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人类学的关系PPT精选文档
文学与人生.最全优质PPT
![文学与人生.最全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9ab2e11ffab069dc512201c4.png)
内容提示
• 它触及了当前社会的一个非常尖锐 1990年,巴尔加斯·略萨参与秘鲁总统竞选,在遭受了三年不断的死亡威胁后,最终输给了秘鲁前总统阿尔韦托·藤森。 的问题: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商品 小说喜欢繁衍,故事情节喜欢像癌细胞那样扩散。
当我们脚下的大地崩裂、我们无所依傍又试图抓住些什么的时候,我们找到了小说。
作者生平
获奖经历: • 1、1959年,《首领们》获西班牙莱奥波尔
多·阿拉斯文学奖,这是他首次获文学奖。 • 2、1962年,《骗子们》获西班牙布雷维图
书馆奖。 • 3、1963年,《城市与狗》在西班牙获批评
奖。 • 4、1967年是巴尔加斯•略萨文学创作大丰
收的一年,他共获三项大奖:西班牙评论 奖、秘鲁国家小说奖和委内瑞拉罗慕 洛·加列戈斯小说奖。 • 5、1980年,意大利拉美研究院授给《胡莉 娅姨妈与作家》文学奖。
作者生平
• 1936年生于秘鲁,成长于玻利维亚, 1946年随家人搬回秘鲁。1959年,巴尔 加斯·略萨移居巴黎,任职于法新社及 法国国家电视台。其后,曾在 、南美 与欧洲多所大学讲学,目前任教于普林 斯顿大学。1990年,巴尔加斯·略萨参 与秘鲁总统竞选,在遭受了三年不断的 死亡威胁后,最终输给了秘鲁前总统阿 尔韦托·藤森。1993年,巴尔加斯·略 萨转入西班牙籍。
• 作者在敏德劳上校身上塑造了一个腐化堕 落而又狡猾奸诈的形象。
作者作品
(4)《天堂的另外那个街角》(2003年) • 全书共22章,单数各章讲述高更外祖母弗
洛拉·特里斯坦的故事;双数各章讲述保 罗·高更的故事。外祖母的事情发生在十 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外孙的经历发生在十 九世纪八十年代至1903年。 • 高更出生时(1848年),特里斯坦已经去 世4年。外祖母是个社会活动家、工人运动 的组织人和女权主义的推动者;外孙是个 艺术家,不过问政治,追求异国情调和世 外桃源的生活,向往原始人的风俗习惯、 神话与传说。 • 从表面上看,祖孙二人生活的时代和活动 的范围是不同的,但是综观全书,读者可 以发现这二人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 是建造年,《世界末日之战》获海明威文 学奖,第二年又获西班牙阿里图里亚斯王 子文学奖。
《文化人类学》课件
![《文化人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955f4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e.png)
跨文化沟通技巧
培养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 果与效率。
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树立尊重多元文化的教育观念,培养 具有全球视野和包容心态的人才。
教育内容与方法
将多元文化教育融入课程设置、教材 编写和教育方法中,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谢谢聆听
和作用。
03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田野调查
总结词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通过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直接观 察和体验当地文化。
详细描述
田野调查要求研究者长期居住在研究地区, 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 方式、价值观、信仰、习俗等,以及这些文 化元素如何影响当地人的行为和思想。通过 田野调查,研究者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总结词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的信 仰、习俗、社会组织、艺术、科技等 方面,涵盖了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
详细描述
文化人类学不仅研究不同文化的特点 和差异,还关注文化与环境、社会结 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以及文 化如何传承和发展。
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总结词
文化人类学具有综合性、比较性、跨学科性和实地调查等特点。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文化进化论、功能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现代的文化研究,文化人类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环境问题、技术发展等新议题的涌现,文化人类学将更加关注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化变迁与适应 、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等领域。
文化人类学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面对全球化、文化冲突和融合的复杂局面,文化人类学需要应对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如何理解不 同文化之间的互动等挑战。
《文化人类学》课件
![《文化人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41775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d.png)
