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挖掘、运用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
我们教师都知道,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容中,也体现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对文章内容的理性探究,也要有师生情感的积极参与。正是这种思想与情感的交融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了魅力。重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呢?
一、挖掘文本因素,陶冶学生情感
文本,绝不是语言文字的简单组合,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实施人文熏陶的工具。“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以人文教育为主体,人文教育与科学训练有机统一的文学审美活动。是受教育者感悟体验与科学认知的和谐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把文学作品当作人文精神熏陶的主阵地,积极发挥人文教育作用。如何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呢?
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针对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第七册《珍珠鸟》这课人与鸟的亲近,互相信任是本文的重点。老师注意了小鸟的戏剧性变化。其实鸟能产生这样的变化就是源于作者对它的精心照顾,人对鸟的信任。这是本课的人文性。这才是文章的重心与中心。我觉得设计时可以按:我对小鸟的精心照顾、小鸟的变化,两条主线并进。侧重我对小鸟的态度。让学生抓住最受感动的地方细细谈。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统一。最后,还应该把落脚点放在人文性上。在发散思维训练完后,老师应总结到: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一同生活在大自然中,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大自然才充满了生机,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乐趣。动物属于大自然,植物属于大自然,我们也属于大自然。你觉得,该怎样做才能使这只珍珠鸟更加快乐地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放回大自然。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才能达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2、按专题进行单元阅读教学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一组课文内容中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教学,着重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留给他们足够时间思考。如苏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我们就围绕“学伟人”这个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这组课文中的伟大人物有孔子、鲁迅、彭德怀、史丰收……展现在孩子眼前的是一个
个英雄的、伟大的、令人崇拜的人物。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孩子去了解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对于学伟人、感悟伟人精神也更加深刻而广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一些深刻的思想、感人的形象、正确的道理、优美的语言等人文因素来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
3、拓展文本内容,通过实践体验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又一途径
语文课程使学生得到情感的共鸣、审美愉悦和哲理启迪,但如何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融入情感,提升情感?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例如:《牛郎织女》后第四题:“读完这篇民间故事,你对故事中各个人物一定有自己和认识和评价,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再如《给家乡孩子的信》书后习题:“你认为巴金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巴金爷爷身上,你得到最大的启示是什么?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关于最大的启示,有的学生可能觉得是珍惜时间,有的可能觉得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诸如此类,教材没有过多的束缚,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没有标准答案诠释者的冷峻,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理解的多元化。通过实践体验,缩短了社会现实与学生语言交际的距离,为学生语文学习创设了入耳、入眼、入心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悟性、灵性与创造性,学生会自觉地做一个懂得爱护人、体贴人、关心人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二、珍视独特感受,张扬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是向学生添加某种外在的思想或精神,而是注重在语文教育中发掘诱导学生精神世界中潜藏的自由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充分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开放、平等的教学氛围,这将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不可缺少的阳光、气候、土壤。
例如,《烟台的海》是一篇语言文字十分优美的文章,它介绍了烟台一年四季海的独特景观。导入新课时,我借助多媒体播放了烟台不同季节海的独特景观,学生直观地感知到了它的美,逐渐入境,阅读兴趣被激起了。紧接着我让学生接触文本,从文本入手来体悟它的独特。要求在初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去反复读,读中思,读中悟,读出感情。学生明确要求后,兴致高昂地投入课堂。在稍后的交流中,学生不仅有感情地朗读,还交流自己的感悟。有的学生表达出对烟台冬天的海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的赞美,因为它具有挑战性;有的则表达出对夏天的海的喜爱,因为它像少女,温柔恬静;更有人喜欢春天的海,因为它给
人以希望;而偏爱秋天的学生则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烟台人们为此忙碌而充实……
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把阅读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愿读、乐读,最终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边读边想,读中去体会,读中去感悟,读中去发现。因为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文本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所以,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合理偏见”,尊重学生对文本解读的丰富性、差异性、独特性,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多元解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简而言之,在阅读活动,我们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对作品的各种艺术及其表现方式的批判性评价,注重在讨论中训练学生,尊重学生对作品的个人体验。阅读教学无固定的探究形式,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通过阅读作品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个体精神世界的自由发展。这是我们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所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三、拓展课外知识,召唤人文内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与生活,社会相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人。
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学生在课堂上拓展、延伸,但充实要在课外。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受到的文学作品的熏陶,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布置人文性的作业,引导组织学生去阅读、感受中外优秀作品,从中受到感染与教育。在阅读的同时,指导中、高年级的学生写读后感,组织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搜集有关的作者资料、相关的作品。引导他们进行社会考察,去发现搜集民间的优秀艺术作品,去发现民间艺术的魅力,感受到祖国文化遗产的源远流长。学生的作业体现出无限的情味,无穷的趣味,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去完成作业,感受到完成作业是一件愉快而有意义的事。每学期举行古诗诵读赛,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每天花十分钟阅读一篇文章,并作好摘录。开展故事周活动,让每个学生的头脑中储藏下几个有趣的、有意义的小故事。每周小练笔,让他们走出课堂、走进校园、走向社会,去发现、去挖掘、去描写生活中的人与事,去抒发自己的情与感。同时引导、带动更多的学生走上这条路,为长大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打好基础,作好准备。同时在活动中,学生发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