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科技文化
①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 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科技: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③文学:汉赋集中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书法艺术。
09:23.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
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
看待这一现象?
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
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
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
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奴隶主城堡
私田
②私田的大量出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 许多井田制公田以外的私田,生产工具的进步导 致私田的增加)。
②手工业:甲骨文中出现了关于祭蚕神的内容;专职 官员;玉蚕;妇功。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水平高超; 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③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 西周交易频繁,货币需求增加。
(3)文化发展
性质 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 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
瓦解 春秋开始,战国末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作用 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保证了贵族特权
(2)经济发展
①农业: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土地制度:井田制。
①根源是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表 现为铁器的使用 和牛耕的推广;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2.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1)政治巩固
①中央集权的巩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 王国问题,并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②君主专制的强化: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专 制得以强化。刺史制度。 ③选官制度:察举制、举孝廉。
C
②手工业: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 丝织业:汉代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丝绸远销欧洲并获得
“丝国”称号。 冶铁业: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开始用煤炭做燃料冶铁;供风
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水排。 陶瓷业: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③商业:汉代商运活跃。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但时 间和地点都受到政府严格限制;汉代都市因商业的集中,形成了“车 如流水,马如游龙”的景象。王莽时期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海陆丝绸之路。
诸子思想: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道家
老子 庄子 孔子
“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朴素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世界万物是相对的,自然无为, “逍遥”的人生态度
“仁”为核心,强调以德治民, “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儒家
孟子 荀子
法家 韩非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君舟民水,人之性恶
(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交流。 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3)文化: 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隶书;李斯
09:12.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D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2.(2015年江苏省四市联考)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
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
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A.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B.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 C.用仁政回复人的善性 D.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D
09:1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
繁。下列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
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C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以法治国,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法”“术”“势”三合一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②科技: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人们具有了有关制作火
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③文学艺术:
出现了《诗经》《离骚》等文学杰作; 先秦盛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
【高考模拟】
1.(2015年江西上饶模拟)关于中国封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 重农政策开始出现。
②手工业:冶铁:人工冶炼铁器;大量出土铁器,炼钢 与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③商业:商业得到良好的发展条件,出现了富足的巨商 和繁荣的商业中心;有城市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出现。
(3)文化繁荣
①思想:百家争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思想文化发展 的基础。
(2)社会经济
①农业:牛耕普及,铁制农具数量超过前代;出现了中柄锄、 大镰、耧车、代田法(西汉的赵过)和二牛一人犁耕法,某些 地方出现了一牛挽犁。
汉代水利也有较好的发展,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 成效显著;关中的“井渠”;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10:14.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比较下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1)政治上,夏朝建立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西周形成了较为 完善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势力 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2)经济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 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 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在先秦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上,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奠 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在文学上,《诗经》和楚辞成为我国古 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在文字上,商朝出现了比较成 熟的文字——甲骨文。
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政治变革: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走向 崩溃;秦灭六国。
(2)经济发展
①农业: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 生产工具:铁农具、牛耕使用 水利设施:都江堰和郑国渠 耕作方法:铁犁牛耕
【核心知识】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
1.远古时代
(1)政治制度: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制。
(2)社会经济: ①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大禹治水 ②手工业: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员萌芽;出现人工育
蚕和丝织技术。小件铜器。彩陶。 ③商业: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3)文化成就:刻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中国文字 的起源。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并 不断发展。 (2)经济上,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确立,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 路)。 (3)文化上,治国思想出现了法家—道家—儒家的转变,西汉时儒 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D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
语》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 初步发展
——先秦时期、秦汉
【考点导图】
【通史坐标】
【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夏、 商、西周和东西(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发展与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 发展(商)、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 的形成(战国)等时期。
【核心知识】
1.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4.历史老师讲解下幅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正确认识
是
(B )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局面 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
(1)政治:秦始皇统一全国;确立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 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D
12: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
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
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石器时代,开始在陶器上绘制绚丽的图形
2.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1)政治制度
①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 色彩的王朝。
②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项目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确保贵族特权利益
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
内容 诸侯拱卫王室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①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 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科技: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③文学:汉赋集中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书法艺术。
09:23.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
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
看待这一现象?