2023
PART 05
文化人类学在当代的应用
REPORTING
跨文化交流与沟通
跨文化交流
01
文化人类学研究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理解和
交流,减少文化误解和冲突。
语言与非语言沟通
02
文化人类学关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
和运用不同文化中的沟通方式。
文化敏感性
03
培养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尊重,有助于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
文明的发展
总结词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表现为城 市、文字、法律、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详细描述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标志着人 类社会的进步和成熟。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城市、 文字、法律、宗教等各个方面的进步都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城市是文明的基础,它提供了人类社会聚集和 交流的平台;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能够记录和传承知 识,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法律和宗教的兴起则进一步 规范和引导了人类社会的行为和价值观。
地适应和融入。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保护
文化认同与全球化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多样性显得尤为 重要,文化人类学研究有助于保护和 传承不同文化的特色和价值。
通过研究和实践,保护和传承传统文 化的精髓,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 的活力。
文化同质化与异质化
关注全球化对文化同质化的影响,以 及如何保持和促进文化的异质化发展 。
历史比较法
总结词
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点
VS
详细描述
历史比较法是文化人类学中重要的研究方 法之一,它通过对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 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更好地理解 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这种方法能够帮 助学者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和特性, 进一步揭示文化的本质和演变规律。
文化人类学 全套优质课件(可编辑)
![文化人类学 全套优质课件(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e68f7c126f1aff00bfd51e63.png)
文化人类学全套优质课件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导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导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 [ 教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 教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 教学难点] 人类学者的特点 [ 教学难点] 人类学者的特点[ 关键词]生物进化濡化生活方式[ 关键词]生物进化濡化生活方式文化差异种族偏见文化差异种族偏见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 (一)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一)文化人类学的目的区分不同民族和社群的生活方式、意识和风俗,区分不同民族和社群的生活方式、意识和风俗,就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人类学者借着比较就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人类学者借着比较的眼光来看生活方式,企图跨越时空的最大极限,的眼光来看生活方式,企图跨越时空的最大极限,区分哪些特征基于人性,哪些特征缘于特定时地区分哪些特征基于人性,哪些特征缘于特定时地和人群。
人类学是研究普同性和独特性的科学,和人群。
人类学是研究普同性和独特性的科学,它既研究类似与差异的现象,也研究乍看起来不它既研究类似与差异的现象,也研究乍看起来不可理解的意义和逻辑。
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不同的可理解的意义和逻辑。
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不同的生活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来研究我们自己本身的科生活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来研究我们自己本身的科学。
学。
?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正是通过研究人类境况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正是通过研究人类境况的各种表现及其变化来理解这类境况。
理的各种表现及其变化来理解这类境况。
