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有效策略.docx

合集下载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生成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生成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生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持续冲击着教师,冲节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

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水平、情感的催化剂。

不过,当前仍有很多教师片面认为,生成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教学机智使“节外生枝”成为“锦上添花”。

甚至有些教师认为,生成是与预设相反的概念,生成性课堂不需要预设,其实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新课程倡导“动态生成”,更应注重“有效生成”。

下面通过一些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生成。

一、精心预设,实现有效生成。

我们注重“生成”并非摈弃“预设”。

兵法中有“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同样如此。

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堂教学实行预设时,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探究材料,选择多样而有效的学习方式,特别是组织学生通过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实现自主的、有效的生成。

教师在预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实行多种考虑,主观上努力穷尽各种可能,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成的契机,冷静地分析其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弹性控制教学环节,重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一般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在对称性方面的不同点,学生难以主动意识到。

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自主把握这个特点,实现有效生成?预设时我给各个小组准备了不同的研究材料,并要求小组合作探究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在各小组经过充分的操作探究后,实行汇报交流。

生1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轴对称图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2马上反对,认为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并拿出手中的三角形实行示范。

而赞同生1意见的学生也不甘示弱,纷纷拿出手中的三角形无论怎样对折,都不能让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教育过程应是课堂创造和开发的过程,是生成和转化的过程。

多年来,在实施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我始终把如何合理利用好课堂生成性资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研究课题,引领自己的教学。

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与思考:一、教学生成的类型就数学教学而言,生成性资源是指数学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结果等。

我是在对自己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教学实践作一些尝试性的经验提炼和总结,为便于叙述,把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表达为以下几类,即:错误性资源、差异性资源、问题性资源和生活性资源。

这里涉及的不是其内容分类,仅是作为一名实践者的个人经历的归纳,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和改进。

二、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1.借助错误性资源,引导学生在自我反思中理解数学知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它往往是一个非线性的流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学生随时会有许多认知方面的错误发生。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

学生所犯的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在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进对数学知识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时,有这样一道应用性习题:“一张十元人民币可以换( )张五元和( )张一元人民币?”本题是“认识人民币”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目的是考察学生应用人民币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解决,再进行反馈交流。

结果不出所料,很多学生通过换算得到这样的计算结果:“一张十元人民币可以换(2)张五元和(10)张一元?”。

针对这个比较典型的错误我并没有马上评价谁对谁错,而是把它作为一道判断题,让大家自主分析。

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进而追问学生:“你是怎么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很快地找到了判断错误的方法。

题中的“和”是指同时换两种面值的人民币,而不是单独换其中的一种。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生成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生成

学科分类:小学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生成策略的思考【摘要】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

【关键词】课堂有效生成;小学数学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空间,要努力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学生的创新人格充分表现。

一、课堂生成的内容及特点预设性活动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活动,这种活动显然是极其重要的、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活动。

但如果所有的教育活动及其活动程序的每个环节都是预设的,这就漠视了学生生命体的主动性、丰富性、整体性和个体问差异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与主动发展。

生成性活动是教师在活动前没有预设的、是在活动展开过程中生成的活动。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以平等生命体的身份出现,平等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不时地突破预设性的活动,使一些更有价值的课堂生成资源被开发成的生成性活动,共同推进课堂教学。

二、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策略1.有效生成的教学策略(1)面对提前生成,需慧眼导航。

“提前生成”,即教师在教学第一环节时,学生就生成了下一环节、下一课时甚至下一学段的知识。

而这种提前的生成经常是在少部分学生中产生的,且他们对自己提出的这个知识往往也没有较深刻、全面的认识。

如果教师没有较强的教学应变能力,对“提前生成”处理不当,往往会打乱教师的教学思路,使课堂陷入无序和混乱之中。

(2)面对错误生成,应以退为进。

“错误生成”,即学生因受年龄结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思维方式等的限制,在教学对话交流中,往往会出现错误的生成。

