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曹刿论战》课件(共53张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6张PPT).ppt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36张PPT).ppt

h.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 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 们。
全文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 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 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 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 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 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必以情( 介词,根据 ) 故克之(连词,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 名词,缘故、原因 )
民弗从也( 动词,听从 )

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 )
小信未孚( 名词,信用 )

必以信( 名词,实情 )
③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 公将鼓之(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
重点句子。
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
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 理。
f.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文: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 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
g.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
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 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未可
可矣 遂逐齐师 谋略过人
军事才能
明确: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 “侵犯”。
曹刿的身份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 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 吧,“位卑未敢忘忧国”。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 什么?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
1、如果给课文的三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你认为最恰 当、得体的是哪一组?为什么?
A、从人物曹刿身上看应为: 请见、从战、论战。
B、从人物庄公身上看应为: 将战、实战、问因。 C、从内容上看应为:战前准备、战争过程、取胜原因。
2、你欣赏曹刿还是欣赏鲁庄公,请畅谈自己的体会自己 的发现。
温馨提示: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品味课文,表达自己的 感受,畅谈自己的体会和自己的发现。
听 范 读 , 纠 字 音 ,
2021/6/20
9 17
美读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画出曹刿“论战”的 句子,从课文中寻找、标注、整理自己喜欢
的语言材料,形成语言积累卡片。
温馨提示:你可以积累①重点词、句②写论战的美句 ③标记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并进行解析和赏析。
2021/6/20
10 17
美品和美悟:
(3)从《曹刿论战》谈鲁庄公鄙乎。
2021/6/20
25
讨论最能激发自己的思维
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胜利的 条件和原因有哪些?
取信于民 彼竭我盈的战略战术 判断敌人动态掌握战机
2021/6/20
26
五赞鲁庄公
《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 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 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2021/6/20
28
在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在人才层出不穷
的今天,鲁庄公的形象难道不使人倍觉亲切和 可爱吗? 愿为今朝众多的“曹刿”呼吁有更多 的“鲁庄公”!
2021/6/20
29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6 /28202 1/6/28 Monday , June 28, 2021

《曹刿论战》ppt课件

《曹刿论战》ppt课件

读清字音
曹刿( ɡuì ) 鄙( bǐ ) 玉帛( bó ) 登轼( shì ) 旗靡( mǐ )
又何间焉( jiàn ) 辙乱( zhé ) 小信未孚( fú ) 小惠未遍( biàn )
军队
指鲁庄公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吃肉肉食的人者。谋这之里,指又当何权者间焉?”刿曰:浅“陋肉。食这者里指鄙目,光未短浅
找出文章中描写战争过程的句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 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 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在“彼竭我盈”之时。
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当鲁军刚获胜,庄 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 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 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 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参与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遍及、普遍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虚夸。这里指虚报,以少报多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实情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指诉讼事件
明察
诚,诚实。这里指诫心

语文文言文 曹刿论战 课件(共27张PPT)

语文文言文  曹刿论战  课件(共27张PPT)

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
),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
第7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夸大,一定按照实情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禀告)。”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 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二、重点实词 1.齐师伐我
2.肉食者谋之 3.肉食者鄙 4.衣食所安 5.弗敢专也 6.对曰 7.小惠未遍
师: 军队 伐: 进攻,征伐 谋: 谋划,出主意 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安: 指安身 专: 独自享有 对: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遍: 遍及,普遍
第7篇
曹刿论战
8.民弗从也 9.牺牲玉帛
可矣。”遂逐齐师。
国军队,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
军。
第7篇
曹刿论战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曹刿那样做的原因。曹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刿回答道:“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衰退,第三次( 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击鼓,士气)就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 难以推测(齐军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们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远望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
10.小信未孚 11.神弗福也 12.小大之狱 13.虽不能察 14.必以情 15.忠之属也 16.公将鼓之
弗: 牺牲: 玉帛: 孚: 福: 狱: 察: 情: 忠: 鼓:

