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过程中的“噪音”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译过程“噪音”分析

摘要:任何阻塞有用信息传递的障碍和不属于信息来源的附加物,都是信息传播中的干扰因素,传播学将其定义为“噪音”。在口译实践中,原语听辨、理解和译语输出等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噪音,这些干扰因素来自诸多方面,影响着口译的进行。我想借用传播学的噪音概念,通过对口译实践的观察和总结,将口译过程中的噪音分为“生理学噪音”、“心理学噪音”、“语言学噪音”“社会学噪音”和“物理学噪音”五大类。本文以传播学的视角探讨口译过程,在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下,结合传播过程模式及噪音理论,辅以信息论,对噪音类型及其对口译质量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解析口译过程中的传播障碍及可能出现的困难,探寻过滤噪音、提高口译质量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口译;噪音;传播学

1.引言:

在口译过程中,诸多因素对其产生影响,本文借用传播学(Communication Science)的概念将“所有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因素”称为“噪音”。换言之,任何阻塞有用信息通过的障碍和不属于信息来源的附加物,都是信息传播中的干扰因素,都属于噪音的范畴。比如传播者的口误,传播媒介的故障,印刷媒体的错别字等。各种噪音的出现,会对口译过程乃至口译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噪音类型及影响

基于口译过程的分析,下面对口译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出现的干扰因素即噪音进行分析。在传播学框架下,噪音的研究可以作为翻译的研究内容,从而也适用于口译研究。口译活动中原语信息即信源在译员接收、解码、记录、编码和表达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噪音的干扰。在口译领域,噪音可以分为生理学噪音,心理学噪音、语言学噪音、社会学噪音和物理学噪音等。

2.1 生理学噪音

此类噪音指译员口译时,自身生理不利因素影响了其口译质量。比如译员工作当天生病,疲倦困乏或其他身体不适等原因,造成反应速度减慢,译语表述不清等。

由于译员需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无论听众是通过扩音器还是用耳机收听,译员的声音质量都对最后的传译效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译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音量大小适中且谈吐清晰,说话的声音悦耳动听而不是尖利刺耳或沙哑难听,听起来具有底气又不咄咄逼人。让人听着“难受”的声音是影响口译质量的第一大噪音,特别是在“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的会议同传中,这样的声音是对挺重的一种折磨。然而,对嗓音条件的一些先天不利因素,比如声音过虚、过尖、过于低沉等,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后天训练,掌握正确的发声用气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改善。此外,译员也应努力做到形象稳重,衣着端庄、表情自然。声音、形象方面的生理表象也是译员素质的表现,如不加以重视,其造成的噪音对口译活动的影响非常大。

2.2 心理学噪音

这是指译员由于心理、情绪等原因而影响口译质量。比如初次承担口译工作的译员,因为心理紧张出现怯场,思想不能集中,甚至开不了口;或者是在较为正式的口译现场工作,面对领导、媒体记者和听众,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医院的水平发挥。另外,国际会议口译协会(AIIC)进行的译员“工作负荷研究”表明,导致译员产生心理压力的因素还有:环境因素(气温过高、场所噪音等),有94%的受调查译员认为工作间是否专业和舒适直接影响他们工作当天的感觉,包括工作台的面积,空气流通程度,光线明暗等。而与同事的人际关系,每工作轮次的时间长度都会或多或少影响译员的情绪。

心理学噪音对译员的表现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焦虑感的影响尤为突出。当医院的“面子”受到威胁时,焦虑感便会产生。焦虑感过小译员会过于松懈,口译课堂上某些学生就会因为焦虑感过小而无法集中注意力;焦虑感过大又会让人产生害怕的心理,有人会因此声音颤抖,

译语无法成句。因此过大或过小的焦虑感均有害,是负面焦虑(debilitating anxiety);如果威胁居中,译员则会反应灵敏而稳定,如此产生的焦虑就是正面焦虑(facilitating anxiety)焦虑与环境、口译类型、译员基本功、译前准备和工作经验等因素密不可分。

