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散文两篇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aopan

《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之比较

安静的读完《荷塘月色》之后,留下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忧愁,想要逃脱而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作者由于心中“颇不宁静”,便突然想去看看日日走过的荷塘,月亮高了,孩子们都睡了,满月的夜安静下来了,平时少人走的幽僻的小路,在今晚的淡淡的月光里,也不再那么可怕了。一个人踱在这寂寞的路上,作者渐渐的进入了自由的恬静的境里,荷塘、月色交相辉映,美的超尘脱俗,美的细腻静谧朦胧。作者似乎忘却了现实的自己,在这个如梦如幻的情景中深深的舒了一口气,可是蝉声、蛙声是最热闹的,“我什么也没有”,这是种欲觅清静而不可得的无奈。由荷塘自然想起采莲的事情,“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可惜我们现在已经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有些惦着江南了”,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思乡的愁绪也被牵引出来了。“猛一抬头…什么声息也没有…”现实没有月光下的荷塘那么美好,更没有江南采莲般的热闹美妙,一切都像梦了一场,静悄悄的没有变化,愁绪就这样淡淡的流淌出来。“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朱自清笔下的景和境都很真实细腻,仿佛那是我们自己亲历其境一样,就这样被笼罩在这淡淡的忧伤里。这和作者的“中和主义”态度是一致的,即使是愁,也只是淡淡的。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却透着浓浓的悲凉。

首先,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玉泉、潭柘寺本身都具有历史悠久的特点,这些景点又都出现在作者的回忆中,更增添了沧桑和厚重之感。另外,在北平的秋晨的院落里,一碗浓茶,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驯鸽的飞声,一丝一丝漏下的阳光,破壁腰中,牵牛花要有秋草的点缀,这是多么静谧的环境啊,清和静尽在其中矣。

其次,写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枣胜果,似乎北国的秋来了,一切都将奔赴终点一样,没有了那种生命的朝气。槐蕊落了,连扫地留下的丝纹潜意识里都觉得有点落寞;秋蝉衰弱的嘶叫,充斥着家家户户的每一个角落;秋雨过后的人们也拖着缓慢悠长的声调显得冷飕飕的;秋枣经历过秋的佳日,翻越秋的全盛时期,也必然迎来西北风扬起的尘沙灰土的世界。

再次,作者又引入了都带有颓废色彩的古今中外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在这里,作者有一句精彩的评断:“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秋对于人,是没有国别和阶级的区别的,但在中国,只有北方的秋味才够浓。而南方的秋则色彩不浓,回味不永。这里足见作者对北国的秋的这种悲凉这种清静的喜爱,以至于最后作者都“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去挽留这北国的秋。作者选择用故都这个词,而不用北平,本身就蕴含了一种历史的沧桑在里面。这和作者的性格特质是一致的,作者一直都在追求深沉,宁静和自然,赞美生命的沧桑和凝重。《故都的秋》可谓是作者的这种性格特质的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