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基本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微生物经过染色以后,就已经被杀死。 用涂片染色法制作成的微生物标本片可直接 观察,不用加盖玻片,可根据微生物的大小 分别采用低倍镜、高倍镜及油镜。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二)、微生物活体观察 微生物活体观察法有两种,压滴法和悬滴法,常用 方法为压滴法 *1、压滴法 做法:取一小滴菌液或活性污泥液等,放在洁净的 载玻片中央,用盖玻片覆盖后,即可以进行观察。 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等常用此法。
11-4 液体培养基示意图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固体培养基:可以制成平板和斜面培养基。 平板固体培养:分离菌种、计数等。 斜面固体培养:保藏菌种。 (一)、固体培养基 1、制成形式 制成形式见图11-5和图11-6。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图11-5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⑥、吸干 将载玻片倾斜,用吸水纸吸去涂片边缘 的水珠(注意勿将细菌擦掉)。 ⑦、镜检 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 观察,发现目的物后再用油镜观察。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2)、细菌的复染色法(鉴别染色法) 细菌复染色法用两种染料使细菌着色,有鉴别作 用,所以又称为鉴别染色法。如革兰氏染色法是 常见的细菌复染色法,可以鉴别革兰氏阳性细菌 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革兰氏染色法具体步骤及方法: ①涂片 ②干燥 ③固定(此三步同细菌的单染色)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物体必须在真空和干燥的状 态下进行,因而无法用来进行活体的观察。 因此,微生物的观察最常用的是光学显微镜 (常简称显微镜)。 二、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分为涂片染色观察法、活体观察法 (压滴法)。 (一)、涂片染色观察法(微生物死体的观察)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如果我们得不到合适的样品,可以从一 般土壤里去寻找,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 营,一克土壤中含有几十万到若干亿微 生物,各种微生物应有尽有。许多微生 物的分离筛选工作常从收集土壤样品开 始。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2、直接分离或增值培养 收集的样品有两种情况: 直接分离:样品中含有所需要的微生物较多,可 直接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进行纯种分离; 增值培养:样品中所含需要的微生物较少,在分 离之前需要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处理,使 需要的微生物大量生长起来,而不需要的微生物 不发展或发展很少,以利筛选分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11-10 菌种分离的主要步骤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四)、不同微生物培养条件的选择 1、控制温度 培养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温度不一样。 一般的微生物最适宜的温度在20~40℃之 间选择,耐高温微生物在温度为50~60 ℃。 因此,培养不同微生物时可详细查阅其 培养温度和时间,以便得到最佳培养。 例如: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例如:在分离分解氰化物的微生物时, 如果样品中这类微生物不多,就应把样 品加到含有氰化物的液体培养基中,使 它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再进行分 离。通过这样的培养,也可以使不适于 在有氰化物环境中生长的微生物不发展 或少发展。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3、稀释培养液 将样品或经增殖培养后的样品中的微生物用灭菌 过的水进行稀释。 4、菌种分离 分离用培养皿进行,分离方法分为稀释平板法和平 板划线法两种。 (1)、稀释平板法(如果样品中的微生物不多, 可以不作稀释,视具体情况确定)
图11-1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②、干燥 最好在空气中自然风干,为了加快干燥速度,可 在微小火焰上方烘干。但不宜在高温下长时间烤 干,否则急速失水会使菌体变形。(正面向上) ③、固定 将已干燥的涂片正面向上,玻片于酒精灯的火焰 中通过 3~4 次,以玻片与手接触面感到稍微烫手 为度。 作用:一是使菌体固定于玻片上不易脱落,二是 可使标本容易着色。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1、寻找 在进行纯种分离以前,先要寻找生活着我 们所需要的微生物 (菌种)的样品。 例如:筛选分解氰化物能力强的菌种,可 以从有含氰废水排出的工厂附近的水沟、 土壤中或含氰废水生物处理的污泥杂质里 去寻找,因为在这些东西里能分解氰化物 的微生物比别处多。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染色的方法主要有:单染色法、复染色法两 种。而用于细菌的芽孢、荚膜、鞭毛等的复 杂染色法则不常用。 *(1)、细菌单染色法 单染色法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主要是 帮助观察细菌的形状和大小,鉴别作用不大。 常用染色液为美蓝、石炭酸品红等。 步骤及方法:P341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做法: 将样品或经增殖培养后的样品中的微生物用灭 菌过的水进行稀释后倒入培养皿,然后再倒入 融化的固体培养基溶液,摇动均匀,使菌体分 散在培养基内。培养基冷凝成平板时分散的菌 体就被固定,经一定时间的培养后,这种被固 定的单个菌体便繁殖形成一个个能被肉眼看到 的菌落。这种由单个菌体发展成的菌落就是我 们所需要的纯种。这种分离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稀释平板法。见下图。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基本研究方法
微生物的基本研究主要是在实验室中进行 的,主要有微生物的观察、微生物的培养 和纯种分离、微生物基本研究过程中的灭 菌与无菌操作。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第三节 灭菌与无菌操作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 1、观察微生物所常用的光学显微镜分类、应用。 2、微生物单染色后的观察方法与活体的观察方法。 3、细菌的染色法及其应用,细菌单染色的原理、步 骤。 4、从试管中采取菌体制备染色涂片的无菌操作过程。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二、微生物纯种的分离 (筛选对于某种特定废水或污染物具有强大氧化分 解能力的菌种) 近年来,为了要提高特定废水生物处理的处理效 率,国内外都在进行分离和培养纯菌种处理此特 定废水的试验研究。 近年来,用微生物浸矿也需要分离和培养纯的优 良菌种。微生物浸矿也称为微生物选冶。 *(一)、微生物纯种分离的主要步骤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采用固体培养基时,可把培养基装在培养皿内, 凝成较大的平面,制成平板;或把培养基装在 试管中,凝成斜面。
