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教学大纲

寄生虫教学大纲
寄生虫教学大纲

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理论课教学大纲教学时数分配:按照本校现行的教学安排,理论课24学

时。详细学时分配附表。

章节与教学内容讲课

学时

实验

学时

第一部分

总论

2

第二部分

医学线虫

46

第三部分

医学吸虫

66

第四部分

医学绦虫

33

第五部分

医学原虫

66

第六部分

医学节肢动

33

小 计2424

合 计48

第一部分 总论

教学时数:3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相互关系。

熟悉寄生虫病流行规律与防治原则。

了解全世界与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状况及危害性。

主要内容:

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范围。

共栖、共生、寄生的概念;寄生虫的类型(体外、体内、专性、兼性、长期、暂时、机会性寄生虫);宿主类型(终末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影响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寄生虫病的防治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寄生虫和宿主类别,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流行的基本环节及影响流行的自然因素,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第二部分 医学蠕虫学

医学线虫

教学时数:6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常见人体线虫(包括蛔虫、鞭虫、钩虫、蛲虫、丝虫、旋毛虫等)虫卵或幼虫的形态特点,成虫或幼虫的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致病作用与致病机理,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是病原学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熟悉上述线虫的生活史、成虫形态结构。

了解上述线虫所致疾病的流行因素与流行特点。

主要内容:

线虫概述,线虫主要形态特征(虫体外形、雌雄虫区别、生殖系统基本结构、虫卵基本结构),生理特征(虫卵孵化、幼虫发育、幼虫蜕皮、成虫取食与代谢),生活史类型(土源性、生物源性),主要线虫种类有蛔虫、鞭虫、钩虫、蛲虫、丝虫、旋毛虫等(注意学名和俗名的对应)。

蛔虫雌雄成虫的形态,虫卵详细结构(受精卵、未受精卵、感染期卵的区别),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感染性蛔虫卵的发育过程、幼虫移行、成虫寿命、产卵量、卵的抵抗力),人的感染蛔虫的方式与途径,致病作用,常用检查方法(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等),广泛流行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鞭虫成虫的形态特征,虫卵形态结构,生活史特点(成虫寄生部位、人的感染方式与途径),致病作用,常用检查方法(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等),防治方法。

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成虫形态结构 (大小、外形、口囊及交合伞的区别)、虫卵特征,生活史 (成虫寄生部位、虫卵在土壤内的发育、人的感染方式与途径、幼虫在体内移行)、致病作用 (钩蚴性皮炎、肺部炎症、成虫引起的钩虫性贫血,重点是钩虫性贫血的机理),常用检查方法(饱和盐水浮聚法等),流行因素(两种钩虫在我国的地区分布不

同)与防治方法。

蛲虫的成虫与虫卵特征,生活史(寄生部位、产卵位置、虫卵发育时间短的特点),肛门-口-手的特殊感染方式,致病特点,常用检查方法(透明胶纸法等),反复感染的流行特点与相应的防治方法。

寄生人体的丝虫种类、地区分布。重点是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两种丝虫微丝蚴的鉴别特征是重点。生活史(两种丝虫成虫寄生部位、微丝蚴在蚊体内发育、人的感染丝虫的方式与途径、微丝蚴出现在人体外周血液的夜现周期性),丝虫致病作用(急性期与慢性期的临床症状),检查微丝蚴的厚血膜等方法,丝虫病的流行因素与防治方法。

旋毛虫成虫、幼虫囊包形态,生活史特点(成虫、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生活史完成需要换宿主),人感染旋毛虫的方式,致病作用的严重性,常用检查方法(肌肉活组织压片检查),流行因素与预防方法。教学重点:

重点讲解蛔虫、钩虫、蛲虫成虫与虫卵的结构特征,对人的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及致病机理,诊断方法。

医学吸虫

教学时数:6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常见人体吸虫(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等)虫卵的形态特点,成虫的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致病作用与致病机理,实验室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为主),防治措施。

熟悉上述吸虫的生活史、成虫形态结构。

了解上述吸虫所致疾病的流行因素与流行特点。

主要内容:

吸虫概论,吸虫的外形特征(体表、吸盘)及主要内部结构(盲管型消化系统、雌雄同体的生殖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生活史基本过程(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生活史特点(幼体繁殖、宿主转换与世代交替),主要吸虫简介(注意学名和俗名的对应):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

肝吸虫成虫主要结构(形状、口腹吸盘位置与大小、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虫卵的结构特征(形状、颜色、大小、卵盖、内含毛蚴),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间宿主的名称、对人的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病作用(成虫致病为主),实验诊断方法(粪检查虫卵),流行因素(重要的是食生鱼的习惯)与防治措施。

鉴别两种肺吸虫(卫氏与斯氏)成虫的主要结构(形状、口腹吸盘位置与大小、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的并列特点)、虫卵的结构特征(形状、颜

色、大小、卵盖、内含物),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间宿主的名称、对人的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童虫在终宿主体内移行),致病作用(卫氏肺吸虫以成虫致病为主,斯氏肺吸虫由童虫致病),实验诊断方法(查痰、查粪、活检皮下包块),流行因素(重要的是食生蟹或喇蛄的习惯)与防治方法。

寄生人体的血吸虫种类与流行地区(以我国流行的日本血吸虫为主要内容)。日本血吸虫成虫主要结构(雌雄异体、形状、口腹吸盘位置与大小、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成熟虫卵、未成熟虫卵与死亡虫卵的结构特征(形状、颜色、大小、卵盖、内含物),生活史(成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血管内、卵如何进入肠道并随粪便排出过程、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间宿主的名称、对人的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病作用(主要是虫卵所致),实验诊断方法(针对急性期、慢性期、晚期病人的不同病原学与免疫学检查方法),流行因素(重要的是接触疫水)与综合防治措施(治疗病人与病畜、管粪、管水)。

姜片虫成虫主要结构(形状、口腹吸盘位置与大小、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虫卵的结构特征(形状、颜色、最大的常见吸虫卵、卵盖、内含物),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间宿主的名称、对人的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病作用(成虫致病为主),实验诊断方法(粪检查虫卵),流行因素(重要的是食生的菱角等水生植物)与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肝吸虫、肺吸虫、血吸虫成虫与虫卵的结构特征,对人的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及致病机理,诊断方法。

医学绦虫

教学时数:3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常见人体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等)成虫、幼虫和虫卵的结构特征,对人的感染阶段、感染方式与途径、致病作用,实验室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为主),防治措施。

