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吻——从美感角度解读罗丹的雕塑作品《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教育

36

ART EDUCATION 2012 · 03

罗丹,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雕塑大师。他擅长通过人体雕塑表达生命内在的情感情绪。罗丹最擅长开垦美的处女地,即挖掘常人未发现的美,与其说是一种艺术内涵的美,不如说是一种个性真情的美,因为罗丹始终坚信:“艺术即感情”。可以说,罗丹的全部作品都是这一艺术观念的证明,也都深刻揭示了人类丰富的情感情绪。

罗丹似乎更加偏爱“悲壮”主题,善于从扭曲残破的律动中发掘力与美的统一,因而他的艺术作品总体上呈现悲壮深沉的美学品格,这是艺术家本人亦是作品的思想和精神魅力之所在——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

《吻》,是罗丹的雕塑代表作之一。它创作于1884—1886年,是用大理石制作完成,高85厘米。这个举世闻名的雕塑作品,以无可阻挡的飓风席卷了全世界。它用什么拨动着世人的心弦,历经百余年仍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和震撼?笔者试从美感角度三个层面对其进行解读。

一、爱情主题——天性美

美感是与生命、与人生紧密相联的直接的经验,它是在瞬间的直觉中创造一个意象世界,从而显现(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美感的核心就是生成一个不可重复的意象世界。《吻》正是通过有形的人体雕塑,把人间转瞬即逝的情感之火物化为一种凝固的崇拜物,唤起观众内心对爱的一种刻骨铭心的体验。

《吻》取材于但丁《神曲》里所写的一个爱情悲剧(主人公是保罗与弗朗切斯卡)。罗丹以其特有的质朴的“裸体语言”,塑造了这对情侣不顾世俗诽谤勇敢相爱并在一次幽会中热烈接吻的幸福“瞬

间”,双方都很陶醉,以致达到忘我的境界。罗丹于平凡的世界中汲取人类普遍的爱情主题,极易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而通过罗丹那双“会说话的手”的创造,又升华丰富了人类的这种朴素而伟大的情感。如果说古希腊雕刻追求的是庄严肃穆的崇高美,印象派大师的作品追求的是光影交响的灵动美,那么罗丹则是用他整个生命在诠释一种灵肉和谐的天性美。正如他自己所说,“当一位优秀的雕刻家塑造人体时,他表现的不仅是肌肉,而且是使肌肉运动的生命。”①完整的生命正是灵与肉的和谐统一,罗丹用自己的作品向世人做了完美的注解。

罗丹为了加强作品的整体感,把这对拥吻着的情侣的下半部纳入到大理石的整体基座之中。他不去精雕细琢人物脚部的细枝末节,而是以他们起伏、细腻的肌体和优雅的姿态,构成生动传神的光影效果。仿佛其内在的青春热情与生命,正凭借这些光影在闪烁。当我们望着这生动炫目的杰作时,每一个人都不得不为之激

动,即生命本源的感动。

爱情,本就是世间万古不朽的永恒主题。罗丹选取了相爱男女的接吻瞬间,使他们全部爱的能量汇集到嘴唇,然而他们的嘴唇并未触碰到。这是纯洁肉体的最初接触。我们即使不看《吻》的嘴唇相接,也能感受到这个深情的“吻”的动态瞬间:这吻不仅表现在两张忘情的脸的表情上,更表现在传遍两个绷紧的颈背、颤动的躯体上;表现在男人那微凹而挺拔的背部肌肉的每一根纤维上,他的骨骼、肌肉、神经、筋腱,都传达出一个“爱”字;这吻还表现在男人的一条小腿上——这条腿缓缓扭转,以便温柔触碰恋人的腿,表现在女人的脚上——随着她的整个身躯情不自禁地向上踮起,微微离地。他们俩相拥在一起,一同去寻找他们的灵魂。观赏者面对这座雕像,一定能感受到他们狂热的嘴唇之间的磁场。那是他们对爱的特殊表达,向世人传递出心灵对爱的渴慕和一种圣洁的天性美。

