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稽留热
➢持续性高热(39-40℃),持续数日或数周 ➢24h波动<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
驰张热
➢体温在39℃以上 ➢24小时内波动>2℃ ➢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 ➢常见热型:败血症、风湿热、严重化脓性感染等、
间歇热
➢体温骤升至39以上,数小时后 又骤将至正常,经过一天或数 天后体温又升高
• 1.擦干汗液,体温计水银端放腋窝。
• 2.体温计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加紧。不能合作者,应协
助完成
需较长时间,才能使腋下人 工体腔内的温度接近机体内 的温度。
• 3.测量时间:10min
健康教育
• 1.不配合的病人:我不发烧不测了! • 你怎么做?随便编个? • 目的、知晓正常值、以及测试中的注意事项 • 2.测试过程注意安全
皮肤温度:
也称体表温度,可受环境和衣着的影响且低于体 核温度。
体温的的测量方法:
口测法、 腋测法、 肛测法
正常体温:
➢口腔温度:36.3~37.2 ℃ ➢腋窝温度:36-37℃ ➢直肠温度:36.5-37.7℃
正常人一般为 36-37℃ 左右,24小时内体 温波动范围一般〈1℃〉。
•生理差异:
• 1.昼夜差异 上午&下午
关节肿痛:风湿热、结缔组织病
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斑疹 伤寒、结缔组织病、药物热等。
体温的测量
• 一、体温计种类 • 1.水银体温计 华氏与摄氏 • 2.电子体温计 • 3.可弃式体温计
体温计检测方法
• 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度以下,与同一时间放入 以测好的40度以下的水中,3min后取出复检;凡误差在 0.2度以上或玻璃管有裂痕者,不能使用;合格体温计用 纱布擦干,放入容器内备用。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功能性发热)
原发性低热 感染后低热 夏季低热 生理性低热
四、发热的临床表现
发热分度 发热临床过程 热型 伴随症状
★发热的临床分度(以口温为准)
低 热: 中等度热: 高 热: 超 高 热:
37.3~38oC 38.1~39oC 39.1~41oC >41oC
发热的过程及特点
发 热
主要内容
一、定义 二、发热机制 三、 发热常见病因 四、发热的临床表现 五、发热的临床处理 六、发热的护理
发热定义
一、定义
发热(fever):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 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 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正常体温? 体温的测量方法?
体温:
也指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中枢神 经的温度。
注意事项
以下情况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不规则
1、有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 2、因解热药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影响了热型 3、个体反应不同。如:老年人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
伴 随 症 状
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等急性感染性疾
病;药物热、输液或输血反应等。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单、风疹、淋巴结结核、白血病、
➢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回归热
➢体温骤升至39℃或以上 ➢持续数天后骤降至正常 ➢高热与无热各持续数天后规律 交替一次 ➢见于淋巴瘤、回归热等
波状热
➢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发热 数日后逐渐下降,数日后又再发热数日 的热型。
不规则热
➢ 指发热病人体温曲线无一 定规律的热型。

病因
一、感染性:>50%
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所致的急性和慢性、局部和全身的感染。
二、非感染性:
1、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 机械性、理化性损伤致组织坏死:
如:手术、烧伤 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致内脏梗死 或肢体坏死(心肌梗死、肺梗死) 组织坏死与细胞坏死:肿瘤侵润、容血性贫血
2、变态反应:风湿热、结缔组织疾病、药物热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甲亢、重度脱水 4、散热减少:心衰、广泛皮肤病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中暑、脑出血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体温上升期
特点:产热 > 散热 表现:乏力、皮肤苍白、畏寒、寒战、 肌肉酸痛
骤升型:体温在数小时内达39°C以上,常伴 寒战。如:大叶性肺炎,疟疾。
缓升型:体温数日内缓升达高峰。
如:伤寒呈阶梯状上升,结核。
•高热持续期:
特点:产热 = 散热 表现:皮肤潮红、灼热、干燥、呼吸深快等。
测量体温前病人的准备
体位舒适、情绪稳定。 勿运动、进食、进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 活动后应休息30min
腋温测量的禁忌
• 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 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禁忌。
腋温测量操作
腋下有汗液, 有助于散热, 影响所测体温 准确性。
形成人工体腔, 保证测量准确 性。
外源性致热源
通过激活 白细胞
内源性致热源
通过血脑 屏障
体温调节中枢
微生物病原体 炎症渗出物 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干扰素
产热>散热
发热
2、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 炎症
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 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
• 2.年龄差异 新生儿 婴幼儿 成年人 老年人
• 3.性别差异 男&女
• *妇女体温与月经周期 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可稍升高,排卵前日体温最低
• 4.肌肉活动 测体温要求:安静状态下
• 5.药物影响 手术病人术中、术后要保暖
• 其他
情绪、 进食、环境等
发病机制
致热源性发热 (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
淋巴瘤、丝虫病等。 单纯疱疹:大叶性肺炎、流感 结膜充血:流行性出血热、麻疹等
肝脾肿大:常见于传单、病毒性肝炎、疟疾、结缔组织病、
白血病、淋巴瘤、黑热病、布氏杆菌病等。
昏迷: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出血: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
具有不同的热型
• 体温下降期:
特点:产热 < 散热 表现:多汗、皮肤潮湿 方式:骤降型:疟疾
缓降型:伤寒
常见的发热热型及临床意义
• 将病人的体温按一定时间记录,绘制成曲线图即所 谓热型。
• 了解热型,有助于鉴别诊断。 • 影响热型的因素
常见热型
1、 稽 留 热 2、弛 张 热 3、间 歇 热 4、 波 状 热 5、回 归 热 6、不 规 则 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