熟悉常见人体绦虫的生活史过程。

了解常见人体绦虫所致疾病的流行因素与流行特点。

主要内容:

绦虫概述,成虫外形(带状、分节)与节片构成(头节、颈节、幼节、成节、孕节),寄生人体的圆叶目绦虫与假叶目绦虫的形态与生活史主

要区别(虫卵、中绦期幼虫结构特征、中间宿主),常见绦虫(注意学名和俗名的对应):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等。

猪带绦虫成虫,头节、成节、孕节、囊尾蚴、虫卵的形态特征、生活史(成虫与囊尾蚴寄生部位、中间宿主、囊尾蚴与虫卵均可为感染阶段、多种感染方式),致病作用(猪带绦虫病与猪囊尾蚴病),病原诊断方法(孕节压片法等),流行因素(生食猪肉、猪的饲养方法)与预防方法(治疗病人、不食生猪肉、加强猪肉检疫)。

牛带绦虫成虫头节、成节、孕节结构,生活史(中间宿主与感染阶段),致病作用(只有成虫致病),注意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比较。

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棘球蚴的结构特征,生活史(虫卵为感染阶段,人为中间宿主,棘球蚴寄生人的主要部位),致病作用与部位有关,诊断(免疫学诊断与B超、CT等影像学诊断),流行特点与地区,预防方法。曼氏迭宫绦虫成虫、裂头蚴、虫卵的主要形态特征,生活史(裂头蚴感染人的方式、寄生部位,人可作为转续宿主、中间宿主、终末宿主,),裂头蚴的致病作用,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猪带绦虫成虫与囊尾蚴、细粒棘球绦虫的结构特征,对人的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及致病机理,诊断方法。

第三部分 医学原虫学

教学时数:6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常见寄生人体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利什曼原虫、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疟原虫、弓形虫等)与病原学诊断有关的形态特征,对人的感染,致病作用,实验诊断方法,防治方法。

熟悉常见寄生人体原虫的生活史过程。

了解常见寄生人体原虫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

主要内容:

医学原虫概论,原虫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原虫主要形态特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原虫生理特性(一个细胞完成全部生理功能,包括运动、营养、代谢、繁殖等,重点在繁殖的各种方式),三种生活史类型(人际传播型、人兽传播型、媒介昆虫传播型),原虫致病特点(增殖致病、扩散致病、机会致病),主要医学原虫(注意种名与俗名的对应):溶组织内阿米巴、利什曼原虫、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

虫疟原虫、弓形虫等。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伪足、内外胞质、泡状细胞核、)与包囊(形状、1-4个核、糖原泡、棒状的拟染色体)主要形态结构,生活史基本过程(四核包囊-小滋养体-包囊),感染阶段与方式,致病作用(肠内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与致病机理(虫株毒力、滋养体侵袭、宿主的免疫状态和伴有的其他细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急性期查滋养体与慢性期包囊的方法)。阿米巴痢疾的流行因素与防治方法。根据溶组织内阿米巴,比较结肠内阿米巴与致病型自由生活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以及致病的特点。

寄生人体的利什曼原虫种类。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与前鞭毛体的主要形态结构(重要的是动基体),生活史基本过程(在人体内无鞭毛体、在白蛉体内前鞭毛体的发育),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内脏型、皮肤型、淋巴结型黑热病),实验诊断方法(骨髓穿刺法为主)。目前我国黑热病的流行状况,防治措施

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滋养体和包囊形态结构(鞭毛、细胞核),生活史过程,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水源性疾病),致病作用(旅游者腹泻,脂性腹泻),诊断方法(急性期和慢性期的不同方法),预防方法。

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仅有滋养体,感染阶段、致病阶段和传播阶段都是滋养体,直接和间接传播方式,致病作用(引起阴道炎、尿道炎等性传播疾病),诊断方法(生理盐水涂片法等),预防方法(注意性伴侣的治疗)。

6.寄生人体的疟原虫种类,我国以间日疟原虫为主。生活史过

程(人体内与蚊体内的发育繁殖过程),红内期主要形态特征,感染阶段(子孢子的两型)与感染方式(按蚊作传播媒介),致病作用(潜伏期,疟疾发作,再燃与复发,贫血,脾肿大,凶险型

疟疾,疟疾性肾病),诊断方法(薄血膜法,厚血膜法,免疫学方法),流行因素与地区,防治方法(现症资料、预防复发、预防

感染的治疗方法及常用药物),疟疾的免疫机理与预防疟疾的疫苗。比较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的红内期形态、生活史及致病作用。

7.弓形虫生活史的多种形态(滋养体、速殖子、缓殖子、包囊、假包囊、卵囊),滋养体主要形态特征,生活史主要特点(在人和其他脊椎动物间传播,多种阶段可以感染人),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先天性与免疫低下者的机会性弓形虫病),诊断方法(涂片染色,免疫学方法),流行特点,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猪痢疾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疟原虫、弓形虫对人

的感染阶段、感染途径及感染方式,致病作用及致病机理,诊断方法。

第四部分 医学节肢动物学

教学时数:3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重要医学节肢动物(蚊、蝇、蚤、虱、蜱、螨)的主要形态特征,传病方式与传播的病原体。

熟悉发育过程与生态习性,

了解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原则与方法。

主要内容:

医学节肢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发育过程的变态特性,对人的危害(昆虫病,虫媒病),重点是医学节肢动物的传病方式(机械性与生物性传播)。昆虫纲主要虫种:蚊、蝇、虱、蚤、白蛉;蛛形纲的主要虫种:硬蜱、软蜱、疥螨、蠕形螨、尘螨。重点是蚊、蝇、疥螨、蠕形螨。

蚊(卵、幼虫、蛹、成蚊)的变态发育过程与生态习性(滋生地、栖息地、食性与生殖营养周期、季节消长、越冬)。传播疾病的三属蚊(按蚊、库蚊、伊蚊)卵、幼虫、成虫的鉴别,主要蚊种名称,种类重点是各种蚊媒传播的疾病名称及其病原体,灭蚊的主要措施(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尤其是灭蚊的新方法、新药物)。

蝇、蛆的主要形态特征,生活史阶段(卵、蛆、蛹、成蝇)及生态习性(幼虫滋生地、成蝇食性、活动与栖息场所、季节消长与越冬),重点是传播疾病的生活习性。常见蝇种(家蝇、麻蝇、绿蝇、大头金绳、丽绳)的主要鉴别特征。

