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士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的第一篇。作者描述了我国古代极其珍贵的敦煌文物被掠夺的经过,用自己深切的思考将我们带进了中国文化的深处,去反省酿成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文章突破一般史实平板式叙事的方式,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对王道士肆意破坏敦煌文物,出卖敦煌文物的经过进行了生动而具体的描述。敦煌文物的损坏流失,点点滴滴都是那样的撼动人心。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震撼了读者的心灵。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基本观点能力目标:联系实际,分析相关文化现象情感目标: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体会作者痛苦愤怒而又无奈的感情三、教学重点把握课文所述的基本事实,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情。四、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词语所蕴涵的强烈的感情色彩。五、教学设想结合课文内容,举一反三,开展一堂文本与现实相结合的研讨课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课时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25公里处,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佛教石窟------莫高窟。这莫高窟有着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公元336年,一个名叫乐樽的和尚来到了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当时已是傍晚,忽然他看到眼前的鸣沙山金光闪烁,象有无数的佛像在山间跃动。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乐樽和尚被眼前这庄严肃穆的景象惊呆了,既而有所顿悟,他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

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敦煌莫高窟。这敦煌莫高窟,从公元336年到20世纪初年,历经一千多年,世世代代的佛教徒在此开窟造佛像,一千多年历史的沉淀,无数人的心血,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莫高窟.那里5万件以上的经卷和文书,有从十六国到元代一千年间的彩塑和壁画。但在20世纪初,这座宏伟瑰丽、举世无双的艺术博物馆,却被一个卑微、愚昧的道士把持着,一个巨大的民族文化悲剧,就由此开始。余秋雨先生的这篇《道士塔》,让我们读出这段历史的沧桑、困惑、愤怒,还有那,深深的思索…… (二)作者介绍:余秋雨:1946年出生,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入载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国际著名学者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余秋雨的散文,有一种浸润着历史沧桑的困惑,以及走出这种困惑的使命,即他自己所谓的“文化苦旅”。这种使命意识让他把自己鲜活的文化生命融入了笔端,将一座“精神道场”弥漫于天地之间,既有着对历史的洞察,又有对现实的忧患,对未来的执着,对人生以及对整个人类文化的感悟,被誉为“学者散文”。

2019-05-

一、教材分析《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的第一

篇。作者描述了我国古代极其珍贵的敦煌文物被掠夺的经过,用自己深切的思考将我们带进了中国文化的深处,去反省酿成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文章突破一般史实平板式叙事的方式,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对王道士肆意破坏敦煌文物,出卖敦煌文物的经过进行了生动而具体的描述。敦煌文物的损坏流失,点点滴滴都是那样的撼动人心。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震撼了读者的心灵。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基本观点能力目标:联系实际,分析相关文化现象情感目标: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体会作者痛苦愤怒而又无奈的感情三、教学重点把握课文所述的基本事实,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情。四、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词语所蕴涵的强烈的感情色彩。五、教学设想结合课文内容,举一反三,开展一堂文本与现实相结合的研讨课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课时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25公里处,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佛教石窟------莫高窟。这莫高窟有着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公元336年,一个名叫乐樽的和尚来到了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当时已是傍晚,忽然他看到眼前的鸣沙山金光闪烁,象有无数的佛像在山间跃动。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乐樽和尚被眼前这庄严肃穆的景象惊呆了,既而有所顿悟,他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我们今

天看到的敦煌莫高窟。这敦煌莫高窟,从公元336年到20世纪初年,历经一千多年,世世代代的佛教徒在此开窟造佛像,一千多年历史的沉淀,无数人的心血,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莫高窟.那里5万件以上的经卷和文书,有从十六国到元代一千年间的彩塑和壁画。但在20世纪初,这座宏伟瑰丽、举世无双的艺术博物馆,却被一个卑微、愚昧的道士把持着,一个巨大的民族文化悲剧,就由此开始。余秋雨先生的这篇《道士塔》,让我们读出这段历史的沧桑、困惑、愤怒,还有那,深深的思索…… (二)作者介绍:余秋雨:1946年出生,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入载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国际著名学者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余秋雨的散文,有一种浸润着历史沧桑的困惑,以及走出这种困惑的使命,即他自己所谓的“文化苦旅”。这种使命意识让他把自己鲜活的文化生命融入了笔端,将一座“精神道场”弥漫于天地之间,既有着对历史的洞察,又有对现实的忧患,对未来的执着,对人生以及对整个人类文化的感悟,被誉为“学者散文”。

2019-05-

一、教材分析《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的第一篇。作者描述了我国古代极其珍贵的敦煌文物被掠夺的经过,用自己深切的思考将我们带进了中国文化的深处,去反省酿成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文章突破一般史实平板式叙事的方式,在尊重史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