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病原微生物布鲁菌属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布鲁菌属PPT课件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布鲁菌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介绍了布鲁菌属的定义、分类学地位、 形态特征等基础知识。
布鲁菌属的致病机制
详细阐述了布鲁菌属的致病过程、毒 力因子、宿主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布鲁菌属的检测与诊断方法
介绍了常用的布鲁菌属检测技术和诊 断方法,包括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果,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
实验室检测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操作规范
实验室检测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 程,避免样本污染和交叉感染。同时, 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样本处理、试 剂配制和结果判读。
VS
注意事项
在采集样本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采样部 位和时间,避免影响检测结果。在检测过 程中,应注意控制实验条件,确保结果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对于不同检测方 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需有充分了解,以 便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诊断。
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确保药物剂量、使用时间等准确无误;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副作用处理
对于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 行缓解;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06 实验室检测技术在布鲁菌 属诊断中应用
实验室检测技术种类及原理
01
细菌培养技术
分类
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 原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等
病原微生物特点与传播途径
特点
体积微小,需借助显微镜观察;具有致病性,可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问题;具有传染性,可在人群或动物间 传播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原体传播给周围人群);水传播(如饮用被污染的水或接触疫水);食物 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接触传播(如直接接触感染者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节肢动物传播(如蚊虫、 跳蚤等叮咬)

病原微生物支原体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支原体ppt课件

真菌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具有细 胞壁和细胞核,能够进行有性 和无性繁殖,具有致病性。
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种最小的原核生物 ,没有细胞壁,具有高度变异 性,是人类和动物体内常见的
病原体之一。
病原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
感染过程
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 体,突破人体的防御屏障,并在
体内繁殖和扩散,引起疾病。
支原体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
预防支原体感染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患者 等。此外,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也有助于预防感染。
注意事项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避免饮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若出 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
04
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研究进 展
展望
研究方向
进一步深入研究支原体的致病机制、耐药性和传播途 径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开展新型药物和疫苗的研发 ,为治疗和预防支原体感染提供新的手段。
发展趋势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对支原体的 研究将更加深入。未来,我们期望能够更加清晰地了 解支原体的致病机制、传播途径以及与宿主相互作用 的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支原体感染提供更加有效的方 案。同时,随着新型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成功,我们期 望能够看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的 出现,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断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目前,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主要依赖 于抗生素,但耐药性的问题也日益 突出。
支原体疫苗的研究
针对支原体感染的疫苗研究是未来 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支原体感染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支原体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01
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支原体感染的传播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

高中生物选修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ppt(共54张PPT)

高中生物选修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ppt(共54张PPT)

稀释涂布平板法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结 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 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例如, 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 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微生物的恒温培养
微生物的恒温培养
微生物的恒温培养
3类。
(5)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
分装前,要进行的是
。 调整pH
(6)右表中各成分重量确定的原则
是 依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确定 。 (7)若右表培养基用于菌种鉴定,应该
增加的成分
琼脂(或凝固。剂)
一、课题目标:
了解有关微生物及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 行无菌技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二、课题重点和难点:
如图是酵母菌电子显微 镜下的形态结构
青霉
生殖 孢子生殖
直立菌丝 营养菌丝
腐生生活
(二)培养基
培养基(培养液)是由人工方法配制
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
液。
1.培养基的类型
(1)按物理状态分: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2)按功能分: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3)按成分分: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芽孢又小又轻,可以随风飘散。
平板划线的操作方法
C是正确的,因为与发酵有关的所有设备和物质都要灭菌;
且体内一般不含有叶绿素.
寄生菌 大部分病原菌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2)若不慎将过量NaCl加入培养基中。
有的碳源同时是能源,如葡萄糖;
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气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ppt)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ppt)
杀细菌繁殖体,真菌和大部分病毒
含碘消毒剂: 碘伏、碘酊 氧化作用,但有刺激性
醇类消毒剂 乙醇、异丙醇 脱细胞膜的脂类,并使菌体蛋白变性 70-75%乙醇作用最强
(三)低效消毒剂:
杀多数细菌繁殖体,不能杀芽孢和结核杆菌以及 一些真菌和病毒
新洁尔灭
皮肤、粘膜、地面、物品表面(不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
洗必泰
皮肤、粘膜、地面、物品表面(不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
高锰酸钾
氧化作用 皮肤、粘膜、蔬菜、水果的消毒
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运用
(一)、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1、高危器械物品 用时需进入无菌组织的物品。所有这些物品 都应该灭菌。
2、中危器械物品 用时不进入无菌组织但接触黏膜的器械。采 用消毒即可。
煮沸法
煮沸温度为100℃,一般细菌繁殖体5分钟就 杀死了,芽胞需要1-2小时才可被杀灭。
流动蒸气消毒法
利用一个大气压下100℃的水蒸气进行消毒, 细菌繁殖体15-30分钟杀灭。蒸笼具有类似的原 理。
间歇蒸气灭菌法
利用反复多次的流动蒸气间歇加热以达到灭菌 消毒的目的。
高压蒸气灭菌法
一种最有效的灭菌方法。灭菌的温度取决于 蒸气的压力。在103.4kPa蒸气下,温度达到 121.3℃,维持15-20分钟,可杀灭包括细菌芽 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紫外线灯管
2. 电离辐射 常用γ射线(钴-60)和β射线。
原理:
干扰代谢和DNA合成,破坏细胞膜、酶,产生 H2O2、游离羟基杀菌。
特点: 具有较高的能量与穿透力,可在常温下对
不耐热的物品灭菌,故又称“冷灭菌”。
运用: 可用于消毒不耐热的塑料注射器和导管等,
亦能用于食品、药品、生物制品等的消毒灭 菌。