蚤、虱(人虱、耻阴虱)的主要形态特征及生活史阶段,传播的疾病名称及病原体。

硬蜱与软蜱的主要形态区别,蜱所致疾病与传播的疾病。疥螨、蠕形螨、尘螨的主要形态特征,所致疾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医学媒介节肢动物的致病方式,蚊、蝇、虱、蚤、传病方式与传播的病原体。疥螨、蠕形螨诊断与防治方法。

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病原生物学(微生物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教学时数分配: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24学时。各章节内容与学时数(理论课):

绪论 0.5

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

二、细菌的生理 1.5

消毒与灭菌

四、噬菌体 0.5

五、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5

六、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2

七、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八、球菌 2

九、肠杆菌科 2

十、弧菌属

十一、厌氧性细菌 1.5十二、棒状杆菌属 1十三、分枝杆菌属 1十四、其他细菌 0.5十五、支原体 0.5十六、立克次体 0.5十七、衣原体 0.5十八、螺旋体 1十九、真菌学概述 0.5二十、主要致病性真菌 0.5二十一、病毒的基本性状 2二十二、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二十三、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二十四、呼吸道病毒 2二十五、肠道病毒 1二十六、急性胃肠炎病毒 0.5二十七、肝炎病毒 2二十八、黄病毒 0.5二十九、出血热病毒 0.5三十、疱疹病毒 0.5三十一、逆转录病毒 1二十二、其他病毒 朊粒 0.5合计: 36实验课内容及学时数:

一、细菌形态观察 4

二、细菌人工培养 4

三、球菌 4

四、肠道杆菌 4

五、四体、真菌 4

六、基本性状病毒 4

合计: 20

绪 论

目的要求

掌握微生物的定义,按结构组成分类,医学上常见的微生物种

类。

了解微生物的分布、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况。

主要内容

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医学微生物学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微生物的定义,按结构组成分类,医学上常见的微生物种类细菌学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测量单位,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异及意义,L型细菌的含义及特性,质粒的概念,细菌特殊结构的含义及功能。

熟悉革兰染色的方法、结果判定和意义。

了解细胞壁的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介体的作用,核糖体的组成和功能,细菌形态学检测的方法,革兰染色的原理。

主要内容

细菌的形态、大小及测量单位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细菌的特殊结构:芽胞、鞭毛、荚膜、菌毛

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革兰染色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的基本形态、测量单位,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异及意义,L型细菌的含义及特性,质粒的概念,细菌特殊结构的含义及功能。

难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细菌的生理

目的要求

掌握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细菌的生化反应(糖发酵、吲哚、H2S试验)的原理及意义,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

熟悉细菌按气体环境不同所分的种类,厌氧菌厌氧生长的机制,细菌个体生长的方式和速度,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了解细菌的营养类型和营养物质,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生物氧化的类型,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分类原则和命名方式。

主要内容

细菌的营养类型及生长繁殖条件

细菌的代谢产物:分解性代谢产物,合成性代谢产物

细菌的生长繁殖的规律

细菌的人工培养

细菌分类和命名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细菌的生化反应(糖发酵、吲哚、硫化氢试验)的原理及意义,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

消毒灭菌

目的要求

掌握消毒、灭菌的概念,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干烤法、高压蒸气灭菌法)的条件。

了解防腐、无菌的概念,其它常用消毒灭菌法的条件,化学消毒剂的应用。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物理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教学方法:自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消毒、灭菌的概念,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噬菌体

目的要求

掌握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细菌、前噬菌体的概念,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了解噬菌体的应用。

主要内容

噬菌体的概念

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关系

噬菌体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细菌、前噬菌体的概念,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周期。

难点: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周期。

细菌的遗传变异

目的要求

掌握质粒的主要特性及医学上常见的质粒,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主要方式(转化、转导、接合和溶原性转换)。

熟悉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

了解细菌基因突变的规律,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主要内容

细菌变异的表现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基因突变,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质粒的主要特性及医学上常见的质粒,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主要方式。

难点: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主要方式。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目的要求

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内感染、毒力的概念,侵袭力的组成、带菌者的概念及意义,内毒素和外毒素的主要特性。

熟悉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机体对胞外菌、胞内菌和外毒素感染的免疫。

了解感染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细菌的致病机制

宿主的免疫性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内感染、毒力的概念,侵袭力的组成,带菌者的概念及意义,内毒素和外毒素的主要特性。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掌握死疫苗和活疫苗的优缺点。

熟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和概念。

了解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主要内容

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

教学方法:自学

球菌

目的要求

掌握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的形态染色性,葡萄球菌A蛋白,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链球菌的培养特性、主要致病物质,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的培养特性及抵抗力。

熟悉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和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所致疾病,链球菌的抗原构造和分类,A群链球菌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肺炎球菌的培养特性、致病性。

了解葡萄球菌的免疫性和防治原则,其它群链球菌所致疾病,链球菌的免疫性和防治原则,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主要内容

葡萄球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链球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肺炎球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奈瑟氏菌属: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的形态染色性,主要致病物质。

难点:葡萄球菌A蛋白

肠杆菌科

目的要求

掌握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5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所致疾病,志贺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沙门菌属的生化反应特点、抗原构造及分类,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标本采集与肠热症病程关系,肥达试验的原理、结果分析与意义。

熟悉志贺菌抗原构造及分类,抵抗力,所致疾病及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沙门菌属的免疫性、带菌者的检查及特异性防治。

了解大肠杆菌在卫生学上的意义,志贺菌的防治原则。

主要内容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大肠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志货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沙门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5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所致疾病,志贺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法。沙门菌属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标本采集与肠热症病程关系,肥达试验的原理、结果分析及意义,带菌者的检查。

难点:志贺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肥达试验的结果分析。

弧菌属

目的要求

掌握霍乱弧菌的两种生物学类型及所致疾病。

熟悉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

了解弧菌的致病性、培养特性、防治原则。

主要内容

霍乱弧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及培养性,两种生物学类型及所致疾病。

厌氧菌

目的要求

破伤风梭菌的芽胞特征,致病条件,防治原则,产气荚膜杆菌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

熟悉厌氧菌的种类,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培养特性,致病性,破伤风梭菌的抵抗力。

了解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气性坏疽的防治原则,厌氧菌的分布,常见无芽胞厌氧菌及所致疾病。

