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解剖
盆底解剖课件
![盆底解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bb456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1.png)
*
垂直方向的三个腔室(前、中、后)
*
前盆腔:阴道前壁、膀胱、尿道 前盆腔功能障碍主要是指阴道前壁的膨出,同时合并或不合并尿道及膀胱膨出。前盆腔功能障碍表现为下尿道功能障碍性疾病,与压力性尿失禁密切相关。
中盆腔:阴道顶部、子宫 中盆腔功能障碍表现为盆腔器官膨出性疾病,主要以子宫或阴道穹窿脱垂以及膨出、道格拉斯窝疝形成为特征。
阴蒂头
尿道外口
球海绵体肌
尿生殖膈下筋膜
会阴浅横肌
骶结节韧带
肛提肌
臀大肌
肛尾韧带
外括约肌
肛 管
会阴深横肌
坐骨海绵体肌
阴道壁
小阴唇
坐骨结节
盆腔筋膜
壁层筋膜:被覆盆腔的骨骼肌,形成肌肉与骨盆的连接 脏层筋膜:整个盆腔的连续网状结构,在某些部位增厚而发挥特定作用。包括包绕盆腔脏器的被膜、宫旁组织、阴道旁组织、膀胱阴道筋膜、直肠阴道筋膜、耻骨宫颈筋膜、宫骶韧带、主韧带、耻骨尿道韧带、尿道外韧带、盆筋膜腱弓等等。
女性盆底解剖
骨盆
骨骼 关节 韧带
骨盆底
概念: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封闭骨盆出口,承托并保持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 界限:前方为耻骨联合和耻骨弓,后方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降支、坐骨升支和坐骨结节。
传统解剖学把骨盆底分成两个区和三层 分区:两侧坐骨结节前缘连线为界 尿生殖三角,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肛门三角,有肛管通过
*
盆底支持结构
盆底韧带 (Pelvic Ligaments) 肛提肌及周围组织 (Levator ani muscle and connective tissue)
女性盆底解剖基础及诊治讲课文档
![女性盆底解剖基础及诊治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38f18fdbb68a98270fefa6e.png)
咖啡因摄入和慢性咳嗽等
第二十三页,共89页。
女性尿控的生理机制
• 正常女性尿控机制由膀胱、尿道、盆底肌肉群、结缔组织、 神经系统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完成。
• 尿道对于维持尿自禁意义重大,不论静息状态还是腹压增 加时,尿道内压必须超过膀胱内压,才能保持尿液不流出。
女性盆底解剖基础及诊治
第一页,共89页。
女性盆底解剖基础及诊治
第二页,共89页。
盆底
女性盆底是由封闭骨盆出口 的多层肌肉与筋膜组成,有 尿道、阴道、直肠贯穿其中 。 盆底内肌群、筋膜、韧带及 其神经构成复杂盆底支持系 统,承托并保持子宫、膀胱 、直肠等盆腔脏器。 盆底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 后方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 降支、坐骨升支及坐骨结节 。
第三十七页,共89页。
TVT手术
• 穿刺针自腹直肌鞘的穿出点,位于耻骨联合上1cm,中线处 旁开1.5cm,在阴部浅血管上方,腹壁浅血管内侧。
• 去除腹直肌前鞘后,见穿刺针恰于锥状肌两侧穿过,腹直肌外 缘内侧1cm处。
• 预防膀胱损伤方法:1、穿刺前充分排空膀胱。 • 2、穿刺前可以紧贴耻骨上缘在耻骨后方注入含有肾上腺素生理盐
推针器
• 推针器的方形头部结在针的方形尾部, 手术中, 术 者的手握住推针器的T形手柄, 帮助针顺利穿过腹 壁
第四十三页,共89页。
导引杆
第四十四页,共89页。
导引杆 • 导引杆在手术中的作用主要是推开膀胱, 防止穿
针过程中产生膀胱穿孔
• 它从18号导尿杆进入膀胱, 从左侧穿针, 就将膀胱 推向右侧, 反之亦然
• 膀胱注液250毫升 • 取出尿道下的剪刀/或止血钳
• 取下阴道重锤
女性盆底肌肉解剖
![女性盆底肌肉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67227b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5.png)
盆底结缔组织对盆腔器官起保护和支撑作用。 包括壁层筋膜:似一个吊床扩展于两边的盆筋膜腱弓,提供将尿道悬于阴道前壁的支持力量, 阻止腹压增加时阴道前壁和近端尿道向尾端移位。 • 脏层筋膜:主要作用是在肌肉活动的支持下,维持骨盆脏器于正常位置。包括骶棘韧带、直肠 侧韧带、宫骶韧带、主韧带、耻骨膀胱韧带及耻骨尿道韧带(压力性尿失禁),直肠阴道筋膜、
