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思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思完整版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思完整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思完整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思是:仁德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喜爱水。
一、衍生注释1. 关于“仁者乐山”- 山是一种稳定、厚重、雄伟的存在。
仁者往往具有宽厚、稳重、宁静致远的品质。
仁者心怀天下,像山一样有包容万物的胸怀。
山有脊梁,能承载万物,仁者也有自己坚守的道德准则,不会轻易动摇,如同山在风雨雷电面前依然屹立不倒。
2. 关于“智者乐水”- 水是灵动的、多变的、适应性强的。
智者就像水一样,能够灵活应变。
水顺势而为,智者也懂得顺应时势。
水可以润泽万物,智者的智慧也能够滋养周围的人。
水不断流淌,有源源不断的活力,智者的思维也是活跃的,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和境界。
二、赏析这一表述简洁而深刻地概括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境界及其与自然的联系。
从审美角度看,它将人的品德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山的崇高和水的灵动分别成为仁者和智者精神的象征。
这种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即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相互映照的。
它也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格理想的追求,无论是做一个宽厚的仁者还是聪慧的智者,都要从自然中汲取灵感,使自身的品德修养与自然的特质相契合。
三、作者介绍- 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孔子(公元前551 - 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倡导人们要遵循道德规范,注重个人修养,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大同。
他通过与弟子们的问答、讲学等方式,传播自己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不可磨灭的影响。
运用片段例子1我一直觉得自己像个小智者呢。
我超级喜欢水,就像“智者乐水”说的那样。
我家附近有个小湖泊,每次去那儿我就特兴奋。
我看着湖水在微风下泛起层层涟漪,就像它在跟我打招呼。
水是那么的灵动,它能变成各种形状,流到各个地方。
仁者乐水智者乐山
仁者乐水智者乐山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的这一段语录,中学教材里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的“乐”读“yaò”,既然读“yaò”那就不是“喜欢、高兴、快乐”之类的意思能够解释的。
不知道细节,据说余秋雨先生和这个语录也有瓜葛。
我是这样理解的:精明的人如同水,仁厚的人似的山;精明的人有效率,仁厚的人沉稳;精明的人孤独寂寞自如洒脱,仁厚的人能受人们的认同。
智者能够有效率的处事,仁者能够沉稳的做官;智者可以给人类增添财富,富民一方;仁者可以给人类增添和平,使社会祥和。
前两个“乐”应该是“好像、如同”的意思,第三个“乐”是施动者的心理感受,应该是“潇洒、自如”之类。
至于“寿”也不是和生命长短有关系的“长寿”,应该是说具备了这种美德,享受到的'人们的尊重。
孔子本身就是用比喻去表明一个道理的,人效山之德,才学水之能够。
水是多变的,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
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
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
她婉转灵活,机智善变,水到渠成,理应效仿。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
仁厚的人莫斯季义理,仁慈包容而难于冲动,性情抽痛就像是山一样沉稳王之臣,所以用山去展开匹敌。
必须人们按山的秉性做人。
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可靠的象征;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高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理当景仰。
自然就是了不起的,它孕育出了万灵之首的人类肉体,又用自身灵性彰显人类,把天地精华转化成人类的灵魂。
孔子是睿智的,他从两千多年前就周游列国,跨过时空的阻隔,把仁人志士做人标准呼喊至今,让炎黄子孙铭记立人之本。
国学: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国学: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少儿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唐诗宋词、小学作文、经典国学、宝宝护理、宝宝教育、宝宝食谱、百科知识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poems, children's jokes,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classic Chinese studies, baby care, baby education, baby recipes, encyclopedia knowledge,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国学: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对他的学生们说:“聪明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解释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解释
嘿,你知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不?咱今儿个就好好唠唠它!
啥是仁者乐山呢?就好比那山,稳稳当当立在那儿,厚重又坚实。
你看那些心怀仁德的人,不就像山一样嘛!他们心地善良,有着坚定
的信念和原则,能给人依靠,让人安心。
就说我认识的一位大叔吧,
他总是乐呵呵地帮助周围的人,不管谁有困难找他,他都毫不犹豫地
伸出援手。
这不就像山一样可靠嘛!难道这还不是仁者乐山的体现?