理想地说 , 人类学教给我们如何理解异族文想地说 , 人类学教给我们如何理解异族文化和不同社会的内在逻辑。
如果真能将此化和不同社会的内在逻辑。
如果真能将此学会 , 那么 , 其他群体中看上去不合理的、学会 , 那么 , 其他群体中看上去不合理的、狂热幻想的、不道德的或恰是愚蠢透顶的狂热幻想的、不道德的或恰是愚蠢透顶的行为 , 都可看作是合逻辑的甚至是有用的。
行为 , 都可看作是合逻辑的甚至是有用的。
文学人类学会议.ppt
![文学人类学会议.ppt](https://img.taocdn.com/s3/m/930f0d240b4e767f5acfce71.png)
——《春秋》“宗庙”记载意义新 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谭佳
“传统”的脉络
• (远古社会)——先秦
•
↓
• 武帝建元5年(前132年)春,始置五经博士。经学意识形态牢固建立
•
↓
• 1905年,废除科举制。1912年,蔡元培主持教育法令的讨论,提出在 法令中“去尊孔”,在学校中“废祀孔”,在课程中“删经学”,儒
文本建构的本质问题。
关于《春秋》 (一)
• .《春秋》是“五经”中字数最少、却被阐释最 多的经典。《春秋》用16000余字编年记载了共 242年,以鲁国为主的东周诸侯国之间重大的历 史事件。每年记事总字数不足70字,对242年间 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内容 都有记载。因其文字过于简质,后人很难全面了 解这些历史事件的梗概,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 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 《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春秋左氏 传》由此产生 。
•
↓
• 1990年代以后,反思现代性
关于“经典”
• 认定“经典”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认定一种稳定的秩序,即 认同一套复杂的社会控制体系和文化权力关系。大凡在社 会思潮和文化秩序发生变动的时期,“经典”背后的“秩 序”也常在被改写之中。如何看待和阐释“经典”,在不 同社会时期与不同的知识资源面前会呈现出不同范式与意 义。
• 从文化史的源头看,“经典”的本义与先验性的神圣信仰 相关。古今中外最早的经典无不都是具有宗教神圣性的文 本。如何利用、改造、诠释这些最初的“神权因素”,是 每个时代都在做的文化工作。比如阿姆斯特朗《神话简史》 等后现代神话主义者,将神话的经典和神圣作为纠偏现代 性的有效诉求和途径。
关于“历史”
文化人类学 全套优质课件(可编辑)
![文化人类学 全套优质课件(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e68f7c126f1aff00bfd51e63.png)
文化人类学全套优质课件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导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导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 [ 教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 教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 教学难点] 人类学者的特点 [ 教学难点] 人类学者的特点[ 关键词]生物进化濡化生活方式[ 关键词]生物进化濡化生活方式文化差异种族偏见文化差异种族偏见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 (一)文化人类学的目的 (一)文化人类学的目的区分不同民族和社群的生活方式、意识和风俗,区分不同民族和社群的生活方式、意识和风俗,就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人类学者借着比较就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焦点。
人类学者借着比较的眼光来看生活方式,企图跨越时空的最大极限,的眼光来看生活方式,企图跨越时空的最大极限,区分哪些特征基于人性,哪些特征缘于特定时地区分哪些特征基于人性,哪些特征缘于特定时地和人群。
人类学是研究普同性和独特性的科学,和人群。
人类学是研究普同性和独特性的科学,它既研究类似与差异的现象,也研究乍看起来不它既研究类似与差异的现象,也研究乍看起来不可理解的意义和逻辑。
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不同的可理解的意义和逻辑。
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不同的生活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来研究我们自己本身的科生活方式当作一面镜子来研究我们自己本身的科学。
学。
? 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正是通过研究人类境况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正是通过研究人类境况的各种表现及其变化来理解这类境况。
理的各种表现及其变化来理解这类境况。
理想地说 , 人类学教给我们如何理解异族文想地说 , 人类学教给我们如何理解异族文化和不同社会的内在逻辑。
如果真能将此化和不同社会的内在逻辑。
如果真能将此学会 , 那么 , 其他群体中看上去不合理的、学会 , 那么 , 其他群体中看上去不合理的、狂热幻想的、不道德的或恰是愚蠢透顶的狂热幻想的、不道德的或恰是愚蠢透顶的行为 , 都可看作是合逻辑的甚至是有用的。
行为 , 都可看作是合逻辑的甚至是有用的。
1501《文化人类学》ppt_什么是人类学 0507介绍
![1501《文化人类学》ppt_什么是人类学 0507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faab1cb998fcc22bcd10dac.png)
• Adaptation, Variation, and Change