女性盆底肌肉解剖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FPFD)又称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包括盆腔器官脱垂、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生殖道损伤、排尿困难、排便困难、性功能 障碍、慢性疼痛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对生活质量的注重,这类疾病越来 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热点问题。 妇科泌尿学和盆底重建外科学(urogynecology and reconstructive pelvic surgery,URPS)是研究女性盆底功 能障碍疾病诊断与处理的新兴起得亚学科。
耻骨宫颈筋膜(薄弱可致阴道前壁膨出)、耻骨膀胱韧带和耻骨尿道韧带。
谢谢聆听
盆底筋膜间隙是盆壁与覆盖盆腔的腹膜之间形成潜在的筋膜间隙, 其有利于手术分离脏器,血、液体也易聚集其中。
包括:耻骨后间隙、膀胱旁间隙、直肠旁间隙、直肠阴道间隙、 直肠后间隙、坐骨直肠窝
➢ 盆部的躯体神经来自腰、骶神经丛, 自主神经来自骶交感干、腹下丛和内 脏神经。
➢ 躯体神经包括闭孔神经、生殖股神经、 骶丛和尾丛。
支前行,向上止于阴蒂海绵体(阴蒂脚处)
• 会阴浅横肌:从两侧坐骨结节内侧面中线向中心腱汇合 • 肛门外括约肌:分为皮下部、浅表部和深层部
2.中层:会阴隔膜(perineal membrane,PM) 是一层三角形的致密肌肉筋膜组织。 因为阴道的存在,会阴膈膜就不能形成连续的膜状
局部解剖学盆部及会阴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盆部及会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3ce45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b.png)
内侧壁:
肛提肌 盆膈下筋膜 外侧壁: 闭孔内肌 及其筋膜
内容:
会阴部血管神经 分支: ① 肛血管神经 ② 会阴血管神经 ③阴茎(蒂)血管神经
坐骨直肠窝内 有大量脂肪组织, 感染时容易形成肛 周脓肿或肛瘘。
(二)尿生殖区 (尿生殖三角)
通过结构: 男性:尿道 女性:尿道 阴道
1.男性尿生殖区的筋膜
(1)浅筋膜 与腹壁浅筋膜相
续,分浅、深二层, 浅层脂肪组织较少。 深层呈膜状,称会阴 浅筋膜 (Colles筋膜)
会阴浅筋膜的附着:
前续腹壁浅筋膜的膜 性层、阴囊肉膜及阴 茎浅筋膜,两侧附于 耻骨弓和坐骨结节, 后与尿生殖膈上下筋 膜相愈合。
( 2)深筋膜
分浅、深二层: 尿生殖膈上筋膜 尿生殖膈下筋膜
从盆膈至肛门, 长约3 ~ 4 cm。
齿状线上下结构的比较:
组织 动脉 静脉 淋巴
神经
齿状线以上
齿状线以下
粘膜
皮肤
直肠上下动脉
肛动脉
肠系膜下静脉 阴部内静脉
髂内淋巴结
腹股沟浅淋巴结
肠系膜下淋巴结
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
肛门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 肛门外括约肌
肛门内括约肌 :
是肛管下端的环 形平滑肌增厚形成, 有协助排便的作用, 对控制排便的作用不 大。外形:为一对长来自 圆形的囊状腺体, 表面凹凸不平。
精囊
位置: 位于膀胱底后
方及输精管壶腹的 外侧。其排泄管与 输精管壶腹的末端 汇合成射精管。
5.女性盆腔生殖器官
有: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1)卵巢ovary
位置:
位于盆腔侧 壁的卵巢窝(髂 内、外动脉之间 的夹角)。
卵巢的韧带:
盆底运动解剖书
![盆底运动解剖书](https://img.taocdn.com/s3/m/a1a8db2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0.png)
盆底运动解剖书盆底运动解剖书一、盆底解剖结构盆底是指人体骨盆的底部。
由于人体内部肌肉组织的存在,盆底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而是一个由多个肌肉组成的复杂的结构系统。
盆底肌分为浅层和深层肌肉两部分。
浅层肌肉主要包括会阴肌和阴道括约肌,深层肌肉包括尿道括约肌和直肠括约肌。
除此之外,盆底还包括骶尾韧带、耻骨联合、耻骨肌膜和膀胱颈等结构。
二、盆底功能盆底肌肉的主要功能是支撑骨盆内脏器官,包括膀胱、子宫、直肠等。
此外,盆底肌肉还有以下功能:1. 控制排泄:尿液和粪便的排出需要盆底肌肉的帮助,尿道括约肌和直肠括约肌是控制排泄的关键肌肉。
2. 维持性生活功能:盆底肌肉的弹性和紧张度对性生活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3. 维持腹压平衡:盆底肌肉可以平衡和缓解腹压,防止内脏器官下垂和膨出。
三、盆底失调和功能障碍盆底失调指盆底肌群的弹性和张力失调,通常表现为:1. 小便失禁:尿液意外泄漏或尿失禁。
