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副伤寒ppt幻灯片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暫暂时性带菌者:排菌期限<3月 慢性带菌者: 排菌期限>3月 慢性带菌者的流行病学意义: 不断流行传播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水源污染——爆发流行 食物污染——群体流行 生活接触——散发病例 昆虫传播——苍蝇、蟑螂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轻壮年多 时间:终年可见,夏秋为多 病后:免疫力持久(2%第二次发病)
热、干燥抵抗力弱 一般消毒剂敏感 致病原: 内毒素
伤寒杆菌的抗原
菌体抗原——“O”抗原 鞭毛抗原——“H”抗原 表面抗原——“Vi ”抗原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粪便 排菌量:潜伏期— 少量排菌
2-4 周— 排菌最多 传染性最大
恢复期— 少量排菌 极少数持续排菌>3月,偶有终生排 菌
名词解释
恢复期:机体免疫—细胞内细菌渐 被消灭—病变愈合
慢性带菌: 少数胆囊带菌者
持续发热机制: 单核-吞嗜系统和中 性粒细胞释放内源 性致热源
病理特点
淋巴系统特点:全身单核吞嗜细胞系统的增 生性反应
特征性部位: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 滤泡
儿童病理特点:肠淋巴结肿大,充血。少 见溃疡
肝脾特点:肝脾肿大
镜下特点 淋巴结: 淋巴窦内大量巨噬细胞 脾:红髓充血 肝: 细胞肿胀、变性、 坏死
临床表现
潜伏期: 7—23天,一般10—14天
初期(第1周): 发热伴全身不适、乏力 食欲减退咽痛咳嗽
特点:体温呈阶梯式上升
极期(2-3周): 发热:高热、稽留热,持续10-14天
消化道:食欲不振,腹胀、便秘,右 下腹压痛
伤寒、副伤寒
Typhoid fever 潘永瑜
概述
定义: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 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理特点:全身单核吞噬系统增生 临床表现:持续性发热、全身中毒
症状,消化道表现。相 对缓脉、肝脾肿大、皮 疹、白细胞减少
Biblioteka Baidu
病原学
伤寒沙门菌: 沙门菌属中D群 生物学特点:G-、无夹膜无芽胞、有鞭毛,
胆汁培养基更佳。 理化特点: 自然环境生活力强,耐低温
早期:“O”抗体上升,“H”抗体不上 升
免疫:“O”抗体不上升,“H”抗体上 升
已用有效抗菌药:抗体效价可不高 交叉反应:沙门菌D群与A群 可有假阳性、假阴性
并发症
肠出血:2-4周。诱因:饮食不当、 腹 泻。大出血可有休克表现
肠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占3%-4% 2-4周。好发部位:回肠末端 穿孔前可有腹痛、腹泻、肠 出血。穿孔后有腹膜炎症状
确诊 检出伤寒沙门菌 早期 血培养 后期 骨髓培养
鉴别诊断
病毒感染:有上呼吸道症状,少有 神经系统毒血症状及脾 肿大,无玫瑰疹,肥达 反应与血培养阴性
疟疾恶性疟:有持续性高热但体温 波动大,血片检查发现 疟原虫
钩体病:疫水接触史1 ,眼结膜充血,
腓肠肌痛与压痛,血清凝 溶试验阳性,钩端螺旋体 分离培养阳性 流行性斑疹伤寒:有高热、皮疹、 神经系统症状。有虱咬史 外斐反应阳性
伤寒、付伤寒无交叉免疫
发病机理
第一次菌血症: (潜伏期) 伤寒沙门菌经口—胃—小肠繁殖—侵入 肠粘膜淋巴管—肠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 巴结继续繁殖—胸导管进入血流
第二次菌血症: (初期) 伤寒沙门菌经血流—肝脾、胆囊、骨髓 继续大量繁殖—再次入血—释放内毒素 —临床症状
极期:第二次菌血症再次侵入肠淋 巴组织—加重已致敏肠淋巴 组织的炎症反应—肠出血、 肠穿孔
神经系统:中毒性脑病
循环系统:相对缓脉,可并发心肌炎
肝脾肿大:一周末时出现,质软有压痛
皮疹:7-13天 胸腹部 淡红色小斑丘疹 10个以下 2-4mm 压之退色
缓解期(3-4周) 体温逐渐下降,食欲好转 肝脾回缩,仍可出现并发症
恢复期(第5周) 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
体弱、慢性疾病、并发症患者病程可延长
临床类型
轻型: 原因: 早期接受有效抗菌药物者、年
幼儿童 特点: 发热、毒血症状轻、病程短 普通型:
典型临床经过者
迁延型 原因: 机体免疫力低 特点 : 病程5周以上,肝脾肿大显箸
消遥型 特点: 毒血症状轻,易漏诊
暴发型特点 起病急,毒血症重。高热、中毒 性脑病、肝炎、心肌炎、DIC等
小儿伤寒特点 弛张型热,常见胃肠道症状、肝脾 肿大、并发支气管炎
