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孟子曰: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1)性善论 理论依据
人有四端
仁政思想(王道)
仁(恻隐之心);义(羞恶之心) 礼(辞让之心);智(是非之心)
1.孟子: ——理想主义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王室对诸侯失去掌控,诸侯不朝觐天子;诸侯 称王;楚庄问鼎;违背礼制,使用高于自己乐 队配置;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从‚尊王攘夷‛‚天下有道,礼乐征发自天子 出‛——到‚政出方伯‛;天下无道,礼乐征 伐自诸侯出;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社稷无常俸,君臣无常位
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4).思想文化: 礼崩乐坏;私学兴起,教育平民化趋势; (5).科技: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专题概述: 1.传统文化: 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 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 理和行为习惯。 2.主流思想: 忠孝观念为核心价值观的封建伦理道德的形成。
统治者倡导的主流思想即政治思想,即三纲五常、
理清单元知识结构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主 流 思 想 的 演 变 春秋 战国 孔子创立儒学
(2)重民论;君臣关系也不是绝对的
孔子的仁:含义极广的的伦理道德观念,基本 的精神是‚爱人。 孟子的仁政:是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 等各方面的施政纲领。 基本精神:统治者对人民要有深切的同情和爱 心。
孔孟思想关系: 仁—仁政:
将孔子的仁的思想理论化、体系化和制度化。 民贵君轻及民本思想 君臣关系
(1).经济: 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发展,井田制崩溃,私田大量 出现,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大事年表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公元前651年 公元前632年 齐桓公葵丘会盟,春秋首霸 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成霸主 吴越争霸
春秋战国时期科技: 金属冶炼技术发展——淬火技术 铁农具和牛耕技术产生发展 天文物理学、历法:哈雷彗星记载,比欧洲早 600年;形成系统,基本确立十九年七闰原则, 比西方早1600年;《甘石经星》天文学著作; 物理学著作《墨经》记载了包括杠杆原理和浮 力理论,还有声学和光学。 医学:名医扁鹊,中医脉学理论形成
公元前5世纪前期
王室对诸侯失去掌控(废朝觐、诸侯蚕食周天子的土地
和称王、楚庄问鼎)、诸侯对大夫(公室与私室之争、
大夫主政,田氏代齐、三家分晋,鲁三桓执政,陪臣执 国命)
战国时期大事年表(部分)
公元前403年 韩、赵、魏三家分晋
公元前356年 秦国商鞅变法开始
公元前353年 魏齐桂陵之战 公元前341年 魏齐马陵之战 公元前260年 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230—前221年 秦王嬴政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
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1).经济: (2).政治: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西周时 代森严政治等级秩序崩溃; 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改革成为历史发展潮流——富国强兵;
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3).阶级关系: 新兴地主阶级兴起,新旧阶级斗争激烈;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2014·海南单科)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 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 强调 (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2014·课标全国文综Ⅰ卷)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 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 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家的思想主张。 解答关键:正确理解思想家的人性论。
(3)‚仁‛的表现: 德治(用道德教化启发臣民形 统治阶级治国: 成道德自觉意识)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于普通人: 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实质: 通过血缘关系构建等级制度,维护周礼。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2.‚礼‛的思想:
(1)含义: 西周的尊卑贵贱等级名分制度及相应的社会规范 和行为准则
反对犯上作乱,但否认绝对服从关系; 没有神化君权;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为政》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4.愚民理论
仁和礼之间关系:
克己复礼为仁,仁是礼的基础
(二).战国:
1.孟子: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著名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奠基 人,被尊为“亚圣”,有《孟子》为经典著作。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人之初,性本善。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 ‚事异则备变‛
3、作用: 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 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 制政权的工具。
(2014·山东文综)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 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2)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正名 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 于社会: 卑贵贱、长幼有序的社会秩序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于个人: 言,非礼勿动
2.‚礼‛的思想:
(1)含义:
(2)实践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于社会:
于个人:
(3).目的:
利用礼规范人们行为,以别贵贱和尊卑,建立 一个礼乐文明的和谐社会。
3.君臣关系:
百家,形容学术流派众多。儒、墨、道、法、阴 阳、杂、名、纵横、兵、小说等。 争鸣,当时代表各个阶级、阶层、各种政治力量 的学者和思想家从本阶级利益和要求出发,对当 时社会变革及社会秩序重建、宇宙时空、个人存 在、富国强兵、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 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
3.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学术流派围绕 相互竞争、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的思想文化解放 运动。
(2014·广东文综)《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 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 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 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无为而治: 统治者要约束自己的欲望,要少做有损百姓的事, 多做改善民生的事。
2.战国:庄子 (1)道为最高的原则,天道与自然无为; (2)齐物论:即齐一万物,任何事物本质上相 同,没有区别。 (3)个人存在及处世方法:逍遥 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逍遥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三.道家——老庄之学
