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王维和孟浩然

陈清/谈王孟诗风的异同
谈王孟诗风的异同
(作者:陈 清)
王维、孟浩然是唐开元、天宝年间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本文就王孟诗风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别谈点粗浅的认识。
首先谈王孟诗风的相同之处。说到王孟诗风不能不说王孟的共同生活归宿—— 隐逸。在古人的心目中,孟浩然是天生的隐士。其实不然,王维曾写:“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王士源写孟浩然:“骨貌淑秀、风神散朗。”孟浩然自己也有《抒怀贻京邑故人》“惟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三十既而立,嗟吁命不通??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当涂诉知己,投刺匪求蒙”在《洗然亭竹亭》里:“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
鹄志,共有鹤鸽心。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孟浩然曾给张九龄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可见,孟浩然不是天生的高士隐士,他憧憬、渴望过仕途,然而却因种种的原因使他在仕与隐的矛盾中过日子,看他飘逸、出世,其实不然。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多才多艺的文人。他21岁考取进士,曾任过太乐丞,因故被贬后,受张九龄的提拔重回朝廷,但又因张九龄“以贤治国”斗不过李林甫的“以党营私”,随之张九龄的被逐,王维也产生了“自顾长无策,空知反旧林”的愿望。安史之乱时,王维被迫做了“伪官”;当时,他发出:“万户伤心生淹淹,百官何El再朝天?”的沉痛感慨!“安史之乱”平定以后,王维在其弟的力保下,虽未处罚,官复原职,但仕途的坎坷,已使他心灰意冷,终于“退朝之后,焚香独望,以禅三诵为乐”。
总之,孟浩然因仕途无路而隐逸;王维因仕途曲折而隐逸,两者殊途同归。共同的生活归宿使他们有相同的诗风——清淡。
王孟作为清淡派的诗人,最早见于胡应麟的《诗薮》。清淡诗篇由田园之乐,山水之美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盂浩然常以襄阳江村以及作者本人为原型,经过典型化创作,成功创作了一个优雅的意境以及与这一意境相协调的风神散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阳日,还来就菊花。”此诗写了宾主宴饮的情景与纯真的友谊,表现了田园生活的一个侧面,袒露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愉悦与陶醉之情。此诗对仗工整,但不流于纤巧,写境浑成而不伤于刻画。孟浩然擅长田园之乐的诗篇创作,王维呢?则擅长山水之美的诗篇创作。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洋溢着诗情画意,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人在有限的篇幅中,选择最富有感染力的自然景色和山色风光,以灵活多变的手法交织成一幅清新和谐、宁静高远的图画,借以表现山水之美。诗中描绘的清新、美好的生活画面,反衬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而映现在画面中的泉水、翠竹、莲花,既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烘托。
下面谈谈王孟诗风的不同点。
一、从内容看,王维反映生活的深广度虽有限,却比孟诗略胜一筹。孟诗的题材领域狭窄些,除田园山水诗之外还抒写仕与隐的矛盾痛苦。王诗既有山水田园之作,又有抒发理想抱负之作,也有讴歌边塞将士之作,揭露社会现实之作,宣传佛家教义之怍以及倾诉妇女怨情之作。孟诗以自我为中心收拢起来,王诗以自我为中心辐射开去。二、从情调看,王孟都乐于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逸趣。但王诗往往夹杂着“幽冷寂灭”的心绪,孟诗往往夹杂着耿介郁勃的心态。如孟浩然《晚春卧疾寄张八小容》,“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狭径花将尽,闲庭竹归净。翠雨戏兰苕,赤贞鳞动荷杨。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此诗写晚春游园的景色,笔调清新、闲雅,表达了“知音难觅,功业无望”的
惆怅。孟诗《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矢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谈罢泪沾襟。”此诗表露了诗人自叹不如羊祜的心情。
王维,外貌不及孟浩然旷达、飘逸,但静默淡泊。王维在观赏景物时,外在表现为不喜用”剪红刻翠之语”,而用“色淡神寒之词”,常用“静、冷、淡、清”等字词。如《清豁》,“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又如:《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的“色淡神寒之词”与王维信佛教有关,有人说王维“当代诗匠,又精禅理。”王维强调用心灵的自我解脱来克服现世的苦难。他在诗中所表现的“空”、“寂”、“闲”的境界,正反映了这种“自性清净”的追求。如《渭川田家》:“斜光照虚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够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还有《淇上即事田园》:“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枯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若论意境的浑成,固然得力于禅法的运用,但这样表现农家景象和田园生活,完全看不到当时农村中重赋酷役、土地兼并,

