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烛》西蒙诺夫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这一新闻文体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真挚感人的语言、感悟文章意蕴。

3.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培养理解和想象的能力。

4.透过行为领悟人性善良的本质,让学生体会向往和平的人民共有的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语言,感受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分析蜡烛、炮火、黑围巾等意象的特殊意义。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有着不同的寓意。大家一般是在什么场合会见到蜡烛或用到蜡烛?【明确:停电了,点蜡烛照明——使用功能、蜡烛的原始功能;过生日在生日蛋糕上点蜡烛或家里办喜事时也会用到蜡烛——这里蜡烛起着烘托喜庆气氛、祝福的作用;把许多蜡烛放一起摆成“心”的图案——可以向自己心爱的人表示爱情;而有些酒店里昏暗的灯光更能增添浪漫的气氛、烛光晚餐会让人们的聚会平添朦胧的情调。当发生意外事故,家人亲朋好友不幸逝世时,

人们也会点上蜡烛——用来寄托怀念、哀思;当有些人被无辜遭到绑架劫持时也会有人点起蜡烛——用来祈祷和平。此外,我们由“蜡烛”还可以联想到人们常常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写离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来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蜡烛相关的课文,这就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一篇通讯报道——《蜡烛》。

二、介绍背景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都基本查阅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请一位同学做简要介绍。

【战争是残酷的、野蛮的,它带给人类的是屠杀、是毁灭。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

二战末期,1944年9月中,苏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尔维亚”集团军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

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到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介绍通讯有关知识

[提问]: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新闻两则》两篇消息相比,今天我们学的《蜡烛》是一篇通讯,大家通过预习,觉得通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消息一般概括性报道事实,通讯则是对事实进行完整详细的报道;消息语言简洁平实质朴,通讯讲究文采,语言形象,鲜明生动。消息与通讯在表达方式上一般以叙述为主,描写议论成分少。】

四、整体感知课文。

[提问]:复述课文故事并说说课文表现了什么主题?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跨越国界,情同母子,战斗的友谊。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敬意,风险爱意,表现深沉、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课文尽管描写的是一件发生在战地上的一件小事,表现出人性善良的力量,表现苏南两国人民深厚情谊。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弱埋葬战士,为战士守灵,可概括为“敬爱”与“哀痛”。】 [提问]: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时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结果)。】

五、通过课文语句分析。

[提问]:“意象——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如果我们今天用我们的传统诗论解读这篇外国文章,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意象呢?试具体分析。

【文章不断对炮火、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老妇人的动作、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与描写。】

(整理出文章中共几次写到炮火、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老妇人的动作、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

炮火11次、蜡烛6次、黑巾4次、老妇人动作6次(三爬三跪)) 1.对炮火的十一次描写:

①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

②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次间歇。

③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④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

⑤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⑥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⑦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⑧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

⑨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⑩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11)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了。

2.对蜡烛的六次描写:

①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②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③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