主要内容

厌氧菌的种类及分布

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防治原则

产气荚膜梭菌: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致病性,防治原则

常见无芽胞厌氧菌及防治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形态特征、所致疾病。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防治原则。

难点: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机制。

棒状杆菌属

目的要求

掌握白喉杆菌的形态特征,特异性预防原则。

熟悉白喉杆菌的培养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

了解白喉杆菌的致病机制及过程。

主要内容

白喉棒状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白喉杆菌的形态特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特异性预防。

难点;白喉毒素的致病机制。

分枝杆菌属

目的要求

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特征,变异性,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原理和用

途,结核病的防治原则。

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特性、抵抗力。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麻风杆菌。

主要内容:

结核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麻风分枝杆菌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特征,变异性,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原理和用途。

难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性。

其它细菌

目的要求

掌握百日咳杆菌、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军团菌和绿脓杆菌的主要特性。

熟悉炭疽芽苞杆菌的主要特性。

主要内容

百日咳杆菌、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军团菌和绿脓杆菌的特性

炭疽芽苞杆菌的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百日咳杆菌、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军团菌和绿脓杆菌的主要特性和致病性。

支原体

目的要求

掌握支原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

熟悉支原体的培养特性,常用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了解其致病机理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主要内容

概述、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支原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

立克次体

目的要求

掌握立克次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

熟悉常用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了解其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主要内容

概述

生物学特性

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

微生物学检查

防治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立克次体的形态结构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

难点:立克次体的抗原组成。

衣原体

目的要求

掌握衣原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发育周期,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

熟悉常用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了解其致病机理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主要内容

概述

生物学特性

主要病原性衣原体

微生物学检查

防治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衣原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发育周期,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

难点:衣原体的发育周期。

螺旋体

目的要求

掌握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钩端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熟悉防治原则,梅毒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了解其致病机理与免疫性,了解其它螺旋体。

主要内容

概述

钩端螺旋体:生特性物学、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梅毒螺旋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其它螺旋体的主要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各种疾病的传播方式。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难点: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真菌学

第21、22章 真菌学概述

目的要求

掌握多细胞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的形态特征及所致疾病。

熟悉真菌的培养特性,致病性。

了解真菌的抵抗力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了解其它病原性真菌。

主要内容

概述、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常见病原性真菌

防治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多细胞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的形态特征及所致疾病。

难点:真菌的致病性。

病毒学

第 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目的要求

掌握病毒的概念、主要特性,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病毒的结构及功能。

熟悉病毒增殖周期的基本过程。

了解病毒的形态及分类、核酸与蛋白质,培养,病毒的遗传变

异。

主要内容

概述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的结构及功能

病毒的培养与增殖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病毒的分类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病毒的概念、主要特性,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病毒的结构及功能。

难点;病毒增殖周期。

第24章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目的要求

掌握病毒垂直传播的含义,病毒的感染类型,掌握干扰素的定义,抗病毒作用特点。

熟悉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了解干扰素的作用机理。了解其它抗病毒免疫的作用。

主要内容

病毒的传播方式。

病毒的感染类型。

病毒的致病机制。

抗病毒免疫。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病毒垂直传播的含义,病毒的感染类型,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作用特点。

难点;病毒细胞水平的致病机制。

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熟悉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预防,了解抗病毒治疗。

主要内容

病毒感染的诊断

抗病毒治疗

病毒感染的预防

教学方法:自学

第26章 呼吸道病毒

目的要求

掌握流感病毒的结构及功能、分型与变异。

熟悉流感病毒所致疾病与免疫性,麻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特点,特异性预防。

了解流感病毒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麻疹病毒微生物学检查,其它呼吸道病毒。

主要内容

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病致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麻疹病毒:生物学特性、病致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其他呼吸道病毒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流感病毒的结构、分型与变异。麻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特点,特异性预防。

难点:流感病毒的结构及分型。

第27章 肠道病毒

目的要求

掌握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性,特异性预防。熟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柯萨奇、埃可病毒所致疾病,致病特性。

了解微生物学检查,其它肠道病毒的致病特点。

主要内容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脊髓灰质炎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柯萨奇、埃可病毒:致病特性、所致疾病

其他肠道病毒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性,特异性预防。难点:柯萨奇、埃可病毒致病特性,所致疾病。

第28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目的要求

熟悉轮状病毒的形态结构、分型,掌握所致疾病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了解引起人类胃肠炎的其它病毒。

主要内容

常见的人类胃肠炎病毒

轮状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轮状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第29章 肝炎病毒

目的要求

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组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血清学检测的指标及临床意义,防治原则。

熟悉甲肝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防治原则,微生物学检查,熟悉乙肝病毒的致病机理,熟悉丙、丁、戊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传播途径。

了解甲肝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

主要内容

甲肝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乙肝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丙、丁、戊肝炎病毒的主要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组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血清学检测的指标及临床意义,防治原则。甲肝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丙、丁、戊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传播途径。

难点: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组成,致病机制。

第30章 黄病毒

目的要求

熟悉乙型脑炎病毒的结构特点、流行环节。

了解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了解登革病毒的主要特性。

主要内容

乙型脑炎病毒:生物学特性、流行环节、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登革病毒的主要特性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乙型脑炎病毒的结构特点、流行环节。