那智者乐水又是咋回事呢?水多灵活呀,能适应各种环境,流淌起
来无拘无束。
聪明的人不也这样嘛!他们思维敏捷,善于应变,就像
水一样灵动。
我有个朋友,那脑子转得可快了,遇到问题总能想出各
种巧妙的办法来解决。
这可不就是智者乐水嘛!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可不仅仅是一句空话呀!你想想看,在生
活中,那些真正善良的人,他们的内心是不是就如同山一般沉稳?而
那些聪明机灵的人,是不是就如水一般灵活多变?这就像是一个奇妙
的类比,把人的品德和自然的特性联系在了一起。
其实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山和水的影子。
有时候
我们要像山一样坚定,有时候又要像水一样灵活。
这两者并不矛盾,
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我们可以既有仁者的善良和担当,又有智者的
聪慧和机敏。
总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要努力成为既有仁德又有智慧的人,既能像山一样可靠,又能像水一样灵动。
你觉得我说得对不?。
高一叙事作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高一叙事作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最早是孔子说的,《论语》中记载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仁者寿,智者乐。
”溯其本意即为:仁者追求山一般的崇高、宁静、祥和;而智者追求水一般的快乐、灵动、悠然……
由此可见,不同的人都会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性格不同的人衡量幸福的标准也不同,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终日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倒是好生自在,宁静祥和,与世无争,所以平静的生活是一种幸福;俞伯牙与种子期的故事我们都有所耳闻,而在《吕氏春秋》中记载的‘伯牙摔亲谢知音’的情感诚然令人感动,由此可见,天长地久的友谊也是一种幸福。
不同的人追求的幸福不同,但相同的一点,就是它们都无贵贱之分。
“幸福就是开心”这种思维模式逐渐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其实也不尽然,追求幸福好比攀登高峰:若只为观赏风景,尽可乘索道上山,一睹风光;也可一步步登上山顶,看到美景的同时,还会有一种征服大自然的成就感,而在攀登的过程中,愈是举步维艰,到达山顶后的成就感变愈是强烈。
同样的道理,若想收获幸福就应有所付出收获幸福的同时一定是开心的,但开心的是未必能表露出幸福。
麻烦的是:有的人曲解了幸福的含义,而在这些人之中,有的以为腰缠万贯的财富就是幸福,所以他们想着法挣钱而忽略了‘钱是挣不够的’这一客观事实,所以欲望从未被满足,以至于年耄垂死时还对他的财产念念不忘,诸如此类的还有许多,无论是高官还是厚禄都不能称得上幸福。
前不久‘走基层’活动中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人觉得。
仁者乐山为什么要读yao,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意思
仁者乐山为什么要读yao,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意思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原文及意思《论语》·雍也篇,子曰:“知者乐(lè)水,仁者乐(lè)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
”译义有多种。
孔子说:“智慧的人以水为乐,仁义的人以山为乐;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
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另一理解为“智者乐,水”——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
“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
仁者乐山为什么要读yao ,“乐”字应该读作“要”。
《王力古汉语字典》“乐”字中,第三个读音:“yao,五教切,去,效韵,疑。
药部。
”下注云:“喜好,喜爱。
《论语·壅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此即读“要”之说。
然而,此“乐”字,真就应该读作“要”吗?案唐代陆德明之《经典释文》云:“乐,音‘岳’,又五孝反,下同。
”稍微解释一下,所谓“五孝反”,是古代的拼音法,“反”指“反切”。
那么《经典释文》中的“五孝反”即同于《王力古汉语字典》里的“五教切”。
《经典释文》意思是,“乐”读音作“岳”,又可读作“五孝反”的音“要”。
“下同”,是指《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句中有两个“乐”字,第一个“乐”字读音解释完了,下面第二个“乐”字的读音与第一个相同。
在《经典释文》中,“要”这个读音是作为第二个选择的,而第一读音应为“岳”。
那么,对于这个“要”的读音,应当怎么看呢?明代秦钺之《慈湖家记》云:“音释家‘乐山’、‘乐水’,并五孝反,尤为害道。
”此中即指出,将“乐”读作“五孝反”之“要”音,是“尤为害道”的,即不同意读作“要”。
又清代翟灏之《四书考异》云:“此‘乐’字,或言不应音‘岳’,恐《释文》有讹。
然《礼记》‘乐不可及’、‘敬业乐群’、‘有所好乐’,俱一音‘岳’,则先儒自有此音训。
下‘知者乐’,‘乐’字释文,亦五孝反,确属可疑。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意思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意思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一句流传已久的成语,意为智者喜欢水,而仁者则喜欢山。
这句话表达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追求。
智者和仁者分别代表了不同类型的人,智者倾向于追求知识、智慧和技能,而仁者则更关注道德、情感和人际关系。
智者乐水,这是因为水是一种能量流动的自然元素,它象征着知识的流动和传递。
