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悸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指由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瘀阻滞心脉,邪扰心神所致,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病证。常伴有气短,胸闷,甚则眩晕,喘促,脉象或迟或数,或节律不齐。其中因惊恐、劳累而发,时发时止,不发时如常人,其证较轻者,为惊悸;并无外惊,每由内因引起,自觉终日心中惕惕,稍劳即发,病来虽渐,但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为深重者,为怔忡。惊悸日久不愈,可发展为怔忡。
【范围】
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以及心功能不全、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凡具有心悸表现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感受外邪风寒湿邪,侵袭体表,痹阻经脉,内舍于心,发为心悸。
2.情志所伤恼怒伤肝,肝气郁滞,日久化火,气火扰心则心悸;若气滞不解,久则血瘀,心脉瘀阻,亦可心悸;忧思伤脾,阴血亏耗,心失所养则心悸;脾胃受损,运化失司,酿生痰湿,痰浊阻络亦可致心悸;突受惊恐,心神慌乱,不能自主亦可发为心悸。
3.饮食失调过食肥甘醇酒,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湿聚成痰,日久痰浊阻滞心脉,或气血生化乏源,心失所养,均可心悸。
4.劳欲过度房劳过度,损耗肾精,精血亏虚,心失所养;或烦劳不止,劳伤心
脾,心气受损,均可发生心悸。
5.它病失养咳喘日久,心肺气虚,或肺虚及肾,心肾虚衰可引发心悸;水肿日久,或中阳不运,水饮内停,继而水饮凌心而心悸;温热病邪,稽留不除,扰乱心神,可致心悸;急性大出血或长期慢性失血均可致心血亏虚,心失所养而引起心悸。
二、病机
1.发病因外感、惊恐、失血等引发者,一般发病较急,其它则发病较缓,遇诱因常反复发作。
2.病位主要病位在心,但涉及肝、脾、肺、肾诸脏。
3.病性以虚为主,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气、血、阴、阳不足,心失所养;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水饮、火热毒邪等扰乱心神。
4.病势早期主要是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气滞、血瘀、痰浊、热毒等实邪阻滞心络,扰乱心神;日久心病可及脾、肺、肾等其它脏腑,病机复杂,病情加重。5.病机转化心悸以虚为主,其病机转化主要与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的程度有关。如心气虚可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心血虚可进一步发展为心阴虚,心阴虚El久致心肾阴虚,心阳虚日久可致肾阳虚等等;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又可致气血不足,气阴两虚,阴阳俱损等。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水饮、痰浊、瘀血内生,阻滞脉络,或郁而化热,扰乱心神等,都可因虚致实,形成虚实夹杂之证。至晚期五脏俱损,心阳暴脱,可出现厥脱、抽搐等危候,甚至死亡。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
张,心慌不安。
2.伴有胸闷不适、心烦寐差、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脉象可见数、促、结、代、缓、迟等,或参伍不齐,或乍疏乍数,或忽强忽弱。
4.常有情志刺激及劳倦、饮酒等诱发因素。
5.心电图可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
二、鉴别诊断
1.胸痹胸痹虽有胸中窒闷不舒、短气,但以心痛为主要症状,心电图上多有ST 段改变。而心悸仅以自觉心跳剧烈,胸中不适,惊惕不安,不能自主为特征,心电图上多有心律异常。
2.奔豚奔豚发作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但发自少腹,上下冲逆;而心悸系心跳异常,发自于心。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惊悸与怔忡惊悸与怔忡同属于心悸,但二者有区别。惊悸常由外因而成,偶受外来刺激,或因惊恐,或因恼怒,均可发病,发则心悸,时作时止,病来虽速,但全身情况较好,病势浅而发作持续短暂,以实证居多,但也有内虚的因素存在;怔忡每由内因引起,并无外惊,自觉心中惕惕,稍劳即发,病来虽渐,但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为深重,以虚证居多。但两者又有密切关系。惊悸日久可发展为怔忡,怔忡患者,又容易受外惊所扰,而使病情加重。
2.辨标本虚实心悸属本虚标实之病,而以本虚为主。凡心悸气短,神疲乏力,
自汗出,易感冒者属气虚;心悸头晕而面色不华者,属血虚;心悸盗汗,口干潮热者属阴虚;心悸肢冷,畏寒气喘者属阳虚;心悸胸闷,胁腹胀气,遇情志波动,症状加重者属气滞;心悸唇暗,舌有瘀斑,脉结代者为血瘀;心悸体丰,恶心纳呆,舌苔腻者属痰湿;心悸舌苔水滑,或肢肿而浮,尿少者属水饮。
二、治疗原则
由于心悸的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足、阴阳失调、气滞血瘀、痰浊水饮等,故益气养血、滋阴温阳、行气化瘀、化痰涤饮以及养心安神、重镇安神等均为心悸的治疗大法。虚当补之,实当泻之。若久病,虚实夹杂,病机复杂者则宜标本兼顾,攻补兼施。若出现心阳暴脱的厥脱、抽搐等危候应积极采取中西医结合抢救措施。
三、应急措施
1.脉率快速型心悸(心率≥120次/分)
(1)生脉注射液20~3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一40ml中静脉注射,连用3~5次多能控制病情,继以每日2次,巩固疗效。
(2)强心灵0.125~0.25mg,或福寿草总甙0.6"-0.8mg,或铃兰毒甙0.1mg,或万年青甙2~4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中缓慢静脉注射,1日2"-'4次。
(3)苦参注射液2ml肌注,每日2~3次;苦参浸膏片3~5片,1日2~3次口服。
2.脉率过缓型心悸
(1)参附注射液10~2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一40ml中缓慢静脉注射,1日2~3次,或以大剂量静点。
(2)人参注射液10~2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中静脉注射,1
日2~3次。
(3)附子I号注射液2.5一-5m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100~150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10~25ug,1日1次。
3.脉率不整型心悸
(1)常咯林0.2g,每日3~4次,病情控制后,改为每日1~2次。
(2)福寿草片,每次1片,病情顽固者每次2片,每日2~3次。病情控制后每次1/3~1/2片。.
四、分证论治
1.心虚胆怯
证候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易醒,恶闻声响,舌苔薄白或如常,脉数或虚弦。
证候分析惊则气乱,心神不能自主,故发为心悸;心不藏神,则心中惕惕,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易醒,恶闻声响;脉数或虚弦为心神不安,气血逆乱之象。本型病情较轻者,时发时止;重者怔忡不宁,心慌神乱,不能自主。治法益气养心,镇惊安神。
方药运用
(1)常用方平补镇心丹加减。药用人参、麦冬、五味子、怀山药、生地黄、熟地黄、肉桂、炙远志、磁石、生龙骨、生牡蛎、酸枣仁、茯神、炙甘草。
病由心胆气虚而心悸易惊,故当益气养心壮胆治其本。方中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心壮胆,是为君药;山药、生熟地、肉桂调补阴阳,辅君药益心壮胆扶正为臣药;生龙骨、生牡蛎、磁石重镇安神定惊,酸枣仁、远志、茯苓养心壮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