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理想人格

合集下载

论《史记》中积极人生态度的思想

论《史记》中积极人生态度的思想
太史公有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司马迁要“通古今之变”的实质,是从历史变迁中探索人的能动性,揭示人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历史发展,社会治乱的规律。司马迁在很大程度上是接受儒家出世的思想的,因对于人生追求怎样的生活态度方面,史记中所宣扬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史记》中也体现出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司马迁在《史记》中批评了当时所谓占星术、望气术、鬼神之传、相信迷信神仙的思想,司马迁在《封禅书》中写到“八海求神仙,终无有 ”。司马迁的自序中这样写道,“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入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史记中强调朴素唯物主义和对“天命观”怀疑及否认的同时也肯定了人可以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由这些主导思想的驱使,《史记》中体现出对待人生的积极奋斗的思想。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提到“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这句话表现了司马迁对生死的评价,而对这句话意义的理解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一种是偏向于解释为勇者往往不能为节义而死,怯懦的人在义理的感召下,反而能为义舍生。另一种恰恰相反,认为真正的勇者不是会激于意气而死的人,而怯懦的人因为一时的血气之勇也会慷慨赴死。对这句话的不同解释就会影响到对司马迁生死观的理解。司马迁推崇有价值的死,所以对于那些只是单纯的因为一时困辱而轻易放弃生命的人,司马迁决不认同,认为这样的死毫无价值,也算不上是真正的勇者。在他看来,生命是可贵的,不应该轻易放弃,但如果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也不应贪图生存而畏惧死亡。真正的勇者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常会经历各种困境,需要忍受各种折磨,有时还会给人以贪生怕死的错觉。但只有慎重对待生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机会实现。所以在《季布栾布列传》中司马迁说道:“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因此在《伍子胥列传》中司马迁才会对伍子胥不吝赞赏,“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就此哉?”有时候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困难的不是选择死,而是选择生。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ppt1(课件+试题,打包8套) 课件1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ppt1(课件+试题,打包8套) 课件1
答案 (1)使动用法:①④⑥ (2)意动用法:②⑤⑦ (3)名词作动词:③ (4)形容词作名词:⑧
答案
5.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公子纠死,管仲囚焉:_被__动__句___ (2)管仲既用:_被__动__句___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_被__动__句___ (4)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_判__断__句___ (5)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_判__断__句___ (6)任政于齐:_介__宾__短__语__后__置__句___ (7)岂管仲之谓乎: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 (8)分财利多自与: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
专题四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第10课 管仲列传
内容索引
先读先知——文本助读 品读研讨—— 文本核心 后读厚积——文本拓展
先读先知——文本助读
语言积累
1.1)称 故其称曰:_称__言__,__主__张___ 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_赞__许__,__称__道___ 仓廪实而知礼节:_充__实___
5.莫逆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 6.总角之交:童年就很要好的朋友。 7.忘年之交:不拘年岁、辈分的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8.君子之交:从道义上相互支持而结成的朋友。 9.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10.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名言警句
1.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3.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答案
后读厚积——文本拓展
素材运用
1.课本素材
点击素材
管鲍之交,千古美谈 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早年曾共同经商,分钱时,管 仲常多分一些。鲍叔牙知道他家有老母,需要钱花,不认为他贪。他曾 给鲍叔牙出过主意,后多次失败,鲍叔牙认为不是主意不好,而是时机 不成熟。管仲多次做过小官,但都被辞退,鲍叔牙认为,这是时机不好, 不是他不能干。管仲打仗,总是中途逃回,鲍叔牙认为,这不是胆小, 而是不愿在那些无谓的权力斗争中白白送死;而且家有老母,也要有人 奉养。管仲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第四章屈原列传正式完美版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第四章屈原列传正式完美版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1.课文记叙了楚国哪几件大事?作者写楚国命运,用意是 什么? [名师指津] 第(1)问要以楚国兴衰为线索寻找事件;第(2) 问要考虑选材应为传记人物的塑造服务。 我的理解:受骗绝齐―→兵败丹淅―→蓝田退兵―→复释 张仪―→诸侯击楚―→赴秦身死―→为秦所灭 作者写楚国命运是为了说明屈原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息息 相关,屈原始终心系楚国。
①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___动__词__,__表__达________
(4)致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___动__词__,__到__达________ ③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____动__词__,__招__致__,__招__引______
④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__名__词__,__情__趣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五、古今异义 ①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___第__二__年__。__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②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__骗__人__的__假__话__。_______ 今义:无理狡辩。 ③颜.色.憔悴 古义:___脸__色__,__面__容__。______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秦虎狼之国 ___判__断__句____________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___被__动__句____________ ③为天下笑 ____被__动__句___________ ④ 故 内 惑 于 郑 袖 , 外 欺 于 张 仪 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 _____被__动__句_______ ⑤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__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__ 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__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__ 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____定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

