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美)唐纳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心理学(美)唐纳德
案例:
我有一次_L课时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题,让他们设计一个多功能的时钟收音机:
一家制造商聘请你设计新产品,希望你把下列物品合并为一体:
,AM-F扮f收音机
·卡式录音机
·CD机
·电话
·电话录音机
·时钟
·闹钟(闹铃响时,可打开收音机、卡式录音机或CD机)
·桌灯或床头灯
制造商还考虑把一个两英寸的小电视以及控制咖啡壶或烤面包机的电源开关也融入这个新产品中。
你的任务是:1.提出该产品的制造方案;2.设计控制面板;3.证明你的设计确实可以满足顾客需要,且方便好用。
陈述以上3个任务的具体对策,解释你所设计的产品的合理性。
还要画出一张控制面板的设计草图,要求把上面罗列的各类物品在控制面板上标出,并简要说明和分析设计中所考虑到的各种因素。
答案是否符合要求,取决于下列几个方面(图1一巧中的设计方案不合格):第一,能否满足用户的真正需要。我期望学生能去拜访那些可能成为产品用户的人,观察他们如何使用目前已有的电器,从而明确他们将会怎样使用正在设计中的多功能产品。其次,我将衡量是否所有的控制器都既好用,又好认,并且能够尽量避免操作中的人为差错。时钟收音机通常是在无照明情况下使用的,用户往往从床上伸手去摸索某个控制键。因此必须考虑如何设计这些控制器,才能使用户即便在黑暗中按错键,也不会出现严重后果(然而,现在有很多时钟收音机不容出现操作上的差错。例如,无意中按错了键,时钟上的时间就被更改了)。最后,这项设计应该把成本、可制造性和美观等现实因素也考虑在内,而且设计的产品还须得到用户的认可。这个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科技带来的矛盾。当功能增加时,产品难免会变得复杂、不好用,但是聪明的设计会大大降低这一矛盾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我对人为差错的看法:
如果某种错误有可能发生,就一定会有人犯这样的错误。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在设计时尽量降低差错发生的可能性或是减轻差错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用户应当能够很快发现他们的操作错误,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应改正这些错误。
心理学家对错误和错误观念非常感兴趣,因为它们提供了有关人类思维组织和运作的重要线索。我们只有在研究过艰保难懂的物理世界后,才会明白为什么通俗物理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以普通的数学课程为例,每一节新课的设置都假设学生已完全理解掌握了以前学过的知识。单个的数学概念或许很简单,可是你在某一阶段一旦落后,就难以跟上进度,结果就形成数学恐惧症。其原因不在于数学本身的难度,而在于课程的安排,致使一个阶段的困难成了下一个阶段的学习障碍,一次做题的失败经历所产生的自责心理便会让你对所有的数学题都心生畏惧。相似的情节也出现在对新技术的恐惧上。如果你在某项技术操作上失败了,你会认为是自己的错,于是开始了恶性循环。
基本概念很简单。要做一件事时,你首先需要明白做这件事的目的,即行动目标;然后,你必须采取行动,自己动手或是利用其他的人和物;最后,你还得看看自己的目标是否已经达到。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你要考虑四件事:目标、对外部世界采取的行动、外部世界本身以及查看行动在外部世界中所造成的后果。行动本身包括两个方面:去做什么和检查这样做的结果。我们将其称为“执行”和“评估”(见图2-2)。
图2-2行动的整个过程(左) 图2-3执行阶段(右)
人的行动分为两个方面:执行和评估。执行是指做某件事,评估是指把行动目标与外部世界的状态进行比较。
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可不这么简单。最初的目标也许并不十分明确,例如“找点东西吃”、“去上班”、“穿好衣服”、“看电视”等。目标并不会准确表明行动的具体内容—在哪儿做,如何做,需要什么样的工具。要想采取行动,还需将目标转化为明确的行动步骤,即“意图”。目标是指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通常表述得比较含糊,而意图是指达到该目标所需采取的某个具体动作,意图比目标要明确,但却未明确到可以控制行动的程度。
就构成了行动的七个阶段。
·确定目标
·确定意图
·明确行动内容
·执行
·感知外部世界状况
·解释外部世界状况
·评估行动结果
87
优秀设计原理:
·可视性。用户一看便知物品的状态和可能的操作方法。
·正确的概念模型。设计人员提供给用户一个正确的概念模型,使操作键钮的设计与操作结果保持一致。
·正确的匹配。用户可以判定操作与结果,控制器与其功能、系统状态和可视部分之间的关系。
。反馈。用户能够接收到有关操作结果的完整、持续的反馈信息。
这些原理中的每一条都可以应用到七个阶段中的一个或数个阶段。
用户头脑中的知识虽然不精确,但却知道如何进行精确操作,其原因有以下4条:1.信息储存于外部世界。我们所需要的绝大多数信息都储存于世界。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与外界信息相结合,就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2.无须具备高度精确的知识。知识的精确性和完整性并非是正确行为的必要条件,如果所拥有的知识能够使人作出正确的选择,就足够了。
3.存在自然限制条件。外部世界对人的行为进行了限制。物品的特性限定了操作方法,例如,零件有一定的组装顺序以及物品能否被移动或运输。每件物品都有自身的物理特征,诸如凸起、凹陷、螺纹、带附件等,从而限制了它与其他物品的关系和可能的使用方法。
4.存在文化上的限制条件。自然限制条件之外还存在众多从社会中逐渐演变而来的,用于规范人类行为的惯例。要想明白这些文化惯例,必须经历一个学习过程,一经习得,便可适用于广泛的领域。
由于这些自然和人为的限制条件,在某一情况下,可选择的方案也就大为减少,从而降低了需要储存在记忆中的知识的数量。
要想打字快,关键在于练习手指在键盘上的正确位置,学会盲打,并把键盘知识储存在记忆里。学会打字只需花费几个小时,但要想成为专家,则需要花好几个月的时间。经过一番努力,打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以后打字时便可节省不少脑力和体力。(正确方法的重要性,在做每件事情之前想好正确的方法并加以执行非常重要)很多人为了组织好自己的生活,在这儿摆放一堆东西,在那儿摆放一堆东西,目的是为了提醒自己哪些事情要去做,哪些事情正在处理之中。可能每个人都会在某种程度上用到这一策略,观察一下你周围的人是如何布里自己的房间和书桌的,你就能发现这一点。
因为它们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具有同样的韵律,而这些才是听众所关注的。记住诗歌的格式、主题和风格,将其与文化因素相结合,就能创作出被听众认为与以前的史诗一模一样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