– Rate of change accelerated during the past 10,000 years 过去10,000年来变迁加速
• Foraging was the sole basis of human subsistence for millions of years 采集曾是人类数百万年中的唯一生计 • Only took few thousand years for food production— cultivation of plants and domestication (stockbreeding) of animals 仅用了几千年的时间普及食物生产——种植 作物、饲养动物
•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s the diversity that comes through human adaptability. • 特别关注通过人类学适应 性表现出来的多样性。
Human Adaptability 人的适应性
Humans among the world’s most adaptable animals 人是世界上最具适应性的动物之一 • Anthropology—study of human species and its immediate ancestors 人类学——对人种及其近祖的研究 – Constantly compares customs of one society with others 通常将一个社会的风俗与其它社会 相比
• 仅仅从单一的生物、社会、 文化或语言角度来考虑问题 也往往难以获得可靠的结论。
• Cultural Forces Shape Human Biology
文化人类学PPT课件
![文化人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644986f7ec4afe05a1df6e.png)
a
10
「古典」民族誌的寫作風格強調『民族誌的真實』: 由擁有第一手知識的人提出一個精確、客觀、科學 的論述,如對於一種異文化的深入了解。強調個人 的研究經驗。
比較: ‧馬凌諾斯基的民族誌認為文化的各個層面是相互連結
且互相交織。
‧現在的民族誌通常不會是無所不包或注重全貌的,而 是專注在特定的主題。
a
a
4
觀察及參與觀察
對於日常生活的直接、第一手的觀察
• 日記(diary):最初印象是相當有價值的, 且應被記錄下來,免得因現象熟悉後而消失在 意識邊緣。
馬凌諾斯基:「在土著生活及典型行為之中, 無法估量的層面。 」
• 互信關係(rapport)
• 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藉 由參與,可了解當地人如何與為何發現這些事 件是具有意義的,及是如何組織與執行的。
a
7
主要文化報導人(key cultural consultants)
社會中一些人,因個人機運、經驗、天份或訓 練,而能提供關於某些特定生活面向的全部或 有用訊息
生命史
對感興趣者所作,收集其生命史,做日後回 溯分析之用,也提供一個更加個人性質且平 易近人的文化圖像
比較不同主間對相同問題所做的詮釋與處理, 可呈現一社會中的多樣性。
文化人類學
倫理
பைடு நூலகம்
a
1
美國人類學會
無法進行資格認證 只能進行道德上的聲譴
a
2
民族誌研究者 地主國家 事先知會同意 事當的方式回饋 涂爾幹: 1.人類學 2.社會學
a
3
三、民族誌(ethnography)研究技術
田野研究技術(field techniques)
第一讲-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PPT课件
![第一讲-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6cfe1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d.png)
2024/10/16
第一讲 行政管理学 导论 高淑贤
19
一、田野调查法
马林诺夫斯基---现代田野工作奠基人 一战期间,他到美拉尼西亚的特罗布里恩德 岛等地进行调查,长达4年之久。他首倡参与观 察法,即主张一个文化人类学家应该在所调查地 区长期居留,学习当地语言,完全投入当地人社 会生活中,才能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这种田野 调查方法的创新,被誉为“马凌诺夫斯基革命”。 20世纪20年代,田野调查已成为人类学家的 常规研究方法,“摇椅上的人类学家”成为一个 贬义词。
2024/10/16
第一讲 行政管理学 导论 高淑贤
14
四、文化适应观
每一种文化都是对特定的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的适应结果。当人类学家面 对一个社会的某种特殊习俗时,只能从 适应该社会的特定环境的角度来加以判 断。不过这种适应不是一次性的,也不 是僵化不变的,而是呈现出连续性的整 合和变迁的过程。
2024/10/16
第一讲 行政管理学 导论 高淑贤
29
一、田野调查法
4、调查的开始
(3)熟悉环境 最好通过勘察,画一张草图,标明街道 、行政机关所在 地、民宅、商店、学校、宗教场所、耕地、森林、河流等。 (4)查阅地方文献 地方政府档案、家谱、当地人的民间故事、歌谣等,如 获许可,应择重要者复印。
文化内外环境相似的民族会产生或崇尚相似的文化反应,
而不同的环境尽管产生的文化面貌会有差异,但由于人
类心理基本状况大体相同,因此在文化的不同部分也同
样具有所有文化的共同特色。同时,也正因为人类的心
智和心理的相同或相通,各个不同的文化之间才可以互
相交流、互相传播、互相学习,各个文化之间的要素才
可以互相借用、互相吸纳甚至相互融合。
文学与人类关系
![文学与人类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2390dc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8.png)
文学与人类关系作为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艺术形式,文学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传媒方式,更是一种表达和传承人类情感、思想和文化的途径。