二、社会情感——艺术美

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在整个社会里集中体现为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时代风貌就是那个时期的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时代特色。人们置身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不可避免地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

19世纪80年代,“裸体艺术”成为

西方艺术的时尚名词,作为伟大的艺术家罗丹也非常熟谙这些“裸体语言”。在他看来,“美,就是性格和表现,而且自然中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②。因此,在罗丹的所有雕塑中,人体占有极

——从美感角度解读罗丹的雕塑作品《吻》

■ 岳燕

说不尽的“吻”

罗丹举世闻名的雕塑作品《吻》,人们对它作出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有斥责,有赞赏;有自然的感动,有深刻的反思。艺术家本人

早已离我们而去,而他的这个倾情之作,至今仍散发着青春的魅力。《吻》在现实世界里永恒不衰的奥秘在于,它富有特质的美在观者心中具有“心灵驻留时间”,并产生了诗性的愉悦,对于人的灵魂起着一种永恒的净化作用。艺术家抓住了人类最本真的东西,雕刻出一件精神世界的浓缩品,使人渴望靠近它、领会它,却似乎总也读不尽、说不尽。

罗丹 《吻》 美感 无言之美

内容摘要:关键词:

37

艺术视角

艺术教育

ART EDUCATION 2012 · 03其重要的地位,《吻》就是用这种“语言”来表达人类的社会情感的。

第一,个人情感体验是社会情感的一部分,罗丹的《吻》显然渗入了他强烈的个人情感体验。罗丹有一个美丽的学生兼助手卡米尔·克洛黛,她从19岁进入罗丹的工作室学习工作,陪伴罗丹走过长达15年的创作生涯,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艺术创作背后的灵感推动力。罗丹与她相爱期间,创作了以“永恒”为主题的一系列雕塑作品,尤其是令人心醉神迷的《吻》。诗人Rainer Maria Rilke曾这么评论这件不朽的爱情雕塑:“情侣的热吻给人一种遍布整个雕塑的感觉,就如同太阳升起,阳光洒落到每个角落。”没有深刻的爱情体验和炽热的情感,是无法赋予作品如此的内在活力与生命的。《吻》不仅完美融合了罗丹独特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更巧妙运用了印象派画家捕捉瞬间自然光影的艺术手法,创造出真实的意境。凡是有着爱情经历的人,就会很自然地将这种爱情体会与感受带入审美活动中,这一“吻”也就格外动人心弦。

第二,罗丹之所以能成为一位艺术大师,是因为他的雕塑主题并非拘泥于个人情感体验,而是向全世界、全人类展开。罗丹在作品中所展露的早已不是一种感性的个人情爱体验,而是一种从个人体验出发的人类共通的“世纪末的焦虑”——感性和人性解放对于理智和传统观念的决斗。这种思想突出地反映在他的《地狱之门》里。在地狱里挣扎的灵魂中,有在人间无法相爱的恋人——保罗和弗朗切斯卡,他们被弗朗切斯卡的丈夫所谋杀,只能到地狱里相会以解相思之苦。在《地狱之门》里,每一对恋人都代表了精神上的保罗和弗朗切斯卡。这对受情欲之火燃烧的恋人被放在“地狱之门”中,表达了作者那永无答案、永无休止的痛苦、困惑和思索——人的罪恶来源于无法克服的欲望,因此人类的欲望就是罪恶的源头,而人类的痛苦注定无法抗拒,永无终结。罗丹意在传达一种悲悯的人性观念,告诉自己和世人,人生除了会为功名利禄所惑之外,生活中伴随着的情欲也无法避免地会给人们带来幸福或者不幸。