2. 便秘或肛门失禁:尘埃压迫或过度放松致使大便配送不到或肛门放松导致大便无法自控。
3. 性生活问题:降低性欲和高潮难以达到等方面的问题。
以上情况可能会导致日常生活质量的下降和情感困扰。
四、盆底康复和练习盆底肌肉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增强和恢复功能。
锻炼盆底肌肉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减少长时间坐着2. 练习深呼吸3. 瑜伽4. 深入吸气后控制尿液14个括约肌5. 莫劳模拟行人6. 走路并提升同侧膝盖,然后降落7. 与跨度脚一同自然跳跃以上方法的目的是刺激和加强盆底肌肉,提高盆底肌群的弹性和张力。
五、小结盆底肌肉是人体内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控制着人体的排泄、性生活和腹压平衡等重要功能,但长期的坐着、肥胖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盆底肌肉失调和功能障碍。
运用正确方法进行盆底肌肉的康复和锻炼,对提高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盆底解剖结构讲解
![盆底解剖结构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2c3dad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c.png)
盆底解剖结构讲解
盆底是指位于骨盆底部的一组解剖结构,包括肌肉、韧带和组织。
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和维持腹腔内脏器官的位置,并参与控制尿液和粪便的排泄,以及性功能。
盆底肌肉是盆底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形成了一个支撑和保护骨盆内脏器官的肌肉层。
这些肌肉包括会阴肌、腹直肌、腹横肌和股间肌等。
它们与其他肌肉和韧带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弹性的支撑结构。
除了肌肉,盆底还有一些重要的韧带。
韧带是连接骨盆和盆底肌肉的结构,它们帮助维持骨盆内脏器官的位置和稳定性。
其中最重要的韧带是骶前韧带、直肠韧带和尿道韧带。
盆底结构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它提供了对内脏器官的支撑,特别是对子宫、膀胱和直肠的支持。
这种支撑结构可以减少内脏器官的下垂和脱垂风险。
其次,盆底结构参与控制尿液和粪便的排泄。
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可以帮助控制膀胱和直肠的排空,从而维持正常的排尿和排便功能。
如果盆底肌肉松弛或损伤,就会导致尿失禁和便秘等问题。
最后,盆底结构还与性功能有关。
它们在性交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支撑
作用,同时也参与到性器官的血液供应和兴奋过程中。
盆底结构的健康对人体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然而,由于孕产、年龄、慢性疾病、手术等因素,盆底可能会受到损伤或松弛。
这时,适当的盆底锻炼、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及必要的医疗干预可以帮助恢复和保护盆底结构的健康。
总结来说,盆底是一组重要的解剖结构,它对于维持内脏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盆底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维护盆底的健康。
盆底解剖及疾病基础演示文稿讲课文档
![盆底解剖及疾病基础演示文稿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6f4b6c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71.png)
最
盆底失弛缓型非完全神经源性
佳
尿失禁
适
应
盆底痛
症
精神正常,认知良好,有较强的治疗愿望
能配合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
第十九页,共30页。
生物反馈治疗方案
依据
肛管压力测定 盆底神经电生理
基础
盆底肌正确 的收缩
目的
• 肌力 • 稳定性 • 协调性 • 直肠敏感性
盆底失弛缓:盆底肌稳定性
盆底松弛:盆底肌收缩力及耐疲劳性
不耐疲劳,等张收缩
支持
Ⅰ型(深色)需氧的慢反应型肌,
(子宫,膀胱和肠道) 耐疲劳,等位收缩
• 大约 2/3 盆底肌是 慢反应肌; • 无法将快反应肌训练成慢反应肌,反之亦然。
第十四页,共30页。
性别
年龄
静息电位