图11-11
图11-12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①涂片 取干净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在正面的中央滴一 小滴无菌水或生理盐,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红, 待冷却后从斜面挑取少量待染色的菌种与玻片的 水滴混匀,在载玻片上涂布成一均匀的薄层,涂 布面不宜过大。 活性污泥染色可用小液管取一滴活性污泥液于载 玻片上铺成一薄层即可。 *下图为做涂片的无菌操作过程。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图11-3 压滴法 1-载玻片;2-盖玻片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 1、微生物纯种分离的主要步骤。 2、培养不同微生物时培养条件的选择。 3、利用纯菌种处理废水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一、微生物的培养及培养基(复习,见第二章) 环境工程中,根据培养微生物常用培养基的物理状 态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两种。 液体培养基:用于细菌或微生物的增殖培养等。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④初染 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染色约 lmin,水洗。 ⑤、媒染 加碘液覆盖约lmin,水洗。 作用:进入菌体细胞内与结晶紫形成复合物, 帮助染料与菌体蛋白结合。 ⑥、脱色(关键步骤)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斜置载玻片于一烧杯之上,滴加95%乙醇 脱色,至流出的乙醇不现紫色为止,随 即水洗。(注:为了节约乙醇,可将乙 醇滴在涂片上静置0.5~1min,水洗) ⑦、复染 用砂黄染液复染0.5min,水洗。 ⑧、吸干 用吸水纸吸掉水滴。(切勿擦拭)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一、观察微生物的常用设备 显微镜分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等等,观察微生物的常用设备为普通光学 显微镜。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分类、应用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类: 低倍镜(放大倍数100左右) 应用:活性污泥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等。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高倍镜(放大倍数400左右) 应用:霉菌、酵母菌等的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观 察细菌等。 油镜(放大倍数1000左右) 细菌的观察等。 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微生物活体和死体。 (二)、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在微生物的研究中主要用于病毒及细 菌微细结构的观察,如鞭毛等的观察。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图11-7
稀释平板法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2)、平板划线法(微生物不多,可以不作稀 释) 做法:用接种环蘸取样品稀释液,在平板培养 基上轻轻的按顺序划线,见图11-8。这种在平 板上划线的方法称为平板划线法。
图11-8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木棒(或橡皮管)
图11-6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2、作用 (1)、平板培养基适用于分离菌种和菌种计数。 原因是平板表面积大,容易分离得到纯菌种。 (2)、斜面培养基适易于培养和保藏菌种。 原因是斜面底部可保存一些冷凝水,微生物不 容易死亡;斜面做在试管内,表面积较小,不 容易受到污染。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好氧的异养细菌:37℃恒温,24~48h。 厌氧菌的丙酮丁酸梭菌、产气荚膜梭菌: 37℃,7d。 酵母菌:28℃,2~3d。 霉菌、放线菌:28℃,5~7d。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2、控制空气 培养好氧微生物 采用液体培养基时,培养容器内所装液体培养基 的深度应当浅些,可以让空气比较容易透入下部。 如有条件,还可采用一种能够振荡的摇床,把装 有液体培养基和菌种的培养瓶固定在摇床上,利 用电动机的带动,不停地振荡,使瓶内的培养基 和菌种不断搅拌,充分接触空气。
平板划线的几种典型方法:
图11-9
平板划线的典型方法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微生物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分散。一定时间的培 养后在画线的最后部分可形成单个分散的菌落,获 得纯菌种。 5、斜面纯种增殖培养 将分离开的单个菌落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进行增殖 培养。 6、性能测定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种分离 将用平板分离开的所有菌种用斜面固体培 养基增殖培养后进行性能等方面的测定, 以获得目标菌种(纯菌种)。 如氧化分解特定污染物的能力如何等,从 而筛选出目标菌种。 菌种分离的主要步骤见下图,在操作中所 用的器皿,培养基等在使用前均需要灭菌。


细菌等微生物很小,而且都是无色半透明的,用普 通显微镜放大,也只能粗略地看到其大小和形态。 象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更是看不清楚。因此要想 观察清楚,就必须进行染色。 染色常用染料有美蓝、结晶紫、沙黄等碱性染料。 染色原理:细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其等电 点较低,约在pH2~5之间,所以在中性、碱性或弱 酸性溶液中细菌都是带负电的,碱性染料电离时染 料离子带正电,容易与带负电的细菌相结合而使细 菌着色。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④、染色 在载玻片上滴加染色液(石炭酸品红或美蓝等), 使染液铺盖涂有细菌的部位并持续一定的时间 (石炭酸品红约1~2min,美蓝约3~5min,结晶紫 1min )。 ⑤、水洗 染色到达所需时间后,倾去染色液,将玻片稍倾 斜,用细水流将涂片上的剩余染料洗去,直至水 呈无色为止。水流切勿过急过猛,水由玻片上端 流下,避免直接冲在涂片处。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⑨、镜检 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发 现目的物后再用油镜观察,注意细菌细胞的颜色。 革兰氏染色法的染色反应特征:
阳性菌 图11-2
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法的染色反应特征
第一节 微生物的观察 (3)、复杂染色法 用于细菌的芽孢、荚膜、鞭毛等的观察。这 部分在此不做介绍,详细可参阅微生物专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