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高专专业课程体系

开发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

提纲:

一、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主要历程

二、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环节

三、课程体系开发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四、人才培养方案辨析

一、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主要历程

(一)第一次浪潮:基于实践本位课程改革。

大约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教高【2000】2号文明确指出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基础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实用性,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时间和内容,实训课程可以单独设置。

改革特征: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的原则,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尤其是集中实训环节。

(二)第二次浪潮:基于能力本位课程改革。

大约产生于21世纪初,北美的CBE 和DACUB,基于能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课程开发方法,受到在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教高【2006】16号文的发布,改革达到高潮,16号文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改革特征:课程评价标准坚持“能力本位”、“任务训练”、“学生主体”的原则。在人才培养上,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更侧重于职业适应力。

(三)第三次浪潮:基于工作过程本位课程改革。

产生于2004年左右,2004年,教育部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联合颁发了《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重点指出“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的课程设计理念,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

改革特征:课程开发要素为课程内容选择标准与课程内容排序标准,课程内容的序化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物。工作过程本位改革,是一个颠覆性改革模式,是课程结构质变形态。

二、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环节

(一)职业岗位分析

组织校企专家进行社会调研,开展职业分析,确定专业职业岗位(群),分析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

(二)典型工作任务归纳

根据工作任务对人的职业成长是否起到关键作用,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是否经常出现,筛选出典型工作任务,一般有10~20个。

(三)行动领域构建

按照工作性质相同,行动纬度一致性原则,结合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将相互关联的典型工作任务整合为一个行动领域。

(四)学习领域转换

就是由行动领域(在工作时需要做什么)来确定岗位能力并转化成学习领域的能力,即工作中需要的能力,怎样在学校中学习。再按照教学论、方法论要求,依据能力复杂程度,结合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进行排序,一般一个或多个行动领域可转换成一个学习领域(课程),确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

(五)学习情境设计

按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学习情境并进行设计(课程标准)。

三、课程体系开发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一)市场调研

目标:了解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差异点、了解专业市场和人才市场;了解行业需求、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

要求:1.写出调查报告、职业岗位工作人员访谈记录;

2.列出本专业职业岗位(群)分析表(附件1、2)。

(二)第一次本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专题研讨会

参与:行业技术专家、本专业全体教师;

目标:1.对人才需求、专业定位、岗位群再次论证;

2.分析职业工作过程,确定工作岗位、职责、任务、流程、对象、方法、所需知识、能力、职业素养等,能力应包含本专业基本技能、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素质拓展能力等;

要求:列出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表(附件3)。

(三)第二次本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专题研讨会(课体系开发分析)参与:教学研究人员、具有本专业实践经历的教师(或全体教师);

目标:1.疏理、归类、整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

2.选择合适载体,凝炼出典型工作;

3.确定典型工作的任务;

要求:1. 列出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表(附件4)。

2. 列出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附件5)。

3. 列出本专业行动领域构建表(附件6)。

(四)第三次本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专题研讨会,确定本专业学习领域参与:教学研究人员、本专业全体教师;

目标:1.根据职业行动领域,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培养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配置,并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序化学习领域;

要求:1.列出本专业学习领域表(附件7);

2. 列出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描述表(附件8);

3.确定本专业教学标准,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等(附件9)。

(五)专家论证,对课程体系进行研讨、确认

参与:企业技术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兄弟院校专家、本专业部分教师;

目标:1.确认职业行动领域与岗位群的工作实际的符合度;

2.提出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议;

要求:1.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专家评价意见表(附件10);

2.进一步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标准。

(六)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情境,编写新课程标准

参与:教学研究人员、本专业全体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一线技术人员。

目标:1.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情境;

2.编写新课程标准。

要求:1.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以任务、项目、范例案例、产品、实验等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附件11);

2.汇编本专业新课程标准(附件12)。

四、人才培养方案辨析

(一)什么是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