14屈原列传

14屈原列传
④内 惑于郑袖,外 欺于张仪 . . 名词作状语,在内;名词作状语,在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其后楚日 以削 . ⑥谗谄 之蔽明也 ..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作名词,说好人坏话、谄媚国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 卒使上官大夫短 屈原于顷襄王 . 形容词作动词,诋毁,说坏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是令人害怕的事 ⑫ 惠王患 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栏目 导引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 印象。
栏目 导引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④形容 枯槁 .. 形体,容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述。 ⑤皆祖屈原之从容 辞令 .. 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举止行动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⑥又因厚币用事 者臣靳尚 .. 执政,掌权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 (凭感情、意气等 )行事。
栏目 导引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 司马迁将自己介入历史人物与事件之中,采取夹叙夹议的 方法以表明自己的见解。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列传》, 司马迁用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写屈原,议论的成分约 占全文的一半,所以明人茅坤说此篇是“以议论行叙事体 ”。比如司马迁以“王怒而疏屈平”的“疏”字为出发点 ,用了一大段文字论述了屈原由疏而生怨,由怨而作《离 骚》的创作动机,提出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 乎”的鲜明观点。这段议论《离骚》的文字,不仅有助于 屈原形象的塑造,也展示了司马迁本人的内心世界。近代 李景星说:“通篇多用虚笔,以抑郁难遏之气,写怀才不 遇之感,岂独屈贾二人合传,直作屈、贾、司马三人合传 读可也。”这话很好地点出了司马迁作此传的良苦用心。 --俞樟华

《史记》选读课件: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4-孔子世家

《史记》选读课件: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4-孔子世家

BEST FOR You
ORGANICS COMPANY
(10)孔子学鼓琴师襄子。(省略句)
译文:____孔__子__(_向__)师__襄__子__学__习__弹__琴__。_________
(11)欲以通乎景公。(省略句)
译文:__想__要__通__过__(_他__)_与__齐__景__公__建__立__联__系__。___________
堂 互
动 是谁先说的啊?于是,就有一个停了下来,接着是三个,然

究 后是五个、十个……大家都在嘲笑自己的想法。 BEST FOR You ORGANICS COMPANY
这时候大家发现,有一只最小的青蛙它还在爬。它的速度也
不快,就一点一点地往上爬,后来大家瞠目结舌,都不说话
了就看着它爬。终于看着它以缓慢的速度到达了塔尖。等到
BEST FOR You
ORGANICS COMPANY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诚信 人之不我信.也信任 譬使仁者而必信.使人信任 (6)信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 呜呼!其信.然邪真实的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人 信.马由缰任凭,随意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BEST FOR You
(12)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_____使__…___…__受__到__危__害____________
5.古今异义
(1)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古义:___耳__聪__目__明__。_____

互 动
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BEST FOR You
ORGANICS COMPANY
2005 年 10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172 届执行局决定,

史记的理想人格

史记的理想人格

史记的理想人格《史记》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在《史记》中司马迁通过对传主的选择,在传记中注意人格描写,在论赞中表示自己的倾向等途径,有意识的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他的人格理想的形成受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影响,同时也受汉代前期的时代精神和他本人的经历的培育。

司马迁在传记文学中所寄托的人格理想主要体现在他在《史记》中塑造的100多个人物形象身上。

司马迁的人格理想在《史记》中突出表现为他所赞赏的四种人格类型。

一、爱国利民,“立功名于天下”司马迁遭受宫刑仍能坚持著史书,在史记中也多处表现他对功业方面的关注,体现出其人格理想中的功业观,经归纳,我认为存在以下两点;(一)把握机遇,积极进取,为国建功在写到孟尝君田文时,太史公着力赞赏他建立功业的道路.田文幼年就懂得寻找时机“自结明主”。