1.春秋:老子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 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③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 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1).经济: (2).政治: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西周时 代森严政治等级秩序崩溃; 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各国竞相变法 • 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夺淫民之禄‛, 《法经》 • 秦商鞅:两次变法,耕战,赏罚,户籍制度等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楚吴起:整顿吏制,削贵族 •齐邹忌、韩申不害、赵公仲连
儒学创立
蔚然大宗
孟子、荀子继承发展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西汉
宋明
确立正统 发展到理学 新阶段,成为 官方哲学 批判继承
明清 演变规律
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体系
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 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植
第 1 讲 百家争鸣
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4).思想文化: 礼崩乐坏; 学术环境相对宽松; 私学兴起,教育平民化趋势; (5).科技: 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 能力提升。
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1.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时期 2.诸子百家讨论核心问题: 社会秩序;宇宙时空;个人存在;富国强兵;
1.春秋:老子 ——绝望的复古主义
(1)宇宙时空话题的哲学化: ——道及朴素辨证法思想 (2)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3)个人存在及处世方法: ——逍遥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 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治大国若烹小鲜。
【解析】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佛教主张非善非恶, 故A、B、C不是宋明理学家思想主张的新认识。本善习远就是人 的本性是善良的,习性却相差很远。语出《三字经》:‚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是理学思想的普及读物。 性本善属于天理,应当加以保存;习相远正是邪恶的人欲造成的, 因此应当灭人欲,故D是宋明理学家认为的人性。
四.法家: ——实用主义 1.代表人物: 2.人性观:性恶论
法:法以治民;引礼入法
术:权术,驾驭臣下之术
势:君主的地位、权势
主 张 加 强 君 主 专 制 集 权
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备受 推崇?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 新政权的需要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 并战争的需要
孟子曰: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3)君民关系:‚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4)君臣关系: 君臣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的
2.荀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1)性恶论 礼治:以礼名分,使民知贵贱尊卑有序; 尊君:君主势位至尊是治国关键
社会秩序、宇宙时空、个人存在、富国强兵问题,
二.儒家学派: (一).春秋:孔子 1.‚仁‛的思想
(1)概念: 爱人。
(2)方法:‚忠恕 ‛——恕道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没有一 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呢?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生说:‚ 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 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1)性善论 理论依据
人有四端
仁政思想(王道)
仁(恻隐之心);义(羞恶之心) 礼(辞让之心);智(是非之心)
1.孟子: ——理想主义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王室对诸侯失去掌控,诸侯不朝觐天子;诸侯 称王;楚庄问鼎;违背礼制,使用高于自己乐 队配置;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从‚尊王攘夷‛‚天下有道,礼乐征发自天子 出‛——到‚政出方伯‛;天下无道,礼乐征 伐自诸侯出;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社稷无常俸,君臣无常位
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4).思想文化: 礼崩乐坏;私学兴起,教育平民化趋势; (5).科技: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专题概述: 1.传统文化: 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 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 理和行为习惯。 2.主流思想: 忠孝观念为核心价值观的封建伦理道德的形成。
统治者倡导的主流思想即政治思想,即三纲五常、
理清单元知识结构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主 流 思 想 的 演 变 春秋 战国 孔子创立儒学
(2)重民论;君臣关系也不是绝对的
孔子的仁:含义极广的的伦理道德观念,基本 的精神是‚爱人。 孟子的仁政:是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 等各方面的施政纲领。 基本精神:统治者对人民要有深切的同情和爱 心。
孔孟思想关系: 仁—仁政:
将孔子的仁的思想理论化、体系化和制度化。 民贵君轻及民本思想 君臣关系
(1).经济: 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发展,井田制崩溃,私田大量 出现,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大事年表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公元前651年 公元前632年 齐桓公葵丘会盟,春秋首霸 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成霸主 吴越争霸
春秋战国时期科技: 金属冶炼技术发展——淬火技术 铁农具和牛耕技术产生发展 天文物理学、历法:哈雷彗星记载,比欧洲早 600年;形成系统,基本确立十九年七闰原则, 比西方早1600年;《甘石经星》天文学著作; 物理学著作《墨经》记载了包括杠杆原理和浮 力理论,还有声学和光学。 医学:名医扁鹊,中医脉学理论形成
公元前5世纪前期
王室对诸侯失去掌控(废朝觐、诸侯蚕食周天子的土地
和称王、楚庄问鼎)、诸侯对大夫(公室与私室之争、
大夫主政,田氏代齐、三家分晋,鲁三桓执政,陪臣执 国命)
战国时期大事年表(部分)
公元前403年 韩、赵、魏三家分晋
公元前356年 秦国商鞅变法开始
公元前353年 魏齐桂陵之战 公元前341年 魏齐马陵之战 公元前260年 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230—前221年 秦王嬴政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
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1).经济: (2).政治: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西周时 代森严政治等级秩序崩溃; 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改革成为历史发展潮流——富国强兵;
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3).阶级关系: 新兴地主阶级兴起,新旧阶级斗争激烈;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2014·海南单科)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 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 强调 (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2014·课标全国文综Ⅰ卷)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 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 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家的思想主张。 解答关键:正确理解思想家的人性论。
