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生物教学方法思考与实践[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生物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推广阶段,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的改革。本文通过研究新课程标准,结合课堂实例,提出新课改下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更新与转变方式。

[关键词] 生物教学教学实践新课程标准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培养、引导学生具备科学的思维品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因此,这就要求教学必须在传统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作根本性的调整与改革。其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至关重要。因为,任何教学成果的取得,都是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完成的。

一、探究式教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探究式学习的模式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

得出结论四个基本过程,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问题的发现者、探索者,必须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际上中学教学的探究式学习中,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几乎都是前人早已提出、探究并已解决得出过结论的问题,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自主获取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为学生创设探究、认识的环境,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实施和解决问题。随着高中生物教材的改革,可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内容越来越多,。有些内容可采用探究与讲授或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学习。

二、自学讨论式教学法

自学讨论式学习方式的基本模式是: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合作学习、讨论、教师启发、精讲、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带着问题自学、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起主导作用。提出问题,也可用多媒体提供背景资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分析资料,组织学生有序讨论、交流。对关键的知识进行精讲、总结。自学讨论式学习方式也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逐个问题的解决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这种学习方式更适合高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益,有助于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内容,更切合高中的教学实际,教材中的很多知识,例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遗传和变异的大部分内容都可采用自学讨论式的学习方式。

三、导学式教学法

导学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

指导和启发,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或求知的途径,并结合教学的内容,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地发挥的一种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法又包含背景呈现法和要点提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背景呈现法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理论的分析和概念的理解常常只需向学生介绍其背景知识而不必详细讲解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称为背景呈现法。如必修模块1《光与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老师只须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生物的物质来源、能量来源和氧气来源,至于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应用等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行去学习和探究。

2.要点提示法

要点提示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点拨一个或几个要点来引出新课以及复习和回顾某些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如学习基因的结构时,可以提问细胞里除了细胞核外还有哪些结构里有dna,它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如何?学生就会联想到叶绿体、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等。四、情境式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设计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探索问题。教学时,教师及时捕捉一些典型的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极大地调动、挖掘、激发学生个性的需求和参与的乐趣,使学生能够在喜闻乐见中自觉实现知识结构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并进行知识价值取向的选择。这一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是应把握好情境的设计、布白、反思这三个环节。

五、案例式教学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领导者和参与者。教师按照案例教学所提供的步骤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变向“平等中的首席”。而学生则由听者转变为手、眼、口、脑并用者;由接受理论知识者转变为实践者,由被支配者转变为地位平等者。这些转变,实际是在告诉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模型构建方式教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领悟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模型建构教学,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有效掌握知识,而且模型方法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方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模型建构,不断探究,主动构建生物知识,领悟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比如: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人教版)“有丝分裂”的教学。先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构建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模型,让学生明确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概念关系,再让学生小组成员合作,用橡皮泥构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变化模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了不同的模型,然后各小组在全班展示模型,师生共同展开交流和讨论,对各组构建的模型进行分析,再让学生对自

己的模型进行修改。最后用计算机宏观地展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并配以文字描述,进一步建立起思维模型。在这个模型的建构过程中,学生把有丝分裂过程中复杂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加以概括,主动构建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积极性、创造性,整个课堂变成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素质的过程,使课堂充满活力。

七、实验体验探究式教学法

实验体验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去体验、探究实验手段和实验过程的教学方法。高中生物教师应尽量多做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唤起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热情及对生物问题的深入思考。如选修模块1中当学生品尝了自己亲手酿制的葡萄酒和制作的腐乳之后,虽然觉得口感和味道不太正宗,但基本上不再需要老师去讲解发酵、灭菌以及微生物培养等知识了,课后还会有不少学生去探究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风味和质量的影响。除了课本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还可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增加一些有趣味性的实验,可利用生活中可找到的各种材料作为实验材料。

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