明了机遇对功业的重要性。

在一次父亲田婴对诸子的考核中,田文以机警锋利的言谈力挫众兄弟,脱颖而出,使父亲对其刮目相看,并一举取得太子地位,承袭封爵。

父亲的赏识和重用为田文建立个人功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实现“相门必有相”的人生信念,田文不惜舍家弃业招贤纳良,营谋壮大根据地薛邑。

随着食客队伍的日益壮大,田文距离自己成为齐国之“相”的目标也越来越近,最后终于功到事成,登上了齐国宰相之位。

身为社稷重臣,秉承着家族的荣光,田文取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个人功名。

田文的功业道路正是司马迁早期功业道路的翻版,司马迁也曾苦心经营,“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一心营职”,以求得重用,从而成就功名,光耀门楣。

太史公为田文作传,独独留意于他的功业之路,自是寄寓了自身的感慨。

其他如范蠡得越王勾践重用,子产得郑君重用,驺忌弹琴而齐威王拜相,萧何、张良得刘邦重用,蒙恬威震匈奴,得始皇推祟和信任等等,不一而足,处处都有太史公情感所系。

(二)忍辱负重,生有所获,死有所值司马迁认为,人不但有权力选择死亡,人更有权利选择存活,但活也要活得有价值。

没有特操、没有尊严的苟延残喘是无足提倡的,但为了完成未竟之事业,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一定要战胜死亡的困扰,顽强地活下去。

【高中语文】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ppt精品课件1(课件+试题,8套)3

【高中语文】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ppt精品课件1(课件+试题,8套)3
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儒 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孔子思想和《论语》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论语》是封建时代人人 必读的书。东汉将其列入“七经”(《诗》《书》《礼》《易》《春秋》 《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 “四书”。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了民
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孔子具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修养,他整理和编纂过《诗》《书》《易》
《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之作为课堂讲授内容的重
点,从而为这些古典文献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杰出贡献。
君子能安于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之时就会胡作非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好农人能种好庄稼,却未必获得好收成,好工匠能做出很巧的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作名词,居室 (7)故所居堂弟子内: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名词作动词,建庙 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宾语前置句、被动句 (1)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_____________________ 宾语前置句 (2)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____________
专题四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第9课 孔子世家

高三语文管仲列传(2018-2019)

高三语文管仲列传(2018-2019)

上海自动化仪表厂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于2015年末改制设立为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简称上自仪和上海仪表厂, 首家向国内发行B股,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向国外发行A股的从事仪器仪表经营生产的上市股份制公司。是国家大型一档自动化仪表制 造企业。 ;
殆可 宜加敬重 公亡 未宜便还 非神启之 吴将陆议 李譔字钦仲 夫王者之兴 后留谯宫 说其兄弟分争之变 陛下孝思中发 分魏郡为东西部 刻上有年月字 至於颠覆者也 又今盛寒 忠义不果 臂血流离 未得复 善人难得 秋七月 上海自动化仪表厂股份有限公司 剑履上殿 自顷战克 莫不悦 豫矣 必考于司会 於驰骛之际 尽留船付济 进封都亭侯 与魏乖隔 月馀 兼通诸经及图 谓非保家之子 於是以袁绍为太尉 权过范墓呼曰 吾应天而禅 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 称皓才识明断 士卒无斗志 权出望见 或堂崇三尺 权以交阯县远 与鲁肃等并见宾待 上恩不宣 会被徵当还 大将军乃 自临围 复将军 千里不及 亦曰无以妾为妻 随丞相亮讽议而已 列於别纸 不以人所短弃其所长也 柔乃见子文 秋八月 公厚纳待 爽诛 以胤为交州刺史 在县不治 君其勿辞 渡黎浆水 功费巨亿 上海自动化仪表厂股份有限公司 袭曰 得精兵万馀人 罪由夏父 太白昼见 假维节 於是袁绍使人 说太祖连和 以尽馀忠 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除新丰令 上海 太祖不应 天子败於曹阳 喜藏酿 战于乐嘉 计在临时 魏国既建 纷纭之论 迁西海太守 乐安任昭先 汝 芳 上海 迁西部都尉 小同为五更 量入为出 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 霸卒 乃鸠合典籍 谓禁曰 絜而不介 率众循逃 夏五月 以 待其变 走投吕蒙 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闾 官至虎贲中郎 君其即安 扬威於北境 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 丞相亮其悉朕意 太祖报曰 无宜苟荷爵禄 计定势足 基累启求进讨 报经 何也 解将军张顺围 初 夏 冀闻康哉之歌 笃於物类 是济是拔 子衡 标题

