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把握因果联系,正确认识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因果联系,正确认识事物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原因与结果的基本涵义;理解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运用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2.能力:通过对原因与结果比较和相互关系的分析,提高分析比较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教学,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培养学生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教学难点: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多媒体播放录像:(诗歌朗诵《敕勒川》、歌曲《梦驼铃》)

问题思考:对比两段录像的画面说明为什么昔日的草地变成了今日的荒漠?

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可提示学生列举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共同导致土地沙漠化,并引起环境恶化经济损失严重。

学生列举:一系列因果联系,如接通电源,电灯发亮;无风不起浪;虚心使人进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

通过以上分析和列举概括出原因和结果的基本含义,并指出因果联系的特点,即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又是引起与被引起的,澄清学生对因果联系的误解。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教师提出问题:世界上任何两种现象之间都存在因果联系吗?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因果联系?

师生共同总结: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复杂性,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复杂性的表现及其后果。

背景材料:据2005年3月25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环境质量状况表明,目前我国酸雨(PH值小于或等于5.6)污染呈加重趋势。在2003年度监测的487个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城市有265个,占54.4%。

据介绍,与2002年相比,全国城市降水量年均PH值小于或等于5.6的城市比例上升了4.8个百分点,PH值小于4.5的城市比例增加了2.8个百分点,处于4.5到5.0之间的城市比例增加了3.2个百分点。未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下降,酸雨频率超过40%的城市比例上升了7.2个百分点。

在酸雨控制区的106个城市中,出现酸雨的城市95个,占89.6%,湖南省怀化和吉首、浙江省温州、江西省抚州4个城市酸雨频率超过95%,其中抚州更是达到了100%。降水量年均PH值小于或等于5.6的城市有75个,占70%以上。与上年相比,酸雨频率在20%-40%之间的城市比例下降了11.5个百分点,酸雨频率超过40%的城市比例上升了6.9个百分点。年均PH值大于5.0的城市比例下降了6.8个百分点,4.5到5.0之间的城市比例上升了6.4个百分点。环保总局认为,酸雨控制区内酸雨污染范围基本稳定,但污染严重的区域进一步加重。(资料来源:新华网)

多媒体展示: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示意图。(略)

问题思考:从酸雨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怎样的辩证关系?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总结原因和结果的辩证统一关系。分析中要渗透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精神,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教师可启发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中原因和结果的比较得出二者的区别,并说明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将二者混淆或颠倒的表现及危害。)(2)原因和结果是统一的(相对于二者的区别而言,学生在理解二者的联系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借助具体是一个事例或多个事例将联系的三个表现逐一讲清楚。)

第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第二,原因和结果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

第三,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背景材料:教师提供印度洋海啸图像资料

中国专家分析印度洋海啸成因,倡建预测预警机制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海啸无情地袭击了人类。这一天,20多万生命被无

情的海浪吞没。海啸发生后,中国气象局组织专家对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进行了分析,认为灾难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有重要关系。

专家指出,当海底地震发生后,海浪以震荡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到岸边造成的破坏程度与海平面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专家对现有资料表明分析后指出,本世纪中国的地表温度将明显升高,而气候变暖将直接导致海平面的进一步升高.到205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12--50厘米,大于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其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等几个重要沿海经济带周围的海平面约上升50--10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为此,专家建议,中国应加强沿海地区海洋和大气系统的监测,建立相应的预测预警机制;同时要出台相关法规条例,促使沿海城市和重大工程规划时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的潜在威胁,并要加强堤防建设,提高防护标准。

启发思考:海啸造成的损失惨重,灾难过后积极探求事物的因果联系对分析解决问题有何重要性?探寻其发生的原因对我们今后有效预报和应对此类灾难有何启迪?我们掌握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行动的自觉性有何重要意义?

3.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结合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我国专家的建议,归纳正确把握事物因果联系的重要性。)(1)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原因,才能对它有正确地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

课堂小结:(见知识纲要)

学以致用:

2004年可谓中国的“宏观调控年”。针对前一段时期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诸多新问题、新矛盾,中央站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及时、有效地采取了多项举措,宏观调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年经济增长9.5%,外贸总额超过1万亿元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大国。

运用因果联系的原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能够及时、有效地打出一套宏观调控的“组合拳”,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