病原微生物实验规则和基本实验技术ppt

病原微生物实验规则和基本实验技术ppt
2、增菌(营养)培养基enrich medium: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血液、血 清、酵母浸膏或生长因子等物质,专供营养要求高的或特殊要求的细 菌生长。如:血琼脂平板。
3、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利用不同细菌对某些化学物质敏感性 不同的性质,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该化学物质,抑制某些细菌的生 长,利于另一些细菌的生长,从而从混杂众多细菌的样品中特异分离 出目的菌。如:分离肠道杆菌的SS培养基。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 物疾病的微生物,如:小鼠白血病病毒。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类
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aboratory,BSL), 在结构上由一级防护屏障(安全设备)和二级防护屏障 (设施)两部分硬件构成。根据安全设备和设施的不同 组合,构成了四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
(第一类和第二类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验 中使用的微生物主要为第三类和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 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 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 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如:HBV、登革病毒、破伤风梭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显微镜按要求维护好,登记并对号放入柜中。 (七)每次实验课后,按排值日。 (八)洗手后离开实验室。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简介
(一)病原微生物分类: 为确保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2004年国务院发布
并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例》。根据 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 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五、无菌观念和操作
认识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重要意义,学习基本的无菌操作方法。

微生物实验室建设要求ppt精选文档课件

微生物实验室建设要求ppt精选文档课件

3~4

级差
风 机
回风
10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洁净实验室气流流型设计
1、气流流型应满足空气洁净度等级的要求。 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为1~4级时,应采用垂 直单向流。 2、送风、回风和排风系统的启闭应联锁。 正压洁净室联锁程序为先启动送风机,再启 动回风机和排风机;关闭时联程序应相反。 1~4级单向流平均风速0.3~0.5 m/s,向外气流 速度为0.1 m/s。
实验室建筑与装修的指导思想
1、人文环境和实验环境并重:必须满 足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学及美学的需要;安 全;要有现代化实验室人文文化有关健康学、 美学等设计理念。
2、标准与统一规划相结合:达到安静、 整洁、明亮、庄重和迷人效果。
5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现代生物实验室设计理念
1、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尊重和保护环境; 2、实验室的标准和模块化设计; 3、生物技术发展趋势; 4、促进最佳的科学研究能力; 5、合理使用空间(核心区和非核心区); 6、室外内外环境的人性化处理; 7、实验室的安全和保安; 8、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建筑相关规范与标准。4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实验室功能区域模块化设计
非实验室区域
实验室区域
办 公 室
信 息 室
档 案 资 料 室
样 品 室
卫 生 与 清 洁 室

病原5.生物安全PPT课件

病原5.生物安全PPT课件

检测与鉴定过程中的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
样本处理
废物处理
人员培训
在检测与鉴定过程中,应遵循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采取必 要的防护措施,如穿戴个人防 护装备、使用生物安全柜等, 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样本 时,应采取适当的灭活和消毒 措施,以确保实验室内人员的 安全。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
目录
• 病原微生物概述 •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 •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与控制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 • 案例分析
01 病原微生物概述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
病原微生物
指那些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的微 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 动物等。
特点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进行分类处理,严格遵守废 弃物处理规定,防止对环境 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实验室事故的应急 预案,确保在发生意外事故 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危害程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与操作
个人防护装备
工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需穿戴符合要求 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口罩、手
案例二: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严格隔离,扑杀措施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对全球养猪业构成严重威胁。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措施包括严格的隔离措施,及时发现 并扑杀感染猪群,以及对猪肉和猪肉制品实施严格的检验和监管。
案例三: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处理和预防
风险评估,严格操作规程
VS
实验室感染事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 物安全事件,需要采取及时、专业的 处理措施,并加强预防措施。关键在 于对实验室操作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 制定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以及配备 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THANKS FOR WATCHING

