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香港大众文学
新文学回顾
香港乡土文学【太阳下山了】
香港言情小说亦舒【喜宝】
李碧华【胭脂扣】【青蛇】
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笑傲江湖】【鹿鼎记】
西西【我城】【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二、影像香港
岁月神偷罗启锐
麦兜当当伴我心
天水围的日与夜许鞍华
香港乡土文学-------------------------------
特点:1.故乡这个词用在香港人身上有点奇怪,我们基本在一个城市成长。

香港的很多作家都会很刻意地去写香港这个地方,因为大家都觉得香港是故乡。

所以这里很有趣,那就是香港有乡土文学的元素,但是这种乡土的元素不是在农村,而是在城市里。

这种城市乡土与一般的乡土不一样,城市是人为的世界,我们跟周围人为的东西产生的亲密感构建了我们的“世界”,所以我们会费尽心思地去讲述其中的关系。

1.《虾球传》黄谷柳
香港乡土文学
《虾球传》是一部富有浓厚地方色彩和强烈生活气息的作品,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从流浪少年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虾球的形象。

在国民党反动统治崩溃前的最黑暗的日子里,《虾球传》的出现给窒息的文坛送来了春风。

书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作者对粤港乡风市井的深刻洞察,活灵活现的展现了当时粤港市民的生活风貌
2. 《我城》西西
《我城》,西西传诵三十余年的出名巨著,风格独特,被认为是开创了香港本土城市文本的先河。

《我城》发表三十周年时,香港报纸曾专门设版纪念。

中学毕业生阿果眼中的70年代香港,阿髪、悠悠、阿傻、麦快乐等草根百姓逛街、郊游、搬家、求职、讨生活的香港,西西以其“顽童体”的观察带人游走各地,刻画一代香港人的真实状态,记录当时诸多重要的历史瞬间,其中寄托着青年的开放、进取和各种成长之潜力充满可能性。

是创造美丽新世界吧。

西西在《我城》里借阿发老师之口说,“目前的世界不好,我们让你们到世界上来,没有为你们好好建造起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实在很惭愧,但我们没有办法,因为我们的能力有限,又或者我们懒惰,除了抱歉,没有办法。

我们很惭愧,但你们不必灰心难过;你们既然来了,看见了,知道了,而且你们年轻,你们可以依你们的理想来创造美丽的新世界……”西西的美丽世界,记载一(两)代人的辛勤坎坷,社会变化的
累累片段,从现实观照未来,开启的是一段历史与记忆,也是将要在我们手中出现的美丽世界:浮城是我城,亦是美丽城。

都市散文的文体探索---------------------
3.香港言情小说亦舒【喜宝】
《喜宝》故事:
留学英国的女大学生喜宝,因被男友抛弃,失去半工读的机会,被迫回港。

途中认识了富家女勖聪慧和她父亲勖存姿,喜宝的出现令勖存姿神往。

为了完成大学课程,喜宝甘愿成为勖存姿的情妇。

但回到英国,她却与充满活力的大学助教Dennis阮堕入爱河,但这事却被勖存姿暗中察觉,终于阮死于他的枪下。

后来喜宝顿然明白真诚及自由的可贵,最终也走回自己将来要走的路。

亦舒的言情小说属于通俗文学,基本上是以香港繁华都市为一个舞台,以香港社会中产阶级的知识女性和职业妇女为主角,以她们的爱情与婚姻为主线,演出一曲又一曲的人间悲歌,一幕又一幕的男女情爱悲剧。

一方面,她以轻快简洁、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又机智地跳出言情的局限,用冷静理智的态度来思考爱情婚姻、关注女性命运、剖析社会现实,勾画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风情画,从而生发出超越一般言情小说的普遍性意义。

亦舒的小说负载了香港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家庭和爱情观念的变化、女性观念的转变等意义。

阅读亦舒小说,可以了解香港通俗文学生产的方法、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进而了解香港社会文化发展的特征。