智者热爱水,是因为他们渴望知识和技能的流动,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的事物。
水的流动性和透明度也体现了智者追求真正的自我和公正的人生观。
而仁者乐山,则是因为山是一种具有宁静和力量的自然元素。
仁者喜欢山,是因为他们追求内心平衡和情感深度,他们通过沉思和联系山的自然力量来寻求精神上的满足。
山的高耸和坚实也表达了仁者对于正义和道德的坚定信念。
智者和仁者都是重视内在世界的人,他们追求知识、智慧、道德、情感和精神上的满足。
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但都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前进: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人群和追求,鼓励每个人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兴趣爱好,走向自己的人生之路。
- 1 -。
如何理解的孔子“智者乐水”。
如何理解的孔子“智者乐水”。
“智者乐水”出自《论语》。
雍也篇,子曰:知(zhì)者乐(y ào)水,
译义有多种。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
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
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另一理解为“智者乐,水”——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
子曰: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者动。
仁者静。
知者乐。
仁者寿。
他说智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
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
这不是很明白吗?硬是断章取义,说“智者乐水”是喜欢水,“仁者乐山”是喜欢山,这是不对的。
有些人的学问修养,活泼的,聪明人多半都活泼,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这么个气魄,这么个气度。
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的,宁静得和山一样。
所以下面的结论:“智者乐”,智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
“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
这是连起来的意思。
2019年初中优秀作文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幸福就是开心”这种思维模式逐渐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其实也不尽然,追求幸福好比攀登高峰:若只为观赏风景,尽可乘索道上山,一睹风光;也可一步步登上山顶,看到美景的同时,还会有一种征服大自然的成就感,而在攀登的过程中,愈是举步维艰,到达山顶后的成就感变愈是强烈。同样的道理,若想收获幸福就应有所付出收获幸福的同时一定是开心的,但开心的是未必能表露出幸福。
其中的思想不谋而合,从中可以看出,幸福的含义就是人内心深处最真实朴素的渴望。
幸福其实很简单,任何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肯为幸福付出,才能收获幸福;而且要对自己的收获予以肯定,世界上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感悟幸福的内心;要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知足者方能常乐。
初中优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最早是孔子说的,《论语》中记载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仁者寿,智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溯其本意即为:仁者追求山一般的崇高、宁静、祥和;而智者追求水一般的快乐、灵动、悠然……
由此可见,不同的人都会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性格不同的人衡量幸福的标准也不同,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终日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倒是好生自在,宁静祥和,与世无争,所以平静的生活是一种幸福;俞伯牙与种子期的故事我们都有所耳闻,而在《吕氏春秋》中记载的‘伯牙摔亲谢知音’的情感诚然令人感动,由此可见,天长地久的友谊也是一种幸福。不同的人追求的幸福不同,但相同的一点,就是它们都无贵贱之分。
“仁者”为何要“乐山”
“仁者”为何要“乐山”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当时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其意思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
在儒家看来,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处。
作为自然的产物, 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因此,人的品质也会受自然山水、自然万物的无形影响。
自然山水的品质、自然山水的特点也会反映在人的气质、修养之中。
在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鼎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乂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
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 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睐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 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