同 抗原,高效价的”O“抗原不能区别三个不
同 的病原菌感染,可从特异性鞭毛抗体的效 价的升高来区别。
结果判断: 应用标准试剂,未经免疫者 “O”抗体的凝集效价1/80 “H”抗体的凝集效价1/160
每5-7天复查一次逐渐上升,价值较 大
Vi抗体升高,提示带菌状态,平稳下 降提示带菌状态消除
判断结果注意点
粟粒性结核病:不规则发热,消耗性 表现,痰涂片及培养 可获结核杆菌
中毒性肝炎: 多见, 常见于1-3周。 2-3周后恢复
中毒性心肌炎:常见于2-3周,有严 重 毒血症者
支气管炎: 病程早期,多为继发 感染
支气管肺炎:病程极期或后期, 继发感染
其他:中毒性脑病、溶血性尿毒综 合症、急性胆囊炎、血栓静 脉炎、脑膜炎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老年伤寒特点 发热不高,易虚脱,并发症多,病程 迁延,病死率高
名词解释
复发:热退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 血培养再度阳性
再燃:在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 尚 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上升, 持续5-7天后才回到正常,血培 养在这段再发热期间可为阳性。
实验室检查
血象 白细胞减少(3-5)×109/L 中性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嗜酸性粒细胞对诊断、病情评估 有一定参考价值
肥达氏反应
原理: 应用血清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
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鞭毛 “H”抗原及副伤寒甲、乙、丙的鞭 毛抗原“A”、“B”、“C”的相应抗 体
时间:一周左右出现抗体,3-4周阳性率 >70%,效价亦较高。维持数月
少数 抗体出现较迟或效价较低 10%-30% 始终阴性 “O”抗原为伤寒、副伤寒甲、已杆菌的共
伤寒沙门菌培养
血培养: 最常用的确诊依据 1-2周阳性率80%-90% 第3周50%,第4周不易检出 复发时再度阳性
骨髓培养:已用抗菌药,血培养阴性者 阳性率高于血培养,持续 时间较长
粪便培养:第3-4周阳性率高 尿培养: 第3-4周阳性率高 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培养:
带菌者的诊断与疗效评价 很少应用 玫瑰疹吸取物培养:不作常规
传播途径
水源污染——爆发流行 食物污染——群体流行 生活接触——散发病例 昆虫传播——苍蝇、蟑螂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轻壮年多 时间:终年可见,夏秋为多 病后:免疫力持久(2%第二次发病)
热、干燥抵抗力弱 一般消毒剂敏感 致病原: 内毒素
伤寒杆菌的抗原
菌体抗原——“O”抗原 鞭毛抗原——“H”抗原 表面抗原——“Vi ”抗原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粪便 排菌量:潜伏期— 少量排菌
2-4 周— 排菌最多 传染性最大
恢复期— 少量排菌 极少数持续排菌>3月,偶有终生排 菌
名词解释
恢复期:机体免疫—细胞内细菌渐 被消灭—病变愈合
慢性带菌: 少数胆囊带菌者
持续发热机制: 单核-吞嗜系统和中 性粒细胞释放内源 性致热源
病理特点
淋巴系统特点:全身单核吞嗜细胞系统的增 生性反应
特征性部位: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 滤泡
儿童病理特点:肠淋巴结肿大,充血。少 见溃疡
肝脾特点:肝脾肿大
镜下特点 淋巴结: 淋巴窦内大量巨噬细胞 脾:红髓充血 肝: 细胞肿胀、变性、 坏死
临床表现
潜伏期: 7—23天,一般10—14天
初期(第1周): 发热伴全身不适、乏力 食欲减退咽痛咳嗽
特点:体温呈阶梯式上升
极期(2-3周): 发热:高热、稽留热,持续10-14天
消化道:食欲不振,腹胀、便秘,右 下腹压痛
伤寒、副伤寒
Typhoid fever 潘永瑜
概述
定义: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 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理特点:全身单核吞噬系统增生 临床表现:持续性发热、全身中毒
症状,消化道表现。相 对缓脉、肝脾肿大、皮 疹、白细胞减少
Biblioteka Baidu
病原学
伤寒沙门菌: 沙门菌属中D群 生物学特点:G-、无夹膜无芽胞、有鞭毛,
胆汁培养基更佳。 理化特点: 自然环境生活力强,耐低温
早期:“O”抗体上升,“H”抗体不上 升
免疫:“O”抗体不上升,“H”抗体上 升