综观亦舒的小说,在内容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爱情婚姻的思考
爱情是她观察社会、剖析社会的一个切入点,但她并没有被表面的所谓纯真浪漫的爱情所迷惑,也没有过多沉迷于表现现代人寻求纯真爱情的理想色彩,而是努力揭示隐藏其背后的深层内涵。

清醒的亦舒始终怀疑世界上是否有真正的爱情,亦舒不再粉饰生活和美化现实,而是冷静地反思现实,客观地描写商业浪潮冲击下的都市爱情。

事实上,在香港,劳燕分飞已是家常便饭。

她小说中的爱情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香港社会的知识女性普遍存在的寂寞、孤独的心境,她们想寻找真爱,结果反而陷入更深的孤独与失落中。

(二)关注女性的命运
亦舒试图通过描绘都市女性在商业浪潮冲击下的情感变动和生活遭际,来展示香港社会多姿多彩的女性世界,进而表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在香港这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下,女性受到中国传统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束缚要比大陆女性小得多,她们有更多的权利接受教育和进入社会,她们的视野不断拓宽、思想不断创新、自信心和能力也不断增强。

但是,她们也不得不面对城市生活的多重身份和压迫感,需要同时扮演好女强人、好妻子、好母亲的角色,需要能够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亦舒这种借都市背景下的婚姻爱情来展示女性寂寞无助的情感焦虑、曲折坎坷的婚恋变故、渴望异性的内心理想,并提出如何把握自身命运、实现自我价值的问题,是亦舒小说高于一般言情小说的最大特征。

(三)剖析香港社会现实
20世纪60年代至今,香港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香港市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他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也随之发生变化。

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剧的生存竞争,华人为了在英国人的挤压下赢得一方生存的空间,发愤图强、艰苦创业,积极参与竞争,在各国资本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传统道德被丢弃,而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已经成了人们普遍认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港越来越成为一个欲望化的城市,一切物欲、肉欲都在商业之风的煽动下膨胀起来,在这中间,权衡利弊、考虑得失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并构成了一种极普遍的心态。

3.舒巷城的《太阳下山了》
《太陽下山了》是舒巷城1962年創作的長篇小說,作者以簡煉、抒情的筆觸,概括、深刻地描繪了香港某一角的生活面貌。

這裡面有鮮明的地方色彩,濃厚的生活氣息,深摯溫暖的人情;形形色色的眾生相,通過作者藝術的刻劃,細緻入微地展露在人們面前,令人感到親切和生動。

故事以戰後初期,一九四七年的西灣河為主要場景,講述家境複雜的少年人林江如何在賣藝人的情義、生活的暗礁、自身的孤零和文化的啟迪中成長。

當中也穿插各種地方人物故事,包括專賣絹面唐鞋的店鋪因不敵西式鞋店的競爭,以水上人為主要客戶的「本土經濟」終於結業。

另有從灣仔遷到西灣河,與林江成為鄰居的作家張凡的故事。

《太陽下山了》實為一幅四十年代末香港下層社會的浮世繪,小說沒有描寫尖銳的矛盾和階級的對壘,而以從容的筆墨抒寫香港草根大眾溫馨的人情,從而使作品洋溢著濃烈的人情味。

小說通過在苦難生活中充滿憧憬的棄兒林江這一少年的視角,精心勾勒出一個個美麗意象,一種世事滄桑、浮塵變遷的淡淡傷感構成了小說的基調。

4.李碧华的诡异言情小说
李碧华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作家,很难用既定的文学框架加以界定。

李碧华一般被视为一位通俗的言情小说作家,但刘登翰却认为: “严格地说,李碧华的小说并不是一般的纯言情小说,她有比爱情更丰富的内涵,在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哲学的层面上所给人的思考,是一般言情小说所不能比拟的”,他在《香港文学史》把李碧华列为诡异言情小说家,认为她的写作有着“引人深思的‘边缘’性,既不在纯文学的中心思考,又不在消费文化阵营盘桓过久,尝试走一条‘中庸之道’
一、边缘叙事、“古”事新编的叙事模式
二、女性视角的叙事模式
她笔下的女性占据了话语的强势地位,显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张扬。