真实的课堂“错误”在所难免,而这种“错误”往往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

2.无效生成的教学策略无效生成是课堂上产生的、对学生学习毫无帮助甚至产生严重干扰的生成信息,其实质是生成的误区,教师应该极力避免课堂无效生成,通过恰当处理使之尽量少地不影响、不干扰学生的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一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各种极具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甚至是负效现象俯拾即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对新课程改革抱着一种“课改是其他教师的事,我们靠边站”的思想,没有融入到课改大潮之中,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

教师教得苦,学生也学得累,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照搬一些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不顾班级实际情况,不研究学生特点,教学时心里没有学生,满足于是否完成了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出教学形式化的趋势。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作业增加。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满意的分数,老师们增加了大量的作业。

大量的作业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批改,使得老师陷入繁重的批改任务,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了老师更忙,学生更苦的怪现象。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就是要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目的和意义课题界定:教学: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教学是教师的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是师生矛盾和依赖的过程。

我们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主动学习的结果。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策略

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策略

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策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实施,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关注了成长中学生的整个生命。

在“开放式”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专门多数学教师突破“预设”的樊篱,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课堂的现场生成,变“预设”为生成,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的聪慧火花,构建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式的教学,开始了追求生成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艺术的艰巨历程。

一、什么是有效生成1.一个定义: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聪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2.一对关系: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双重特性,二者相辅相成,各有其客观依据和重要的意义。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秉持兼容、兼顾的原则,使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互动共生、相得益彰,从而达到二者的动态平稳,实现和谐统一。

3.几个方向扎实——有意义。

生成的内容是对“诱导点”有益的再补充,再制造,再提高。

学生的生成是立足一定框架之下的再制造。

充实——有效率。

一是生成的内容对学生,对文本,对教学内容是有效的、有用的。

二是一部分或几个学生生成的内容能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真实——有瑕疵。

任何一次生成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称心如意的。

有点问题、不够完备,有待完善的生成才是真实的生成。

二、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策略1.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生成的重要意义(1)有效生成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当我们从生命成长的角度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时,能够看到:关于学生而言,学生的课堂生命成长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主动的参与得以实现,教师能够关心、促进学生的成长,但不可替代学生的成长。

因此要求教学活动开放,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条件,通过师生多元互动,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生命成长(2)有效生成的课堂教学为师生的主动进展提供可能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出各种不同的、甚至是错误的、稚嫩的、不全面的问题和答案,而这种无法事先推测的各种丰富性正是开放的教学和师生交互作用生成的必定结果。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生成有效生成指教师对那些在备课时不可预测或较难预测到的形形色色情况、事件等课堂资源,作出立即的反应,根据“突发情况”及“课堂教学目标”适时调整应变,使教学朝着更有意义的方向前进。

充分利用师生双方的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共同互动,融合,共同生成,重组具有高生命力的课堂。

而课堂的生成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灵机性,有效的动态生成,就必须结合当时课堂特定的环境,根据师生、生生互动情况,顺着学生的思维,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结合具体的教学场境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

1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即时灵机的资料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有着我们无法预见的因素和场景,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执行预案,更应注重学生参与活动,及时捕捉“预约性生成”的智慧火花,让它绽放生命活力,使课堂教学因生成而变的美丽。

使“预约性生成”成为课堂上的一个亮点,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学习经验,获取丰富的情景体验。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第一次自主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圆,学生纷纷动起手来,一段时间过去了,大部分学生画的都很好,但问题也就出来了。

有的同学把纸给划破了,有的同学画的圆不封闭,有的画成椭圆……教师急中生智,没有按部就班的用教案,而是调整了方案。

大家画得都很认真,为什么有的同学画不好呢?你认为在画圆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难点是什么?教师抓住这一机遇,把问题又一次抛给学生,让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得失(优生的成功和后进生的为难处),发表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画圆的方法,并且明白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

虽然这一部分内容教师还是要教的,虽然学生的”非预约性生成”打乱了教学的正常顺序,但是,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