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
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
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
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奴隶主城堡
私田
②私田的大量出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 许多井田制公田以外的私田,生产工具的进步导 致私田的增加)。
②手工业:甲骨文中出现了关于祭蚕神的内容;专职 官员;玉蚕;妇功。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水平高超; 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③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 西周交易频繁,货币需求增加。
(3)文化发展
性质 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 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
瓦解 春秋开始,战国末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作用 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保证了贵族特权
(2)经济发展
①农业: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土地制度:井田制。
①根源是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表 现为铁器的使用 和牛耕的推广;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2.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1)政治巩固
①中央集权的巩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 王国问题,并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②君主专制的强化: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专 制得以强化。刺史制度。 ③选官制度:察举制、举孝廉。
C
②手工业: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 丝织业:汉代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丝绸远销欧洲并获得
“丝国”称号。 冶铁业: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开始用煤炭做燃料冶铁;供风
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水排。 陶瓷业: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③商业:汉代商运活跃。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但时 间和地点都受到政府严格限制;汉代都市因商业的集中,形成了“车 如流水,马如游龙”的景象。王莽时期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海陆丝绸之路。
诸子思想: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道家
老子 庄子 孔子
“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朴素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世界万物是相对的,自然无为, “逍遥”的人生态度
“仁”为核心,强调以德治民, “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儒家
孟子 荀子
法家 韩非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君舟民水,人之性恶
(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交流。 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3)文化: 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隶书;李斯
09:12.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D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2.(2015年江苏省四市联考)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
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
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A.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B.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 C.用仁政回复人的善性 D.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D
09:1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
繁。下列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
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C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以法治国,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法”“术”“势”三合一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②科技: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人们具有了有关制作火
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③文学艺术:
出现了《诗经》《离骚》等文学杰作; 先秦盛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
【高考模拟】
1.(2015年江西上饶模拟)关于中国封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 重农政策开始出现。
②手工业:冶铁:人工冶炼铁器;大量出土铁器,炼钢 与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③商业:商业得到良好的发展条件,出现了富足的巨商 和繁荣的商业中心;有城市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出现。
(3)文化繁荣
①思想:百家争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思想文化发展 的基础。
(2)社会经济
①农业:牛耕普及,铁制农具数量超过前代;出现了中柄锄、 大镰、耧车、代田法(西汉的赵过)和二牛一人犁耕法,某些 地方出现了一牛挽犁。
汉代水利也有较好的发展,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 成效显著;关中的“井渠”;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10:14.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比较下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1)政治上,夏朝建立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西周形成了较为 完善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势力 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2)经济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 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 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在先秦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上,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奠 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在文学上,《诗经》和楚辞成为我国古 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在文字上,商朝出现了比较成 熟的文字——甲骨文。
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政治变革: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走向 崩溃;秦灭六国。
(2)经济发展
①农业: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 生产工具:铁农具、牛耕使用 水利设施:都江堰和郑国渠 耕作方法:铁犁牛耕
【核心知识】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
1.远古时代
(1)政治制度: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制。
(2)社会经济: ①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大禹治水 ②手工业: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员萌芽;出现人工育
蚕和丝织技术。小件铜器。彩陶。 ③商业: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3)文化成就:刻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中国文字 的起源。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并 不断发展。 (2)经济上,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确立,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 路)。 (3)文化上,治国思想出现了法家—道家—儒家的转变,西汉时儒 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D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
语》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 初步发展
——先秦时期、秦汉
【考点导图】
【通史坐标】
【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夏、 商、西周和东西(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发展与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 发展(商)、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 的形成(战国)等时期。
【核心知识】
1.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4.历史老师讲解下幅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正确认识
是
(B )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局面 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
(1)政治:秦始皇统一全国;确立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 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D
12: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
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
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石器时代,开始在陶器上绘制绚丽的图形
2.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1)政治制度
①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 色彩的王朝。
②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项目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确保贵族特权利益
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
内容 诸侯拱卫王室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