第31章 出血热病毒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寄生虫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47学时(理论课26学时,实验课21学时),3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也称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作为病原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根据本科医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应强调三基、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同时介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与方法,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科研思路及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掌握医学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下基础。 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和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掌握寄生虫病的流行和传播及预防和控制的原则。 熟悉寄生虫生活中致病和诊断时期的形态特征。 了解寄生虫的分类学、寄生虫生活史中其它各期基本形态。 基本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讲课的层次和思路,阐述形态和机能,生态与流行,免疫与致病等容,使学生系统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以及防治寄生虫病的原理,引导学生把寄生虫的形态与病原学诊断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基本技能训练:根据寄生虫标本制作和诊断方法的特殊性,强化训练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技能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掌握病原学诊断、实验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等操作技术。了解免疫学诊断技术及高新技术诊断方法。 科学态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寄生虫的标本观察和实验流行病学、实验动物的实验及其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分析和开展学生业余科研小组活动,体会科研设计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专业外语: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的学名,熟悉主要专业英文词汇。 本大纲适用于我校五年制本科的临床医学(含全科医学方向)、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总学时为47学时(理论课26学时,实验课21学时),2.5学分。 二、理论课教学容及基本要求 总论学时分配:2学时 掌握:寄生关系中的寄生虫与宿主的含义;生活史的含义及其类型、寄生虫类别、宿主类别;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寄生虫感染期(感染阶段)的含义;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熟悉:慢性感染、隐性感染、多寄生现象、幼虫移行症及异位寄生的含义;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 前言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及寄生虫检验技术。主要讲述寄生虫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机理,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寄生虫病的发生及流行规律,掌握常用的寄生虫病检验技术,提高实验诊断水平,为正确治疗、预防寄生虫病提供可靠依据。 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操作能力,同时掌握一定数量专业外文词汇,适当介绍国内外有关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的文献。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42学时。实验课开出实验项目14项,实验开出率为100%。实验教学中综合性实验1个。 第一部分理论部分 第一篇总论 目的:掌握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等概念;掌握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及其意义、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因素及特点、寄生虫病的诊断及防治原则;了解人体寄生虫学的范围、寄生虫的分类及寄生虫的营养代谢特点、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我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研究现状、进展、成就及任务。 学时:2学时 教学内容: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性。 寄生现象——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关系的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定义。 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别,寄生虫的分类及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寄生虫感染和寄生虫病的特点。 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流行基本环节、影响因素,流行特点,防治原则。 第二篇医学原虫学 第八章原虫概论 目的:掌握原虫、世代交替、滋养体、包囊的概念;医学原虫形态结构、生理及生活史的基本特征;原虫、世代交替、滋养体、包囊的英文专业名词;了解原虫的致病特点。 学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原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原虫的生活史类型:人际传播型,循环传播型,虫媒传播型。 医学原虫的致病特点。 医学原虫的分类及其常见种类。 第九章叶足虫 目的: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和病原诊断方法, 注意溶组织内阿米巴与其他非致病阿米巴的形态鉴别;了解阿米巴病的临床类型与临床表现特征、阿米巴病的流行与防治。 学时:1.5学时 教学内容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与生活史:组织型滋养体、肠腔型滋养体、单核、双核、四核包囊的形态特征;基本生活史过程;肠腔型滋养体侵入肠壁组织的机制。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制:阿米巴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与表现。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1) 2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与动物之间自然的传播,这些寄生虫 病称之。 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寄生虫:一类失去外界自由生活能力,暂时/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生物的体表/体内,获取营养,给被寄生物带来损伤的低等动物 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分 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体 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把这种人称为带虫者 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断 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 疫水: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一系 列变化的总称。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起作 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 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 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 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 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不 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 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了免疫力,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被杀死, 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残存的红细胞内的少量疟原虫大量繁殖,再次引 起的发作称再燃,四种疟原虫均可引起再燃

第十五章 人体寄生虫概述

课时授课计划 审签编号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1 基本课题:第十五章人类寄生虫概述 教学目标:1. 解释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等概念。(重点、难点) 2. 阐述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重点)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时间(分)复习旧课:引起疾病的病原体有哪些? 4 第十五章人类寄生虫概论 第一节寄生虫的生物学30 一、寄生现象由动物自生生活引出寄生。 二、寄生虫的分类举例说明。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举实例,详细讲解有关概念。 四、寄生生活的演化结合实例说明。 第二节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25 举例说明。 第三节寄生虫病的传播与流行状况20

简介。 第四节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简介。15 与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成就 小结:1. 举例总结有关概念。 4 2. 寄生虫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以肝吸虫生活史为例说明有关概念。 预习:第十六章医学蠕虫第一节第二节电教:蛔虫 课后分析

第十五章人体寄生虫学概论 第一节寄生中的生物学 一、寄生现象 1..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已失去独立生活能力,依附于另一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夺取营养,造成损害。 2..寄生虫:营寄生生活的低等动物。 二、寄生虫的分类 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偶然寄生虫、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 1.宿主:被寄生虫寄生并遭受其损害的动物或人。 (1)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3)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除可寄生人体外,还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体内,这类动物可作为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 2.感染阶段:寄生虫的生活史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阶段。 3.生活史:是指寄生虫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及其所需的条件。 4.举例 (1)肝吸虫 成虫—寄生于人的肝胆管人是?

人体寄生虫学 总结归纳_共4页

(一)在我国能引起肝脏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华枝睾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卵、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斯氏狸殖吸虫童虫、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似蚓蛔线虫成虫异位寄生于肝胆管。 (二)在我国能引起肺脏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卡氏肺孢子虫滋养体和包囊、旋毛形线虫、钩虫和似蚓蛔线虫幼虫游移至肺。 (三)在我国能引起眼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裂 头蚴、蝇蛆、结膜吸吮线虫成虫。 (四)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哪些?其贫血机制有何不同? 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钩虫、疟原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钩虫贫血机理①钩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并吸血。②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重血液的丢失。③因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每条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每日所致失血量为0.14~0.4d,而美洲板口线虫为0.01~0.1m1。④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⑤宿主全身营养不佳时,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疟原虫贫血机理①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为重。②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③免疫溶血。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杜氏利什曼原虫贫血机理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②免疫溶血。③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五)在我国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引起,而间日疟偶发)红细胞内期、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 (六)粪便检查时,主要能发现哪些寄生虫卵? 似蚓蛔线虫卵、钩虫卵、毛首鞭形线虫卵、日本血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华枝睾吸虫卵、布氏姜片虫卵和微小膜壳绦虫卵。 (七)人粪处理不当能引起哪些寄生虫病的流行? 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肝吸虫病、肠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牛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病、阿米巴痢疾、贾第虫病、隐孢子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八)在人肠道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 似蚓蛔线虫、钩虫、毛首鞭形线虫、蠕形住肠线虫、旋毛形线虫、布氏姜片吸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为一门医学基础与临床检验密切结合的一门课程,其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该课程以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特点、致病性(免疫性)为基础,重点了解寄生虫病的病原学诊断与血清学诊断的方法,为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寄生虫病防治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掌握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寄生虫种类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与寄生虫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免疫学诊断等方法。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既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又是一门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密切相关课程,其内容渗透于医学相关的各学科。因此,本课程着重基本理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实践相关知识的介绍,为掌握和了解寄生虫病的病原学和免疫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本科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掌握寄生人体的原虫、吸虫、绦虫和线虫等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 2.掌握寄生虫生活史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掌握显微镜下识别主要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及病原学检查的特点 4.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寄生虫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医学检验和预防医学。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按上课内容顺序) 授课内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总论 2 肠道寄生虫 4 4 组织和胆道寄生虫 4 1 血液和淋巴系统寄生虫 4 3