因此,我们应在预约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构建。

2教师善于对待错误,进行巧妙点拨在学生生成的资源中,学生正确答案,精彩的见解,独特的解题方法,都可引起师生极大关注,然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资源都往往被遗忘。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有效性自从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广大数学教师对“课堂动态生成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随着探索与实践的深入进行,课堂生成的有效性也就成为被广泛关注的问题。

现就几年来的实践经验,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正确把握课堂生成与有效教学是课堂生成有效的前提在关注课堂生成的有效性时,正确把握课堂生成与有效教学的内涵是前提。

即要弄清楚什么是课堂生成,什么是有效教学。

弄清楚什么是课堂生成,才不会拣到篮子里就是菜,不管什么样的生成一律欢迎;弄清楚什么是有效教学,才能更有意识的促进有效的课堂生成,防止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课堂生成。

(一)正确对待课堂生成1、课堂动态生成的由来。

课堂生成理论来自国内独创,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要“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课堂生成”理论实践的概况。

在叶澜教授的倡导下,在新课程改革启动以后,“课堂生成”理论逐渐为广大教师所熟知,用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并从最初接受新理论的激情逐渐回归理性,表现为从一开始的特别重视课堂的没有目标意识的即时生成,到重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重视课前的深入备课,重视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生成。

3、“课堂生成”内涵的把握。

什么是课堂生成?还没有见到“公认”的表述。

我试着把它表述为:“在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三维教学目标得以达成;同时,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得以为教学的继续互动和目标的再生服务。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对课堂生成的种种例举,很形象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课堂的动态生成,她说“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也许,还可以再列出一百个这样的问题,但却不可能穷尽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可能发生的一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中的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中的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中的有效教学“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病,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

课程内容、课程的具体实施以及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是动态生成的。

课程专家叶澜教授和余文森教授对课堂生成的重要性有过论述。

叶澜指出:课堂无时不刻地在运动变化着,我们可以深切体验、感受到知识、思维、情感的流动,知识、能力、情感的生成,也只有这样的生成,才是课程改革后应该有的课堂。

余文森教授指出:课堂中有许多是不可预测的,因为课堂的这种不可预测性使课堂的生成性更为丰富多彩,“课堂生成性”也是课程标准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那么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又该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新课程和新教材,让课堂生成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呢?下面是本人一些粗浅的体会和做法。

一、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充分挖掘数学课堂生长的因素数学课堂的生成需要教师在课前的“运筹帷幄”。

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更谈不上生成性。

教师只有在课前深入解读教材,并根据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细致地分析学情,才能充分预见到学生进入新知学习过程中生长因素产生的可能性。

经历研究教材和学情过程也就形成了一个线条清晰的教学思维轮廓。

教学预设有层次和可能性,教师才能在数学课堂上得心应手地施教,挥洒自如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

在备课中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预设工作以突显生成性:(1)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2)深刻思考所教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及其新的发展对后继知识的生成有何影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联系。

(3)分析学生先前经验和认知过程,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确定最近发展区。

(4)设计问题情境,设计让学生交流、探究学习的方式。

(5)选择迁移问题,设计巩固、综合、应用、拓展性作业。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生成策略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生成策略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生成策略摘要: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利用多种方式构建高效课堂,不断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对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要能够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在课堂当中使用先进的教学形式,更新课堂的评价模式,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生成策略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核心带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点和学习效果出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有很多的小学生非常畏惧学习数学,因为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非常容易出现数学概念理解错误、数学知识应用错误的情况,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非常不易的。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还没有形成,很多学生的学习思维还停留在形象思维上,数学知识有着很强的抽象性,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差。

所以,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这样才能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有关于“人民币”的知识点时,学生需要从数学的角度对人民币的面额、使用进行学习,如果教师只是从数学的角度让学生进行人民币数额的计算,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感到枯燥和乏味,不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那么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当中使用人民币,并且对人民币的使用额度进行计算,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当中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生成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我们关注课堂动态生成,要进行价值引导,那么数学课堂如何有效生成呢?一、精心预设——有效生成的起点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那么是否意味着不要预设,或者淡化预设?事实上,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两者是互补关系,生成往往是在充分预设之下形成的。