另外,在增加心理压力方面,有一类信息构成相当大的影响记录和转换的噪音,即数字的听辨。口译为瞬间语言转换活动,译员遇到大量数字,必将造成极大的信息处理负担。与语义信息相比,数字信息“即使在具体的、带有鲜明语境的原语话语中,也难有完整的、提示性较强的语境意义参照场。也就是说,数字在语境中无法通过上下文加以预测,加之不同语言系统中数字的表达规律不同,更加大了数字口译的难度。特别是数字的“高信息量、低相关性、低冗余度通常造成译员心理过载(psychological overloading),因此如何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正确地听辨、记录、传译数字成为口译中尤为重要的问题。要解决数字口译的问题,目前最有效的办法仍是尽量使用逼急。与此同时,通过大量的数字互译练习提高对数字的感知和敏感度,尽量消除数字带来的心理噪音。

2.3 语言学噪音

这类噪音指译员在语言听辨、理解和表达方面手段的干扰因素,涵盖的范围较广。在原语的听辨过程中,译员听到的不一定都是如同播音员一样清晰的语音,在实际工作情况下,很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噪音干扰。不同人的语音和语调因地域、教育背景和用语习惯而具差异性。因此,可能出现因发言人口音太重、语速过快、逻辑不严谨等原因而造成译员难以理解和把握发言中心意思的现象。而带有口音的英语并不少见,英、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人士所讲的英语都具有各自的“语音特色”。比如,澳大利亚英语中,I'm going today的发音听起来和I'm going to die十分相似,如不了解澳大利亚英语的发音特点,译者往往会一头雾水。再比如快速念稿发言时,发言人往往不自觉地加快语速,或者发言时间过长等,这都给口译带来一定的影响。要消除这类噪音,译员在听辨时要善于抓住上下文和语篇逻辑,力求抓住“意”。正如法国巴黎释意理论所阐述的一样:“任何被记住的感觉刺激是经释意补充的筛选结果。而借助讲话当时的语境,推测书发言人话语的意义也并非不可能之事。还应注意的是,在译语的表达阶段,译员自身不标准的语音语调也可能成为影响听众理解的噪音,因此,努力提高母语和译语的语音语调,力求使用“标准”,不会引起歧义的语言,正是译员应该注重训练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成为一名合格译员的基本素质。

影响原语听辨方面,话题的难度大,涉及的领域专业性强,专业名词和术语多,缩略语的广泛使用,译员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不足,专业知识匮乏,冗长复合句的出现等都会增加医院的信息负担,造成译员精力的损耗,形成一定的噪音。要消除这类噪音,译员要认真做好译前准备,平时大量积累百科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双语水平等。

此外,在原语听辨和理解的过程中,信息的暂存过程也会出现噪音。比如记忆力的有限和口译笔记的干扰。口译笔记是译员在口译现场通过一定的职业化手段即席、迅速地通过整理原语思维线路来标定原语内容、关键词语和译语搜览与组织工作的“提示性”笔记。口译笔记本来是口译记忆的继续,但如果没掌握好技巧,却会成为口译记录国产的噪音。特别是对初学者而言,常会出现记忆力分配的问题。比如口译笔记记得过多,往往听和记不能兼顾,无法做到手、耳的配合;而笔记的字体掌握不当也会成为噪音,比如字体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书写的速度从而造成原语信息的大量遗漏;笔记书写过于潦草也不利于口译时辨认自己的笔记。在口译课堂中往往有学生表示无法看清自己的笔记导致译语输出时语塞、停顿的现象,甚至造成口译不能顺利进行。要消除这类噪音,初学者应该训练自己以记忆带动笔记的能力,主动而非被动地记笔记,通过反复练习合理分配注意力。

2.4社会学噪音

社会学噪音指的是文化、社会等差异引起的译员对异语文化不理解,不知所措,难以应对的现象。习俗文化贯穿于日常生活和交际活动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民族特色。在这样的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