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专家共识ppt课件

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临床应用规范化专家共识ppt课件
推动跨学科合作
鼓励微生物学、遗传学、临床医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加强跨学科合作, 共同推动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临床应用和研 究进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样本质量
01
样本采集和处理环节对测序结果至关重要,需要严格
控制样本质量,避免污染和误差。
数据分析
02 高通量测序产生的数据量庞大,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
分析流程和标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技术更新
03
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需要保持对新技术
的关注和应用,不断提高检测水平和效率。
06 总结和展望
02 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在实验室的应用
样本收集和处理
样本选择
选择适当的临床样本,如血液、 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根据患 者的症状和疑似病原体进行针对
性收集。
样本处理
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 ,如离心、过滤等,以去除杂质
和富集病原微生物。
核酸提取
采用合适的核酸提取方法,如磁 珠法、柱层析法等,提取样本中
未来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潜力 和前景
技术迭代升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高通量宏基 因组测序技术的检测精度、效率和成本 等方面将持续优化,为病原微生物检测 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VS
多组学联合分析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与其他组学技术( 如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进行联合分 析,深入挖掘病原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 互作用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 全面的信息。
05 案例分析和经验教训
案例介绍
案例背景
01
介绍某疫情的情况,包括疫情规模、影响范围、病原微生物特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PPT课件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PPT课件
• 批准的部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 或 者兽医主管部门 、 国务院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 、 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11
• 运输要求:不少于2人、不得通过公共电(汽)车 和城市铁路运输 (有批文可以) 、采取防护措施 -12、13
2020年9月28日
8
第十四条 ~ 第十六条 菌(毒)种保藏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 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 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 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 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 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生物分类管理、实验室分级管理和符合标准。 • 第六条:确定实验室日常管理的职责部门 -实验室设立
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
2020年9月28日
5
第二章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
• 第七条:对病原微生物如何分类就行了描 述,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
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 的微生物。
• 第二十一条: 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 高致病性病原 微生物实验活动。
• 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 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的条件。
•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对 符合条件的,发给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 物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
2020年9月28日
13
• 第二十二条: 取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 物实验活动资格证书的实验室,需要从事 某种或者疑似实验活动(科研)的,应当 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 医主管部门批准。
和深远的意义
2020年9月28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运输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批准。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输或者运往国外 先由出发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 门初审后,再报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批准。
经民航运输 还应经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批准。
12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运输过程的要求
■ 新建、改建、扩建三级、四级实验室或者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 四级实验室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并依法履行有关审批手续; (二)经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三)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
评价并经环保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五)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与其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5
病原微生物和实验室管理的分类和分级(第4条)
病原微生物
分类管理
实验室
分级管理
一类 ………………………… 四级 二类 ………………………… 三级 三类 ………………………… 二级 四类 ………………………… 一级
6
实验室要求 符合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
2
第一章 总 则
■ 制订目的(第1条) ◇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
■适用范围(第2条) 中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
《条例》中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简称为实验室
3
《条例》有关术语含义
病原微生物—— 指能够使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实 验 活 动—— 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
(第10条) 陆路 水路(无陆路通道时) 航空(紧急情况或运往国外时)
10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应具备的条件
(第11条)
1、 目 的 用途 接收单位
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
2、容器/包装材料要求
密封 防水、破损、外泄 耐高/低温、耐高压
生物危险 标识 警告用语
提示用语
11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批准单位
具备11条规定的批准文件。 由≥2人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不得使用的交通工具:公共电(汽)车、城市铁路 严防被盗、抢、丢失、泄漏
13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保藏、提供 和使用后的处理(第14、15、16条)
保 藏 机 构 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指定。
保藏机构职责 保藏和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
种和样本。
菌(毒)种保藏中心
或专业实验室
要求
▪ 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应设专库或专柜单独储存。 ▪ 严格管理,专人负责。 ▪ 按批准文件提供;接收开具证明。 ▪ 保藏、提供均不得收费。 ▪ 实验室在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
就地销毁或送交保藏机构保管。
14
■ 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取得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管部门确定的认可机构 颁发的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有效期5年),并向所在 地县级环保主管部门备案,接受其监督检查 。
17
一级、二级实验室
(第25条)
■ 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实验室,应向设区市级卫生主管部 门备案。
■ 设区市卫生主管部门每年将实验室备案情况汇总、上报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主管部门。
第四类 指在通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8
采集病原微生物应具备的条件
(第9条) 具备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 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 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 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9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运输的方式
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4
政府部门职责(第3条)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
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主管与动物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15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或样本意外事故的报告
(第17条续)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 种或样本的容器或包装材料时,应及时向附近的卫 生/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接到报告的卫生/兽医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调查核实 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16
第三章 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
三级、四级实验室 (第19、20、27条)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管理条例
实验室生物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 2005-10-14
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共7章 72条)
第一章 总则(6条) 第二章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11条) 第三章 实验室的设立和管理(24条) 第四章 实验室感染控制(7条) 第五章 监督管理(7条) 第六章 法律责任(14条) 第七章 附则(3条)
(第5条)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 特点 适用于医学实验室和进行生物因子操作的各类实 验室
实验室日常活动管理的单位: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主管部门
(第6条) 内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2.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 3.控制实验室感染
7
第二章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
分类(第7条)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和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 分为四类:
高病 致原 病微 性生

第一类 指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 (包括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 指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 人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 指能够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 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 起严重疾病,并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意外事故的报告(第17条)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
1h内
省级人民政府
2h内
2h内
设区市级人民政府
2h内
本级人民政府 上级卫生主管部门
2h内
2h内
承运单位、护送人、 保藏机构的主管部门
所在地县级卫生主Biblioteka 部门公安机关2h内
2h内
2h内
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 (运输、存储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