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经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行社经营
自1978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旅游业重要组
成部分的旅行社也从发展初期的寡占行业发展成为现在的垄断竞争行业,行业规模已经基本形成。不过,正如很多学者和业内人士所注重
的那样,和我国旅行社市场结构变迁过程相伴而生的是我国旅行社业
的发展渐入困境,现行旅行社经营体系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和
此同时,《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最终达成和我国政府对加入包
括《服务贸易总协定》在内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坚定态度,决定了我国
旅行社业终将直接面对由外国旅行社的进入而对我国旅行社的发展所
形成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旅行社行业特征和现行经营体系的
系统分析,提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以使我国的旅
行社行业未雨绸缪,更为有效地迎接挑战和参和国际竞争。
一、我国旅行社业经营体系剖析
我国旅行社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行业法规、行业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双重功能下形成了自身的特征摘要:从我国旅
行社业的类别结构1来看,三类社占压倒优势;从我国旅行社业的规
模结构来看,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从地理分布情况来看,我国
旅行社在全国的分布基本合理;行业利润逐年下降,我国旅行社业正
逐步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
我国旅行社业现行经营体系是行业政策法规、传统经济体制和现行市
场机制综合功能的结果,即使这个体系在某种水准上具有其存有的合
理性,但就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实践和趋向来说,其最大弊端是造成
下述一系列新问题的存有和持续恶化摘要:
(1)大型旅行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其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
大型旅行社在经营中具有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采购、旅游市场拓展、旅游接待以及资金、信息、人才和抵御风险等多方面的优势,所
以易于实现规模效益,而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大旅行社的规模效益
并不明显,优势也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①我国旅游业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市场持续扩大,旅游收入尤其是国际旅游收入增长很快。而在此情况下,一些大型旅
行社的业务发展缓慢,在竞争中面对众多新的商业机会,自身却处于
保市场或无奈于市场份额下滑的困境之中。②大旅行社未能在旅游市
场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即未能平抑市场的过度竞争,未能起到引导和
稳定市场的功能,致使市场的混乱无序成为困扰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和
造成旅行社资源浪费的顽症,大社自身也未能避免这种市场混乱所带
来的负面效应。③在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方面,一个突出现象是一些大
社内部普遍实行部门承包或变相部门承包,强化部门权益,使得部分
大型旅行社实际上成为一些业务上相对独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体,在
这种格局下,大旅行社当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2)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可谓举步艰难。
就当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的总体情况来说,其特征集中表现为有限的接
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在接待数量方面,近年来我国很多小旅行
社处于发展无望而又能勉强支撑的境地。自1995年1月国家旅游局在
旅行社行业实施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以来,很多小型旅行社不堪重负,纷纷退出行业。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众多小型旅行社的经济实
力和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从一定水准上反映出业主对行业和自身未
来发展的理性预期。在利润率方面,我国以经营国内旅游业务为主的
众多中小旅行社多为二类社和三类社。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1994年这两种类型旅行社的平均利润率不足8%,1995年约为5.4%,
而为数众多的三类旅行社1995年的平均利润率更是下降到4.24%。这
些资料反映的还仅仅税前利润,假如再扣除所得税,则这些旅行社所
剩净利润更是微乎其微了。
有限的接待量和低利润率现象的并存充分说明了当前中小旅行社经营
的艰难局面。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从旅行社自身
因素来看,绝绝绝大多数中小旅行社人、财、物力有限,而其经营活
动却涉及从产品设计开发到旅游接待的各个环节。这种经营的多环节
必然造成每一经营深度的不足。浅层次的产品开发直接影响其对旅游
者的吸引力;促销的乏力使得很多国内游客对旅行社的服务缺乏了解,对利用旅行社能获得的价格实惠及其它便利半信半疑,最终使得国内
旅游者对旅行社的利用率偏低,市场范围狭小;接待的不周更是造成
或强化了社会公众对旅行社的不良印象,减少了回头客和其它顾客来源。旅行社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求生存,必然举步艰难。
(3)旅行社业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
国家旅游主管部门1985年对旅行社类别的划分和对旅行社业务范围
的规定,其初衷或许在于通过这种形式的分工来起到规范市场和保证
产品质量的功能,而在我国旅行社业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因为
一、二类社比例失调造成二类社业务量明显不足,致使很多二类社为
谋求生存而违反国家规定超范围经营,直接在海外招揽客源。在此期间,国家主管部门在执法方面的乏力,使得这种现象迅速蔓延,而部
分一类社贪图蝇头小利,通过为二类旅行社代办签证通知赚取不义之
财的做法无疑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功能,最终致使很多三类社也开
始从事外联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务。除此之外,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普及
无疑也包含着旅行社实业界对我国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以各种特许经
营权为特征的旅行社人为市场分工模式的否定。1996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对我国旅行社管理制度实行了一系列重大
的调整,但单就对旅行社类别实行的调整来说,我们在某种水准上或
许能够说这仅仅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即仅仅取消了
以前对我国旅行社市场秩序干扰最大的二类社,然后根据剩余两类旅
行社的业务分工情况更名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水平分工的基
础和特许经营权的特征并未改变,其未来的运转结果很可能会重蹈历
史覆辙。如此看来,人为的市场分工模式未被也难被业者所接受,行
业中某种有效的自然分工体系又难以形成,加之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
组织极其有限的约束力及其在管理权威方面所碰到的各种新问题,出
现当前这种市场混乱的现象自然也是难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