考试 2 14 8 四、考核要求 1.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2.理论考核成绩占80%,题型为: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简答题(名词解释)、④问答题。 3.实验和平时成绩占20%。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总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期。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 熟悉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了解人体寄生虫学的性质、范畴和任务。’ (一)人体寄生虫学的内容、范畴和学习目的 (二)寄生关系、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寄生虫生活史及其基本阶段 (三)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影响流行的三个因素,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四)常用的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寄生虫和宿主概念,各类宿主,生活史及其基本阶段。 2.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影响流行的三个因素,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3.常用的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方法。 四、考核要求 识记寄生虫、宿主及相关概念。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方法。

人体寄生虫总结(详尽)

保虫宿主(reserboir host):有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从流行病学角度上看,这些动物称保虫宿主。(例子: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为牛、羊、鼠)。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一些蠕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皮下,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的局部或全身病变;分为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皮肤幼虫移行症;其共同特征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中丙球蛋白及IgE水平升高。变态(metamorphosis):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过程中发生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Hemimetabolism):昆虫发育过程不需要经历蛹期。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需要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现象。中间宿主 .... (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保虫宿主 ....(reservoir host)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储存宿主 或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 paratenic host )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 为成虫。这种非适宜的宿主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opportunistic parasite):某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称之。如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共栖 ( commensalism ):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鮣鱼与鲨鱼,海葵与寄居蟹。互利共生( mutualism ) :两种生 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河马与小鸟。寄生 ..(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称为宿主(host)。。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体内寄生时,通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则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明显增强,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死亡。这类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寄生虫生活史 ......: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种类(包括传播媒介)和内外环境条件等。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黑热病。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1、掠夺营养2、机械性损伤3、毒性与免疫损伤。 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1、全部清除寄生虫,并具有抵御再感染能力。2、部分清除寄生虫,并具有部分抵御再感染能力。3、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发育并大量繁殖。导致寄生虫病。 寄生虫感染 .....(.parasitic infection):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感染。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则称为寄生虫病。 感染阶段(infection stage):寄生虫生活史中能使人体感染的阶段,又称感染期。 异位寄生 ....(ectopic parasitism):有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组织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为异位寄生。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与动物之间自然的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之。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有黑热病、弓形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肝吸虫病、姜片虫病、囊虫病、包虫病、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旋毛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等。 自然疫源性: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宿主感染蠕虫后对再感染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力能作用于再次感染的幼虫或童虫,而对初次感染的成虫无杀伤作用,这种不完全非消除性免疫称伴随免疫,如血吸虫。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医学寄生虫学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教学大纲

《医学寄生虫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医学寄生虫学》 英文名称:《Medical Parasitology》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54 学时(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24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临床肿瘤、医学影像专业 医学寄生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属于病原学范畴。根据教学计划,医学寄生虫学共安排54学时,其中大课讲授30学时,实验课24学时。 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寄生虫病防治,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下病原学基础。本大纲是参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结合目前我国、我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流行趋势而编写的。 教学内容以我国、我省重要的人体寄生虫为主。原虫、蠕虫以形态特点、生活史、致病机理和病原诊断为重点,适当介绍原虫病、蠕虫病的临床特点,同时简述我国、我省流行概况、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医学节肢动物以与传病有关的形态结构、生态学及传播疾病的关系为重点,简述防制原则。重点虫种要讲深讲透,少见或次要虫种作简要介绍。 在教学中,适当介绍祖国医学对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的认识,以及我国重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巨大成就。要有选择地介绍国外寄生虫学的新成就。适当介绍常见寄生虫的外语学名。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独立操作,要多看活的寄生虫标本,辅以电视录像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课堂讲授、实验课讨论和课外自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第一篇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寄生虫、宿主的概念,宿主的种类 2、寄生虫的生活史、感染阶段、寄生部位;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二、熟悉: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总论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 1、先天性免疫 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 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 1、异位寄生; 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 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 (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 第一章线虫 第一节似蚓蛔线虫 一、形态 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 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寄生虫学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大纲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临床寄生虫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与疾病有关的寄生虫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学习寄生虫检验的目的是根据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生态)、致病机制、流行规律和免疫遗传特征等,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对寄生虫感染进行病原的或者辅助的诊断,从而使患者得以及时准确的治疗,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保护人类健康。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并对临床检验结果的正确分析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思维分析能力和对寄生虫病诊断及防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之间的关系,各类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其发育阶段,寄生虫感染人体的特点,传播的媒介,致病机制和致病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治的原则,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与原则,特别是病原学检查的方法。能对各种检测方法进行选择,把握检测过程中的要点并进行控制,能独立完成常见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篇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熟悉临床寄生虫学基本概念,临床寄生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医学寄生虫的目的和任务。了解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状况,热带病特别规划防治的7类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所取得的成就,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临床寄生虫的概念,目的和任务。学习的难点是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食源性寄生虫病。 第一节寄生虫与宿主 一、寄生现象与寄生虫 1、共栖 2、互利共生 3、寄生 二、寄生虫分类 寄生虫按不同的分类依据所分的类型 三、寄主的分类 四、寄生虫的生活史 第二节寄生虫的感染及致病作用 一、寄生虫的感染方式 1、经消化道感染 2、经皮肤感染 3、经媒介昆虫叮咬感染 4、经接触感染 5、经胎盘感染 二、寄生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1、夺取营养 2、机械性损伤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一类失去外界自由生活能力,暂时/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生物的体表/体内,获取营养, 给被寄生物带来损伤的低等动物 15.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 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 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10.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把这种人称为带虫者 11.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 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12.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 13.疫水: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14.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 一系列变化的总称。 15.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16.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17.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 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8.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 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 19.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 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 20.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21.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 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教学总学时分配原则 教学内容理论课实验课总论 2 2 医学原虫10 10 医学蠕虫16 16 医学节肢动物8 8 合计36 36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篇总论 主要教学内容(第一~四章): 1.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性。 2. 寄生现象: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关系的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定义。 3. 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别,寄生 虫的分类及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4.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寄生虫感染和寄生虫病的特点。 5. 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流行基本环节、影响因素,流行特点,防治原则。 主要教学要求 1. 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阶段、感染途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概念。 2. 通过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习,掌握寄生虫的致病机理,了解 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机制。 3. 了解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4. 了解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影响因素、流行特点及防治原则。 第二篇医学原虫 第五章原虫概论 主要教学内容: 1. 原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2. 原虫的生活史类型:人际传播型,循环传播型,虫媒传播型。 3. 医学原虫的致病特点。 4. 医学原虫的分类及其常见种类。 教学要求: 了解医学原虫的形态、生理特点及常见种类和医学原虫的生活史类型及致病特点。 第六章叶足虫(阿米巴原虫) 主要教学内容: 1.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与生活史:组织型滋养体,肠腔型滋养体,单核、双核、四核包囊的形态特征;基本生活史过程;肠腔型滋养体侵入肠壁组织的机制。 2.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制:阿米巴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与表现。 3. 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的实验诊断:病原检查,组织检查,免疫学检查。 4. 阿米巴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治原则。 5. 简述非致病性阿米巴和致病的自由生活阿米巴。 主要教学要求: 1. 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和病原诊断方法, 注意溶 组织内阿米巴与其他非致病阿米巴的形态鉴别。 2. 了解阿米巴病的临床类型与临床表现特征。 3. 了解阿米巴病的流行与防治。 第七章鞭毛虫 第一节杜氏利什曼原虫 主要教学内容: 1.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原学诊断方法。 3. 杜氏利什曼原虫在我国的流行情况、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主要教学要求: 1. 掌握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 了解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病原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第三节蓝氏贾第鞭毛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 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 蓝氏贾第鞭毛虫的致病、病原诊断及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主要教学要求: 掌握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形态、生活史特点,了解其致病、病原学诊断方法及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课堂讲授1学时实验课1学时。 第四节阴道毛滴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 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 阴道毛滴虫的致病、病原诊断、流行情况、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3. 简介其他毛滴虫。 (二)主要教学要求: 1. 掌握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致病机理及病原诊断方法。 2. 了解阴道毛滴虫的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课堂讲授1学时实验课1学时。 第八章孢子虫 第一节疟原虫 主要教学内容: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