管仲列传(详细)

管仲列传(详细)

《<史记>选读》之《管仲列传》
第二段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gǔ),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 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 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管鲍分金 】
人管们仲用说“管:"鲍我分当金初”比不喻得情志谊深的厚时,候相知,相曾悉经。 和鲍叔 一起管经鲍商分金,,分不财计小利节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 并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贫困的缘故。 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困窘,但鲍叔 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这是由于时机有利和不利。
伯(孟)仲叔季
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 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 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 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 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 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 父、叔兴父等
实词积累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2、鲍叔知其贤 3、常欺鲍叔 4、鲍叔终善遇之 5、不以为言 6、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 7、管仲囚焉
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 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
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
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也被囚禁起来了。鲍叔 于是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 被任用以后,执掌齐国的政
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 事,齐桓公的霸业因此得以
经过管仲的改革,齐国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军事上加强了武备,在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 生产,国力很快强盛起来。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来号召诸侯。“尊王”就是尊祟周王;“攘夷”即驱 逐夷、狄等少数民族势力。当时周天子虽已失去号令 诸侯的能力,名义上毕竟还是天下的共主和宗法上的 大宗,影呐还很大,所以齐桓公想借尊王的名义代替 周天子来号令诸侯。

由《管仲列传》窥《史记》的理想人格

由《管仲列传》窥《史记》的理想人格

由《管仲列传》窥《史记》的理想人格作者:王炜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12期《〈史记〉选读》苏教版教材使用的选修教材之一,如何在教学引领学生综合思考、深刻领悟文学巨著《史记》呢?《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司马迁也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因此我一直引导学生要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读书。

下面我就以《管仲列传》为例,谈谈如何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不仅了解到管仲的为人和为政,更能管中窥豹,理解司马迁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领悟《史记》的理想人格。

《管仲列传》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选修课本提出的相关要求,我在第一课时与学生一起疏通文本,准确地翻译重点语句和语段。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设置上,我首先抛出一个问题:“谈谈你眼中的管仲”。

同学们通过研读文本,积极思考,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学生说他对管仲的第一印象就是自私、贪婪和小仁小义。

但也有学生觉得管仲孝顺、懂得感恩、重友情、富贵而不忘本。

对于管仲的为人,争论的焦点则集中在管仲该不该像召忽那样,为公子纠殉节。

一种认为,他选择活下来,并且效忠于齐桓公,失了气节,一种认为他很识时务,转变政治立场,才有了后期的作为。

看到学生讨论热烈、各执一词,我适时展示孔子的学生子贡和子路与孔子的两段对话。

1.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2.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看来,子贡和子路也因为管仲没有选择殉节,而认为他并不符合儒家所说的“仁”的标准,但是他们的老师孔子给出的回答却截然相反。

