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庄河市高中语文《第6课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

【学习目标】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方法。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重点难点】

1.学会通过赏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3.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学法指导】

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知识链接】

1.关于《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一篇民间诗歌,作者的姓名已经无从查考。在现存书籍中,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来宋朝郭茂倩辑《乐府诗集》、元朝左克明辑《古乐府》、明朝冯惟讷辑《古诗记》,以及其他由明清人编纂的许多古代诗集里,也多予以收录。各本文字稍有出入,最常见的为三百五十三句,计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所以王世贞《艺苑卮言》称它为“长诗之圣”,清朝沈德潜也说是“古今第一首长诗”。它确是古代叙事诗里最长的一首。

全诗共357句,1785字。这首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在思想和艺术上代表了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

这首诗所叙之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西汉初期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成了封建君主统治人们思想的工具和社会的主流思想,到汉末时,这种思想中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已深入人心,像刘兰芝这样被休,又被迫改嫁,直至被逼自尽的悲剧在追求幸福的爱情的青年男女身上时有发生,这也是完全正常的。但其美好的人格和彻底的反抗精神则被人们永远铭记。

2.汉乐府

西汉的民间音乐很流行,也风行于社会上层,因为当时的上层统治阶级爱好“俗乐”,所

以大量采集民歌,又有大量演奏俗乐川西民歌的乐工。汉武帝时开始设立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叫做乐府。它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曲,训练乐工和搜集歌辞。

3.汉太初以后,古人有了等分一昼夜时辰的办法,是用十二辰(子、丑、寅、卯等)作为十二时辰的名称。这种分法一直沿用到清初。清初引用西法,把一昼夜十二时辰分为24小时(即一辰等于两小时),并把每一时辰细分为初和正,如23点为子初,夜半24点为子正,晨一点为丑初,两点为丑正,等等。

最早当以日出为日始,如夏以平旦为日始,殷以鸡鸣为日始。到周代改以夜半为日始。此后就一直以夜半为日始,沿用至今。

预习案

一、借助课文小序,概括故事内容。

二、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结构。(完成下表,全文32段)

层次起止段内容

第一部分“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

第二部分“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

第三部分“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

第四部分“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

第五部分最后一节

二、解释下列词,归纳“相”、偏义复词的用法。

(一)“相”的用法:

(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如:

例: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③还必相迎取

④好自相扶将⑤嬉戏莫相忘

⑥誓天不相负⑦不得便相许

⑧登即相许和⑨蹑履相逢迎

⑩怅然遥相望⑾誓不相隔卿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

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③六合正相应④叶叶相交通

⑤枝枝相覆盖⑥仰头相向鸣⑦黄泉下相见

(3)名词,命相,相貌。如:

儿已婚薄禄相

(二)偏义复指(下面句子其中哪个词是偏义复词,偏指哪个词?)

①昼夜勤作息

②勤心养公姥

③我有亲父兄

④逼迫有弟兄

⑤其日牛马嘶

第一课时

探究案

1.从文中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刘兰芝和焦仲卿分别是怎样一个人?

焦仲卿和刘兰芝。两个人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

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刘兰芝是一个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的女性。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要求“遣归”,对仲卿说“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对婆婆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亢不卑,很有教养。阿兄逼婚,她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刘兰芝还是个温顺善良的妇女。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焦仲卿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而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他深爱兰芝,扬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无怪乎焦母听到后“槌床便大怒”。后来不得不与兰芝暂别,他又郑重声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他还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讳,态度明朗。而最后的辞别母亲与“自挂东南枝”的行为则表现了他的反抗性格。

2.结合诗歌具体的描写,分析焦母亲、刘兄的形象特征。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封建家长的典型。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妻的爱情毫无同情和认识,独断专行。对儿子,她一会儿恶语威胁,一会儿又软硬兼施。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丑恶本质。

刘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他对兰芝所说话的态度既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又见利忘义,不顾兄妹亲情。其尖酸刻薄,冷醒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的面孔。

第二课时

探究案

1.现实主义要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达到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我们从焦、刘身上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制度渐趋严密,在家庭生活方面,家长制成为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