民生凋敝、户口流亡的现实情景,只是一派宁静闲逸的牧歌式的氛围。三、从意境看,王维主张寓主观于客观,造成画面的和谐和美感,但孟诗往往于情与景,水乳交融。而王诗除了情景交融外。还将理趣打入其中。使王诗的意境变的更加高远。所以,意境的深沉,王维不如孟浩然,论意境的高远,孟浩然不如王维。四、从手法看:王维擅长取景、造型、布局,更注意冷色暖色的映衬,画内景与画外音的配合。究其原因,正在于王维兼通诗法、画意和乐理等等。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此诗采用以声写静的手法,着重刻画斜晖透过密林,照在青苔上的一角画面。夕阳的暖色淡淡地笼罩在青苔上,更衬托出空山中的幽冷。山里传来人语的回响就显出深林里人迹罕至的寂静,画面的色调冷暖对比和画内外的动静互衬,使有限的画面延伸到无限的画外空间去。从描写的角度看,全诗从林中往外拓展,令人由深林返景想见空山落照。以实写一角来显示整体的空灵意境.看似寻常,实是深具匠心。五、从语言看:孟浩然的诗平淡简朴,王维的诗清秀工巧。像孟的《过故人庄》和王的《山居秋暝》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王维,孟浩然在诗的内容、情调、意境手法以及语言等方面的不同,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关系密切。王维是位性格正直又软弱的人。前期王维有理想、有热情、政治上追随张九龄,这时的诗歌豪放、积极。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诗句真是“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开元二十六年张九龄被贬出朝,奸相李林甫执政,王维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无力抗争,于是政治上渐趋消沉,遂寄情于山水,亦官亦隐,吃斋奉佛,思想和创作进入后期。这时他主要写作山水田园诗,抒写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
孟浩然的生活经历简单,除因求仕到过长安。漫游吴越,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乡襄阳过着平静的隐居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诗歌题材比较单纯,主要是隐居生活的反映或摹写旅途的景物风光,思想内容不够丰富,当然。与初唐诗歌相比,孟诗在题材、语言、格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显示出从初唐向盛过渡的痕迹,对于创造盛唐诗歌浑融完整的共同风格。他有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临海学院)

王、孟诗风之异同
与当时许多想建功立业以扬名不朽的才士一样,王维早年对世间的
功名亦充满了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他在《少年行》
中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其《送张判官赴河西》
诗则云:“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声
调高朗而气魄宏大。王维曾到过边塞,他出塞前后写的诗,如《从军行》
、《观猎》、《出塞外》、《送元二使安西》等,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
思和气势。其《使至塞上》云: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吏,都护在燕然。


以英特豪逸之气融贯于出色的景物描写之中,形成雄浑壮阔的诗境。那
无尽的长河、广阔地平线上的落日、大漠孤堡上的烽烟,适露出诗人走
马西来天尽头的豪迈气概。
但真正奠定王维在唐诗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歌咏归隐的山水
田园诗创作。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
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如《山
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诗人感受到了万物生生不息的生
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
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假雕饰的纯美诗境。
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因心境空明,
诗人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象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
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形成极富山水田园层次感的视觉景象,如: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


在这些写景名句中,诗人通过鲜明如画的景物描绘,表达亲切微妙的心
理感受和艺术想象。如“白”和“青”并非落照、潮水的固有色,而是
诗人的一种直觉印象,却传神地写出了天水一色的空明意境。日色本为
暖色调,可在幽咽的泉水声中,诗人却以为它已“冷”在幽森的青松之
上,带有静寂清泠的情调。至于山中秋色在白石红叶映衬下的空翠清润,
欲湿人衣;白云雾霭的时有时无,如水墨点染出山峦的浓淡静穆,皆是
极富想象力的艺术创造。诗人深入到自然界的万千变化中,写出具有诗
的情调和意境氛围的物态天趣,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
在当时,与王维齐名而同样以写自然山水见长的诗人是孟浩然。他
的生、卒年均早于王维,但成名却在王维之后。
在他人眼中,孟浩然是位地道的隐逸诗人。李白说:“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赠孟浩然》)其实,孟
浩然并非无意仕进之人,与盛唐其他诗人一样,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
望,其《临洞庭赠张丞相》诗云: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是赠张说的(一说赠张九龄),“临渊羡鱼”而坐观垂钓,把希
望通过张说援引而一登仕途的心情表现得很迫切,有一种不甘寂寞的豪
逸之气。故诗写得境界宏阔、气势壮大,尤其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
阳城”一联,是非同凡响的盛唐之音。
孟浩然禀性孤高狷介,虽始终抱有济时用世之志,可又不愿折腰曲
从。张九龄可举荐王维,却无法举荐他。当他求仕无门,而且应举落第
后,就高吟“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放弃仕宦而走向山水,以示
不同于流俗的清高。他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中说: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抒发自己独自乘凉时的感慨,一句“恨无知音赏”,表明了诗人清高自
赏时的寂寞心绪。以山水自适的情怀,融入池月清光、荷风清香和竹露
清响的兴象中后,顿觉清旷爽朗。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
有种单纯明净的美。
同样是创造明秀诗境,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
法和艺术风格方面,孟浩然与王维是有区别的。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
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如《过故人
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又如
《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
登临。”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
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如《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似
有惋惜之情,却无迹可寻。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相较而言,似比
王维的诗更显淳朴,更接近陶渊明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孟浩然一生多次出游,而且偏爱水行,在乘舟漫游吴越水乡的过程
中写了不少山水诗。遇景入咏时,常从高远处落笔,自寂寞处低徊,随
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
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再如