《吻》具有一种节奏和生命的灵动感,它既是纯粹为艺术而艺术,同时也关注个人和社会生活,关照时代悲苦。那是

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艺术内涵的美,闪烁着理性光辉的美。罗丹试图从大理石雕塑中表达人类最真挚的情爱形象和共通的社会情感,他的作品令观赏者透过一块石头产生无数美好的想象,他创作的这些人物的内在精神在积淀千年的石质的包裹中依然散发着诱惑力。现实世界里,人心的冷漠、人性的分裂,都在这深深一“吻”中被其艺术的美所浸润,变得柔软、和谐了。

三、文化内涵——诗性美

美感是对个体生命的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的一种精神超越。这种超越,使人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和解放感,回到万物一体的精神家园,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这就是精神愉悦,是人的心灵在物我交融的境域中和整个宇宙的共鸣和颤动。正是由于美感具有超越自我、趋向精神自由的超越性,所以在美感的最高层次上,也就是在对宇宙的无限整体和绝对美的感受的层次上,美感具有神圣性。这个层次上的美感与宇宙神交,即是一种庄严感、神秘感和神圣感,是一种谦卑感和敬畏感,是一种灵魂的狂喜。

罗丹的艺术反叛伴随着爱欲冲动。熟悉罗丹与卡米尔·克洛黛的爱情故事的人都明白,罗丹的爱情观与当时既定的社会规范相悖。对他而言,爱的真实存在与幸福的刻骨体验,是与欲望的诱惑与折磨同时存在的,他需要在艺术创作中宣泄和释放潜意识中的爱欲。当然,作为艺术大师的罗丹绝不会满足于作品对个人的情感宣泄,他要追寻一种更为本真的东西。可以说,《吻》不仅是罗丹本人生命体验的自我展示,更是人类性爱的集体意象表达,它超越了个人爱欲纠缠,追寻一种生命的理性隐喻,于是作品呈现出超然的诗性美,与人直接进行心灵对话,使人们在欣赏作品时被深深感动,进而发掘艺术家的内在精神,乃至人类的内在精神世界。

《吻》不是对现实的自然模仿,它处在诗与灵魂的基础上,是人类总结自己活动的最一般的意义,它以一种超越所有真实的人体的美,为世人树立起一个可以追慕的、非常醒目的“精神坐标”。在这种对理想的追慕中,《吻》产生了奇特的诗性的愉悦,从而满足了人的灵魂的某种深度的需要。通过精神美的诗化,《吻》再

造了一个永恒的艺术世界,它成为人类爱与青春的守护者。对于那些长久在现实世界各种规则中漫游的人来说,这种诗性美无疑是一种拯救的力量,一种灵魂的救赎与净化。

西方艺术酷爱以赤裸的形体表达人的本真精神状态,似乎缺少东方文化的含蓄之美。然而,西方注重哲学思考的文化传统也赋予艺术家探索宇宙的原动力,《吻》正是以自然形体的冲击、永恒意象的呈现、人类精神的浓缩,完成了令人惊叹的创造——它把人间最普遍的主题物化成美好的形象,使之常留于人的心灵深处,修复创伤,消除邪念,净化灵魂,引人反思,时品时新,“言有尽而意无穷”。用朱光潜先生的话说,就是“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延伸地说,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本文所谓的无言之美。

结语

《吻》是直观感受和精神体悟的形象化,是为爱正名的纯粹艺术。罗丹赋予其理性的艺术内涵与高尚的审美格调,使世人静穆仰望。这一“吻”在人的心灵中留下了美好的烙印和长久的感动,这一“吻”为人类留住了青春的记忆和曾经的祭奠,这一“吻”对人的灵魂起着一种永恒的净化作用。罗丹曾说,“在艺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罗丹紧紧抓住了人类最本真的东西,雕刻出一件举世无双的“精神世界的浓缩品”,使人渴望靠近它、领会它,却似乎总也读不尽、说不尽。

注释:

①②罗丹.罗丹艺术论[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参考文献:

[1]张法.中国美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朱孝远.芭蕾舞诗性美的精神意境[J].文化艺术研究,2008(1).

[3]杨朝瑜.浅谈罗丹作品的艺术性[J].科学之友,2008(8).

[4]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