文学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复杂,它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方式、观念、价值观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文学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文学的本质及功能文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表达,传达情感、思想和生活的真实与哲理。
它包含了各种文体,如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以及各种文学流派和风格。
文学的功能是多元的,它可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提供消遣娱乐、传递知识、为人们提供思考和反思的空间。
第二部分:文学的娱乐和表达功能文学是人类娱乐和放松的一种方式。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与其中的人物和故事发生共鸣,忘却现实生活的烦恼。
文学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作家通过文字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与之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
第三部分:文学的思考和反思功能与娱乐不同,文学还具有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功能。
文学作品往往通过描绘人物的心理、社会的现象等方式,提供给读者反思和思考的空间。
例如,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涉及到人类的存在意义、社会问题和伦理道德等议题,通过描述和探讨这些议题,读者可以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做人原则,进一步成长和发展。
第四部分:文学对人类的影响文学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文学可以拓宽人们的视野,让读者了解各种不同的生活和文化。
通过阅读不同国家和时代的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增加对多元文化的认知。
其次,文学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开阔人们的思维。
通过文学作品中的精彩故事和丰富想象的形象,人们可以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潜能和可能性。
最后,文学还可以传承和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保存和传递历史文化的重要信息,让后代能够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结论文学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人类学概况-第二版官方PPT 第十六章 文化展示
![人类学概况-第二版官方PPT 第十六章 文化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d92a11c101f69e31433294db.png)
第十六章 文化展示民族志的资料主要来自田野工作中所获得的口述资料,目的是对文化或社会现象做出解释。
人类学的口述传统 (民间文学)研究倾向于把文学放在它们发生作用的社会场景中,探讨它们与现实的互动。
人类学在民间文学研究方面存在几种主要理论。
历史—地理方法;自然比喻方法;结构主义方法等。
人类学中存在着三种文化撰写的模式:现实主义民族志;解释人类学民族志;“多声道”的后现代主义民族志。
影视人类学是以影像和影视手段表现人类学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跨文化比较的学问。
人类学从更宽容、多元、存异的角度,“激活”艺术品,将其还原至产生场景,强调其多重维度,包括艺术理念、艺术家、艺术品、艺术的再生产和消费等等。
口述传统历史—地理方法 自然比喻方法 结构主义方法文化撰写现实主义民族志深描解释人类学民族志后现代主义民族志影视人类学分享的人类学艺术艺术品艺术行为文化表现批评式的艺术人类学通俗地讲,口述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口头表达或说话。
口述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情感表达和历史文化传承的本质特征和主要手段。
在文字和其他表现手段 (图画、雕塑、录音、摄影、电影胶片等)出现以前,人类完全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来交流信息、表达情感、传播和传承历史文化;即使在人们高度依赖书面文字和影视手段的今天,口述仍然是交流、表达和文化传承的最基本手段。
文字的发明和影视手段的发掘,只是拓宽了人们应用口述的领域而已。
(一)作为原始资料的口述人类学是对文化的解释,而人类学所解释的文化主要是通过发掘当地人的口述资料来获得的。
(二)口述与重构当地人所口述的经历并不是对过去的简单还原和复述,而是带有重构的性质。
尽管我 们可以把过去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历史事实,但人们只会回忆对他们而言有意义的事情。
(三)口述运用的学科差异起初口述史主要是通过让社会精英人物回忆过去来为历史学家提供研究资料,并为传记提供素材。
发展到后来,口述史学家开始反思以政治事件和所谓社会精英为中心的历史,并在很大程度上使口述史在研究对象上与人类学发生了重叠。
文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文学与人类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d248d450242a8956bece4c3.png)
总之,文学与人类学之 间还存在更多的联系,需 要我们运用更多的手段、
更多的精力去探究。
谢 谢 观 看!