《曹刿论战》PPT课件【精美版】

《曹刿论战》PPT课件【精美版】

. 古义:指诉讼事件 例句:小大之狱
狱 今义:监狱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忠 例句:忠.之属也
今义:忠诚
②一词多义。
何以战(介词,凭、靠)
以 必以分人( 介词,把 )
必以情( 介词,根据 ) 故克之(连词,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 名词,缘故、原因 )
民弗从也( 动词,听从 )

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 )
曹刿的身份是怎样的?为什么他要说“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呢? 从“其乡人曰”一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 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但他 “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表明他已经观察到了君主身边未有长策的 弊端,并且对自己的深谋远虑有充分自信;而 “远谋”二字,也正是整个论战的核心。
鲁国战胜齐国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了战争胜 利的原因。请你谈谈对他战略决策妙处的理解。
按照曹刿的说法,这次战役是把握准了两 个时机:一是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鲁军按兵不动,养精蓄锐。齐军第一次击鼓进 军,士气正旺;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 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在此关键时
刻,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扭转 了局势。二是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 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正所 谓兵不厌诈,这是必须提高警惕的。直到亲自 察看敌情,发现敌军“辙乱”“旗靡”,确认 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 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①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 )
省略句: 必以分人( 省略宾语“之”,应为 )
“必以之分人”
倒装句:
何以战(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 ) “以何战”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44张PPT)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44张PPT)

1.又何间焉( 参与) 2.肉食者鄙( 鄙陋,眼光) 短浅 3.神弗福( 赐福,)保佑 4.再而衰( 第二次) 5.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6.望其旗靡( 倒下) 7.小大之 狱( 狱讼,诉讼)案件 8.何以 战( 凭借) 9.公与之 乘( 指代曹)刿 10.夫 战,勇气也( 发语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 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忠之属也 4、夫战,勇气也 5、彼竭我盈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 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写战前准备) 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写战争过程)
穷尽
所以
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埋伏
士气正旺盛
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靡,故逐之。”
推测,估计
倒下
译文: 已经战胜了,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 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 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穷尽而我们的士气正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 大国,难以揣测,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 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如 何进行评价的?(用原文回答)
鲁庄公

《曹刿论战》ppt课件

《曹刿论战》ppt课件

全文结构
合作探究
• 结合全文具体分析曹刿的形象特点。
• 在战前准备中,他充分肯定了鲁庄公的第三个准备,因为他知道 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 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战则请从”表现了曹刿主动请战的热忱。 在战争中,他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做出正确判断,抓住 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的胜利。
关于《左传》
• 《左传》,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 所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原名 《左氏春秋》,与《公羊传》 《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著作,记 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 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5年 间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重大历史 事件,为后人所推崇。
创作背景
•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都在现在的山东境内,齐国是大国,鲁国是 小国。公元前682年,鲁桓公出访齐国,被齐襄公暗杀。鲁桓公 死,他的儿子庄公继位。由于齐襄公无道,他的弟弟小白预知齐 国将有叛乱,便和鲍叔牙跑往莒国寄身。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 师:军队。 • 伐:攻打。 • 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享俸禄的人。 • 间:参与。 • 鄙:鄙陋,目光短浅。 • 乃:于是,就。 • 以:用,凭,靠。
原文翻译
•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 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 “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 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5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5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狱”《“牢说房文”解。字》:“獄,确也。从,从言。 二犬,所以守也。”
说文解字
①动词,争讼,打官司。 ②名词,官司,案件,诉讼事件。 ③名词,刑狱。 ④名词,监狱,牢房。如成语“锒铛入 狱”
2.信达雅翻译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 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 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 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 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 ,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 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 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 (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 随您一同去。”
独占 凭借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
徧:通“遍”,遍及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听从,服从
指猪、牛、羊等
虚夸,加大
必以信。”
实情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
信用 为人所信服 赐福、保佑
案件 即使

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2.一个人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 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 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 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 国太史。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 551-479) 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 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 等。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 《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 一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 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20《曹刿论战》课件 (共43张PPT)