我们的目标预设应从凝固型到渗透型转变。

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目标虽然能完整地记录三维目标的整合,但是在设计中却没有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目标成了一种摆设。

因此设立过程性目标,将目标渗透到每一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

预设时要考虑到当学生够不着目标时,要思考过程的再展开。

随着课堂的推进,教学就要合理地进行删添、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

二、重点关注——有效生成的触发点教学的过程,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

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

1、关注新问题。

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总是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

他们往往和以前的旧知识产生不同的联系,从而迸发出种种问题,我们要将课堂教学中这种生成的问题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关注新问题不仅促进了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保护了这种善于联想的思维热情。

2、捕捉新创意。

课堂就像个网络,学生则是网络的节点,课堂上网络的节点都在活动,每个学生都想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时教师更应该特别关注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闪光。

三、合理驾驭——有效生成的中心点要想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新性质,教师就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的有效生成。

1、学会倾听,即时应答。

谈小学数学有效生成策略

谈小学数学有效生成策略

谈小学数学有效生成策略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那么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促使学生生成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呢?一、有效生成需要精心预设平时我们所说的备课,就是对教与学的预设,一是对教材的预设,就是准确把握教材,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重组和设计,使之更贴近学生。

二是对学生的预设,就是全面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

这样的预设不是侧重于教师的教,而更多的是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二、有效生成必须不拘预设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

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

教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使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虽然孩子的分类有些过于笼统,有些幼稚,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但每一种分类方法都是他们自己的发现,甚至是创造,如果老师不放手,就不可能生成如此丰富的分类结果。

可见,在生成与建构的理念下,只有以老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更加美丽!三、有效生成源自积极思维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生成的时间和自主建构的空间。

因为在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节奏太快,学生跟不上,生成不充分;节奏太慢,学生容易游离于主流活动之外,也谈不上生成。

因此只有等待,当教师的时间掌握与学生的整体思维速度吻合时,学生就会陶醉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中,课堂的生成才会丰满、充分、有效。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而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基石。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采用一些科学、合理的策略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在数学教学中,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合理设定学习目标。

而且,学习目标要尽量明确、可衡量,让学生知道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学习可以获得哪些知识和技能。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计划学习,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学数字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定学习目标为: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在20以内进行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知道他们需要学习什么,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科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工具。

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示例,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呈现生动的教学内容,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采用具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比较,从感性认识上理解长方形的面积概念,并能够简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而在教授小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采用抽象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题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有效策略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有效策略摘要: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由许多灵动的生命体组成的动态过程。

不但需要教师围绕课程目标精心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还必需在预设的基础上,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各种生成性信息,即时调整教学进程,有效引领学生,注重为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营造真实、开放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抓彩、随机应变,适时进行价值引领,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资源中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时时“以生为本”,时刻关注变化着的人的整个生命,使课堂教学充满学习成长的生命气息,让教学更有效地向纵深推进,实现持续生成,使课堂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无心栽柳柳成荫”的精彩画面。

关键词:精心预设;巧设情景;妙纠错误;善用辩论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赋予学生发现的权利,这种对学生的关注,对过程的强调,对互动的重视,都使得课堂教学越来越处在一种变化、动态的场景中, 在“活”的课堂里,当出现“节外生枝”的时候,我们是置若罔闻还是不知所措?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程把“生成”当作一种价值追求。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没有预设教案的准备,我们追求的必然变成空中楼阁。

特级教师徐斌曾说过:“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领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那怎样才能让课堂生机勃勃,绽放生成的精彩呢?我想如果能以学生为本,围绕教学目标合理预设教案,并以灵动的教育机智呵护生成,我们的课堂教学将充盈生命成长的精彩。

也就是说生成既要有“预料之内”,也抓住“意料之外”。

一、精心预设,促进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

但要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我们必须作精心的预设。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追求高效课堂要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1、了解学生个性。

