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课件:小儿贫血总论20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m~5y <110 g/L 5~11y <115 g/L 12~14y <120 g/L 海拔 1000m Hb 4%
< 6m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新生儿<145 g/L 1~4m <90 g/L 4~6m <100 g/L
贫血的分类
按程度分类 按病因分类 按形态分类
贫血程度分度
Hb (g/L) 新生儿 小儿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120 ~144 90~120 60~90
<60
90 ~ 正常下限 60~90 30~60
<30
贫血病因分类
1. 生成不足 2. 溶血性 (破坏过多) 3. 失血性 (丢失过多)
RBC和Hb生成不足
• 造血物质缺乏: 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 VitB12缺乏)、 VitB6缺乏性贫血
贫血形态分类
MCV(fl) MCH(pg) MCHC(%) 常见病
正常值 80-94 28-32 32-38
大细胞性 >94 正细胞性 80-94 单纯小细胞 <80 小细胞低色素 <80
>32 28-32 <28 <28
32-38 巨幼细胞性贫血 32-38 再生障碍性贫血 32-38 肾性贫血 <32 缺铁性贫血、地贫
HbA
0.05~0.10 0.30
0.95
<0.01
0.95
HbA2
0.02~0.03
小儿血象特点
血容量 小儿相对较成人多 新生儿 10% 儿童 8~10% 成人 6~8%
小儿贫血 (Anemia)
定义: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 量低于正常
标准 (g/L) > 6m (WHO)
贫血
病史
病程经过和伴随症状
伴黄疸、血红蛋白尿:提示溶血 伴瘀斑、便血、血尿:提示出血性疾病 伴神经、精神症状:提示VitB12缺乏 伴骨痛:骨髓浸润性疾病
病史
喂养史
喂养不当 未及时添加辅食 年长儿不良饮食习惯
自限性 ,无需治疗
小儿血象特点
WBC数量变化
初生 1周 婴儿期 8岁 15~20 12 10 4~10 (x 109/L)
小儿血象特点
WBC分类变化— 四六两交叉 七岁同成人
出生 4~6d 1~3y 4~6y 学龄期
65% 50% 35% 50% 50~70%
N
L
30%
50% 60% 50% 20~40%
肝脾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 或/和幼稚中性
粒细胞 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 感染及贫血纠正后恢复正常
小儿血象特点
(180) 6 (150) 5 (120) 4 (90) 3 (60) 2 (30) 1
出生
RBC和Hb的量变
Hb
RBC
2~3m
12y (age)
出生时
RBC(x 1012/L) 5.0~7.0
•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 • 感染性及炎症性贫血: • 其它原因:慢性肾病、铅中毒、 癌性贫

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内在异常:先天性
红细胞膜结构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缺乏: G-6-PD缺乏症、丙酮酸激酶 (PK)缺乏等
血红蛋白合成或结构异常:地中海贫血、血红蛋 白病
小儿血象特点
血小板—基本同成人 150~300 x 109/L
Hb种类变化
血红蛋白分子由两对多肽链组成
HbF:α2γ2
HbA:α2β2
HbA2:α2δ2
胚胎期 胎儿期 出生时 1y 2y
成人
Gower1 Gower2 Portland
胚胎12周时 消失
HbF
0.90
0.70 <0.05 <0.02 <0.02
贫血的临床表现
与其病因、程度轻重、发生急慢等有关
贫血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 病程较长者有易疲惫、毛发干枯、营养低
下、发育迟缓
贫血的临床表现
造血器官反应(髓外造血)
肝脾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可见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胞
贫血的临床表现
非造血系统症状 循环和呼吸系统 呼吸、心率加快, 心脏扩大、杂音、充血性心衰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腹胀 神经系统: 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 年长儿可有头晕
贫血的诊断要点
病史 体Hale Waihona Puke Baidu检查 实验室检查
病史
发病年龄
出生: 产前或产时失血 生后48hr内: 新生儿溶血症 婴儿期: 营养性贫血、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儿童期: 慢性失血性贫血、再障、急性白血
病等造血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
病史
病程经过和伴随症状
起病快、病程短: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起病慢:慢性失血、慢性溶血、营养性
小儿贫血总论 (Anemia)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 陈惠芹
目的要求
了解 熟悉
掌握
胚胎期造血特点 出生后造血特点 小儿血象特点 髓外造血的定义 小儿贫血的定义和病因 贫血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造血(hematopoiesis)特点
胚胎期造血 生后造血
胚胎期造血
中胚叶 造血期 (卵黄囊)
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外在因素:后天性
免疫因素: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
性贫血、药物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非免疫因素: 感染、理化因素、DIC、脾亢
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
急性:外伤致大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慢性:钩虫病、肠息肉、鲜牛奶过敏
贫血形态分类
MCV(平均红细胞容积)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肝脾造血期 (肝、脾、 胸腺、淋巴结)
骨髓造血期
1 2 3 4 5 6 7 8 9 10(m)
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
婴幼儿期 所有骨髓均为红髓 全部参与造血
5~7岁后 长骨:黄髓 潜在造血功能
髓外造血
(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
年幼儿童,5-7岁前,尤其在婴儿期 发生感染性或溶血性贫血,造血需要增加 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出现
Hb (g/L)
150~220
2~3月 12岁 3.0 3.5~5.5 100 120~150
生理性贫血
(Physiologic Anemia)
定义:生后2~3个月(早产儿较早),无病 理性因素存在时, RBC降至 3.0 x 1012/L、Hb 降至100g/L,出现轻度贫血
原因 自主呼吸 血氧 EPO 骨髓造血功能 胎儿RBC寿命较短, 且破坏较多 婴儿生长发育快, 循环血量迅速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