20《曹刿论战》课件 (共43张PPT)
①凭小恩小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凭神灵保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凭取信于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对庄公作战条件的“两个否定”和“一个肯定” ,说明了什么?
说明:曹刿在战前的政治准备上具有远见卓识,他 认识到了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
译文:齐国军队大败,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 “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 齐军,说:“可以了。”于是乘胜追击齐军。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2
春秋时代的作战方式是车战:一车 四马,上乘三个甲士(一人驾车,左右 各一),车后还有72步卒。击鼓是进攻 的信号。进攻时战车冲锋在前,步卒紧 跟其后。打败的一方往往离开车辙,人 仰马翻,落荒而逃。所以本文有“公与 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 语。
2.庄公的仓促迎战、乡人的阻止,说明了什么?
目光短浅。乡人劝阻对比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 卫宗国的政治热忱。尤其对鲁庄公的政治能力和鲁国战前 的政治准备感到忧虑,这表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同时, 这一小插叙,也使故事一开始就横生波澜。
3.鲁庄公认为作战前需作哪些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任何 评价的?(用原文句子回答)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1
春秋时代大多没有常备军,有战事 时,国君亲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 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刿说的 “民弗从也”就是针对这种征集工作来 说。
回答

遍及,普遍 不 个人专有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完整PPT课件

曹刿论战完整PPT课件
元前684年。
战争过程
齐国军队在鲁国长勺(今山东曲 阜北)地区发动进攻,鲁庄公亲 自率军迎战。曹刿在此次战役中 担任鲁国军师,为鲁庄公出谋划
策。
战争结果
经过激战,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指 挥下成功击败齐国军队,取得了
长勺之战的胜利。
2024/1/25
12
齐鲁之战
战争背景
齐鲁之战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 之间的另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
22
PART 06
曹刿论战的学习与借鉴
2024/1/25
23
学习曹刿的军事智慧
2024/1/25
深入了解敌我双方情况
曹刿在战前通过详细询问和观察,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了深入了 解,为制定战争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善于把握战机
曹刿在战争中善于观察和判断,能够准确把握战机,以最小的代价 取得最大的胜利。
被誉为“春秋第一谋士” ,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深 远影响。
5
战争背景
01
02
03
04
战争起因
齐国侵犯鲁国边境,鲁庄公决 定迎战。
双方实力对比
齐国兵力强大,鲁国相对较弱 。
战争经过
曹刿通过精心策划和指挥,成 功击败齐国军队。
战争结果
鲁国取得胜利,保卫了国家领 土和主权。
2024/1/25
6
PART 02
机密信息,为战争的胜利提供有力支持。
21
敢于担当,勇于胜利
2024/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敢于承担责任
曹刿在战争中敢于承担责任,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国家 的利益和荣誉而奋斗。
勇于面对挑战
曹刿在战争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0《曹刿论战》 (共23张PPT)(优质版推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0《曹刿论战》 (共23张PPT)(优质版推荐)
•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人。 • 他“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
—春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 役之一。
《 左 传 》 简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 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 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 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 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 内容。是一部文学名著、史学名著。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 见……
作业:
• 1、掌握本节课学习的要点
(长勺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曹刿
庄公形象分析),背诵一、二 段。 • 2、自读预习第三段。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 和在乎自己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 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 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 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 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 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 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 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 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 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完美版