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因此说仁者乐山。
水是外表最柔弱、最平静的东西:本质上水却最有力虽水
滴石穿,最坚硕的东西,都可以被水磨平、被水击穿。
水含有
了一种智慧,水拥有一种力虽。
所以,智者乐水。
智者乐水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崇高、伟大、宁静。
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
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
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
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过了一会儿,弟子们三三两两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的戏水,只有颜回和子路在陪伴着老师。
孔子说:“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
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孔子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了点头。
“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
何不唱给老师听听?”孔子说着,将琴推到颜回面前,颜回并不推辞,他调好琴弦,一边弹一边唱。
孔子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孩子们,面对司空见惯的流水碧波,孔子竟然能从中发现如此深奥的道理,并巧借流水教导弟子,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像水一样,做真君子;有德行,哺育众生,永不停歇;有情义,谦下和顺;有志向,无惧无畏;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看法
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看法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一句古语,传递着一种环保、低碳、健康的生活理念。
它告诉我们,仁者和智者都会认识到山水的珍贵和重要性,因此愿意为保护山水而努力。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要保护环境。
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正是要让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采取行动,使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
其次,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义在于鼓励我们拥抱自然。
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但也让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
因此,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提醒我们要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从中获得身心的健康与愉悦。
最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义在于启示我们要具有社会责任感。
我们不仅要做到自我保护,更要担负起对社会责任,为保护环境、打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共同努力下,让自然水清山美,让城市更加宜居。
总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一个美好的生命追求,蕴含着
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对人类自身的责任,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我们应该秉承这一理念,把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建设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自己的努力。
- 1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所含道理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所含道理智者和仁者都有各自的乐趣所在。
智者乐在水,仁者乐在山。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却颇为深刻。
智者乐水。
水是生命之源,它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无论是大江大河,还是小溪小川,都承载着无穷的智慧。
智者喜欢观察水的流动,他们从中领悟到了许多道理。
水的流动是无所不在的,它具有适应性强、变化多端的特点。
智者从中领悟到了“变化无常”的道理,他们懂得顺应时势,善于变通,从而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此外,水的流动也是坚韧不拔的,它能够穿越险阻,战胜困难,最终流向大海。
智者从中领悟到了“坚持不懈”的道理,他们懂得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坚持不懈,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因此,智者喜欢水,是因为水教给了他们很多智慧和道理。
而仁者则乐在山。
山是大自然中的伟岸存在,它耸立在地球上,高高在上,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震撼。
仁者喜欢登山,他们从攀登山峰中找到了很多的乐趣和启示。