已用有效抗菌药:抗体效价可不高 交叉反应:沙门菌D群与A群 可有假阳性、假阴性
并发症
肠出血:2-4周。诱因:饮食不当、 腹 泻。大出血可有休克表现
肠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占3%-4% 2-4周。好发部位:回肠末端 穿孔前可有腹痛、腹泻、肠 出血。穿孔后有腹膜炎症状
确诊 检出伤寒沙门菌 早期 血培养 后期 骨髓培养
鉴别诊断
病毒感染:有上呼吸道症状,少有 神经系统毒血症状及脾 肿大,无玫瑰疹,肥达 反应与血培养阴性
疟疾恶性疟:有持续性高热但体温 波动大,血片检查发现 疟原虫
钩体病:疫水接触史1 ,眼结膜充血,
腓肠肌痛与压痛,血清凝 溶试验阳性,钩端螺旋体 分离培养阳性 流行性斑疹伤寒:有高热、皮疹、 神经系统症状。有虱咬史 外斐反应阳性
伤寒、付伤寒无交叉免疫
发病机理
第一次菌血症: (潜伏期) 伤寒沙门菌经口—胃—小肠繁殖—侵入 肠粘膜淋巴管—肠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 巴结继续繁殖—胸导管进入血流
第二次菌血症: (初期) 伤寒沙门菌经血流—肝脾、胆囊、骨髓 继续大量繁殖—再次入血—释放内毒素 —临床症状
极期:第二次菌血症再次侵入肠淋 巴组织—加重已致敏肠淋巴 组织的炎症反应—肠出血、 肠穿孔
神经系统:中毒性脑病
循环系统:相对缓脉,可并发心肌炎
肝脾肿大:一周末时出现,质软有压痛
皮疹:7-13天 胸腹部 淡红色小斑丘疹 10个以下 2-4mm 压之退色
缓解期(3-4周) 体温逐渐下降,食欲好转 肝脾回缩,仍可出现并发症
恢复期(第5周) 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
体弱、慢性疾病、并发症患者病程可延长
临床类型
轻型: 原因: 早期接受有效抗菌药物者、年
幼儿童 特点: 发热、毒血症状轻、病程短 普通型:
典型临床经过者
迁延型 原因: 机体免疫力低 特点 : 病程5周以上,肝脾肿大显箸
消遥型 特点: 毒血症状轻,易漏诊
暴发型特点 起病急,毒血症重。高热、中毒 性脑病、肝炎、心肌炎、DIC等
小儿伤寒特点 弛张型热,常见胃肠道症状、肝脾 肿大、并发支气管炎
同 抗原,高效价的”O“抗原不能区别三个不
同 的病原菌感染,可从特异性鞭毛抗体的效 价的升高来区别。
结果判断: 应用标准试剂,未经免疫者 “O”抗体的凝集效价1/80 “H”抗体的凝集效价1/160
每5-7天复查一次逐渐上升,价值较 大
Vi抗体升高,提示带菌状态,平稳下 降提示带菌状态消除
判断结果注意点
粟粒性结核病:不规则发热,消耗性 表现,痰涂片及培养 可获结核杆菌
中毒性肝炎: 多见, 常见于1-3周。 2-3周后恢复
中毒性心肌炎:常见于2-3周,有严 重 毒血症者
支气管炎: 病程早期,多为继发 感染
支气管肺炎:病程极期或后期, 继发感染
其他:中毒性脑病、溶血性尿毒综 合症、急性胆囊炎、血栓静 脉炎、脑膜炎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老年伤寒特点 发热不高,易虚脱,并发症多,病程 迁延,病死率高
名词解释
复发:热退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 血培养再度阳性
再燃:在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 尚 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上升, 持续5-7天后才回到正常,血培 养在这段再发热期间可为阳性。
实验室检查
血象 白细胞减少(3-5)×109/L 中性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嗜酸性粒细胞对诊断、病情评估 有一定参考价值
肥达氏反应
原理: 应用血清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
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鞭毛 “H”抗原及副伤寒甲、乙、丙的鞭 毛抗原“A”、“B”、“C”的相应抗 体
时间:一周左右出现抗体,3-4周阳性率 >70%,效价亦较高。维持数月
少数 抗体出现较迟或效价较低 10%-30% 始终阴性 “O”抗原为伤寒、副伤寒甲、已杆菌的共
伤寒沙门菌培养
血培养: 最常用的确诊依据 1-2周阳性率80%-90% 第3周50%,第4周不易检出 复发时再度阳性
骨髓培养:已用抗菌药,血培养阴性者 阳性率高于血培养,持续 时间较长
粪便培养:第3-4周阳性率高 尿培养: 第3-4周阳性率高 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培养:
带菌者的诊断与疗效评价 很少应用 玫瑰疹吸取物培养:不作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