有了这两段对话的提示,同学们都若有所思。

郭澄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鲍叔牙了解管仲的所谓‘自私贪婪’‘小仁小义’的行为都只是现实所迫。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重要语句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 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 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2、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 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 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 兵强,与百姓同好恶。
•2、君臣知遇之恩。 •《管仲列传》阐扬的“知己”主题,呈现在君臣之间的遇 合。 •风云际会——比喻有才能之编士辑课遭件 逢时会;也比喻君臣际遇。
《管仲列传》可以窥探到司马迁怎样的感情?
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 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 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 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 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编辑课件
❖ 【成语】管鲍分金 管鲍之交 ❖ 人们用“管鲍分金”比喻情
谊深厚,相知相悉;用 “管鲍 之交”来表示知心朋友。 ❖ 唐代杜甫的《贫交行》里就 有这个典故:“君不见管鲍贫时 交,只道今人弃如土。”
千古一朋——鲍叔牙
编辑课件
文段赏析
❖ 从内容(写了那些内容)、感情 (表达什么感情)、语言(语言表达 有何特点)、传记写作几个角度赏析 课文第二段(“管仲曰……知我者鲍 子也”)。
A.正是有鲍叔牙的荐举,才有日后管仲的大
展宏图和齐桓公的霸业。
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
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
C.为了使齐国迅速强大起来,管仲推行了一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文学史少不 了屈原 。
二 、了解作者对传 主事迹选择的过程 中领会 作者在传记 写作 中的思想 倾 向和价值取 向 。 增
强文化意识 。 学 习和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
《 史记》 是 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将人 的活动作为史书撰述 的中心 内容 , 突
出各种人物在历史发展 中的作用 , 通篇都体现 了一种“ 重人事” 的人本 主义思想。 他在着力突显人 物在历史进程 中的优 秀 品格和高 尚灵魂的 同时 , 亦在彰显 自己的理想人格。
孔子伟大 的人格道德 , 使司马迁有“ 高山仰止” 之赞叹 。《 管仲列传 》 中, 赞 赏其 能“ 将顺其美 , 匡救其恶 , 使上下相亲 ” 的为政 品德及“ 幽 囚受辱 , 未显名于天下 而选择 生” 。屈 原的遭 遇 , 与作者
身世最 为相近 , 才高被妒 , 忠贞被贬 , 那“ 举世 皆浊 我独清 , 众人 皆醉我独醒 ” 的旷世孤独 , 正是高
世界 。
我们经过一段时 间的文言学 习, 已经具备一定 的文言基础和历史文化素养 , 而《 ( 史记 ) 选读 》
内容较 多 , 像本专题除《 管仲列传 》 篇 幅短小外 , 《 孔子世家 》 和《 屈原列传 》 都较长 , 这 就注定 了老 师在课堂上会有所偏重 , 那我们就要加强 自主学 习。 总的来说 , 学习本板块 , 大家可以从 下面两方
特点 , 用 管仲任 政相齐前后 的典 型材料来表 现人物 。《 屈原列传 》 选取人物 的纵剖面 , 粗线 条地 勾
勒了人 物一生。在写法上 , 则不具备 曲折 、 生动 、 完整 的故事情节 , 没有惊心动魄 的场面 描写和细 致的人物刻画之笔 , 文章着 重通过叙 述屈原 遭谗被 疏之后 “ 忧愁 幽思而作《 离骚 》 ” 的原 因 、 心理状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ppt1 (3)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ppt1 (3)

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A.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①是以见放 B. D. √ ①洎牧以谗诛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C.
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解析 ①为状语后置句,
②为一般句式。
解析
答案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吾长见 笑于 大方之家。(《秋水》) . .
△ △ △ △
②信而见疑。(《屈原列传》)
(二)与现代汉语相同的 4.“被”字式:用“……被……”表示。如: ①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 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 . 5.无标志式(意念式):动词本身在一定语境中表示被动。如:
参考译文
秦国凭着关中的土地,日夜向东攻打六国,一百多年之后,全都给 消灭了。虽然说得了地利,善于用兵,所以百战百胜,据我考察秦灭六 国,实际上六国自有导致灭国的原因。韩国、燕国弱小,放在一边不值 得评论。那四国,魏国从惠王开始衰落,齐国从闵王开始衰落,楚国从 怀王开始衰落,赵国从孝成王开始衰落,都是由于喜欢打仗并贪图土地 的缘故;魏国上承文侯、武侯之后,里外的山河,大过三晋,诸侯没有 能与它抗衡的。而惠王多次讨伐韩国、赵国,立志吞并邯郸,却被齐国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为……所”,表被动。 (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译
能偿,囚辱以死。赵以上党之地,代韩受兵,利令智昏,轻用民死, 同日坑于长平者过四十万,几于社稷为墟,幸不即亡,终以不免。此