《曹刿论战》PPT优秀课件完美版
才能取得胜利。
历史评价
曹刿被后人誉为“春秋第一智 将”,他的军事思想和政治主张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刿论战》创作背景及意义
创作背景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记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前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分 析和克敌制胜的谋略。
文章内容
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阐述了战争的性质、目的和克敌制胜的策略,展现了曹刿的 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意义与影响
《曹刿论战》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散文,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对于 研究春秋时期的军事思想、政治主张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文章所蕴含的智慧 和谋略也对后世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本解读与赏析
02
原文朗读及注释解释
原文朗读
提供标准的原文朗读,帮助学生熟 悉古文语感和语调。
类似战争策略案例分享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役
01
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分析其中的策略和智慧。
现代商业竞争中的策略运用
02
将古代战争策略与现代商业竞争相结合,探讨策略在现代商业
中的应用。
其他领域中的策略应用
03
如体育比赛、政治斗争等领域中的策略运用案例分享。
思考题引导及课堂互动环节
01
思考题一
曹刿为什么能够成功帮助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他运用了哪些策略和智
下一讲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师对下一讲的展望与期待
THANKS.
精彩语句欣赏
挑选出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古文的韵味和美感。
语句解读
对挑选出的精彩语句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表达技巧、思想内 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战争策略与智慧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何以战?” 鲁庄公:“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鲁庄公::“牺牲玉帛,弗也加也,必以信” 曹刿:“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鲁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将鼓之。 )
公将驰之。 未可,可矣;未可,可矣。
一字多义 属(1)忠之属也 ( 名词,类 )
(2)属引凄异 (动词,连续 ) (3)属予作文以记之( 动词,同“嘱”,)嘱托
间(1)又何间夹杂 )
克 (1)既克
( 动词,战胜 )
《公羊传》 《谷梁传》
《左传》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 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 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 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 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 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同自己争做国君而兴师问罪, 企图吞并鲁国扩张领土,是大欺小、强欺弱的非正义战争。而对鲁国来 说,则是抵御侵略、保卫国家的正义战争。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 之。
1.同学们这篇文章集中写了哪两个人物?
明确:曹刿、鲁庄公 2.曹刿是在什么情势下请见鲁庄公的?(用原文回
答) 明确: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3)公与之乘( 代词,他

(4)公将鼓之( 助词,起补足)音节作用,无实义,不译)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 今义:时间或空间等 (2)肉食者鄙(鄙-古义: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3)牺牲玉帛(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也指放
弃或损害某些利益)
(4)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 又一次) (5)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 ) (6)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 能够或允许) (7)小大之狱(狱-古义:指诉讼案件今义: 监狱)
(8)必以情(情-古义:实情 今义: 感情)
请 (1)曹刿请见 ( 动词,请求 ) (2)战则请从 ( 副词,请允许 )
从 (1)战则请从 ( 动词,跟随) (2)民弗从也 ( 动词,听从 )
以 (1)何以战 ( 介词,凭、靠 )
(2)必以分人 ( 介词,把

(3)不以物喜 ( 介词,因为 )
之 (1)肉食者谋之( 代词,代这件事)
(2)小大之狱( 结构助词,的 )
• 继承父位,担任鲁国太史,推荐孔 子位国相,撰写《左传》和《国 语》,生动记录西周和春秋时期的 重要史事,详细保存了具有很高价 值的原始资料,成为中国传统史学 的创始人和开山鼻祖,尊为“百家 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文 宗史圣、经臣史祖”)。推行儒家 思想,反映人民的利益要求。 孔子、 司马迁尊为“君子”。
•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 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 《左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 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 编年体史书,它标志着我国叙事 散文的成熟。它与《公羊传》、 《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 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 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 (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 十七年(前468年),以《春 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 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 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 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 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 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 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 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 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 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 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 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 资料
(2)克勤克俭 ( 动词,能够 )
靡 (1)望其旗靡 ( 动词,倒下 )
(2)皆从风而靡 ( 动词,归顺 ) 故 (1)公问其故 ( 名词,缘故、原因)
(2)故逐之
( 连词,所以 )
(3)温故而知新 ( 名词,旧的知识 )
师 (1)遂逐齐师 ( 名词,军队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名词,老师 )
《左传》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
鲁长勺之战”。
曹操 ~ 袁绍 项羽~章邯 曹操~周瑜 苻坚~谢安
“齐
• 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 姜姓,左氏,名明,鲁国都 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 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 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散文家 、军事家。 师尚父 姜子牙二十一世孙,鲁国太 史丘成之子。
纠齐国(齐襄公)

小白 (齐桓公)
鲁国

长勺
莒jǔ国
guì jiàn bǐ
fú biàn fú chéng
sháo
zhé
shì
jié
yíng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