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方案 女(n=29) 男(n=22)
25.6±2.0 27.0±2.8
盆底主要肌肉与功能 6
▪性--解剖结构
球海绵体肌—帮助阴 蒂勃起,大阴唇充血从 而使巴氏腺分泌液体 和阴道口的开放
耻骨阴道肌—放松使 阴道口开放
肛提肌—帮助性生活 时升提
耻骨尾骨肌—高潮时 8/sec 节律性收缩
--------------------球海绵体肌
第六页,共30页。
纤维类型
7
• TYPE I : CONTRACTION TONIQUE , LENTE ET
盆底解剖及疾病基础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30页。
概述
盆底解剖的概念及发展
盆底功能障碍与评定 盆底生物反馈的实施
第二页,共30页。
盆底生物反馈的概念及发展
1950年代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70年代
盆底运动解剖书
![盆底运动解剖书](https://img.taocdn.com/s3/m/2cfbb8e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1d.png)
盆底运动解剖书盆底运动是指位于盆腔底部的肌肉群和筋膜群的收缩和放松运动。
它们与尿液和粪便的控制以及性功能和生殖器官的支持有着密切关系。
了解盆底运动的解剖结构对于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至关重要。
以下内容将介绍盆底运动的相关解剖知识。
1. 盆底肌肉群:盆底肌肉群是盆腔底部最重要的肌肉群,包括了骨盆底肌、膀胱括约肌、直肠括约肌和阴道括约肌等。
它们起着维持膀胱、直肠和阴道位置,以及控制尿液和粪便的功能。
2. 盆底筋膜群:盆底筋膜群是指盆底肌肉群周围的结缔组织结构,它们提供支持和保护作用。
盆底筋膜群还与盆腔器官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有关。
3. 盆底神经:盆底神经包括骨盆神经和腹部神经,它们负责传递神经冲动,调控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其中最重要的神经是骨盆神经,包括了膀胱神经、直肠神经和生殖神经等。
4. 盆腔器官:盆腔器官主要包括膀胱、子宫、直肠和阴道等。
盆底肌肉群和盆底筋膜群的收缩和放松对这些器官的位置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正常盆底收缩可以控制尿液和粪便的排出,防止尿失禁和痔疮等盆底功能障碍。
5. 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指盆底肌肉和盆底筋膜群的功能异常和结构损伤,包括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
了解盆底的解剖结构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6. 盆底康复:盆底康复是通过运动训练、物理治疗和行为调整等手段来改善盆底功能障碍的综合治疗方法。
目标是重新调整盆底肌肉和筋膜的功能,提高盆底的力量和耐力。
了解盆底运动的解剖结构对于维持盆底功能的健康至关重要,帮助人们预防和治疗盆底相关问题。
医生和康复师可以根据盆底解剖学知识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改善盆底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盆底运动解剖书
![盆底运动解剖书](https://img.taocdn.com/s3/m/58a6bf2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4.png)
盆底运动解剖书一、盆底运动的定义和作用1.1 盆底运动的概念盆底运动是指人体盆腔内以盆底肌肉为中心的一系列肌肉收缩和松弛运动,主要包括骨盆底肌、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等肌肉的协调运动。
1.2 盆底运动的作用盆底运动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维持尿控功能: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够控制尿液的排放,维持正常的排尿功能。
- 维持粪便控制功能:盆底肌肉的松弛和收缩协调运动能够控制排便,预防便秘和大便失禁。
- 维持性功能:盆底肌肉的强壮与否与性功能紧密相关,盆底运动对性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 维持骨盆脏器的稳定和支撑作用:盆底肌肉的收缩可以支撑骨盆脏器,预防脏器下垂和脱垂等问题。
二、盆底解剖结构2.1 骨盆底肌群骨盆底肌群主要由以下几个肌肉组成: 1. 骶耻肌:位于盆底的前方,呈三角形,主要起到支撑盆底和固定盆骨的作用。