文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一、定义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 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 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 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 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 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 (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 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 社会生活。
文学是社会科学的学科分类之 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 并驾于社会之上层。文学起源于 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 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 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
(三)、回归文学人类学
在1997 年厦门大学召开的首 届中国文学人类学学术研讨会时, 大致认同“文学人类学是用文化 人类学方法探讨文学艺术,同时, 通过文学艺术及其所包含的深层 文化内容进一步研究文化人类 学”。
显然,这个概念的界定依然 是对文学和人类学双向的强调,
只是把二者的联系深入密切化, 二者完全渗透与交融。人类学 在科学的基础上充满了文学的 诗意学与人类学的双 向的视野和认同
1、文学对人类学的影响
文学对人类学的影响主要是 对于人类学的写作来说的,即 在形成人类学文本时所给予的 感染。
2、人类学对文学的影响
一是用人类学的思想或方法指导 文学写作;二是从人类学的学术 角度研究文学文本。 二者是相互交融的,而且人类学 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 材料。
二、文学与人类学关系的 研究
1993年,彭兆荣先生发表 《文学、人类学解析》一文,从 逻辑方面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与联系
彭 兆 荣
2003年,文学人类学学 者叶舒宪先生发表《文学 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 时代的文学研究》
/play_40 0000255_5271.shtml
文学与人学之关系
![文学与人学之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fdc131f227916888486d709.png)
文学与人学之关系“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提出,最早要追溯到二十世纪初叶的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
1928年,高尔基在苏联地方志学的一次会议上说他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是地方志学,而是人学”。
高尔基曾经指出,“文学家的材料就是和文学家本人一样的人,他们具有同样的品质、打算、愿望和多变的趣味和情绪。
”作为文学家,高尔基显然也是一位积极提倡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他认为,文学应该以写“人”为中心,表现和描写“大写的人”。
高尔基的文学思想比起长期流行且影响广泛的“文学工具论”显示了十分可贵的历史超前意识和勇敢精神,显示了令人敬佩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文学是人学”这几个字,虽然高尔基并未直接将其拼接组合在一起,但事实上他已将其作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命题意味深长地提了出来。
论证这一命题则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钱谷融开始。
然而,钱谷融以及巴人等遭来了长期的“学术”批判。
就国内外学术界现状看,关于人学与文学关系问题的研究已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
国内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哲学界对人、人道主义、异化等问题的关注和讨论,随着文学创作领域对人性、人道主义等永恒主题的深切关怀与探索,文学理论界也在努力摆脱偏狭功利主义文学思想的影响,学术探讨渐渐切入文学本体。
九十年代以来受国外文化人类学、文学人类学、医学文学、文化诗学等新兴学科的影响,国内比较文学学科的建构与拓展一时成为热点,文学与人学关系问题的研究于是在世纪之交迎来了开拓和发展的历史机遇。
但是,由于人学在目前乃属新兴学科,1997年4月北京始筹建中国人学学会,因此,人学学科的建构与定位时下仍处于积极探讨阶段。
而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发表以来,继而著论以响应切磋、递相发明者实在并不是很多。
李劼认为,“作为一个课题,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本身有着说不完的话和做不完的文章”确实,“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并不是一个在有限的瞬间由少数人便可做完从而可以一劳永逸的课题,这是一个需要大众参与讨论和敢于探索的日新日日新的永恒话题。
三部文学经典与人类文明-PPT课件
![三部文学经典与人类文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7b6a014b73f242336c5f2a.png)
自然之神——赫拉
二、《红楼梦》与人类想像、体验中的 三个世界
↓ 古 装 《 红 楼 梦 》 剧 照 ↑手绘《红楼梦》之黛玉
←越剧《红楼梦》剧照
※太虚幻境:
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演红楼 梦”;虚幻的世界,命定的世界,指点迷津的世 界。 ○特征:清一色的女儿世界,保存着女儿们的 天宫档案。 ○主要内容:《红楼梦十二支曲》与画册《金 陵十二钗》正册、副册画中配一首诗;以及警幻 仙子的昭示——男欢女爱的命定孽债。 “十二支曲”的终场曲《飞岛各投林》: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 净”。
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都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挂。
