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投射看“大团圆结局”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审美投射看“大团圆结局”之美摘要:才子佳人小说文章虽长,结尾却短。这短短的结尾中如何展现经历了诸多磨难和考验的才子与佳人的幸福美满呢?团

圆之美究竟作者如何传达?读者如何体会呢?这里就有一个审美

投射的心理机制在发挥作用。如果说才子佳人小说的伏笔是“心理定向”引导的话,那么结局的扑朔迷离就是那可以投射完美世界的“空白屏幕”。

关键词:审美投射;大团圆结局;审美心理;留白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013-01

才子佳人小说的大团圆结局描写,大多寥寥几笔,甚是简约。才子佳人历经种种曲折和考验才得来的团圆和幸福,本需要挥毫泼墨、万语千言地叙述讲个仔细,给读者一个完完整整的交代。而事实上,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尾大多是用简单的几段文字来概述才子与佳人的甜蜜和幸福。

如安阳酒民的《情梦柝》结尾:“以后,夫唱妇随,花钱联句,月下拈题,诗难尽述。竟不去做官,爱享安闲富贵。后若素生一子一女,蕙娘生二子。楚卿将蕙娘次子绍秦氏血脉。衾儿生三子一女,两下结为婚姻。今两家子孙,俱已出仕。予过其居,蕙娘曾一见之,年虽望六,风韵宛然……”再如荻岸山人的《平山冷燕》结尾:“自此之后,燕白晗与山黛,平如衡与冷绛雪,两对夫妻,真是才美相

宜,彼此相敬,在闺中百种风流,千般恩爱。张寅与宋信初时犹欲与二人作对,到此时,见他一时荣贵,只得撺转面皮来趋承庆贺。燕白晗、平如衡度量宽大,不念旧恶,仍认作相知,礼优相待。山显仁得此二婿,十分快活,竟不出来做官,只优游林下快活……”

如此简单的结尾会不会不能使读者充分体会团圆的美满呢?这正是其“简单”的妙处所在。也就是“留白”的审美投射效果:虽然结尾简单,但这“少”却使得团圆的幸福来得倍加香甜和美满。正如诗画中的“留白”——以少胜多。这样的结局安排反而给了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去“体会”团圆的美好。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的话,这里幸福的渴盼和结尾的“留白”属于审美心理中的审美投射的发生范畴。什么是审美投射呢?它是人们审美时的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是主体将自己的记忆、知识、期待所形成的心理定向化为一种主观图式,投射到特定的客体上,使客体符合主观图式,促成幻觉的产生的心理过程。比如我们看到“石老人”、“姐妹峰”时,就会伴随着好像真的看到了“老人”和“姐妹”一样的审美体验,因而感觉那块石头就是一位老人,那两座山峰就是两姐妹。

审美投射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心理定向;二是空白屏幕。理论层面来讲,“心理定向”是指开始投射并向美的幻觉伸出触角的准备和待发状态。这种准备和待发状态一般是由过去的记忆、知识和眼前产生的期待结合而成,过去的记忆、知识作为事物的形象

在头脑中储存,是产生投射能力的基础。我们总是倾向于看见我们过去看到过的形象,倾向于听见我们过去听到过的声音。“空白屏幕”即客体作为投射对象具有某种不确定性、模糊性、多义性,以使主体能在上面投射他所执着期待的形象。一旦心理定向形成,主体就可以往上面投射图式,从而产生幻觉。

“石老人”“姐妹峰”的审美体验说明:信息量太满并不总是好的,相反,消减了其中的信息量,倒能留下更大的空间,刺激欣赏者的审美投射机制,从而获得更大的信息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审美投射或许正是“留白”之美的心理学依据。

那么大团圆结局审美中的审美投射是怎样的情况呢?

首先,在心理定向方面,大团圆结局的作者和读者都是具备的。作者希望书中的男女主角能够如愿以偿,反映了他自己内心深处想要功成名就的渴望,这也正是作者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书中主角的大团圆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作者以安慰和补偿;读者也希望能在作品里看到美好的结局,给自己以希望和动力,去实现自己也一直在追寻的美好愿景,书中团圆的结局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份心灵的慰藉。所以,从审美主体方面来看,心理定向是充分存在的。

其次,在空白屏幕方面,才子佳人能否最终团圆是存在着一定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小说情节中的迂回曲折,使得结局扑朔迷离,男女主角究竟能否团聚?这在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的同时,也给了读者相当大的投射空间去猜想最后的结局。小说开头部分为才子和佳

人埋下的伏笔,使得结局团圆成为一种趋势必然。我们的行文模式里有首尾照应的特点,我们的审美观念里有对美满、团聚的祈盼,这美好的结局范式总能带给我们开心愉悦的情感,而悲惨的、分离的结局包含了太多的缺憾和痛感,是不易为我们所接受的。

审美投射的心理机制或许并不会在我们审美时被确切感知,但这种投射机制却在无形之中悄悄地发挥作用,并引导着我们走进那完美的艺术世界,带给我们绝妙的审美体验。

领会大团圆结局的美,就如同我们欣赏一方美景,之前对风景的相关了解就是大团圆小说埋下的伏笔,而大团圆的结局,正是我们带着这“伏笔”领略风景时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童庆炳.童庆炳谈审美心理[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

社,2008:21.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