2. 横结肠肌:位于盆底的后方,起到支撑直肠和固定骨盆的作用。
3. 腰斜肌群:位于盆底的侧方,主要支撑膀胱和直肠。
2.2 盆底神经血管系统盆底神经血管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组成: 1. 会阴神经:负责盆底肌肉的感觉和运动控制。
2. 输尿管和尿道血管:为尿液排出提供血液供应,同时也是尿液排出的通道。
3. 盆腔静脉丛:负责盆底及相关器官的血液循环。
三、盆底运动的训练与锻炼3.1 盆底运动的训练目标盆底运动的训练可以帮助改善以下问题: 1. 妇女产后恢复:通过盆底肌肉的训练,可以加速产后盆底肌肉的康复,预防尿失禁等问题。
2. 尿控问题:盆底肌肉的强化可以改善尿失禁和尿频等尿控问题。
3. 大肠问题:盆底肌肉的训练可以改善便秘和大便失禁等大肠问题。
3.2 盆底运动的方法和步骤盆底运动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找准盆底肌肉:可以通过尿液中断、收缩肛门等方式找到盆底肌肉。
2. 练习盆底收缩:收缩盆底肌肉并保持5-10秒钟,然后慢慢松弛。
3. 练习盆底放松:松弛盆底肌肉并保持5-10秒钟,然后慢慢收缩。
盆底康复--ppt课件
![盆底康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cd1c8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f.png)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发病因素
+ PFD的病因较多,妊娠和阴道分娩被认为是FPFD发病的 重要危险因素。
+ 母体因素: 阴道分娩史 分娩方式、产伤
+ 胎儿因素:新生儿体重 过大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发病率
❖25 ~55 %的孕妇有尿失禁的症状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 11 ~ 50 %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在产后立即出现和产后6 个月后出
现的比率分别为23.4 % 和2.7 %。 ❖初产妇产后性问题的发生率高达70.6 %
ppt课件
11
ppt课件
12
盆底康复适应症
• 盆底肌肉松弛:产后42天妇女,30岁以上已婚妇女 • 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 • 器官脱垂:轻度子宫脱垂,膀胱脱垂,阴道前后壁脱
垂 • 阴道异常: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
ppt课件
21
盆底康复仪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祝福每一位女性健康性
福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ppt课件
16
盆底肌肉训练方法
做收紧肛门阴道的动作(切记腹部放松) 每次收紧动作不少于3秒后放松 每日150~200个,随时随地随体位 6-8周1个疗程 4-6周症状改善 3个月效果明显
ppt课件
17
凯格尔运动
凯格尔运动(Kegel exercises)是盆底肌肉运动,-国语 流畅.FLV
ppt课件
18
孕妇瑜伽
盆底肌训练课程-国语流畅.FLV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骨盆底(助产技术课件)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骨盆底(助产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8f5e0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5.png)
第二节:骨盆底
一、什么是骨盆底:
1.骨盆底( pelvie floor)是封闭骨盆出口的软组织,由多层肌肉 和筋膜组成,其间有尿道、阴道和直肠贯穿。
2.骨盆底承载和支持盆腔脏器并使之保持正常位置。分晚时,盆底 肌肉伸展而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并能协助调节胎儿先露在产道中 转动和前进。
一、骨盆底:
(一)中层(泌尿生深横肌
一、骨盆底:
(一)深层(盆隔)
1.由肛提肌及其筋膜组成。 2.强有力承盆腔内器。 3.封闭骨盆。
3.骨盆底的前面为耻骨联合下缘,后面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降支、 坐骨升支及坐骨结节。骨盆底由外向内可分为3层。
一、骨盆底:
(一)外层
1.由浅层筋膜与肌肉组成,为盆底的浅层。
2.深部为(成对的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 肌和会阴浅横肌)和肛门外括约肌,这层肌 肉的肌腱会合于阴道外口与肛门之间,称为 会阴中心腱。