※荣宁二府:
男人的世界,现实的世界,一个由盛而衰的世
界。 ○宁国府:掌管者贾敬终日练丹,最终送命; 儿子贾珍,孙子贾蓉皆为好色之徒。 荣国府:贾赦和贾政,贾赦儿子贾琏是享乐主 义者;贾政儿子贾宝玉反抗仕途经济。 男儿是污浊之物;柳湘莲:“除了两头狮子干净, 其他都不干净”;“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 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文学是人学。 ◎从人类进入文明开始,人的本 质、人的存在、人的未来就是人类 切身关注的问题,人类的文明发展 是伴随着对人的不断发现、不断思 考而发生变化的。
一、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与古希腊文明
※荷马:公元前850年,古希腊沿途卖唱的盲歌者,留下两部史诗《伊
里亚特》和《奥德赛》。
※《伊里亚特》: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半岛一场持续十年的战争,通
◎北京大观园
※俞平伯评《作”,宣扬“色”“空”观念。 (“色”即色欲;“空”即幻灭)
三、鲁迅小说与中国现代“立人”的思 想
※鲁迅的小说: “小康坠入困境”;“弃医从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是社会科学的学科分类之 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 并驾于社会之上层。文学起源于 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 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 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
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 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 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 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 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 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 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 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 列出。
2011年,彭子艺发表《文 学和人类学的双向视野和认 同》一文
(一)文学与人类学 的侧重
1、文本与田野
文学与人类学这两个学科都是研究 人学的, 二者在学科构建以及理论体
系与研究方法上都有其各自的主张;最 突出的一点是文学是关于文本的研究, 人类学是对田野的进入。
2、抽象和具体
文学与人类学还在抽象和具体 上有不同的追求,这是一种不同的 观念指向和理论意义。文学强调的 是通过对文本的阐释,通过对不同 文本的比较来发现人类的共性的特 质,来抽象出人类的心智结构。
总之,文学与人类学之 间还存在更多的联系,需 要我们运用更多的手段、
更多的精力去探究。
谢 谢 观 看!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28
二、文学与人类学关系的 研究
1993年,彭兆荣先生发表 《文学、人类学解析》一文,从 逻辑方面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与联系
彭 兆 荣
2003年,文学人类学学 者叶舒宪先生发表《文学 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 时代的文学研究》
/play_40 0000255_5271.shtml
文学云、张远吉、 张宪、 罗茂文
一、定义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 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 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 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 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 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 (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 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 社会生活。
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人类的本质 的学科。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 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最早见于古希腊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 及行为的人的描述中。在19世纪以前, 人类学这个词的用法相当于我们今天所 说的体质人类学,尤其是指对人体解剖 学和生理学的研究。
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起源 于希腊文“ανθρωπο(anthrōpos, 人)”以及“λογο(-logia,学 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这个 学科名称首次出现于德国哲学家亨德 在1501年的作品《人类学——关于人 的优点、本质和特性、以及人的成分、 部位和要素,当时人类学这个字指的 是人的体质构造。
3、虚构与纪实
(二)、文学与人类学的双 向的视野和认同
1、文学对人类学的影响
文学对人类学的影响主要是 对于人类学的写作来说的,即在 形成人类学文本时所给予的感染。
2、人类学对文学的影响
一是用人类学的思想或方法指导 文学写作;二是从人类学的学术 角度研究文学文本。 二者是相互交融的,而且人类学 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 材料。
(三)、回归文学人类学
在1997 年厦门大学召开的首 届中国文学人类学学术研讨会时, 大致认同“文学人类学是用文化 人类学方法探讨文学艺术,同时, 通过文学艺术及其所包含的深层 文化内容进一步研究文化人类 学”。
显然,这个概念的界定依然 是对文学和人类学双向的强调,
只是把二者的联系深入密切化, 二者完全渗透与交融。人类学 在科学的基础上充满了文学的 诗意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