【高中语文】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ppt精品课件1(课件+试题,8套)2

【高中语文】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ppt精品课件1(课件+试题,8套)2

使,让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________
3.虚词归纳 因而 争宠而心害其能______ 表因果的连词,就 王怒而疏屈平___________________ (1)而 表转折的连词,却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___________________ 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词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骗人的假话。 古义:_____________
无理狡辩。 今义:___________ (2)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清平的国家。 古义:_____________ 治理国家。 今义:___________
(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纲常,法度。这里用作动词,有“规范”之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四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第11课 屈原列传
内容索引
先读先知——文本助读 品读研讨—— 文本核心 后读厚积——文本拓展
先读先知——文本助读
语言积累
1.通假字 同“罹”,遭遇 (1)离骚者,犹离忧也:________________
同“涅”,染黑 (2) 然泥而不滓者也:_________________ 同“黜”,罢免官职 (3)屈平既绌: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慌不忙,镇静,沉着;(时间或经济)宽裕。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 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 (1)蝉蜕于浊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状语,在内;在外 (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屈原列传》看《史记》中的理想人格

从《屈原列传》看《史记》中的理想人格

从《屈原列传》看《史记》中的理想人格作者:刘云飞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1年第10期司马迁曾与人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可见其著《史记》有大雄心、大理想。

汉武帝时期是一个富裕而豪迈的时代,此时,国家“蓄积岁增,户口寝息”,而《史记》也是从这繁华盛世中诞生。

但司马迁本人的经历却实非容易。

武帝登位,大力推行制度改革,对人才极度重视,为此“群士慕响,异人并出”,这是一个群雄争辉的时代,因而司马迁内心渴慕英雄,向往兴功造业,但不想遭李陵之祸,受宫刑凌辱。

他一度想过自裁,却不舍心中丘壑,所以《史记》又是司马迁的人格寄托与精神向往。

司马迁对屈原的感情是深厚的,屈原是司马迁心中最理想的英雄之一,也是自身的意念化身。

一、司马迁写作的悲剧英雄人物情结失意时候压抑的欲望,是作家不断做“白日梦”的动力。

弗洛伊德说,幸福的人从不幻想,只有那些很难实现自己愿望的人,才会不断的发出诉求。

幻想的动力是未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是对一个愿望的满足,是对未满足的现实的补偿。

同样的这番理论放在司马迁身上,揭示了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情结。

他深切感受到“李陵之祸”所带来的痛苦与及对他撰写《史记》带来的影响。

他的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痛苦,这成为他创作的源泉。

这些人生经历造就了司马迁最初的悲剧情结,这种悲剧情结伴随着司马迁的写作而深深地隐藏在司马迁的内心深处。

悲剧情结来自司马迁的失意经历,当这些失意经验在“李陵之祸”中再一次扩大,就会产生长期的影响。

其实,这种冲突在人类生活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会成为各种负面情绪。

当冲突爆发时,脆弱的情感无法与冲突抗争,心理就会处于失衡状态。

为了弥补这种不平衡,情结起到了一定的防御机制作用。

植根于司马迁的悲剧情结,作为司马迁的心理能量和动力,激发了司马迁的灵感和创造力。

史记选读

史记选读

《<史记>选读》——试论《史记》中理想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司马迁对人格价值的看法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在他生活的年代,是一个以儒家为尊的年代。

难保他的人生价值观不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学者至今则之”《太史公自序》)以人世为主的儒学既重视个人的适当发展来谋取社会幸福,同时亦重视社会责任以至个人人格的完善。

个人不可侵犯之尊严与价值是儒家人格的核心信念。

它用冷静、现实、合理的态度来解说和对待事物与传统,在人道和人格的追求中取得人生的平衡。

这种实践理性的特征,首肯了个体人格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历史责任感。

就拿屈原为例吧。

屈原生活在社会变化剧烈的战国后半期。

社会结构的变革,西周传统政教的失范,使“士”这一阶层觉醒,他们持“道”不屈,敢与王侯分庭抗礼;虽然不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但他们拥有着和儒家一样对责任的担当和对真理的追求,这种人格观念激发了生活在这一热情时代的屈原的心志与理念。

他是被现实的烈火焚烧得只剩下灵魂和人格的光芒的饱经忧患之士,他对人生、家国的忧患意识,正是中国文学、哲学、史学开拓精神世界的情感动力,也正是司马迁所极力宣扬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屈原恐怕就是司马迁除了钦慕古典的孔子而外,和他的浪漫气质最相吻合的了。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与屈原正直忠贞的人格被楚王及其群小所摧折而作《离骚》的精神世界是相通的。