女性视角放大是与男性需求无关的,又是被男权传统遮蔽、压抑了的女性生命中的某些特质。

李碧华的女性视角使她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形象饱满的女性,其中以刻画风尘女子为最。

三、电影风格的叙事模式
拥有多年编剧经验背景的李碧华有着极强的“为银幕写作”的银屏意识,其小说因之而具有浓厚的电影剧作之特色:一、声画蒙太奇环境描写;二、情节结构镜头化;三、叙述语言的可视可感和言简意赅。

李碧华的语言功力
铸就了这种画面感的生成,其小说文字包含的有文字本身的所指意义和能指意义(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构设起这样一幅幅生动、清晰的画面,即小说中借文字产生的话语意义和形象不仅是可看、可读的,更是可视、可感的。

香港现代主义-------------------------------
刘以鬯《酒徒》
第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着重描述心理活动。

)使华文小说与世界新锐的现代主义文学接轨。

酒徒中的意识流表现在:1,人物的内心独白,如小说中大段大段的括号中的文字。

2,人物的自由联想,这种联想打破时空顺序,逻辑联系。

3,人物的醉境与梦幻,逼真地再现人物的潜意识。

影像香港------------------------------
1.麦兜的故事
麦兜的故事引导香港人从与香港休戚相关的命运发展中寄托同感,追寻香港人本土精神价值的一个影片。

它真实地反映了一代人眼中的香港。

打着“香港制造”牌子的麦兜以无与伦比的亲和力赢得香港市民的喜爱。

原因:
麦兜系列作品代表着港人的“草根童话”。

麦兜形象定位为香港20年代中下阶级家庭的普通小孩,他愚钝,资质平平,生活中遭遇各种挫折,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却也单纯乐观,在艰苦的生活中寻找乐趣。

电影将麦兜放置于香港的真实地名,街景之中从他出生,上幼稚园,中学一直讲到他成为上班族。

于是一个小时候曾有过豪气梦想,长大后在酸楚现实面前挣扎的普通小猪形象,顿时激发了整个香港的共鸣。

香港的历史文化:从影片中所展示的街景,和其他景象中,港人能够从中体会的浓浓的香港文化特有的气息。

片中出现的面档和茶餐厅,都是香港人的日常去处,也是地道的香港文化,具有典型的香港特色。

香港的街景:以前的港片中,最常见的都是香港的高楼大厦和灯红酒绿,但在《麦兜故事》里却出现了很多难得一见的香港特有的景致。

影片在开头便捕捉了一大段的旺角、大旺咀的空中街景,这里的景色并不漂亮,而是很破烂的景象,当然也是很真实的景象。

2.岁月神偷
《岁月神偷》是一部以导演罗启锐自身经历为蓝本、围绕香港六十年代拼搏精神为主轴的电影,它将街坊人情的家庭伦理故事带到柏林影展,并获得“新世代”最佳影片水晶熊奖,为香港寻回被遗忘的价值,展现社会及政治史切片,审视殖民社会特色及阶级之别,并为香港电影创出新路。

其实,也是一部庶民角度的香港社会史、政治史。

虽然经济文化交流曾经阻隔了几十年,但六十年代的香港人心中多有一种移民心态。

他们视香港为一块短暂停留的土地,对于大陆则都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归属感。

就好像电影中罗进一患了血癌,万般无奈之下罗先生带着儿子去北京就诊,其实当时大陆的医疗水平并不比香港好,但在找不到的希望的时候罗先生的这一举动最能反映出香港人的这种内地情怀——无论是落叶归根的归属感,还是最后的希望之地,大陆对那一代南来的港人来讲都是心灵最后的寄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