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史视角下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金融史视角下的商业银行公司
治理问题研究
所在班级 2013级金融学研究生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金融史视角下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稳步推进,改善银行公司治理成为一个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由于银行业务的特殊性,银行公司治理与一般企业的公司治理有很大的不同。随着四大商业银行顺利完成股改上市,以及中小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纷纷向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变,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初显成效。未来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发展趋势,一是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明晰委托—代理关系,提高董事会治理水平;二是健全公司治理内部管理体制,理顺职责关系,规范治理架构;三是完善外部监管制度及法律体系。此外,要进一步拓宽信息披露的深度和广度,搭建成熟的银行职业经理人市场,构建公平规范、良性竞争的商业银行经营环境。
【关键词】金融史;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背景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直接波及中国内地,但是给我们留下了两方面的思考:其一,金融风险的严重性、危害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加强公司治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其二,对照发生金融危机的东南亚国家,使得政府对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及其危害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改革的决心和动力,由此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明显加快。
(二)加入WTO后,银行的对外开放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是加入WTO时开放银行业市场的承诺,为中国银行带来了两方面的压力:一是竞争压力,意味着中国银行业主要的竞争对手由国内银行转变成国际一流的商业银行,给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同业竞争压力,由此通过体制改革和完善公司治理以提高竞争力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内在动力;二是时间压力,加入WTO的开放市场的时间承诺为国内银行业采取上述措施树立了倒计时牌。
(三)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宏观背景
中国渐进式改革路径可能主要从两方面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产生影响:一是随着改革的逐渐推进,各方面利益格局调整可能会导致多种风险的累积,并有可能在扮演社会支付中心和金融体系主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集中,从而增加银行业改革的成本和风险;二是银行业自身的行业重要性、敏感性和复杂性,会进一步增加改革的难度。
二、我国商业银行治理取得的成效
(一)、治理架构已经建立并不断优化
经过近几年的公司结构治理改革,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已经按照“三会一层”的组织架构,建立了股东大会,改组了董事会,设立了监事会,聘任了高级管理层,确立了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基本建立了公司治理的组织架构。在人员选聘上,各银行开始关注对董事、监事、高管的任职资格考察和业绩评价。通过人员和组织架构的调整,不断优化公司治理架构和董、监事会成员工程。不少银行通过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股权分制改革等方式,调整股东构成和优化股权结构。
(二)、决策规则和程序更加明确,运作更加规范
在法律法规和监管框架内,许多商业银行完善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议事程序和表决规则,比过去变得更加明晰和有序。随着公司治理改革的深化,董事会在治理中的作用得到增强,“控股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观。在改制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都设立了包括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在内的委员会,董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明晰与落实。
(三)、内部监督加强
在银监会的要求下,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由原来对经营班子负责,改为对董事会负责,跨地区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框架初步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审计的质量和有效性得到提高。中国银行以尽职调查和严格的后评价制度为基础,建立和完善了风险评审委员会、资产处置评审委员会、采购评审委员会等三个委员会,由委员会而非行领导本人对授信业务、资产处置、大宗采购等重大事项集体作出决策,有效地保证了决策的科学、准确、公开、公正。成立了风险评审委员会、采购评审委员会、资产处置委员会,建立了一整套科学严密的运行程序。
(四)、透明度提高
目前,对社会公众披露经营管理信息的商业银行已经达到101家,占银行总数的80%。信息披露要素逐步健全,披露方式日益丰富,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大大提高,信息披露正在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迈进。2001年,中国银行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率先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权益变动表及财务报表附注。同时根据国际通行的五级风险分类法,率先如实披露了不良资产比率、呆账准备金及资本充足率等重要财务信息。此举引起外界的积极反应,著名评级公司穆迪随即提高了该行的财务实力评级,惠普也主动给予较高的财务评级。
三、近代中国银行的治理经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获得发展机遇。民族资本经济高增长,银行业高成长。其中以近代上海国际经济金融中心的特殊优势,上海银行业获得空前发展。并且一度出现“政治北伐,经济南伐”的局面。表现为北方的票号和商业银行大都南迁,云集上海,竞争发展。上海钱庄、南三行和南迁的北四行的经营发展情况能有代表性的反映当时作为具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大上海的金融关系和金融生活。他们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都是难得的具有历史现实意义的宝贵财富。
(一)近代钱庄、“南三行”、“北四行”比较分析
1.钱庄治理经验
钱庄是近代有中国特色的银行机构,其中上海钱庄最具特色。上海钱庄经营银钱存贷业务,以向广大中小工商业者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和对客户提供无限期责任而在中国广大的中小工商业者中保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行业威望。同时,以钱业公会为组织的长期操纵上海银钱货币市场兑换交易定价机制的影响远远超过同期的中外大的商业银行。其所经营的票据清算也一直未其他商业银行提供有偿服务,且业务成熟,时间、空间范围广泛。总之,近代上海钱庄无论其业务范围和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都完全可以算是有中国特色的民间银行。值得说明的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