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振华重工崛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和海工風电等产品 , 年产值 250-300 亿元左
右。
(2)公司成立18年來的主要业绩归纳 为四个方面
1、变我国集装箱机械由进口国为出口国。产品进入世
界7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宝岛香港台湾),占据世界市
埸78%的份额,实现了创业时提出的“世界上凡是有集装 箱装卸的港口,都要有上海振华生产的集装箱机械作业”


5、实行产学研三结合,科学和技术不是一 回事。技术创新是科学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由于理论是企业弱项,因而利用高校、科研单 位在理论和实验研究以及信息方面的优势,实 行三结合,是公司多年来攻克技术难关,实现 自主技术创新的强大武器。 • 6、新思路、新技术、新舉措。技术创新不 同于小改小革。后者可以“遍地开花”。而创 新要用新的思路,新的手段(有时需投入巨 资),克服一次一次的挫折,常常要旷时日久, 一个大的创新项目用 3-5 年由原理成功到形成 生产力并不奇怪。
• ( 2 )以“右派份子”或“摘帽右派”
身份在社会底层工作生活二十年,一方
面饱尝人世间寒暖炎凉,另一方面使我
接触工农业生产实际。歧视屈辱的政治
環境促使我眼睛向下 , 自强不息 , 是一次 非常好的学习和锻炼。

(3)1978年11届3中全会后,当年所 谓绝大多数“右派”,皆为错划,一笔勾 削,获得改正。重回到交通部工作。正值 祖国“拨乱反正”,到处朝気蓬勃,重燃起 我报效祖囯, 为囯争光,作番事业之心火。 • ( 4 ) 1992 年,我 59 岁开始下海创业。 在上海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年青人,共同创 立了上海振华重工公司。任总裁十八年, 2009年底77岁时退休。
《从上海振华重工崛起 談企业的创新问题》
在2011年新疆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 “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科技发展” 专题研讨班上的发言提纲 ( 发言提綱,供指正,讲述的案例本文中暂从略)
演讲者 管彤贤
2011年10月14日
(一)创业者的时代烙印
• (1)1955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1957年 党的整风中被错划为“右派”,受到最高 等级处份:送北大荒“劳动教养”,之后 农村劳动十年,工厂劳动十年。 各种运动不断,均以“运动员”身份 参与,饱受“阶级斗争”为纲“洗礼”。
(6)楔而不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992年开张时,无市埸、无人才、 无业绩、无钱、无厂房、到处乞求,依 靠我们欲与外国制造商一比高低的顽强 意志,终于打开局面:与金融界迠立了 诚信,获得资金;落实尊重知识、尊重 人才政策,招收各种人才;产品由摹仿 外国设计到自主创新。
(7)到国际市埸去经风雨见市面

1、由于经济全球化,外贸大发展带动航运 集装箱船大发展,码头、航道和集装箱装卸机械
(我们的主产品)都必须随之大发展 , 市场对集
装箱装卸机械有大量需求。 • 2、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的诞生 ,要求世界港 口装卸设备更新换代,出现了所谓“超巴拿马型 集装箱机械”,我们能高貭量,成批量制造出这 种大型起重机并运到用户码头上,被用户列为首 选。
(4)勤俭持家
• 成立伊始,白手起家 , 借一辆轿车 接送客人,大家骑自行车上下班,办公 条件极简陋,一切从零开始,依靠的是: 埋头苦干、自强不息。“老天不负苦心 人”,经过十八年艰苦拼博,成为世界 首屈一指的大型集装箱机械制造企业。
(5)勤俭办企业
• 公司成立前五年经济极其困难, 没买过一台新加工设备,全是用二手 货作出世界一流产品。 • 进入本世纪,手中有了钱,才买 新加工设备,而且买世界最好的设备。
(二)上海振华重工公司和它的辉煌业绩:
• ( 1 )这个公司是世界知名企业 , 座落在上海 , 是囯有控股、 AB 股上市公司 , 职工近 3.5 万人 (最多时4.5万人),1992年100万美元起家, 现资产市值 300或600亿元人币(视股票市值 而定),主产品大型集装箱机械 , 兼作大型钢

3、大型集装箱机械是劳动密集加高技术的
产物,西方劳动力价格日益高昂(一般与国内相 差30-50倍)。在装备制造业市埸失去竞争力。

4 、各级领导的鼓励支持,特别是小平同志 1992 年南巡讲活,为企业发展扫清观念上的障 碍。

我们抓住(开始并不認识)这个难得机遇,
韜光养晦、埋头苦干、自强不息,得以乘机崛起。
(8)创新是上海振华由小到大、由弱 到强,战胜强敌对手的强大武器。
• 放映两个创新案例:
(1)集装箱机械整机运输船。 (2)双40英尺岸桥。
(四)落实中央提出“企业是创新主体”
• (1)毫无疑问,在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 提倡支持下,技术创新已摆到企业领导 的重要议事日程,持续的自主技术创新, 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作大作强的源泉。 在各企业领导认识上没有分岐,作法上 各显神通。