女性盆底解剖
![女性盆底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abf9d74cd5bbfd0a795673cb.png)
截石位观
坐骨结节
髂骨
坐骨
耻骨
前内侧角 后外侧角
闭膜管 闭孔膜
闭孔静脉、动脉和神经
坐骨直肠窝前隐窝
骶棘韧带 骶结节韧带
尾骨肌
臀上动脉 臀下动脉
髂总动脉 髂内动脉 闭孔动脉
Alcock’s 管 阴部内血管 & 阴部神经
骨盆的肌肉、筋膜和筋膜间隙
肌肉
髋肌 盆底肌
闭孔内肌 梨状肌
肛提肌
耻骨联合
盆膈上筋膜 闭孔肌管 闭孔内肌
弓状腱
尿道 耻骨宫颈 阴道 韧带
直肠
韧带
耻骨联合 耻骨宫颈筋膜
闭孔肌和筋膜
尿道
弓状腱
膀胱 宫颈
直肠
输尿管
间隙
膀胱前间隙 直肠旁间隙(耻骨直肠间隙) 直肠后间隙
肛提肌
骨盆肌:
髂尾肌
上面观
耻尾肌 耻骨直肠肌
骨盆肌:
梨状肌
尾骨肌
上面观 闭孔内肌
闭孔内肌
坐骨结节
肛提肌
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肌
耻尾肌
髂尾肌 骶结节韧带
肛提肌腱弓
耻尾肌
髂尾肌 梨状肌 尾骨肌
骨盆侧壁肌肉层次
盆腔内脏和腹膜
盆腔内脏
前方:膀胱、尿道 中部: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后方:直肠
直肠 阴道
女性盆腔解剖
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妇女健康部
骨盆结构
骨骨盆:前面观
髂骨
耻骨
坐骨
髂骨
坐骨
耻骨
骨骨盆:前面观
耻骨上支
耻骨体
耻骨下支
髂骨
坐骨
耻骨
骨骨盆:截石位观
耻骨上支
女性盆底解剖--2
![女性盆底解剖--2](https://img.taocdn.com/s3/m/97b588ad80eb6294dc886c23.png)
耻骨联合
盆底吊桥理论
耻骨尿道韧带
盆底弓状腱
骶骨 子宫骶韧带
盆底筋膜
盆底跳床理论
§ 由脏层筋膜包裹着由纤维肌肉构成的阴道,于两侧增厚形成盆筋膜弓 的区域为中心的盆腔内筋膜网状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
肌肉与筋膜的相互作用
§泊船假设 小船:阴道 水:盆腔肌 肉 绳索:韧带
“三腔室”与“三水平”
§ “三腔室”从垂直方向将盆底结构分为前盆腔、中盆腔和 后盆腔。“三水平”是在水平方向上将阴道支持轴分为三 个水平进行描述。
膀胱膨出。前盆腔功能障碍表现为下尿道功能障碍性疾病,与压力性 尿失禁密切相关。
§ 中盆腔:阴道顶部、子宫 § 中盆腔功能障碍表现为盆腔器官膨出性疾病,主要以子宫或阴道穹窿
脱垂以及膨出、道格拉斯窝疝形成为特征。
§ 后盆腔:阴道后壁、直肠 § 后盆腔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直肠膨出和会阴体组织的缺陷。
三水平
§ 基本核心内容:吊桥理论和跳床理论,分别以吊桥类比结构,以跳床 类比功能。
整体理论
§ 一、肛提肌的新近基础研究认为,肛提肌分两部分 1、支持脏器部分:耻骨尾骨肌和耻骨直肠肌 2、盆膈部分:尾骨肌和髂尾肌; 肛提肌板代表尾骨肌在尾骨的融合 二、盆腔肌肉功能正常时,盆腔器官保持在肛提肌板之上,远离生殖 道裂孔。腹腔内压力增加时盆腔内器官向骶骨窝推挤,肛提肌板能防 止其下降。
骨盆底基本 解 剖
§ 传统解剖学把骨盆底分成两个区和三层 § 分区:两侧坐骨结节前缘连线为界
1、尿生殖三角,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2、肛门三角,有肛管通过
尿生殖三角
肛门三角
骨盆底基础解剖
盆底肌分三层:外层——浅层中层——泌尿生殖膈 内层——盆膈 盆底外层:由会阴浅筋膜及其深面的3对肌肉(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 肌、会阴浅横肌)和后方的肛门括约肌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盆部骨盆pelvis以界线(骶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的连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
大骨盆参与腹腔的组成,已述于前。
盆部系指界线以下的小骨盆部分,它包括盆壁、盆膈和盆腔器官等,盆腔上口由界线围成,下口封以盆膈。
盆膈以下的软组织称为会阴。
一、盆壁、盆筋膜和盆膈盆壁pelvic wall 由小骨盆、附着在骨盆内面的肌及其筋膜所组成。
其中小骨盆在上册第三章已叙述。
盆腔的底为盆膈。
1.骨盆肌骨盆肌为附着于盆壁内面的肌(图9-1),有闭孔内肌和梨状肌。
闭孔内肌obturator internus位于盆腔侧壁,起自闭孔膜内面及其邻近骨面,经从骨小孔出盆腔,止于股骨转子窝。
它的前上缘及其筋膜参与闭膜管的围成。
梨新诗肌piriformis位于盆腔后壁,起自骶骨盆面外侧部,经坐骨大孔出盆腔,止于股骨大转子。