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

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3、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搞好提优补差工作。

二、良好的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

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的策略

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的策略

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生成的策略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那么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促使学生生成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呢?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有效生成需要精心预设平时我们所说的备课,就是对教与学的预设,一是对教材的预设,就是准确把握教材,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重组和设计,使之更贴近学生。

二是对学生的预设,就是全面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

这样的预设不是侧重于教师的教,而更多的是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上课一开始,我按照教学预设出示摩天轮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师: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打算怎样解决?生:我提的问题是玩摩天轮的有多少人?算式是:4+4+4+4+4=20。

学生的答案跟我的预设一样,我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让他坐下。

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陷入了沉思)生:我看到一个吊篮里有4人,那么几个吊篮就是把几个4加起来。

我心里暗自高兴:他不经意间把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的意义也说出来了。

师:那有没有不同的方法?我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起了手。

生:我写的算式是4×5=20。

几位学生马上附和:对的,我也是4×5=20。

我肯定了他们的回答。

那些写了加法算式的小朋友都看着我,一副不明白的样子。

我笑了。

师:你们不明白,是吗?那就请这些同学来告诉你们。

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有的问:“这道题这样列式是什么意思?”有的问:“4、5、20分别表示什么?”还有的问:“乘号怎么写,这个算式该怎么读?”……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学生一开始回答得并不好,但在学生的补充和老师的引导下,乘法的意义逐渐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清晰起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策略

方法交流2014-04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的灌输,轻课堂中学生生成资源的开发运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地位不断凸显,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与发展,师生之间成了朋友间的交往与对话的关系,学生既有的经验、知识与文本、他人的信息相互碰撞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如何处理由此带来的五花八门的生成资源,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精心预设,促进精彩生成叶澜教授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预设,会为师生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

”可见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教学预设。

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学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但同时这种预设不应是刚性的、机械的和过分统一的,而应是有弹性、有空间的预设。

因为教学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生动可变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给教师和学生足够的空间,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为教学资源的生成提供可能,为个体知识的生成创造条件,弹性的预设体现在预设要具有开放性,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但不是唯一的资源。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第九册第75页《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材中只出现了三种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方法:方法一:分割成两个长方形。

方法二:分割成两个梯形。

方法三:补一个小的正方形,使它成为一个大长方形。

其实还有方法四: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这一个图形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在课前教师只有事先预设到,教学过程中才能果断处理。

同时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教师还要预见到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教学情况,如出类拔萃的学生可能会怎么想问题,中下的学生可能会怎么想这一个问题,如果他们这样想或那样想,作为教师你将怎样应对才是合理的等,教师备课时就要尽可能地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

实践证明,课前“预设”得越充分,课堂“生成”越精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有效策略摘要: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由许多灵动的生命体组成的动态过程。

不但需要教师围绕课程目标精心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还必需在预设的基础上,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各种生成性信息,即时调整教学进程,有效引领学生,注重为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营造真实、开放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抓彩、随机应变,适时进行价值引领,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资源中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时时“以生为本”,时刻关注变化着的人的整个生命,使课堂教学充满学习生长的生命气息,让教学更有效地向纵深推进,实现持续生成,使课堂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无心栽柳柳成荫”的精彩画面。

关键词:精心预设;巧设情景;妙纠错误;善用辩论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赋予学生发现的权利,这种对学生的关注,对过程的强调,对互动的重视,都使得课堂教学越来越处在一种变化、动态的场景中, 在“活”的课堂里,当出现“节外生枝”的时候,我们是置若罔闻还是不知所措?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程把“生成”当作一种价值追求。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没有预设教案的准备,我们追求的必然变成空中楼阁。

特级教师徐斌曾说过:“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领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那怎样才能让课堂生机勃勃,绽放生成的精彩呢?我想如果能以学生为本,围绕教学目标合理预设教案,并以灵动的教育机智呵护生成,我们的课堂教学将充盈生命生长的精彩。