登山是一项艰苦而充满挑战的运动,需要仁者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毅力。
仁者从中领悟到了“奋发向上”的道理,他们懂得只有不断努力和超越自我,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登上山顶,仁者可以俯瞰群山,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宇宙的壮丽。
仁者从中领悟到了“博爱”的道理,他们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懂得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懂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传递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智慧和仁爱是人类进步和幸福的源泉。
智者通过观察水的流动,领悟到了变化无常和坚持不懈的道理;仁者通过攀登山峰,领悟到了奋发向上和博爱的道理。
智者和仁者都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和修养。
智者通过智慧,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仁者通过仁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他们的乐趣来源于对道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热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正是智慧和仁爱的结合,是人类追求进步和幸福的不懈追求。
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智者和仁者,通过智慧和仁爱,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
2、子之所慎:齐、战、疾。《论语》
【译文】 齐:同斋,斋戒。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
病这三件事。
【译文】 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说: "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 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 "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 己的功劳。"子路说:"您的愿望呢?"孔子说:" 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朋友能够信任我,使年轻 人能够怀念我。"
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 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 ,故知者择一而壹焉。 -------《荀子·解蔽篇》
高高水蓼像莪草,其实它是青莪蒿。可怜我的父母亲 ,生我养我真辛劳。
高高水蓼像莪草,其实它是牡蒿草。可怜我的父母亲,生我养我真艰辛。
洒瓶已经空荡荡,只剩酒瓮愧难当。穷苦人活在今世,不如早早就去世。 没有父亲依靠谁?没有母亲依仗谁?出门时忧心重重,回家时双亲已故。
父亲用心抚养我,母亲尽力养育我。抚摸我又爱护我,精心培育我成长。 反复看我不厌烦,进进出出抱着我。本想报答父母恩,父母恩浩大无边。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
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译文】 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
儒家美学的观点
儒家美学的观点
儒家美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美学理论,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以及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
以下是儒家美学的一些主要观点: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是儒家美学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表达了儒家认为仁和智是相互联系的,而人的品格和自然的美也是相互呼应的。
中庸之道:儒家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美学境界,即不过度追求刺激和极端,而是追求平衡和和谐。
文质彬彬:儒家认为真正的美丽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内在的品质和修养。
文质彬彬意味着内外兼修,以质为本,以文为辅。
礼之用,和为贵:儒家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重要手段,而和谐则是礼的最高境界。
美善结合:儒家认为美和善是相辅相成的,真正的美丽应该是与道德和伦理相结合的。
人生美学:儒家认为美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艺术和审美领域,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人生中。
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等方面都应该体现出美学的理念。
总的来说,儒家美学追求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强调内在的品质和修养,以及与道德和伦理相结合的美感。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Microsoft Word 文档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读解】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
这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