该肌未能完全封闭坐骨大孔,其上、下缘的空隙分别称梨状肌上、下孔。
此二肌在臀部解剖时已见到。
图9-1 盆壁和盆底肌2.盆膈盆膈pelvic diaphragm由前方的肛提肌和后方的尾骨肌以及覆盖在两肌上、下面的盆膈上、下筋膜组成,又称盆底(图9-2)。
盆膈具有承托盆腔脏器、协助排便、分娩等功能。
图9-2 盆膈(上面观)(一)肛提肌levator ani 为阔肌,两侧连合成漏斗状。
起于耻骨联合的盆面、盆筋膜腱弓(肛提肌腱弓)和坐骨棘的盆面。
肌纤维向后内方,在中线处与对侧肌纤维会合止于会阴中心腱、肛尾韧带和尾骨尖。
在会阴中心腱前方,两侧前份的肌纤维围成盆膈裂孔,在男性有尿道、在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根据肌纤维的起止和排列,肛提肌自前向后又可分为耻骨阴道肌(女性)或前列腺提肌(男性)、耻骨直肠肌、耻尾肌、髂尾肌等四部。
女性的耻骨阴道肌pubovaginalis和男性的前列腺提肌levator prostatae均起自耻骨联合及肛提肌腱弓前份,耻骨阴道肌的肌纤维沿尿道、阴道的两侧行走,并与尿道、阴道的肌纤维交织,有协助缩小阴道口的作用。
前列腺提肌的肌纤维经前列腺两侧止于会阴中心腱,有支持前列腺的作用。
耻骨直肠肌puborectalis起于耻骨盆面和肛提肌腱弓前份,肌纤维行向后内,并与对侧纤维交织构成U形袢,围绕于直肠和肛管交界处的侧方和后方,协助括约肌的肛门。
耻尾肌pubococcygeus起于肛提肌腱弓中份,止于肛尾韧带。
髂尾肌illiococcygeus起于肛提肌腱弓后份和坐骨棘盆面,止于肛尾韧带以及尾骨侧缘。
(二)尾骨肌coccygeus属退化结构,位于肛提肌后上方,骶棘带的前方。
它起于坐骨棘和骶棘韧带,止于尾骨的外侧缘。
3.盆筋膜pelvic fascia根据分布不同,盆筋膜可分为盆壁筋膜和盆脏筋膜(图9-3)。
(一)盆壁筋膜parietal pelvic fascia是覆盖在盆腔前、后和两侧壁内面以及梨状肌、闭孔内肌表面的筋膜,向下至盆底与盆膈上筋膜相续。
覆盖闭孔内肌的称为闭孔筋膜obturator fascia。
此外还有梨状筋膜和骶前筋膜。
闭孔筋膜上部附着于骨盆入口缘,在此与髂筋膜相延续;中部在耻骨联合后方坐骨棘之间增厚形成盆筋膜腱弓tendinous arch of pelvic fascia(肛提肌腱弓),为肛提肌的起点之一;下部为坐骨直肠窝的外侧壁。
骶前筋膜位于骶骨前面,向上附于第3、4骶椎,向下与直肠筋膜相续。
(二)盆脏筋膜visceral pelvic fascia是包绕在盆腔脏器和血管、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的总称,其中包绕在脏器周围的叫脏器筋膜,它们形成囊或鞘,包绕在一些容积经常变化的器官(如膀胱、直肠)周围的筋膜比较薄而疏松,而包绕在体积较恒定的器官(如前列腺)周围者则坚韧厚实。
盆脏筋膜在有些局部增厚,附着于邻近的骨面,叫做韧带,它们起着支持和固定脏器位置的作用,重要的有男性的耻骨前列腺韧带,女性的耻骨膀胱韧带、子宫骶韧带等。
有些韧带内含有少许平滑肌纤维;有些韧带中有进出脏器的血管、神经穿行(又称血管神经鞘),重要的有膀胱侧韧带、直肠侧韧带、子宫主韧带等,有的学者将之称为器官旁组织,如子宫旁组织、直肠旁组织等。
此外,在器官与器官之间有额状位的结缔组织隔;上连腹膜盆腔陷凹的底,下达盆膈上筋膜,两侧附于盆腔侧壁的盆壁筋膜。
男性位于直肠与膀胱之间称直肠膀胱膈;女性位于直肠与阴道之间,称直肠阴道隔,一般认为它们是腹膜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的凹底两层腹膜愈合的遗迹。
图9-3 盆筋膜(男、女盆腔额状断面)(三)盆筋膜间隙盆壁筋膜与盆脏筋膜之间形成许多筋膜间隙(图9-4)。
间隙内有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有利于盆腔脏器的容积变化。
在临床上较为重要的有:图9-4 盆脏筋膜(1)耻骨后隙retropubic space位于耻骨联合与膀胱之间,又称膀胱前隙。
间隙向上前腹壁的腹膜外组织相延续,因此临床上常将该间隙作为膀胱、前列腺和剖腹产的腹膜外手术入路。
若膀胱前壁或男性尿道前列腺损伤,外渗的尿液可经此间隙向腹壁的腹膜外组织蔓延。
(2)直肠旁间隙perirectal space位于盆底腹膜与盆膈之间,直肠筋膜的周围。
此间隙被直肠侧韧带(此韧带由直肠下动、静脉及周围结缔组织构成)分为前、后两部:前部称直肠前隙或骨盆直肠间隙,它的前方为直肠膀胱隔(男)或直肠阴道隔(女),后方为直肠和直肠侧韧带;后部为直肠后隙,位于直肠侧韧带与骶骨之间,此间隙向上直接与腹膜后隙相通,故临床上常将气体注入该间隙作腹膜后隙的充气造影。
二、盆腹膜腔盆腹膜腔(图9-5)是腹膜腔向盆内延伸的部分。
腹膜自腹前壁向下在骨盆入口处转向后,在男性覆盖膀胱上壁、侧壁和膀胱底的上部以及输精管壶腹和精囊腺后上部,继而反折向后上至直肠,其间形成直肠膀胱陷凹rectovesical pouch 。
