新的应对方针,称不排除采取司法手段控告中国,其中包括向国际海洋法法庭提出控告等方式。
笔者认为,日本政府所表达的强烈不满是缺乏法律依据的。
事实上,日本将位于所谓日本主张的东海中间线向中国一侧的春晓油田命名为“白桦(sirakaba)油田”,是自以为是、十分荒谬的行为,因为,该春晓油田不属于争议地区,属中国管辖,因此,日方的命名行为涉嫌干涉中国内政。
总之,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春晓油田属于中国主权管辖范围,适用中国法律管辖,我国企业开采油气资源不受日本政府的影响。
学术界2010.5・学科前沿(2)“6.18东海共识”的效力虽然日本外务省错误地将春晓油田视为共同开发的对象,但日本外务省向中国抱怨,认为中国违反了两国首脑达成的共同开发的协议(“6.18东海共识”),则说明了日方将“6.18东海共识”视为有拘束力的国际协定。
与此相反,国内一些学者认为,“6.18东海共识”仅仅是一个共识,不是书面协定,它属于不具有任何法律意义的初步协议,好比是一个意向书,即使中方不履行“6.18东海共识”也不受任何制约的。
笔者以为这种认识恰恰是迄今为止没有重视为实施“6.18东海共识”而履行各自的国内手续的思想基础。
笔者以为,即使是意向书,也不能绝对地将所有的意向书都视为缺乏法律拘束力。
事实上缔结意向协议会产生以下三种不同的法律效力:(一)证据效力,即使没有创立法律关系,也可以在诉讼中作为举证的证据使用。
(二)预约效力。
美国布莱克法律辞典将预约解释为当事人约定将来应订立一定契约的契约。
而意向协议书产生预约的法律效力主要取决于以下二个因素:一是当事人主观上是否有受合同“意向”的拘束力。
如果订立意向书的当事人表达了一种希望受“意向”约束的愿望,那么就是预约。
二是意向协议书的内容在客观上是否反映出有创立法律关系的意向。
如果意向协议书的内容明确约定,当事人有将来再订立创立法律关系意向的协议,那么它就是一个是预约合同。
(三)正式的合同效力:当事人明确有受协议约束的意思表示。
二是意思表示的内容具有确定性。
三是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
〔8〕总之,简单地将“6.18东海共识”比作意向书是十分不恰当的。
从国际法角度而言,《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二条一(a)规定:“就适用本公约而言:称‘条约’者,谓国家间所缔结而以国际法为准之国际书面协定,不论其载于一项单独文书或两项以上相互有关之文书内,亦不论其特定名称如何。
”第三条规定……本公约不适用于法主体间之国际协定或非书面国际协定,此一事实并不影响此类协定之法律效力……。
显而易见,虽然《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仅仅调整的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的书面的协定,但是这一规定并不影响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口头协定的法律效力,换言之,非书面协定,如君子协定受国际习惯法管辖。
此外,从以上的定义还可以获知,不管条约的名称如何,只要是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创立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的不违背国际法原则的协定就具有条约的性质,就具有法律拘束力。
结合“6.18东海共识”的内容而言,它既有预约效力的、附条件的内容,也有为中日双方创设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的内容。
如约定“双方经过联合勘探,本着互惠原则,在上述区块中选择双方一致同意的地点进行共同开发。
具体事宜双方通过协商确定。
”则表明了在一致同意的地点进行共同开发是附条件的,是需要双方协商确定的,有预约性质的。
当然,该条款本身并不表示当事方明确有受协议约束的意思。
另一方面,“6.18东海共识”中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内容有:双方将……履行各自的国内手续……;双方同意……继续磋商;……日本法人按照中国的有关法律,参加对春晓现有油气田的开发。
中日两国政府对此予以确认……双方为此履行必要的国内手续。
这些内容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承诺。
因此,所谓“6.18东海共识”的法律拘束力问题,既不能全部肯定也不能全部否定。
至少而言,“6.18东海共识”中的关于“双方将……履行各自的国内手续……;双方同意……继续磋商。
”的约定是属于中日双方明确有受协议约束的意思表示,具有法律拘束力。
明确这一点,有助于中方重视自己有义务履行必要的国内程序。
所谓的国内程序,笔者的理解是它涉及到中日两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和日本国会)的审核程序,因为东海共同开发超越了中日两国政府各自的权限、涉及到两国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需要各自最高权力机关的核准或授权。
尽管如此,即使履行各自的国内手续,也存在着不同的结果:核准或否定。
为此,“6.18东海共识”中仅要求中日两国论中日东海划界、领土争端解决的法律方法政府“努力为实施上述开发履行各自的国内手续……”,至于“努力”的用词,是一个难以量化的修饰语,关键是要走国内程序,而不管结果达成与否。
因此,笔者以为,中国方面有义务启动审核程序,但是没有义务必须批准“6.18东海共识”。
是否应当批准或推动“6.18东海共识”,关键是要抓住两点:第一,要看它是否有助于公平、公正地全面解决东海划界争端;第二,要看是否有助于中日纷争的钓鱼岛领土在共同开发中公允地使中日双方受益。
笔者以为,“6.18东海共识”与这两点相去甚远。
为此“6.18东海共识”的东海共同开发模式是否能继续深化全面解决中日两国大陆架的纷争,值得予以研究。
二、“6.18东海共识”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的差异1979年5月31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来华访问的自民党众议员铃木善幸时表示,可考虑在不涉及领土主权情况下,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资源。
〔9〕可见,中国领导人首次向日本方面表达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的设想缘于和平解决争议岛屿领土及附近海域的资源。
而中日双方在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划界纷争的问题上援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另一种创新。
两国政府经长年的双边会谈,于2008年6月18日,中日双方宣布的针对东海油气田问题正是就共同开发达成共识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