”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非他莫属。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
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乐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
因为--“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王观)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山水差异的。
也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山无穷乃大,仁者,大智大勇大慧,必定是心灵七巧,大肚能容天下事,故为仁者乐山!水灵活自由,智者必定不会在生活中去自寻烦恼,但人岂无烦恼,所以我们追求自己的人生也能如水般来的自由,做到仁善明智,一生也就知足常乐,带给他人快乐也带给自己幸福!!!智者也就是聪明人。
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山水差异的。
智、仁、勇是儒家人格的最高理想,勇是智和仁的结果。
象山一样坚忍不拔,像水一样勇往直前,这就是一个崇高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长寿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当时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出自《论语》卷三“雍也”篇,原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在四川的峨嵋山有一幅化咏这个内涵的楹联:“刚日读史柔日读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古人把单日称为刚日,双日称为柔日)。
我们把这此话引在一齐来看,就能够更深入的明白这句话,其实这是用一种“道法自然”的方式来解释“仁”和“智”的内涵,就是用有形的方式来表达叙述无形的内涵。
要领会它对我们思维的好处,我们就先来看看山有何特性,水有何秉质。
苏轼有一首很著名的禅意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讲了角度的不一样所见不一样,要识认事物的真实全貌,是务必跳出事物本身在看问题。
同学们正因各自的喜好、成长的环境等因素的不一样,即使是看同一座山,也定会有不一样的观感吧?比如说,人们都在说“黄山天下奇,青城天下幽,峨嵋天下秀,华山天下险”,人们游其山,也确实证明了这些特色。
然而,我们此刻要做的,却不是为分别现象所执迷,而是要看共通象并揭示这个共同特质的内涵―――这就是山有什么特性?山是大家寻常见的,但撇开具体的山而论山的特性,就象撇开一个具体的人而论人性一样,我们要把握山这个总的集合的特点,需要我们用心而不是用眼去看了。
山是一个象形字。
对于我们大学同学来说,那怕没有到过名山大川,一提到山,都能在脑海中有很多影子浮现,本来山就不是我们所陌生的。
古人讲格物致知讲,说的意思就是说一切的真理及其内涵,其实天地造化都已经给我们展示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境遇里,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以我们日常看的文字,天地的大道理用的符号是日月星辰、云雾海啸、山川灵秀和生活经验无声的告诉,人在明悟的过程中,发现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古代的圣者正因识贯三才,就能把这个道理用人的语言叙述出来,因此,孔子说自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他那里说的述而不作,还不是一些人所说的他删述古人的著作不加入自己的思想。
他删述古人的著述,也是本于“述而不作”格物致知之道,以圣智圣识来“一以贯之”留给将来。
而他讲的道,他要告诉人他所讲出的道理并不是我孔丘这个人的私意,而是体天格物,叙述宇宙天地之道,用特定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的意思。
这是立言的最高境界。
山独立无畏不消说珠穆朗玛、贡嘎雪峰,也不消说四大名山,五岳峥嵘,就是大家能够看到凡称得起山的,那一座山不象一个钢骨铮铮的汉子?风雨如晦它是那样,日月朗照,它仍是那样。
它不会正因春风吹过来就骨软酥松,崩溃了,烂成一摊稀泥,也不会正因寒风呼啸、冰冻雪覆就灰心了,只要它存在,就是生命屏障,只要它存在,它就坚定地独立,它不左倚右靠,不哀声求人,它就是它,立于所当立,踏实自矗,无畏无惧。
智慧灵性的人有鉴于此,把这个品格拿来修养自己,从而成就仁者的品格。
其实《论语》中,孔子以前依据不一样的学生的特点指导他们如何到达仁人的品质,因此,在多处论仁的地方,说法也是不一样的。
为此后人很不解。
“志士仁人”也是经常滥用,弄得仁人满天飞,“仁”是孔子讲的很高的修养境界,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就是把仁的实践看做是生命最本质的价值,在生死面前依然以仁为重,这才是仁人。
山是无求于人的。
山不会为着私利,为着五斗米而向人折腰。
山无求于人却是十分的慷慨与人,陶渊明得此精神,用之以修身,于是成就了十分个性的田园人品与诗品。
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岂只是一种景色的描述和一种小小的闲适呢?他在取法自然,修养品格。
山很富有,他向山的孩子们敞开胸怀,让他们在自己的怀抱里找吃的、找穿的,他没有私心,不会藏掖什么,如果他很贫瘠,也绝不会关上自己的大门,照样用她干瘪的乳房喂养人们,尽量地奉献她仅有的一点点生产。
因此,山,就象父亲、母亲对儿女的心。
仁者取法山之爱,修养民胞物与的品格,心在亲民,也是这样。
他不会象人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他是象范仲淹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故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邪?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他的心里只装着别人,只有奉献,则全然没有顾及自己是富有还是贫寒。
同样,真正的仁人就不以穷通为意,无论在那种地位,那种状态,都尽自己的职责。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在心志上为后代士人做一个心法的榜样:就是不以自己的位置卑微就放下了仁者的心态。