也就是说生成既要有“预料之内”,也抓住“意料之外”。

一、精心预设,促进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

但要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我们必须作精心的预设。

如果说弹性预设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谋划,那么精心预设则着眼于局部环节的深思熟虑,但又要精心而不精细。

精细是丝丝入扣,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生成就无立锥之地。

精心则表现为教师深入发掘教材、积极引导学生,课堂上教师不经意间追问一个问题、创设一种情境、给出一道习题,看似“信手拈来”,却是教师精心预设的结果。

预设也是一种生成,在意料中促进的生成。

在备《乘法口诀》这一课时,就无意中听到我的小侄儿在摇头晃脑的背到“一二得二,一三得三”,小侄儿还在读幼儿园呢!是啊,现在的孩子的文具盒、玩具计数器等许多地方不都印着乘法口诀表吗?二年级的孩子或许对乘法口诀表并不是那么陌生,可能知道其中的一句或是几句,但他们真的弄懂了吗?他们也许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不是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想到这儿,我不禁自觉的调整了自己的预案。

上这节课时,果然,一进教室,就有几个机灵鬼迫不及待的向我展示“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面对此,我微微一笑,在黑板上写下这样几个算式:9+9+9+9+9+9+9、8+8+8+8+8+8、6+6+6+6+6,然后说:“大家的乘法口诀背得可真好,那老师和大家先来进行一次口算比赛,比谁算得又快又准!”结果,当然是我赢了!同学们不服气,说:“你是老师,比我们大,当然算得快!”我神秘的说:“老师之所以算得快是因为老师有一个法宝。

”略作停顿,我接着说,“其实你们也有这个法宝,只是你们不会运用它而已”“我们也有?”学生们满脸惊诧。

“这个法宝就是——乘法口诀,同学们虽然会背,但不了解它,所以它就不会为你服务。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它,运用它。

然后再进行一次比赛,好吗?”接下来的学习,学生格外的专注,认真。

如果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我不知道这堂课会是什么样,也许会大发雷霆,也许会熟视无睹?我高兴自己有了课前的深思熟虑,精心预设,使我在课堂教学中沉着稳定、从容不迫,促进了生成、演绎了精彩,提升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质量。

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促进生成,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可以说,精彩的动态生成来源于课前的精心预设,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和周密设计,就很难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未雨绸缪,就不会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二、巧设情景,开放课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将课堂环境由封闭狭隘走向开放拓展势在必行。

课堂教学不再以延续教案预定思路、带领学生参与学习为重点,而应以营造适宜的课堂生态场景、引领学生体验学习全程为宗旨。

所以新的课堂要求我们教师要摒弃那种“一问一答’式的,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能动态生成的教学模式,要巧妙地创造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能唤起求知欲望,主体意识得到真正体现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教学“汽车上原来有35人,有12人上车,有9人下车,现在汽车上有多少人?”这一道应用题时,我创设了和学生一起坐车的情景,结合题目让学生演一演坐汽车的场景,让学生找到本题的解答办法,学生很快列出:35+12=47 47-9=38。

我又再一次演示了12人上车,9人下车这一情景,并追问,“还有不同的方法了吗?”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1马上讲出了另一种解法。

“12-9=3人,35+3=38人。

”他还进一步解释说,“用12-9算上车比下车的多几个人,那么车上的人就会多3个,所以35+3=38人。

”当其他同学纷纷赞同学生1的好方法时,学生2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可是如果上车的人数比下车的人数少的话该怎么办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没有就此打住,相反还给了学生2一个肯定的表扬,“真是一个好问题,那让我们不妨将刚才的两个条件交换一下。

(板书:上车9人,下车12人)这个题目该怎么做呢?”学生们的反映很热烈,大多数学生选择第一种解答方法。

“35+9=44人,44-12=32人。

”没想到学生2听了这个回答仍不满意地追问,“可是用学生1的办法就不能做了?”马上有学生给出了回答,“可以做,可以做。

还用12-9=3人,算下车的比上车的多3人,再算35-3=32人,就是多下了3人后车上剩下的人。

”到此,我想可以结束这个题目了,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又有学生提出“那如果35人是到站后剩下的人数,那车上原来有多少人呢?”我意识到,这绝对是一个探究的好机会,于是我再次将这个生成资源整理并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思考。