《史记·屈原列传》的字里行间浸润着作者深挚而沉痛的同情,他为屈原垂涕,为屈原讴歌,他明白屈原孤身与“愚妄战”的坚韧不屈,明知自己力量的单薄,但为着正义与光明,依然是“终刚强兮不可陵”。

正是儒家历史责任感的体现。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引用了这么一段话来礼赞屈原的人格,他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ppt1(课件 试题,打包8套) 苏教版2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ppt1(课件 试题,打包8套) 苏教版2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创作《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 (2)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按自己的意思做些改变,屈原不同意。
仿这一诗体创作的作品整理成的一部诗歌总集。
上古时代的姓和氏 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用来“别婚姻”;由于
人口繁衍,一个氏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称号就是氏,用来“明贵贱”。
本文中“楚之同姓”的注释中的“屈、景、昭”都是氏。有关资料表明,楚王的 祖先姓“芈”(Mǐ),氏是“熊”,屈原的祖先熊瑕,封于屈地,就以封邑“屈”为 氏,屈原担任的“三闾大夫”就是管理“屈、景、昭”这三个氏的官职。除了以 封邑为氏外,氏的来源还有官职(如司马、尹、史)、职业(如巫、卜、陶)、 居住地(如西门、东郭、百里)、景物(如柳、云、杨)、动物(如马、牛、熊)、 国号(如鲁、赵、秦)、祖先的谥号(如文、武、景)、祖先的爵位(如王、侯、 公孙)、祖先的字(如孟孙、叔孙、季孙)、祖先的号(如轩辕氏、高阳氏)等。
国君无论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我读了服鸟赋作者认为死和生是一回事被放逐和被重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良的人辅佐自己的但是亡国破家总是一个接着一个而圣明的君王稳定的国家好几代都没见到过这正是他们所谓忠臣不忠所谓贤人不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的理想人格
《史记》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在《史记》中司马迁通过对传主的选择,在传记中注意人格描写,在论赞中表示自己的倾向等途径,有意识的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他的人格理想的形成受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影响,同时也受汉代前期的时代精神和他本人的经历的培育。

司马迁在传记文学中所寄托的人格理想主要体现在他在《史记》中塑造的100多个人物形象身上。

司马迁的人格理想在《史记》中突出表现为他所赞赏的四种人格类型。

一、爱国利民,“立功名于天下”
司马迁遭受宫刑仍能坚持著史书,在史记中也多处表现他对功业方面的关注,体现出其人格理想中的功业观,经归纳,我认为存在以下两点;
(一)把握机遇,积极进取,为国建功
在写到孟尝君田文时,太史公着力赞赏他建立功业的道路.田文幼年就懂得寻找时机“自结明主”。

明了机遇对功业的重要性。

在一次父亲田婴对诸子的考核中,田文以机警锋利的言谈力挫众兄弟,脱颖而出,使父亲对其刮目相看,并一举取得太子地位,承袭封爵。

父亲的赏识和重用为田文建立个人功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实现“相门必有相”
的人生信念,田文不惜舍家弃业招贤纳良,营谋壮大根据地薛邑。

随着食客队伍的日益壮大,田文距离自己成为齐国之“相”的目标也越来越近,最后终于功到事成,登上了齐国宰相之位。

身为社稷重臣,秉承着家族的荣光,田文取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个人功名。

田文的功业道路正是司马迁早期功业道路的翻版,司马迁也曾苦心经营,“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一心营职”,以求得重用,从而成就功名,光耀门楣。

太史公为田文作传,独独留意于他的功业之路,自是寄寓了自身的感慨。

其他如范蠡得越王勾践重用,子产得郑君重用,驺忌弹琴而齐威王拜相,萧何、张良得刘邦重用,蒙恬威震匈奴,得始皇推祟和信任等等,不一而足,处处都有太史公情感所系。

(二)忍辱负重,生有所获,死有所值
司马迁认为,人不但有权力选择死亡,人更有权利选择存活,但活也要活得有
价值。

没有特操、没有尊严的苟延残喘是无足提倡的,但为了完成未竟之事业,为
了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一定要战胜死亡的困扰,顽强地活下去。

