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特性及成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乡土中国”诸多特性在当代中国的留存与变迁

高二(12)李明博

从“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

费孝通教授的《乡土中国》告诉我们,“乡土社会”,是中国社会的根基

和本源。并且在此之中,逐渐地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社会特点、社会格局和社

会秩序。

时至今日,这个古老的国度又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根据2017年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我国城乡人口比例终于达到了58.5%,这意味着迄今为止,已

经有远远超过半数的中国人近乎永久地离开了乡土社会。

这既是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的一个直观表现,也昭示着我国的社会主体,

已经从“乡土社会”为主转变成了“城镇社会”为主。从现代化的号角吹响的

那一刻起,维持了千年的稳定、缓慢的乡土社会的格局就开始了加速瓦解。现

如今,曾经在乡土社会举足轻重的“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和“父子主轴”以及等等事物,又将何去何从呢?

此论文主要基于费孝通教授的相关研究写就,用《乡土中国》所提供的视

角来审视当下社会,探究“乡土中国”在当代中国的留存与变迁。出于种种原因,此间难免有诸多错讹之处,望各位读者不吝指教。

“差序格局”与公德心

在《差序格局》一文中,费孝通教授犀利地指出了中国的社会关系是一张“网”,每一个独立的个人都处于这张网的中心,这张社会关系网由“人伦”

作为纽带而构建,还会因中心处的人的势力大小而伸缩。在这种由“己”而推

出来的观念里,“群”的极限仅仅是模糊的“天下”——并没有现代国家的观念。

由此看来,就无法奢求生活在苏州城里的他们“遵守公德”了,不要往河

道里丢弃秽物了。因为根据其社会关系网的伸缩性来讲的话,为了一家一户一

时间的便利的“公”就已经是最大的“公”了。在传统的乡土社会里,人们的

社会关系仅限于自己所“推”出去的那一个小圈儿;至于那些与我无关的人过

得怎么样,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所以到了21世纪,到了这个人与人密切交往的时代,这种模糊个人与集体间权利和义务的格局的弊端也开始日益显露,它最大的表现,就体现在我们一

直强调的公德心教育之中。

让我们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天下午,某条街上,一名男子随手就将擦

完手的一团纸巾丢在地上,扬长而去。而凑巧的是,刚好走在他身后的一名小

学生见到了此情此景,立马就弯下腰,捡起纸巾团随手丢进了垃圾桶里。行人

纷纷对小学生赞扬不止,同时也鄙弃男子的这种行为是在“践踏公德”。

为什么同样是对待垃圾,两个人的态度却是迥乎不同呢?关键就在于那名

男子关于“集体”的认知,以及对于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判定是模

糊不清的。小学生从入学的第一课起,就学会了要爱护班集体。这之中就包括在教室里不能乱丢垃圾——因为这是不对的,因为这会影响到别人。

同理,若是以小学生的视角向外推的话,同在一条街上行走的个人都可以

组成一个集体,在行走在这条街上的时候都应该对这个集体负责。显然,男子

的社会关系网的伸缩性是不够强的,以至于他做出了这种损于人利于己的小事。

值得乐观的是,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公民素质的逐渐,我们身边有损公

德的现象正在逐渐减少。由此看来,说以前的中国人“自私冷漠”、“不讲公德”的原因,绝不能简简单单地归咎于“差序格局”或是所谓“中国人的劣根性”。仅仅是因为相关的教育没有普及到位罢了。而且在当代,以个人与个人

的亲缘关系为纽带的“差序格局”,也在逐渐地被权利与义务界限鲜明的“西

洋格局”所取代,这一点在企业、学校等城里独有的机构中特别明显。从各方

面来看,这都应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氏族与“男女有别”

旧时代的家庭,与新时代的家庭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家庭的结构。在中国的

乡土社会中,家庭的主轴是“父和子”而不是西方家庭社群中的“夫和妻”。

这限制着中国家庭只能通过父与子之间的联系而传承,只能接受“父亲-婆婆”对应“儿子-儿媳”的结构。

也正是因为这种格局的存在,“上门女婿”这种角色才被人所难以接受。一般来讲,女婿和女儿都属于“外家人”,不被纳入家族的传承范围,例如屡

见不鲜的“传男不传女”的各路“祖传手艺”。这就是所谓的基于“父系原则”而形成的“氏族”格局。

氏族格局在几千年的封建史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举例来讲,明朝时实

行的保甲制度,就是依靠地方大氏族的力量来维护王朝的基层统治,地方氏族

可以代官府收缴税赋、征发徭役、兴修水利以及组建民兵来保境安民。然而到

了今天,这些职责几乎全部被我国的基层的政府机关所包揽。现在的农民,依

附于氏族的成分减少了许多:荒年不需要氏族的接济就能够活下去、有纠纷不

需要靠氏族长老的裁决来判定过错、修渠修路也不靠氏族长老的指挥调度。可

以说,现代政府机关完全接管了氏族所扮演的角色。现在的乡村宗族,更多地

也只能是以血缘的联系为主了。

与小家庭与大氏族之间关系日渐疏松相对应的,是家庭内部的代际关系的

变迁,这一点,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是十分显著的。在世界历史的角度

来看,第一次大战结束之后,大量男性或是战死,或是伤残,以至于众多家庭

妇女走入工厂,支撑起了一个个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战后重建,推动了整个20

世纪女性运动的发展。

到了20世纪以后的工业大发展阶段,女人同样可以进入手工工厂工作,并且更能胜任其中的某些角色,用自己的双手换来牛奶和面包。这些逐渐为家庭

带来的物质基础,成功地推动了家庭内的地位上升,再加之各种女性意识的觉醒,部分发达国家范围内的男女关系日趋平等,完全有别于原来的尊卑鲜明的

男女格局。

让我们再把眼光放回中国,按照费孝通教授的定义,现代中国的家庭格局

正在逐渐向“夫妻主轴”靠拢。近几年来,反映80后家庭生活的影视剧大放异彩,其中唱主角的往往不是父子,而是年轻的夫妻。影视剧所聚焦的重点也成

为了婆婆和儿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