“‘有12人上车,9人下车后,汽车上剩下35人。

车上原来有多少人?’大家能不能帮他解答。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各种充满新意解法逐渐浮出水面。

教师创设了情境,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教师开放了课堂,营造了宽松的氛围,给生成腾出空间。

引发了数学学习的内驱力,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认知欲与思维热情,使课堂生成了各种新意的资源,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三、妙纠错误,变废为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错误,教师是难以一一预测的。

有时候,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处理,对学生的认知错误,现场做出价值判断并巧妙进行纠错正缪,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8加几”时,老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引出算式8+7=?。

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讨论可以用哪些方法计算8+7=?,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明白“凑十法”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接着让学生试着计算8+6=?(下面是教学片断)师:通过讨论你知道8+6=?吗?生1:我知道8+6=14。

生2:不对,8+6=15。

(同学们哄堂大笑,有的还指着他说,真笨!生2红着脸深深地埋下了头。

)师:(微笑地看着生2)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生2(腼腆低声地):昨天我们计算9+8=?时,不是说9向8借1凑成10吗?那计算8+6=?时,也是同样的道理,8向6借1,6变成5,不就等于15吗?师:你会联系旧知识来学习新内容,真了不起!(生2稍稍抬起头,眼睛里透出一丝光亮)(这时学生议论纷纷,老师把这位学生的想法板书,让大家说说出错的原因,他也似乎悟出了错误所在,大家经过配合讨论,找到了正确答案)师:从刚才的计算中,你们又明白了什么?(还是生2):噢,我明白了,计算“7加几”就得向另一个数借3凑成十,计算“6加几”就得向另一个数借4凑成10……(他的迁移之快,令全班学生刮目相看)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生成的一个情境、一个问题、一个信息、乃至一个错误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对于这些教学资源,教师必须迅速地做出相关检索,进行有效分类,对于有效的生成性资源,适时进行价值引领,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资源中的“闪光点”,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

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会有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对于学生生成的错误资源,教师大可不必藏着、捂着,要让学生明白“出错”并不可怕、更不可耻,而是一种正常现象。

教师在课堂上应千方百计地通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暴露其思维过程,对这一过程中生发的错误,要牵而带之,引而不发,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

正是因为教者对学生错误的悦纳和欣赏,才使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在“出错”中发出了异常的光彩。

因此,作为老师要知道有时教学中的一些旁逸斜出,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四、善用辩论,明理悟道真理越辩越明,辩论也是一种对话的方式,不同观点的碰撞无论对于当事者,还是对于旁观者,都能带来启示。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寻找适当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如在教学《质数、合数》这一内容时,新授结束后,老师常规性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有什么疑问?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发现奇数都是质数。

”这是在老师意料之外的,此时,教师不急着下结论,只是微笑着望着其他同学:“是这样吗?”就这么一句简短的问话,引发了一场精彩的辩论。

生1:“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你看,9也是奇数,但9却是合数。

”生2:“我也同意生1的观点,像15、21、35等都是奇数,但也都是合数。

我认为,如果这样改就对了,质数都是奇数。

”大部分学生点头,表示同意。

教师却只是微笑,不发表意见。

这时,生3站起来:“我认为这样说也不对,2也是质数,但却是偶数。

”生4:“应该这样说,质数中,除了2都是奇数。

”这个结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辩论已结束,可学生还沉浸在思考中,沐浴在兴奋里。

从这次“意外”的辩论中,学生感到:数学,原来如此严密。

总之,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需教师围绕课程目标精心预设教案。

预设高质量的教案,可以为动态生成提供多样化、深层次的广阔舞台,并在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减少错误和遗憾的发生,让更多的意外化为精彩!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还必需在预设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涛,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各种生成性信息,即时调整教学进程,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弹性与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