因此,范仲淹才在《岳阳楼记》中大加赞叹,认为“没有这样圣智仁人,我与谁一齐同归呢?”山因应于季节、气候的不一样而有不一样的展现,然而,根本并不改变。
山的根基绝不会为景色的变迁而飘荡。
不会正因人们欣赏山中的春天而变得骨头轻飘,得意忘形,也不会正因人们厌烦雨季,不来朝山,就变得自怨自艾,自暴自弃。
他自得于己心,充分地运用环境因素,培育自己的精神和气质。
那怕就是在阴雨不开的日子,他仍然默默地吸收雨分,使自己的泉源更深厚一些,使自己的树木更葱郁一些。
同样的,真正的仁者绝对不会正因自己做了义行,得到群体生命和他人的赞美就飘飘然,也不会正因自己的仁心不为别人明白,甚至因此遭到误解就放下自己的操守。
他自足于自身,有着一份完整的定力。
这是一种无所不包,无难可阻的内蕴精神,只要自己的生命存在,这份定力就存在。
他能够正因外在的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与其和谐的色彩,并充分地运用有利的环境条件促进群体生命的繁荣发展,但在环境不利、状况不明的状况下,他是群体生命的良知屏障和保护神,人们会在他那里吸取无尽的力量,而不丧失生存的勇气和光明的期望。
当年孔子在卫国的匡地,正因当地的人把他认成是阳虎而派兵围住了他们,。
七日七夜,孔子没有吃东西,依然弦歌自若。
他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真是做到了“道不可须臾离,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标准。
他对于自己历年周游列国而不遇,也没有一点沮丧之意。
有一次他对学生仲弓说:“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可见仁者读懂了山而训成的圣识与博大胸怀,正是山的品格的人性化。
山又会回响,却不会主动喋呓不休地向人述说什么。
他能够透过潺潺的溪水来叙说它对来访者的殷勤,能够透过山顶清丽的湖泊来展现一角的神奇,能够以曲折的山径来启迪生命的哲理,但他是说给能够听懂的人听的。
仿佛如孔子当年教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山也是这样行教化的。
古代的隐士、佛道的修炼之士,都是选取好山好水为居,所谓天下名山僧道多,他们中一些人真的能够懂得山,在一遍遍阅读和体悟中不断的领悟生命的真理。
山是最懂得自持的,山也是最有操守的,山能够连绵而成势,能够独立而据峰,山,邀白云为侣,清风为伴,自在清趣,自得自然之乐。
而仁者也是如此爱闲云清风,以其精神涤去尘思,洗去名利俗气,而自在清华。
山,阅尽千古春秋色而愈见沉稳厚蕴,而仁者,智慧通达三才超然而旷远,既不着名疆利锁之圈套,又不以虚无而处世,一生行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怀天下,胸罗万有,民胞物与,而功及万类却了无自得之色,出乎无有,入于无间,能够体山之仁,更能超山之能,是故能够参天地之造化,而到达生命精神和事功的圣境。
因此说,仁者静善而自寿,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智者呢?首先需要明辨的是:仁智本不是分开的,不是说智者是智者,仁者是仁者。
不是这个意思。
仁智是圣人同时具备的二元特征。
我们前面已经谈到“智”,用了一个简单的说法,说“智”就是明白。
智其实不是我们寻常讲的小聪明,人们说聪明往往是着眼于个体私人的利益讲的,我们不是指这个。
智者首先务必是仁者,不是仁者,没有真智。
如果分其造字,我们能够将智拆分为“人据于大,而口吐日月”,就是人明道而说出的话就象太阳一样的恒定、可复、光明、无私念。
可见,真正的智者决对不是一个自私的人能够做得到的。
那么智者为什么喜爱水呢?老子《道德经》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意思是我们说的生命止于至善,这个善用有形的东西来比喻一下是什么呢?就好比这水,水善于利益万物,一切生命都赖水而生而存,而水又不跟一切争功劳,水常常处于所有生命都不愿意呆的低位,因此差不多能够表证“道”的特性。
正因这个水是我们日常所见,对于任何人都是不陌生的。
孔子说“道不远人而人自远道”更是明白地告诉人,其实宇宙之道并不复杂,道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不可及,或者只有少数的人在书斋里面研究才懂得的,不是这样的。
道就象空气、阳光、水一样十分自然的、十分切近地在我们的生活里,一切之中皆有道,人能够静静地体察天地万物运行之理,就能够不断地明道。
而只有那些没有明道的人,才把道说得玄之又玄,弄成似乎很高深的理论。
这样的结果使人离道越来越远,这恰恰是圣人所反对和担心的。
因此,孔子基于人的法理,在天人合一和宇宙因果之理的基础上定《春秋》,用的史实也是鲁国的近代和现代史。
讲礼义,用的是大家都熟悉的周礼,教弟子以“六艺”,都是切于世用的实学。
他是身体力行,以此来力图使人明白:道就在我们身边。
恰恰是历代有不少的读书人,在读书中有一点明白,就以自己的一点感受去解读圣人的著述,结果有时弄得鱼目混珠,反而让之后的学人正因听了他们的认识,把真正的真珠遗失了。
我在一个旅游胜地看有一家休闲茶屋在装修,一个人弄个油墨把老子的“上善若水”和“大道无为”写在纸灯笼,跳下桌子来自得意满地说:这两句是老子《道德经》里两个最有名的句子。
那神态让人看了很难受――他只在用老子的话来炫耀自己。
其实一切真正的有道之士从来不会是炫耀的,他只是揭示他证实的宇宙真理。
此刻人明白的上善若水是什么呀?以为什么都顺着,然后自己就得利了。
作下属的,把这句话明白成了如何曲意逢迎,他觉得他是上善若水。
有一个人还在烧烤店里边喝着啤酒得意地吹嘘他的为吏决窍说:此刻为官要懂得蛙泳,两只手要拼命的拉,两只脚要拼命地蹬。
人们变得为了自己的私利无所不为,没有了道德的约束。
有人见了危害公共利益的事情也不去想办法制止,骨子里的想法就是自己顺遂了,能够得多少利。
还有人对自己的无视正义和公德的胆怯和懦弱辩护,说我这是“无为”。
因此,这个文化搞得很混乱。
而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这些事情也不容易分辨得清楚,正因中国这个文字文意,由于历史的太长远,加上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够深入明白,因此岐义百出,莫衷一是。
其实上善若水是指水的德行很象智者的德行。
水很柔和,遇形象物,无论是方器与圆器都能够充满它。
而水总是愿意从高处往低处流淌,圆转而不穷。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常常不是我们这天所说的某某专家,他是一个了知根本规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