寄生虫 吸虫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 主 感染 期 感染途 径 致病期寄生部位排出诊断致病预防与治疗 华支睾吸虫(肝)第一:淡水 螺(纹沼螺、 长角涵螺) 第二:淡水 鱼虾 人、猫、 狗等; 猫狗猪囊蚴 生吃淡 水鱼等 主要为成虫 致病 肝胆管内粪便 改良加藤氏厚膜涂 片法粪检虫卵、集卵 法、十二指肠引流胆 汁检查 肝损害为主,胆管炎、 胆结石、肝硬化 不生吃鱼生或未煮熟的鱼 肉或虾、加强粪便管理、做 好宣传教育 卫氏并殖吸虫(肺)第一:淡水 螺(川卷螺) 第二:淡水 蟹、蝲蛄 人 (转 续宿 主:野 鸡野 猪) 犬、猫、 虎 囊蚴 生吃溪 蟹、蝲 蛄、喝 生水等 童虫、成虫 均致病,主 要是成虫致 病 成虫:肺 童虫:移 行 粪便、 痰 粪便、痰液检查虫 卵、摘下的皮下包块 检查成虫、童虫 童虫、在组织器官中 移行、成虫定居所致 (胸肺型、腹型、皮 下包块型、脑脊髓型 等) 不生吃溪蟹、蝲蛄、不生饮 疫区水、宣传教育 日本血 吸虫(血)钉螺 人以及 其他哺 乳动物 —尾蚴 尾蚴经 皮肤感 染 尾蚴、童虫、 成虫、虫卵 均可致病 门脉—肠 系膜静脉 系统 粪便 粪便直接涂片法、毛 蚴孵化法、直肠镜活 组织检查、环卵沉淀 试验/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等 尾蚴(尾蚴性皮炎)、 童虫(一过性血管 炎)、成虫(静脉内膜 炎)、成熟虫卵(干线 型肝硬化) 人畜同步化治疗 灭螺、粪便管理、安全供水, 避免接触疫水 1

绦虫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感染期感染途径致病期寄生部 位排出 途径 诊断致病预防与治疗 链状带绦虫(猪肉绦 虫)猪、野猪/ 人 人—— 绦虫病: 囊尾蚴 囊虫病: 虫卵 误吃虫卵、 节片:1.自 体内感染2. 自体外感染 3.异体感染 囊尾蚴和 成虫均致 病,以囊尾 蚴为主 成虫:小 肠上段 幼虫:皮 下、肌肉、 脑膜、心 粪便 猪带绦虫病:粪检 检查头节、孕节(子 宫分支数) 囊尾蚴病:发现皮 下囊尾蚴结节等 囊尾蚴病(囊虫 病): 脑(癫痫发作、颅 内压增高、精神症 状)、眼、皮下肌肉 成虫致病:绦虫病 药物:槟榔南瓜籽合剂、 吡喹酮 手术:特别是眼囊尾蚴病 管理厕所猪圈、注意个人 卫生、不生吃肉、加强肉 类检查 肥胖带绦 虫(牛肉绦 虫)牛人——囊尾蚴 吃生或不熟 的牛肉 牛带绦虫 成虫:小 肠上段 粪便、 痰 粪检检查孕节(子 宫分支数)、肛门拭 子法查虫卵 一般无明显症状, 腹部不适,孕节自 动从肛门逸出、肛 门瘙痒 注意牧场清洁、粪便管理、 勿使污染牧场水源、避免 牛受感染、卫生宣教、加 强肉类检查 细粒棘球绦虫羊牛等食 草动物、 人 犬科食 肉动物——虫卵 食入被虫卵 污染的蔬 菜、水等 棘球蚴寄 生人肝肺 粪便、 痰 手术取出棘球蚴、 痰、胸腔积液、腹 水等检获棘球蚴、 原头蚴、卡松尼皮 内试验 棘球蚴病(包虫 病):机械性损害为 主 毒性过敏反应、继 发感染、局部压迫 刺激症状 手术治疗为主 加强卫生宣教、卫生法规 建设和卫生检疫、定期为 家犬、牧犬驱虫 药物:首选阿苯达唑,亦 可用吡喹酮、甲苯达唑 2

