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二本大学毕业生就业分析知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二本大学毕业生就业分析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的迅速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越来越严峻。即便是名校毕业生,研究生,海归派的就业环境也是不容乐观,更何况普通二本本科毕业生。
1 当前二本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但由于毕业生供给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市场消化超量供给的人才需要时日。目前大学生不仅就业难,而且缺少择业的空间,这与我国人才结构有关。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前的金融危机不仅给低端劳动力市场造成影响,也逐渐波及到高端劳动力市场,一些破产倒闭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加入到再就业的行列,成为应届大学生强有力的竞争者。
上述表格表明,毕业人数和待业人数几乎都是逐年递增,6年后的现在的情况愈发严重。
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内人民关注的一个棘手问题,许多理论学家就这个问题也作了不少研究,并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是大部分只是泛泛而谈,仅仅针对所有大学生群体,并没有对这个群体进行详细划分。但是,众所周知,国内院校有重点、非重点,一本、二本、三本、专科等不同层次的划分,不同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时的实际状况是不同的。在相同的就业环境中,二本院校大学生相对于其他名校毕业生来说,在接受教育、专业知识、以及在校的培养乃至学校的知名度都相差万千,更别说在这个整体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环境下,非重点院校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我们在调查就业困难的原因中得到以下数据:
存在问题自身原因社会因素用人单位高校弊端
人数636 1264 359 549
所占比例22.6% 45% 12.7% 19.7% 以上统计得出,22.6% 的学生认为就业难主要是自身不足,而其余77.4%的同学则认为就业难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
2 二本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成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源自于大学生自身素质和思想观念的内因;二是源自于目前社会的人才管理使用机制和人才培养体制的外因。当前就业环境确实严峻,但也并不是说二本院校的大学生就无法就业,同样是二本院校的毕业生,也有凭借自己实力,很容易找到工作的人,而且薪酬待遇不薄,存在如此差距,这便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有所下降,在大学毕业生中普遍
存在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有效的自我约束能力、持久的奉献社会精神、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大大削弱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中的竞争力,直接导致了其就业困难。
2.1 自身因素
2.1.1 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以及奉献精神的缺失
无论是什么样的大学生都希望他们大学毕业后找一份轻松、体面、待遇又好的工作,做“人上人” 。向往着能抓住一个“铁饭碗” ,一毕业就有固定的工作,实际上“铁饭碗” 在今天的经济社会环境下都不存在了,但有些大学生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在我们的调查统计中还发现,在对12304 个同学的调查中仅有4% 的同学有回报家乡的意愿,这个数据也反映了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缺乏奉献精神。在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的问题上,国家出台了好多政策,像西部计划,支教等计划,但是参与的人数却不那么乐观,究其原因,还是怕苦怕累,缺乏奉献精神。以及普通二本学生的高不成低不就,加上在意所谓的职位的面子问题和最低工资标准,以至于甚至在就业率上远不如高职生。
最低工资接受力调查表
工资范围
学历
2000-3000 百分比3000-4000 百分比4000以上百分比高职生24 48.00% 16 32.00% 10 20.00%
本科生 3 9.38% 9 28.13% 20 62.50%
其他 5 27.78% 9 50.00% 4 22.22%
始的最低工资标准在4000以上。而这在刚刚开始是很难得到的,并不现实。
相比之下,高职院校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就很明显:
①以应用型的培养模式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接触工作时能以较短的时间达到熟悉的程度,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
②高职院校创新方法,找准经济社会的切入点,对实习实训抓得紧,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校期间,学生实训课程多,并且均为社会实践丰富的老师带领实训;其次,在外实习时间长,减轻了初入社会,心理的不适,与社会磨合程度高,经验及适应能力大大提高。
③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行“双证制”,高职院校鼓励高职生都考技能证,提供各种技能培训的机会,因此高职生在毕业时,除了有毕业证,通常还有一张到几张的技能证,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这就在就业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
④在现代社会里,信息的沟通与对接是制胜的关键。高职院校专业贴近社会,专业细分程度高,人才培养与社会行业发展贴得紧,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很密切,如当今社会稀缺蓝领,高职院校变抓住机遇,大量培养蓝领人才。
⑤校企合作,展开订单式培养,企业需要哪种人才可直接与高职院校进行对接,高职院校积极调整学院专业,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实行了良好的供需关系,保证了高职院校的就业签约率。
2.1.2 自身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实际技巧与锻炼
高校的扩招导致大学生生源的质量、培养的水平都有所下降,当代毕业生表现为:
第一,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核心竞争力缺乏二本院校相对于知名高校来说,虽然培养模式大同小异,但学习风气存在差异。二本院校里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重视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学生个体没有异质性的核心竞争力,如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社会适应力。
第二,实践动手能力欠缺很多毕业生的能力还停留在书本上、思想上,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学校也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身也不注意,导致毕业生对社会接触不多、理解不够。[1]
2.1.3 就业期望值过高,对自身定位不够
大学生一方面容易过高地估计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为自己的职业岗位做出脱离现实的层次定位,另一方面很容易产生急于获得与其高等教育费用成绝对正比例或是更高比例的物质回报。这样两种心态的交合就必然导致大学毕业生从心理上产生较高的、脱离实际的个人职业期望。我们在调查中对大学生的职业取向和就业地区的原则作了调查,得出以下数据:
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毕业生都希望找一份生活条件好,薪资待遇好的工作,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或热门行业是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而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由此可见并不是没有足够的岗位供大学生选择,而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太高,不甘“委屈” 自己。过分看重工资待遇,功利性较强,这些观念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愿意留在经济发达的城市,而不乐于回乡就业。这种择业取向把经济待遇、就业地区放在首位,过分看重自己的文凭,过高提升自身的价值,导致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聘者云集,而民营企业、私有企业、西部、基层农村、艰苦行业却招不到急需的人才。毕业生所持的高期望和择业观与社会需求相悖,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的重要原因。
2.1.4 缺乏自信心
自卑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在走向社会时容易在困难面前失去自信。从而在毕业就业分配工作时存在心理障碍,使他们不能摆脱一切精神负担,不能正确认识社会、评价自我,更不能以平静之心态、坦荡之胸怀,接纳就业的挑战,容世界之万象,因己制宜地确立择业目标。
2.2 外部因素
2.2.1 用人单位观念错位
有些用人单位用人行为尚待进一步规范,存在凭借关系择人,过分求高,盲目追求名校、高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