9 、创新是个系统工程,要多方协作, 而且不能急于求成,要宽恕失败。 开发一 个新产品,常常要 3-5年甚至更长,经多次
改进才能获得成功,投入市埸。
• 10、创新要与信息化相结合。即融入信
息产业的三项伟大成果:电脑、光纤通讯、
互联网。要处理好自动化、半自动化问题。
谢谢聆听 祝各位不断取得新佳绩
(3)精神可以化为物貭力量。
• 要与外囯制造商“一比高低,争口气” 的志向是巨大动力。我们创办上海振华重工公 司是回答“为什么我们稍加努力即可作好的大 型集装箱起重机却要整机进口”?不甘落后的 强烈愿望,和各级领导的鼓励支持,坚定了我 们‘敢为世界先’的意志“三军可夺帅也,匹 夫不可夺志也”,企业是实现人志気的平台, 终于“有志者事竟成”,这个企业在众多志士 仁人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重重困难,由小到 大,由弱到强。没有辜负祖囯和人民的哺育培 养。
是“通行证”,为“中囯制造”盁得了荣誉。 4、创建了一个世界一流的无坚不摧、无攻不 克的强大的机械制造企业,培养了一批热爱祖国、 有本领、能务实、能创新的設計、制造人才。
(3)我随之也获得如下荣誉
• 1 、 2 00 9 年 度 上 海 市 科 技 功 臣 。 (兩年评一次,每次兩名,近二十年來 首次授与企业家); • 2 、上海市评选解放六十年來上海市 有贡献群英六十人之一; • 3 、囯家交通部评选解放六十年來交 通系统有贡献群英六十人之一; • 4 、 2006 年获囯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的企业(上海振华重工)的主持人。

源自文库
3 、技术创新要人才。要落实党的一系列 涉及人才的方针政策。特别是“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 重人才”,等等。企业要善于发现人才,而 且要不拘一格。 4 、重视理论指导,单纯依靠经验来创新 的爱迪生时代已基本结束。现代技术创新特 别是大项目必须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要注意 培养理论基础雄厚的人才。

7 、创新的关键之一是选择好领军人物。 他对创新有痴情爱好,有热情、有学识、有 经验、有组织能力,有毅力不畏惧困难,既 能继承前人成果,又能发展 … 总之,领军人 物常常是成败关键。 8 、重奖创新有贡献人员、公司每年召开 科技创新大会,表彰有贡献人员,给与物貭 和精神奖励。领导要宣传、鼓励、提倡创新, 将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份。
(三)上海振华重工公司的
崛起是时代造就和改革开放政 策以及从业职工顽强拼博、自
强不息、坚持创新不懈的产物

( 1 )“当今成大事天人各占一半”, (曾国藩家书佳句)。天时就是我们常称 的“机遇”。我们抓住“机遇”,迎头赶 上,用18年走完世界同行40-50年走过的路 程。 • (2)当时的机遇概括为“囯内外市埸对 集装箱装卸机械有巨大需求”, 1992 年公 司成立时并未被人们認识。(我们亦然, 进入市埸后才慢慢明白) , 我们巧逢这个机 遇,我们不甘落后的志気和激烈的市埸竞 争推动我们不断改革、创新、前进。
极性。
(3)上海振华是靠创新起家,在同行业内, 依靠创新力挫群雄,几点体会如下 :
• 1、领导亲自抓,朝思暮想,把创新作为企业生死存亡、 持续发展、作大作强的关键。市场竞争是创新的强大动力, 要用敢为人先的精神投入竞争,领导必须挂帅。 • 2、选好创新课题是成功的关键之一,我们的体会如下: A、要紧密结合市场需要,这样才能获得动力,企业 才肯投入人财物力。 B、要灵通同行的动向,可以吸收他们的成败得失经 验,也可选取他们的课题,在新的基础上构筑自已的创新 成果。 C 、不要“一棵树吊死”,多准备课题,因为课题总 是有成有败。
的豪情壮语。
2 、自主创新领先,创造多个世界第一。自 1998 年迄 今为止,获得国家级高科技奖 30项。2006年荣获国家科 技进步一等奖。由胡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自授奖。
3、创建了世界业内公认的龙头企业:“上海
振华重工公司”和创立了制造业世界名牌
“zpmc”。在国际市埸竞争中,挫败二十余个日
美欧囯家著名强手,“ ZPMC ”品牌在世界市埸

( 2 ) 2006 年,为什么在全国科技大会上, 中央提出 , “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我们
的理解是:企业生活在市场中,最能感受激烈
的市场竟争的冲击,而科研单位和高校则难于 直接承受市埸压力。同时,企业又是创新成果 的受益者,成功的创新使企业在经济上获利, 在市场上提高声誉,使企业对创新有更高的积
• 一个奇怪的现象,产品常常在囯外市场 走红囯内才接受,上海振华重工亦然…… 国际市埸是极规范要求严格的市埸,要花 大力甚至交大学费才能进入,而企业却可 以得到很好锻炼。上海振华就是在这个市 埸,抓住机遇、顽强拼博、边作边学、迎头 赶上,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至今进入 78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埸,屡战屡胜, 所向披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