在女性腹膜覆盖膀胱上壁、侧壁和底的上部,然后反折到子宫体前面,并覆盖子宫底、体面的后面,直达阴道后壁上部,继而反折到直肠,在子宫的前、后分别形成膀胱子宫陷凹vesicouterine pouch和直肠子宫陷凹rectouterine pouch。
覆盖子宫前、后壁的腹膜在子宫两侧会合形成双层腹膜结构,附着于骨盆侧壁,叫做子宫阔韧带。
直肠中段仅前面有腹膜复盖,而直肠上段的前面与侧面均有腹膜复盖。
图9-5 男女骨盆矢状切面(示腹膜与脏器关系)男性的直肠膀胱凹的凹底距离肛门约7.5厘米。
女性的直肠子宫陷凹较膀胱子宫陷凹深,侧壁由直肠子宫襞围成,陷凹底四散离肛门约5.5厘米。
在直立、坐或半卧时,男性的直肠膀胱陷凹或女性的直肠子宫陷凹为腹膜腔的最低位,腹膜腔的液体易在这里积存。
一般认为此部腹膜面积小,吸收性能差,临床上引流该处的积液较为方便(男性可经直肠前壁穿刺,女性可经阴道后穹穿刺),故腹膜腔有炎症或炎症性腹膜腔手术后,病人常采用半卧位。
三、盆部的血管、淋巴回流和神经1.盆部的动脉盆部的动脉供应除主要来自髂内动脉外,还有直肠上动脉、骶中动脉和卵巢动脉(女)。
(一)髂内动脉internal iliac artery自髂总动脉分出,在骨盆后外侧壁下行,分为前、后两干,后干为壁支,而前干除发出壁支外还发出脏支(图9-6)。
图9-6 盆腔内的动脉壁支:(1)髂腰动脉iliolumbar artery有1-2支,向外上进入腰大肌的深面,分支营养髂腰肌、腰方肌等。
(2)骶外侧动脉lateral sacral artery沿骶前孔前内侧下行,营养梨状肌、尾骨肌、肛提肌等。
(3)臀上动脉superior gluteal artery经腰骶干和第1骶神经前支间穿梨状肌上孔出盆腔,营养臀部肌肉。
(4)臀下动脉inferior giuteal artery经第1和第2骶神经前支间穿梨状肌下孔出盆,营养臀部肌肉和髋关节等。
(5)闭孔动脉obturator artery沿骨盆侧壁向前下,穿闭膜管入股部,营养大腿内收肌群、髋关节等。
闭孔动脉在穿闭膜管前发出一细小的耻骨支与腹壁下动脉的耻骨支吻合。
有时闭孔动脉本干发育不良或缺如,则由腹壁下动脉或髂外动脉发出粗大的耻骨支替代,形成所谓“异常闭孔动脉”,行经股环的内侧或外侧,在股疝手术时应予注意。
脏支:(1)膀胱上动脉superior vesical artery1-2,支自脐动脉根部,营养膀胱上部。
脐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的延续,向内上方沿腹前壁内面至脐。
出生后其远侧部闭锁形成脐内侧韧带。
(2)膀胱下动脉inferior vesical artery有时与阴部内动脉共干,沿盆腔侧壁向后下行,营养膀胱下部、精囊腺、前列腺等。
(3)直肠下动脉 inferior rectal artery常起自阴部内动脉或臀下动脉,营养直肠下段。
(4)阴部内动脉internal pudendal artery可与臀下动脉共干,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再经坐骨小孔入坐骨直肠窝,发支营养会阴区结构。
(5)子宫动脉uterine artery见于女性,沿盆腔侧壁行向下内营养子宫、阴道等(图9-8、9-17)。
(二)直肠上动脉superior rectal artery为肠系膜下动脉分支,经乙状结肠系膜根部入盆腔,分支营养直肠上部。
(三)骶中动脉mediansacral artery起自腹主动脉分叉处,在骶骨盆面正中下行,营养邻近结构。
(四)卵巢动脉oval artery发自腹主动脉,先后跨过输尿管和髂外血管入盆,经卵巢悬韧带和卵巢系膜进入卵巢,有侧支与子宫动脉的分支吻合。
2.盆部的静脉盆部的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多数注入髂内静脉,但骶中静脉和直肠上静脉分别注入髂总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卵巢静脉右侧者注入下腔静脉,左侧者注入左肾静脉。
髂内静脉internal iliac vein始于坐骨大也上部,在髂内动脉后内方上行,收集同名动脉供应区的静脉血,在骶髂关节前方上部与髂外静脉形成髂总静脉(图9-7)。
图9-7 男性盆腔矢状切面(示盆腔的静脉与淋巴结)盆腔脏器的静脉回流静脉首先在脏器下部两侧广泛吻合,形成静脉丛,如膀胱静脉丛、前列腺静脉丛或阴道静脉丛、子宫静脉丛、直肠静脉丛等,然后由静脉丛汇合成相应的静脉,再注入髂内静脉。
此外骶外侧静脉和骶中静脉的属支间也有广泛吻合,形成骶静脉丛,位于骶前筋膜与骶骨之间。
这些静脉丛之间吻合丰富,瓣膜甚少或缺如,并可经骶静脉丛向上与椎静脉丛吻合,所以盆内恶性肿瘤如前列腺癌可经静脉径路向椎骨转移,在直肠、肛管手术时也应注意勿损伤骶前筋膜,否则造成骶静脉丛的损伤则产生难以处理的出血。
3.盆部的淋巴回流收集盆部淋巴的淋巴结群可分为壁淋巴结和脏淋巴结。
(一)壁淋巴结有髂外淋巴结、髂内淋巴结和髂总淋巴结(图9-7)。
(1)髂外淋巴结external iliac lymphnodes沿髂外动脉排列,收集腹股沟深、浅淋巴结的输出管,盆壁和部分盆腔脏器如膀胱、前列腺或子宫颈和阴道上段的淋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