(3)‚仁‛的表现: 德治(用道德教化启发臣民形 统治阶级治国: 成道德自觉意识)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于普通人: 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实质: 通过血缘关系构建等级制度,维护周礼。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2.‚礼‛的思想:
(1)含义: 西周的尊卑贵贱等级名分制度及相应的社会规范 和行为准则
反对犯上作乱,但否认绝对服从关系; 没有神化君权;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为政》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4.愚民理论
仁和礼之间关系:
克己复礼为仁,仁是礼的基础
(二).战国:
1.孟子: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著名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奠基 人,被尊为“亚圣”,有《孟子》为经典著作。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人之初,性本善。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 ‚事异则备变‛
3、作用: 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 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 制政权的工具。
(2014·山东文综)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 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2)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正名 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 于社会: 卑贵贱、长幼有序的社会秩序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于个人: 言,非礼勿动
2.‚礼‛的思想:
(1)含义:
(2)实践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于社会:
于个人:
(3).目的:
利用礼规范人们行为,以别贵贱和尊卑,建立 一个礼乐文明的和谐社会。
3.君臣关系:
百家,形容学术流派众多。儒、墨、道、法、阴 阳、杂、名、纵横、兵、小说等。 争鸣,当时代表各个阶级、阶层、各种政治力量 的学者和思想家从本阶级利益和要求出发,对当 时社会变革及社会秩序重建、宇宙时空、个人存 在、富国强兵、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 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
3.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学术流派围绕 相互竞争、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的思想文化解放 运动。
(2014·广东文综)《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 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 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 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无为而治: 统治者要约束自己的欲望,要少做有损百姓的事, 多做改善民生的事。
2.战国:庄子 (1)道为最高的原则,天道与自然无为; (2)齐物论:即齐一万物,任何事物本质上相 同,没有区别。 (3)个人存在及处世方法:逍遥 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逍遥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三.道家——老庄之学
1.春秋:老子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 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③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 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1).经济: (2).政治: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西周时 代森严政治等级秩序崩溃; 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各国竞相变法 • 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夺淫民之禄‛, 《法经》 • 秦商鞅:两次变法,耕战,赏罚,户籍制度等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楚吴起:整顿吏制,削贵族 •齐邹忌、韩申不害、赵公仲连
儒学创立
蔚然大宗
孟子、荀子继承发展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西汉
宋明
确立正统 发展到理学 新阶段,成为 官方哲学 批判继承
明清 演变规律
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体系
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 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植
第 1 讲 百家争鸣
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4).思想文化: 礼崩乐坏; 学术环境相对宽松; 私学兴起,教育平民化趋势; (5).科技: 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 能力提升。
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1.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时期 2.诸子百家讨论核心问题: 社会秩序;宇宙时空;个人存在;富国强兵;
1.春秋:老子 ——绝望的复古主义
(1)宇宙时空话题的哲学化: ——道及朴素辨证法思想 (2)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3)个人存在及处世方法: ——逍遥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 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治大国若烹小鲜。
【解析】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佛教主张非善非恶, 故A、B、C不是宋明理学家思想主张的新认识。本善习远就是人 的本性是善良的,习性却相差很远。语出《三字经》:‚人之初, 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是理学思想的普及读物。 性本善属于天理,应当加以保存;习相远正是邪恶的人欲造成的, 因此应当灭人欲,故D是宋明理学家认为的人性。
四.法家: ——实用主义 1.代表人物: 2.人性观:性恶论
法:法以治民;引礼入法
术:权术,驾驭臣下之术
势:君主的地位、权势
主 张 加 强 君 主 专 制 集 权
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备受 推崇?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 新政权的需要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 并战争的需要
孟子曰: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3)君民关系:‚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4)君臣关系: 君臣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的
2.荀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1)性恶论 礼治:以礼名分,使民知贵贱尊卑有序; 尊君:君主势位至尊是治国关键
社会秩序、宇宙时空、个人存在、富国强兵问题,
二.儒家学派: (一).春秋:孔子 1.‚仁‛的思想
(1)概念: 爱人。
(2)方法:‚忠恕 ‛——恕道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没有一 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呢?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生说:‚ 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 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