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罪刑法定与无罪推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罪刑法定与无罪推定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法律的权威,增强对法律的敬畏感,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

念,同时初步培养自己的法治意识和遵法守法的习惯。

2.能力目标

树立自觉学法的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3.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的法律内涵

教学重点

分别了解无罪推定与罪行法定的内涵

教学难点

认识无罪推定与罪行法定的内涵,提高法律素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无罪推定与罪行法定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以案说法,概括总结,制作PPT。

学生准备:查找无罪推定与罪行法定的相关法律条文。

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聚焦两会

2017年3月12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做了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教师引导】看了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略

【教师导语】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人一旦违反就会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但是,如果没有刑法的依据,没有法院的有罪判决,任何人不受定罪量刑。怎样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认定罪行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呢?这就是咱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无罪推定与罪行法定。

讲授新课

环节一:以案说法

【播放视频】“2016年研究生考试泄题案”成功破获

【教师引导】如何看待王某等犯罪嫌疑人的行为?

你认为他们可能会受到何种处罚?

【学生交流】他们的行为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应该受刑罚处罚。

【教师小结】谁破坏考试规则、损害考试公平,都应当得到惩处,这是对那些辛苦多年、专心备考的考生最好的支持与鼓励。面对考试作弊的复杂形势,2015年底我国将在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入刑”。这意味着,从今往后,在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从违规违纪上升到违法层面。

环节二:法律链接

【多媒体展示】相关法律条文

2016研究生招考泄题案开庭审理

【教师小结】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执法人员才能严格查处,法律意识才能更加深入人心。可见,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又该怎么办?

环节三:各抒己见

【教师设问】有人说,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可以根据其他相关罪行定罪处刑,这种说法对吗?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播放视频】“罪刑法定”原则:虐童女幼师未构成犯罪

【教师引导】为什么涉案当事人不构成犯罪?

【学生交流】刑法当中没有相关的罪名,无法定罪处刑。

【教师过渡】当时,中国刑法没有“虐童罪”这一罪名,而刑法中的“虐待罪”指虐待家庭成员,幼儿不属于教师的家庭成员;“故意伤害罪”则需受害人伤势达到轻伤以上结果。但是,我国立法是不断完善的,在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将虐待罪的主体扩展至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这种对于犯罪主体的扩大,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现状。

【教师引导】通过对刚才环节的学习,谈谈何谓“罪刑法定。

【学生交流】略。

【教师小结】“罪刑法定”即:法无规定不为罪。也就是说,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

环节一:以案说法

【多媒体展示】陈满案再审改判无罪

【教师设问】陈满为什么被无罪释放?

【学生交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教师引导】历经23年,陈满案终于尘埃落定,再审改判无罪。在庭审中,检方辩方轮流证明陈满案无罪。在没有确实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的情况下,认定被告人无罪,这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实际运用,彰显了对公民人权的保障和尊重,能够有力地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对中国司法进程而言,的确是不小的进步。

【教师设问】何谓“无罪推定”?

【教师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简单地说,就是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只有在法律规定时间内找到相关证据,才能判定这个人有罪;时间期限内找不到相关证据,到时必须放人。

环节二: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有人认为:假若一个人真犯了罪,但是找不到相关证据,不就是错放了吗?但是假若找不到证据,把一个无辜的人给错判了,又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错放和错判两者相比到底孰重孰轻呢?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错放是一个错误,本来有罪的人给放出去了。错判其实犯的是两个错误,一方面冤枉了一个无辜者,同时还把一个真正有罪的人给放到社会上去,其结果,受害的不仅是一个人,公众也会丧失对社会的信任、对司法的信任,甚至会丧失对政府的信任。所以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这是法治比较先进的国家才有的一项刑事诉讼原则。

课堂小结

“愉快从遵纪生,幸福从守法来”,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心存崇尚法律之心,真正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治社会才能真正到来,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稳定。

板书设计

第十课认识刑法

一、罪刑法定

罪刑法定与无罪推定

二、无罪推定

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结合课上所学的知识,课下查找日常生活中体现罪刑法定和无罪推定原则的案例,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