《耶溪泛舟》:


落景馀清晖,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前一首写日暮泊舟时的“客愁”,寂寞惆怅的孤独心绪,因野旷天低、
江清月近而愈显清远无际。后一首表现傍晚泛舟时的散淡逸兴,老翁与
少女相对视,落落大方,情纯意洁。语句平淡,淡得几乎看不到作诗的
痕迹,而诗味却很醇厚。如果说王维的山居歌咏长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
美的话,那么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给人以洗消凡近之感,情思的
净化、语言的清爽和诗境的明秀融为一体,将淡泊纯净的山水之美透彻
地表现了出来。
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尽管他的诗中也有刻划细致、
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如“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秋登兰山寄
张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但非有意于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观其全诗,多以单行之气运
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妙在自然流淌、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王孟山水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药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成为"王孟".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运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写作,在当时已极富盛名.在他的诗中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的反映.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人从大处落墨,格调雄浑,气势磅礴,洞庭湖壮丽雄伟的景色得到了含蓄而有力的表现.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有画"就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变化多恣,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有时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有时刻画细腻,引人深思,有时生动逼真,有时含蓄凝练.王维还善于来用多种色彩,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如<辋川别业>"雨中草色绿甚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灰白的雨幕,碧绿的草地,粉红的桃花,交错组合,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川春晓图,确实是诗中有画",令人陶醉.
王维与孟浩然都是擅长写田园诗歌,形成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田园诗派也被称为王孟诗派。可

见其影响之大,才气之高。两人虽然都以山水田园见长,但两人之间也有所不同。孟诗随有大自然清新宁静之美,却也常含淡淡的伤惜之情,而王诗则不同,是一种静谧闲适超尘决俗的意境,常含佛理。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品评二人时,称赞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而王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孟浩然的诗我们还可以读出味来,而王维的诗却是“空”,渗透着禅理。我想这与他们的经历有关系吧。

我们先看一看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这正是盛唐时期,当时唐朝的文化达到了其顶峰。这个时期正是先从武则天手上夺回李唐江山并走向鼎盛的时期,也是大唐帝国由盛至衰的过程,政治开始走向衰落。初期唐玄宗李隆基任用姚崇、宋璟为宰相,抑制贵戚近幸,朝无弊政,请谒不行。大唐帝国的国势复震塞外,军事上达到鼎盛。从此以为天下太平,就纵情于声色犬马之娱。后来又任用李林甫、杨国宗等人为宰相,自此国势开始衰微。乃至于最后发送安禄山叛乱,大唐帝国的国威从此就衰败了。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开元九年(721)进士。任太乐丞,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前期的诗大都反映了现实,有着较进步的政治倾向。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鲜明的反映了他逃避现实的消极情绪。王维是唐代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杰出诗人,他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王维生长在一个崇佛的家庭,其母崔氏虔诚奉佛,对王维的宗教信仰和后来的隐居生活有重要的影响。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早岁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后往吴越等地漫游。他的诗多写山林静趣和怀材不遇的苦闷。由于生活面窄,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不多,但其艺术造诣较高,写景诗有不少刻画入微的名句。

我们来读一读他们的几首诗。先看王维的一首诗《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写的正是晚年的王维在厌恶官场之后,在山水中寻找心灵寄托。在浅显平白易懂的叙述中道出自己的禅趣,静谧闲适的意境更是透露出作者的禅意。这正是王维深悟了佛教禅宗的养性之道。

再来读一首孟浩然的诗《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据说孟浩然就是因为这一首诗而被逐出宫廷的。一日唐玄宗要听孟浩然的新诗,孟浩然就随口吟了一首新作,当唐玄宗听到“不才明主弃”一句时就勃然大怒,因此

孟浩然一被逐出了宫。孟浩然一生未能考取进士,深以为憾,这首诗正是透露出了他的遗憾,暗暗也含有幽怨之色。我所举例的两首诗并不是他们的得意之作,但我想这却能很好的感受他们的心境的不同。

进士作为当时最吸引读书人的名衔,是每一个读书人所梦寐以求的。孟浩然终生未中,而王维在21岁时就中了进士,后又官至右丞。孟浩然至多也是作过幕僚。我想这是他们的诗在意境上发生区别的重要原因。孟浩然是因为不能进入官场而生隐居之意,但心中却也有淡淡的向往。王维是因为对官场的厌恶,以及早年的佛教影响而隐居。可以说他们同为田园诗派的代表,却也透露出了各自的不同意境。可以说他们的诗都有很多可以细细品味的东西,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