人体寄生虫学 总结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总结归纳 钩虫贫血机理①钩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并吸血。②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重血液的丢失。③因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每条二指肠钩口线虫每日所致失血量为0、14~0、4d,而美洲板口线虫为0、01~0、1m1。④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⑤宿主全身营养不佳时,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疟原虫贫血机理①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为重。②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③免疫溶血。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杜氏利什曼原虫贫血机理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②免疫溶血。③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五)在我国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引起,而间日疟偶发)红细胞内期、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六)粪便检查时,主要能发现哪些寄生虫卵?似蚓蛔线虫卵、钩虫卵、毛首鞭形线虫卵、日本血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华枝睾吸虫

卵、布氏姜片虫卵和微小膜壳绦虫卵。(七)人粪处理不当能引起 哪些寄生虫病的流行?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肝吸虫病、肠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牛带绦虫 病、微小膜壳绦虫病、阿米巴痢疾、贾第虫病、隐孢子虫病、结 肠小袋纤毛虫病。(八)在人肠道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似蚓蛔线虫、钩虫、毛首鞭形线虫、蠕形住肠线虫、旋毛形线虫、布 氏姜片吸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曼氏迭 宫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和结肠小 袋纤毛虫。(九)用血涂片主要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用血涂片主要可诊断丝虫和疟原虫。 丝虫可查见微丝蚴。 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查见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恶性疟原虫可查见环状体和配子体。()经医学节肢动物叮咬可感染哪些寄生虫?并写出传播寄生虫的医学节肢动物名称。蚊传播疟原虫和丝虫;白蛉传播杜氏利什 曼原虫。(一)用活组织检查可诊断哪些寄生虫?各能查见什么阶段?日本血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 毛形线虫囊包、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卫氏 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结肠小袋纤毛 虫滋养体。(二)能引起皮炎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各由哪个阶段所致?钩虫丝状蚴,日本血吸虫尾蚴,禽类和兽类血吸虫尾蚴,疥螨幼虫、若虫和成虫,蠕形螨幼虫、若虫和成虫。(三)用二指肠引

Hc-ffdj《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doc

%1我们II打〈败〉了敌人。 %1我们II 〔把敌人)打〈败〉了。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等专业使用) I刖a 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消灭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是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寄生虫学实验,可以验证理论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对部分理论内容加深理解;通过寄生虫标本的观察和基本实验技术操作,使学生掌握具有诊断价值的寄生虫形态特征和常见寄生虫的病原学检杏方法;通过寄生虫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法医学、急救医学及妇产科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 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更点学习。 %1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里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1总教学参考时数为20学时。 %1使用教材:《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寄生虫学教研室自编教材,万启惠,2006年。 II正文 实验一总则吸虫 一教学目的 在掌握寄生虫学实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习各吸虫形态、中间宿主及病理标本。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寄生虫学实验的基本要求;熟悉技术操作及生物学绘图法的要求。 (二)巩固显微镜低、高倍镜使用法,进f步掌握油镜使用法;熟悉寄生虫学标本观察法。 (三)熟悉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掌握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虫卵的形态;掌握它们中间宿主(媒介)的形态特征及病理标本。 (四)了解两种并殖吸虫的形态差异;了解肝吸虫尾蝴、肺吸虫尾蝴及囊蝴、血吸虫尾蝴及毛蝴的形态特征。 (五)了解姜片虫与肝片虫的形态区别。

医学寄生虫学(教学大纲)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适应专业:中西医临床、中医学、中药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编写人:郑学礼王春梅 审定人:陈晓光 学院负责人:邹飞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00 六年十二月 2 目录 前言 (3) 教学目标 (3) 教学内容和要求 (3) 第一篇总论 (4) 第二篇医学原虫学 (6) 第五章概论 (6) 第六章叶足虫 (7) 第七章鞭毛虫 (8) 第八章孢子虫虫 (9) 第三篇医学蠕虫学 (12) 第十章吸虫 (12) 第十一章绦虫 (16) 第十二章线虫 (20) 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学 (24) 第十四章概论 (24) 第十五章蛛形纲 (25) 第十六章昆虫纲 (27) 第五篇医学寄生虫学实验大纲 (28) 第六篇教学时数分配与组织实施............................................. (32) 3 前言 人体寄生虫学属于生物病原学范畴,主要研究病原寄生虫及与医 学有关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存及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病原寄生虫 及医学节肢动物与人体及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阐述寄生虫病发 生、流行、控制与防治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而为防治寄生虫病和控 制医学节肢动物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 实践,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实、完 善和提高医学应有的整体业务素质,为临床医学检验、预防医学、护 理医学奠定必要的坚实基础。 按照医学教育一般规律,本课程应在医学共同基础课及人体解剖 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结束,病理学、微生物学 总论及免疫学讲授之后进行学习。 本教学大纲基本依据现行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人体寄生虫学》 (第六版)编写,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原则上约为2.5:1,可视实 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业务素质培养和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病原生物学 Pathogenic Biology 课程编码:00412018 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18 )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七年制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有关临床学科打下基础。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第一篇医学微生物学(11学时) 医学微生物学概论 目的要求 【掌握】⑴正常菌群的概念。 ⑵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⑶微生态失调的原因及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 【熟悉】⑴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定义。 ⑵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的分类。 【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 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 1. 微生物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 2. 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3.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 4. 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结合。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第二节细菌的结构;第三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目的要求 【掌握】⑴细菌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 ⑵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熟悉】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与形态。熟悉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意义(实验课内容)。 【了解】⑴细菌L型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 ⑵细菌胞膜及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1.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不规则形态(衰退型);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意义。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细胞膜与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的组成与功能。 2.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定义、化学组成、抗原性及致病性。鞭毛的定义、化学组成,抗原性及其功能。菌毛的定义、化学组成、种类及其与致病力的关系。芽胞的定义、形成、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结合。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第二节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第四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目的要求 【掌握】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熟悉】⑴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生长方式与速度及生长曲线。 ⑵细菌常见的生化反应及分解代谢产物的意义。 ⑶专性厌氧菌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理。 【了解】⑴细菌的理化性状。了解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课内容)。 ⑵细菌的属、种、型、株的概念。 教学内容 1. 细菌的理化性状与新陈代谢: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新陈代谢。营养物质,营养类型及营养机理。 2. 细菌生长繁殖与生长繁殖: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与速度、生长曲线。细菌的培养(实验课内容)。细菌的分类和命名。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结合。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 第一节物理消毒灭菌法;第二节化学消毒灭菌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