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1.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练习题 语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谧.(nì) 眸.子(móu) 脍炙.人口(zhì)

B.颠簸.(bǒ) 湖畔.(bàn) 虚无缥缈.(miǎo)

C.深湛.(zhàn) 恬.雅(tián) 扑朔.迷离(sù)

D.繁衍.(yǎn) 魅.力(mèi) 潸.然泪下(shān)

【解析】选D。A项中“谧”应读mì; B项中“畔”应读pàn;C项中“朔”应读shuò。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那晶萤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

(2)阳光越来越明湄,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廓,也似乎倒映出许许多多关于青海湖的神话传说来。

(1)“”改为“”

(2)“”改为“”

答案:(1)萤莹(2)湄媚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当我从连长手中接过军旗,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

B.各种各样的车标,五颜六色,奇形怪状,凑到一起难免会让人扑朔迷离

....。

C.歌手那英为歌迷朋友奉献了很多脍炙人口

....的歌曲作品。

D.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宛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

【解析】选B。“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不符合语境,应改为“眼花缭乱”。

一、美文品析

(2014·遵义期末测试)阅读下文,完成1~5题。

今攀黄山亦寻常

徐迟

①白露之晨,我们从温泉宾馆出发。经人字瀑,看到了从前的人登山之途,五百级罗汉级。这是在两大瀑布奔泻而下的光滑的峭壁上琢凿出来的石级,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但我们现在并不需要从这儿登山。另外有比较平缓的,相当宽阔的石级从瀑布旁侧的山林间,一路往上铺砌。我们甚至还经过了一段公路,只是它还没有修成。一路总有石级。装在险峻地方的铁栏杆很结实;红漆了,更美观。林业

学校在名贵树木上悬挂小牌子,写着树名和它们的拉丁学名,像公园里那样的。

②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雄峻难以攀登。这时山路渐渐的陡峭,我们快到达那人间与胜境的最后边界线了。

③然而,现在这边界线的道路全是石级铺砌的了,相当宽阔,直到天都峰趾。仰头看吧!天都峰,果然像过去的旅行家所描写的“卓绝云际”。他们来到这里时,莫不“心甚欲往”。可是“客怨,仆泣”,他们都被劝阻了。“不可上,乃止”,他们没上去。方夜在他的《小游记》中写道:“天都险莫能上。自普门师蹑其顶,继之者惟云水僧一十八人集月夜登之,归而几堕崖者已四。又次为李匡台,登而其仆亦堕险几毙。自后遂无至者。近踵其险而至者,惟余侣耳。”

④那时上天都确实险。但现今我们面前,已有了上天的云梯。一条鸟道,像绳梯从上空落下来。它似乎是无穷尽的石级,等我们去攀登。它陡则陡矣,累亦累人,却并不可怕。石级是不为不宽阔的,两旁还

有石栏,中间挂铁索,保护你。我们直上

..,不久后便已到了最险处的鲫鱼背。

..,直上

..,直上

⑤那是一条石梁,两旁峭壁千仞。石梁狭仄,中间断却。方夜到此,“稍栗”。我们却无可战栗,因为鲫鱼背上也有石栏和铁索在卫护我们。这也化险为夷了。

⑥如是,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今天已不再是艰险的,不再是不可能去的地方了。我们一行人全到了天都峰顶。千里江山,俱收眼底;黄山奇景,尽踏足下。

⑦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感谢那些黄山石工,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他们征服了黄山。断崖之间架上桥梁,正可以观泉赏瀑。险绝处的红漆栏杆,本身便是可羡的风景。

⑧胜境已成为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峰,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看呵,这是何等的公园!

(《黄山记》节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答: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内容的能力。概括方法为“某人做了某事”。

答案:作者一行人攀登黄山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感。

2.文章第③段引用方夜《小游记》中描写天都峰的语句,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引用作用的能力。结合语句内容,从对比的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突出黄山的奇险,过去攀登黄山的困难,与现在攀登黄山的容易形成对比。

3.有人说第④段用三个“直上”显得多余,一个“直上”就可以了,你认为呢?谈谈你的理解。

答: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词语作用的能力。结合“直上”的引申义思考作答。

答案:不多余,三个“直上”体现出作者勇往直前、征服自然的豪情。

4.文章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并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关键语句作用的能力。结合前文写景的行文思路思考,此处应为抒情。

答案:深化主题。作者触景生情,由石砌的山路想到了筑路的黄山石工,把脚下的山路与对黄山石工的赞美、感激之情融为一体。

5.标题中的“今”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答: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从“古”“今”登黄山的难易以及文章主旨等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不可以。因为“今”与“古”相对,作者通过写现在攀登黄山的容易来赞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和我们伟大的人民。没有“今”就表达不出这层意思,再说过去攀登黄山是非常困难的,是不寻常的。

二、综合运用

6.学习了课文以后,你所在班级开展了“保护青海湖”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根据课文内容,发挥你的想象,请为青海湖风景区拟写一段导游词。

答:

答案(示例):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这里有清新优美的氛围,有神奇的鸟岛、丰富的鱼类、脍炙人口的传说,是人们梦想中的旅游胜地,是难得的人间胜境。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海湖,一睹它独特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