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F.BOBBITT)出版《课程》(The Curriculum)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2、博比特继1918年出版《课程》之后,1924年,又出版《怎样编制课程》(How to Make a Curriculum)一书,其课程开发理论进一步完善。
3、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
4、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答:1、教育的本质;(1)教育为成为生活作准备,教育的基本责任是准备50年的成人生活,而不是为了20年的童年及青年。(2)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3)教育即生产。2、课程的本质;在博比特看来,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的活动及由此取
得的相应的经验。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
5、在1924年的《怎样编制课程》一书中,博比特又进一步把人类经验分析为语言活动、公民活动、一般社交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维持个人心理健康的活动、宗教活动、家庭活动、非职业性的实际的活动十大领域。
6、拉尔夫.泰勒(Ralph Tyler),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是现代教育之父。《课程
与教学的原理》也因而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7、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导早在17世纪就确立起来,这要比课程领域独立整整早了300年。
8、在教育史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W.Ratke,1571—1635).拉特克在1612年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的学校改革的奏书中,自称“教学论者”(Didacticus),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Didactica)
9、拉特克的教学论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答:1、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中心。2、教学方法和技术既依赖于儿童的心理,又依赖于学科知识的性质。3、确立“自然教学法”。所谓“自然教学法”就是由易到难的方法。4、如何教授语言和科学是教学论的重要课题。
10、夸美纽斯(omenius,1952-1670),捷克著名教育家,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1632年,夸美纽斯用捷克语出版了《大教学论》一书,目的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11、夸美纽斯确立了哪些教育原理;
答:1、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2、兴趣与自发原理;夸美纽斯认为,教学的进行要尊重儿童的学习兴趣,鼓励儿童的自发学习。他认为,对于儿童来说,求知的欲望是很自然的,因此不能用强制和惩罚的方法来强迫儿童学习。3、活动原
理;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要使学生躬行实践,实际从事认识、探索和改造事物的活动。4、直观原理;他指出:“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听官跟前;气味应该放到嗅官的跟前。尝得出和触得着的东西应当分别放到味官和触官的跟前。
12、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是一项塑造儿童心灵的艺术。
13、赫尔巴特四个教学的“形式阶段”分述如下:
答;1、“明了”(klarheit),即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2、“联合”,即把新的概念与旧的观念结合起来。3、“系统”,即把已建立起的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概括出一般概念和规律,以形成具有逻辑的、结构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观念体系。4、“方法”,即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14、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教育哲学家。
15、“反省思维”包括五个要素、步骤和阶段;
答;(1)、问题的感觉---在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中,令人不安和困惑的问题阻止了连续的活动;(2)、问题的界定---使感觉到的(直接经验到的)疑难或困惑理智化,成为有待解决的难题和必须寻求答案,以对付疑难问题;(3)、问题
解决的假设—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以对付疑难的问题(4)、对问题及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对假设从理智上进行认真推敲,看哪种假设能对付疑难(5)、通过行动检验假设---通过行动而检验考虑中的问题解决办法的有效性如何。
16、课程的三种涵义
答:1、把课程作为学科。2、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3、把课程作为以经验或体验
17、什么是教学
答: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
18、教学与科学的关系?
答: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一方面,教学建立在、并应当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教学的主体是人,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身心的充分发展,要完成这个任务,教学必须建立在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研究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课题的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构成了教学的科学基础,另一方面,教学又是一种艺术化的存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自由的交往过程。教学中充满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认知的、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教学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所以,仅靠科学是不能充分把握教学的本质的,
教学不仅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还建立在哲学和艺术的基础上。
19、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
20、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泰勒开宗明义的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p77 (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怎样选择材料、规划内容、开发教学程序、编制测验的标准,教育计划的所有这些方面实际上是完成基本教育目标的手段。这样,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都决定于预定的教育目标,目标是课程的灵魂。目的和结果的确定要依据三个来源;第一,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第二、对当代生活的研究。第三、学科专家的建议。
(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21、怎样选择有助于达到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
答:选择学习经验的问题不仅是确定哪些种类的经验有可能达到既定教育目标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安排将会在学生内部引发或产生所期望的学习经验的情境的问题。
22、怎样为有效的教学而组织学习经验
答:一种是“纵向组织”另一种是“横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