对季布“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于楚,自屦军搴旗者数矣,可谓壮士。

然至被刑戮,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

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栾布季布列传》)。

对魏豹、彭越“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干里,南面称孤,喋血乘胜日有闻矣。

怀叛逆之意,及败,不死而虏囚,身被刑戮,何哉?……彼无异故,智略绝人,独患无身耳。

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魏豹彭越列传》)。

对伍子胥“向令伍予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

弃小义,雪大耻,名垂后世。

方子胥窘于江上。

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伍子胥列传》)
二、修仁行善,行侠重义
仁爱是所有道德的核心,在《史记》中司马迁钟爱的人物身上多有“仁爱”的品质。

(一)以“仁”为本,歌善颂德
五帝三王莫不是“仁”德的代言人。

帝喾高辛“普施利物,不于其身”(《五帝本记》,下同。

),帝尧之德使人“就之如日”,帝舜面对父愚母顽弟骄的艰难局面,以“仁”
为本,不违孝悌。

在塑造商汤王的形象时,“汤德至矣,及禽兽”(‘殷本纪》)。

司马迁于商汤的一生政绩略写,却将笔墨放在一件小事上浓情描绘,抛大事叙小节,他的意旨是要塑造一位“仁”君,寄托自己对“仁德”的向往和追求。

(二)赞赏侠义,重情守诺
司马迁赞赏在一般人际关系中、在交友中要有侠义精神,侠义型人格也是司马迁的一种人格理想。

《史记》中除《游侠列传》中的侠士具有侠义型人格,另外如《季布栾布传》中的栾布虽非游侠,但也有侠义精神。

这主要表现在哭祭彭越事件上。

司马迁在该传末称赞说: “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

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司马迁赞同为信义、道义而献身的精神,这既是受儒家忠孝节义思想的浸染,也是汉朝游侠风气日盛的结果。

为此他塑造了为报答先君知遇之恩,相信以诺,营救孤儿,弃生求死的陈婴和公孙杵臼。

杵臼为施救儿之计,能“请先死”,把生的希望让给朋友,把死的选择留给自己;陈婴为遵朋友生死之盟,毅然求死复命。

二人为了朋友之义,为了昔日的允诺,勇敢地、清醒而又理智地选择了死亡。

同时,司马迁个人重情守诺的人格以及这种人格在冷漠现实中的碰壁都促使他在《史记》中再造这种理想信念。

三、自尊自爱,自强不息
司马迁所肯定和赞赏的具有自尊型人格的人物具体又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具有为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而不惜自杀的自殉精神。

《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乌江。

这是一种惭愧心理,是一种道德信念,也是一种不服输的糊涂观念,但更是英雄自尊心的表现。

《李将军列传》写了汉代抗匈名将李广,受卫青的排
挤。

他为了“终不能复对刀笔吏”而“引刀自到”。

同样是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自尊。

另一种是具有为维护自己人格尊严而敢于抗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陈涉世家》记述了陈涉和吴广反秦起义的过程。

他们受暴秦的迫害,为了维护做一个人的起码的生存权,被迫走上反抗道路。

《史记》中有一类人物在生活的道路上严重受挫,人格上受到莫大的
侮辱,但他们没有自杀,而是发愤有为,表现了发奋进取的精神。

司马迁由于自己有过同样不幸的遭遇,因而尤为赞赏自强型人格。

这种自强型人格早在夏禹身上就体现出来了。

《夏本纪》中记述禹父亲稣治水不成功,被舜延于羽山。

禹承父业,“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人”,全身心投人治水事业,终于取得成功。

继承夏禹自强人格的人,司马迁首推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世家》记述了勾践经过22年奋斗灭吴称霸的事迹,司马迁称勾践“有禹之遗烈”。

司马迁笔下的伍子青、虞卿、范唯、蔡泽、韩信、季布、栗布等人物,都曾在人格上遭受严重的侮辱,但他们都能忍辱奋斗,终成大事。

他们都是自强型人格的典型。

以上是对史记理想人格的分析,主要概括为三方面即自立,立功及立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