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绝不良行为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方式、原则及重大意义;

(2)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重大意义;

(3)了解常见的严重不良行为的种类及其危害;

(4)在实际生活中,要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2.情感态度观念

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

3.运用

学会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自己和他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能自觉抵制吸毒、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严重不良行为危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从理论上看,该内容在教学大纲中处于重要地位,在本课教材第二课时占用了很大篇幅,占据很重的分量;从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来说,严重不良行为会诱发犯罪,危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三大严重不良行为,是对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诱因的科学总结。它的提出是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上的一种警示,从某种角度说也是对青少年的保护。在实践中,把严重不良行为上升到法律层面,是从国家层面来加强未成年人对犯罪的预防;在实际生活中,对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诱因和不良侵害的自我防范,是从未成年人个体角度来预防犯罪,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所以该内容是教学重点。

把握这一重点问题,要明确以下几点内容:

(1)由学生阅读教材中该部分的相关链接内容,明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关于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学会判断实际生活中,什么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2)充分认识三大严重不良行为的特点和危害性。吸毒不仅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传播疾病,而且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提供了市场,诱发暴力、凶杀、黑社会以及其他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历来为国家法律严厉禁止。毒品是全人类的公害,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涉及,而当前青少年已经成为毒品的最大受害群体,有的未成年人开始涉足毒品,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危害。所以要坚决杜绝吸毒。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淫秽性,格调低下。它会导致青少年意志消沉,无法安心学习,诱发多种不良

行为甚至犯罪。赌博和变相赌博都是社会不安定因素,不仅会助长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投机思想,造成因嗜赌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而且会诱发盗窃、抢劫、诈骗、甚至图财害命等犯罪,所以为国家法律所禁止。

(3)杜绝严重不良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而且更有赖于青少年个人的努力。

2.教学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从理论上讲,我们理解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的难度不大,但是从实际生活来看,部分中职生在面对不良诱惑和不法侵害时,由于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相对较弱,在行为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感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因此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就成为教学难点。

要把握这一难点,必须明确以下几点内容:

(1)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增强法制观念,明确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坚决不做,做到学法知法。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同时,明辨是非,学会区分合法与违法行为,明确合法与违法的界限。

(2)未成年人对友情看得很重,朋友的言行对自己的影响远远超过父母、老师等教诲。所以要在教学中,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要结交良友,反对哥们义气,防止感情用事,冲动之下引发违法犯罪行为。

(3)对未成年人而言,要提高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学会冷静思考,正确看待和处理问题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杜绝不良行为。教材先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入手,通过对吸毒、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参与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危害的分析,帮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引导学生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心智还不成熟,加上生活经验的欠缺,看问题偏激,爱钻牛角尖,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和意外灾害的侵害,所以需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中职学生思想活跃,个性活泼,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开始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独立性,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有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能够增强法律意识,认同法律,自觉守法,学会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协作活动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情境创设]

17岁的黄某与两名来访同学,同游河源市文化广场,因口渴没有钱买矿泉水喝,便提议向学生“借”点钱用。这时,他们看到附近有一名小学生手里拿着一个钱包,黄某便走上前挥舞拳头,对着这名小学生的脑袋说:“有没有钱有钱就快点拿出来。”那名小学生害怕,将手中的钱包交出。黄某拿过钱包后,取走里面仅装的元,之后又把钱包扔回。黄某后被公安人员带走,接受审查讯问。

[问题思考]

●请结合上述案例内容,判断强行索要他人财物是否属于严重不良行为若是的话,应该对小黄采取什么处罚措施

●谈谈当我们遇到上述事例中的情况时,会采取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难题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的第二部分“杜绝不良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板书)

1、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板书)

阅P108三幅图片。学生观察体会、思考:说说国家和社会是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

教师点拨:第一幅图片,是从国家角度讲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它体现在国家通过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各国家机关依照各自职责来共同实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第二幅、第三幅,是从社会角度讲,来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主要是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引思明理】

<设置问题>

保护未成年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保护未成年人的方式和原则是什么

(1)保护未成年人的重大意义(板书)

教师讲解: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保护未成年人的方式和原则(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P109,回答保护“四方式”(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 、“四原则”(保障合法权益、尊重人格尊严、适应身心发展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阅P109“相关链接”。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